APP下载

耳石症患者手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研究

2024-02-27师垒朱润秀

大医生 2024年1期
关键词:手法复位危险因素

师垒 朱润秀

作者简介:师垒,大学本科,医师,研究方向:眩晕相关疾病的诊疗。

通信作者:朱润秀,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相关疾病的诊疗。E-mail:zhunrunxiu@163.com

【摘要】目的 探讨耳石症患者手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耳石症手法复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法复位后是否有残余头晕分为有残余头晕组(20例)和无残余头晕组(9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耳石癥患者手法复位后发生残余头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有残余头晕组患者有睡眠障碍、合并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症及复位后无药物治疗占比均高于无残余头晕组,复位前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复位前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均高于无残余头晕组(均P<0.05);两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占比、起病时间及临床症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睡眠障碍、合并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症、复位后无药物治疗、复位前DHI评分高及复位前HADS评分高是耳石症患者手法复位后发生残余头晕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有睡眠障碍、合并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症、复位后无药物治疗、复位前DHI评分高及复位前HADS评分高是耳石症患者手法复位后发生残余头晕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评估和监测。

【关键词】耳石症;手法复位;残余头晕;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7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01.0142.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01.047

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具有一定的自限性,部分患者症状可自行缓解,其发病主要与神经系统及耳部疾病有关,如病毒性神经炎、梅尼埃病等,症状可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发作,并受头部运动的影响[1]。手法复位适用于症状顽固、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耳石症患者,通过不同的手法帮助耳石复位,临床效果较为理想[2]。有研究显示,部分患者经过手法复位治疗后仍存在残余症状,最常见的残余症状有头晕、呕吐等[3],可给予对症治疗,但目前临床上关于手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4]。基于此,本研分析影响耳石症患者手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独立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耳石症手法复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法复位后是否有残余头晕分为有残余头晕组(20例)和无残余头晕组(95例)。有残余头晕组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39~62岁,平均年龄(50.42±10.35)岁;BMI 21~25 kg/m2,平均BMI(23.10±1.45)kg/m2;吸烟9例;饮酒7例。无残余头晕组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53例;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51.06±10.19)岁;BMI 21~26 kg/m2,平均BMI(23.28±1.64)kg/m2;吸烟40例;饮酒3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耳石症的诊断标准[5];②具有行手法复位治疗的指征[6]。排除标准:①合并神经系统病变、耳外伤等可能可能造成眩晕的疾病者;②手法复位前已采用相关药物治疗者;③合并肝、肾等脏器严重疾病者。

1.2 研究方法 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一般资料包括有无睡眠障碍[7][睡眠障碍:夜里难以入睡(入睡时间超过30 min)、总睡眠时间减少(<6 h)、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及伴有日间功能障碍]、基础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及下肢动脉硬化症)、起病时间、临床症状(位置性眩晕、恶心、呕吐、肢体乏力及听力下降)、复位后是否有药物治疗、复位前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8]及复位前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9]。基础合并症的诊断标准参照《高血压病学:从基础到临床、从指南到实践》[10] 《2014美国糖尿病指南:糖尿病诊疗标准》[1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12]。DHI包括躯体、功能及情绪3个维度,共25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别计0分(否)、2分(有时)、4分(是),总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眩晕症状越严重。HADS包括14个条目,0~7分为无症状、8~10分为症状可疑、11~21分为肯定存在症状,得分越高代表焦虑抑郁越严重。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②分析耳石症患者手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独立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有残余头晕组患者有睡眠障碍、合并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症及复位后无药物治疗占比均高于无残余头晕组,复位前DHI评分、复位前HADS评分均高于无残余头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占比、起病时间及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耳石症患者手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可能影响耳石症患者手法复位后发生残余头晕的因素行量化赋值,见表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睡眠障碍、合并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症、复位后无药物治疗、复位前DHI评分高及复位前HADS评分高是耳石症患者手法复位后发生残余头晕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见表3。

3 讨论

手法复位是耳石症的主要治疗方式,通过不同的手法帮助耳石复位,可有效缓解症状,但部分患者复位成功后仍有残余头晕,研究显示,手法复位后存在残余头晕的患者同时可能伴有走路不稳、颈部不适等症状,对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13]。为了降低手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发生率,改善手法复位的疗效,需明确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影响因素[14]。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残余头晕组患者有睡眠障碍、合并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症及复位后无药物治療占比均高于无残余头晕组,复位前DHI评分、复位前HADS评分均高于无残余头晕组,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睡眠障碍、合并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症、复位后无药物治疗、复位前DHI评分高及复位前HADS评分高是耳石症患者手法复位后发生残余头晕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复位前患者睡眠障碍越严重,手法复位的效果越差,残余头晕的发生概率越高[15]。合并高血压、动脉硬化症的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内耳微循环障碍,中枢代偿能力较低,以不同机制影响内耳血液循环,导致内耳稳态的改变,影响耳石稳定性,增加其复位后位移的概率,从而更易出现残余头晕[16]。耳石症患者手法复位后积极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措施,可降低残余头晕的发生。眩晕程度与患者前庭中枢代偿能力有关,一般来说,病程越长,代偿作用越显著,复位后恢复周期越长[17]。DHI评分可反映复位前患者的眩晕障碍程度,HADS评分可反映复位前患者情绪、心理状态,部分患者由于对疾病的恐慌而易产生焦虑心理,这种消极情绪对于手法复位疗效及后期恢复有着较大影响,可增加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发生率[18]。

综上所述,有睡眠障碍、合并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症、复位后无药物治疗、复位前DHI评分高及复位前HADS评分高为耳石症患者手法复位后发生残余头晕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王亚刚,李佑兰,林嘉裕,等.手法复位结合脑功能震动治疗耳石症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J]. 罕少疾病杂志, 2023, 30(2): 17-18.

谢俊.手法复位对耳石症患者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及复发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 2022, 20(6): 143-146.

王宏宪,冉现锁,李青菊,等.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联合Epley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的效果分析[J].临床研究, 2022, 30(7): 29-31.

姜春燕,赵颖,王璐,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手法复位后短期残余头晕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 2020, 27(3): 392-396.

吴沛霞,王璟,李文妍,等. 2017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实践指南》介绍[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8, 18(6): 438-441, 444.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7, 52(3): 173-177.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 51(5): 324-335.

李衍菲,李晶兢,李琦,等.眩晕残障量表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筛查诊断中的价值[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43(10): 1145-1150.

孙振晓,刘化学,焦林瑛,等.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的信度及效度研究[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7, 11(2): 198-201.

曾春雨.高血压病学:从基础到临床、从指南到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9: 103-106.

梁峰,胡大一,沈珠军. 2014美国糖尿病指南:糖尿病诊疗标准[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4, 8(6): 1182-1190.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J/CD].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6, 10(1): 1-18.

郭超,孟萌,赵性泉.个体化Epley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 2022, 51(22): 3907-3909.

温骏,刘福达,黄焕章,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多次耳石复位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9, 9(1): 227-230.

张祎,段金平,刘刚,等.应激事件影响下"耳石症"患者的临床调查与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20, 27(6): 301-304.

李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危险因素及氧化应激机制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 2022.

方志荣,陆金鑫,孙双涛,等.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 2021, 25(9): 1878-1880.

韩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的分析[D].南昌:南昌大学医学部, 2021.

猜你喜欢

手法复位危险因素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比较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对策
早期护理干预对肩关节前脱位手法复位后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