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泰牌”茶叶品牌建设探讨

2024-02-26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茶行业协会311122廖伟亮崔婷婷

新农村(浙江) 2024年2期
关键词:中泰知名度茶园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茶行业协会(311122) 廖伟亮 崔婷婷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310023)卢 健 张晶晶

“中泰牌”茶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双联等六个村,种类以龙井茶、径山茶、红茶为主。中泰街道有著名道教圣地、江南道教鼻祖——大涤山。据考证,大涤山中峰“天柱山”脚下有种茶,每年举行“喊茶节”活动。近年来,余杭十分重视茶产业的发展,“中泰牌”茶叶品牌作为中泰街道的公用品牌,对区域内茶产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1.“中泰牌”品牌发展历程及产业概况

中泰茶文化历史悠久,相传汉武帝时期的大涤山下“洞霄宫”为宋真宗御题,与嵩山崇福宫一样,曾是名士大儒修学之地,诸多宰相大臣退休后挂名“洞霄宫提举”虚衔。北宋宰相陈尧佐写《洞霄宫》诗,李白、苏轼、陆游、范成大均有提咏;南宋时被授“提举洞霄宫”的官员达160 余人,副相以上宰执就达43 位。洞霄宫当时成为南宋的“半个朝廷”,道茶文化在这里盛行。

目前,中泰茶园面积1.57万亩(1 亩=667 平方米,下同),产量541 吨,产值2 亿元。从事茶叶生产加工的农户4 600 户左右,超半数农户以销售茶青为主,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茶叶企业4 家。2021年成立了中泰街道茶叶研究所,并注册了“大涤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对区域内品牌实施“统一包装”“统一营销”;全域统防统治,从源头上进行品质管控;发布《中泰街道茶产业“十条”》,通过政策扶持,激发产业活力。

(1)科技兴茶,新技术不断推广 近年来,在科研和农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老龄低产茶园更新复壮技术”“茶园综合管理技术”“标准化茶园建设”“无人机植保飞防”等技术的推广,加上中泰茶产业一张图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中泰茶叶生产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茶叶生产的科技含量。

(2)培育骨干企业,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经过多年发展,杭州来缘茶叶有限公司、杭州中泰张家山茶场、杭州余杭茶山角有限公司等骨干茶企涌现,培育了“京张”“洞霄宫”“茶山角”等知名企业品牌。生产的茶叶品质优异,先后获得第十三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杭州名优茶评比金奖、径山茶王赛茶王等国内外奖项荣誉,为中泰茶叶赢得了一定声誉。

(3)统一品牌包装,影响力大幅提升 2023年,中泰街道推出了4 款“中泰牌”茶叶产品公用包装,涉及红茶、龙井茶等茶产品。中泰街道“大涤山”合作社的社员单位,均可申请使用公用包装,有效解决了散户茶产品无法进入市场的问题。通过整合区域内的资源,统一使用“中泰牌”茶叶品牌,进一步推动了中泰茶产业健康发展,大幅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2.存在问题

(1)品牌知名度不高,受众面小 中泰街道以“中泰龙井”为抓手,通过“统一宣传”“统一包装”、道教文化赋能等方式,以期提升“中泰龙井”市场知名度,走中泰特色的茶业发展之路。众所周知,余杭区主推的区域公用品牌是“径山茶”,以其“纤秀绿翠、清香甘醇”的品质特征,在国内外市场上赢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在扁形茶中,“龙井茶”“西湖龙井”分别作为浙江省杭州市主推的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广、市场占有率高,而“中泰牌”龙井作为钱塘产区的龙井茶,与前者相比,品质特征区分度不高、竞争优势不强,且仅靠中泰街道来推动,在宣传力度上、推广范围上“力不从心”。

(2)组织化标准化水平不高,茶叶质量不稳定 中泰街道辖区内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以小散户为主,涉茶农户4 600 多户。由于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较松散,组织化和标准化水平不高,导致茶叶质量稳定性不高,质量参差不齐。

(3)骨干茶企规模不大,产业带动力有限 由于起步晚,中泰的茶企目前规模不大,其注册的茶叶商标少、品牌多且混乱,在市场上未形成有效合力,知名度较低,品牌效应尚未显现。加之企业经营以“家庭作坊式”为主,体量不大,缺乏现代化专业人才,联农带农力较弱。

(4)茶类结构单一,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 中泰区域以生产龙井茶、径山茶等名优绿茶为主,其产值占茶叶总产值的90%以上,一旦受疫情或经济下行影响,产品滞销风险较大。另外,名优绿茶采制一般在谷雨前甚至清明前,时间集中,导致采摘雇工成本较高,且只采春茶,亩产干茶仅20千克左右,夏秋茶开发利用率低,造成茶鲜叶浪费。

3.对策措施

(1)加强宣传推介,提升品牌知名度 以“绿色食品生产提升培训”“中泰茶生产主体培训”“茶园病虫害防治”等培训为契机,提高农技人员、茶叶产销企业及茶农推进实施“中泰牌”品牌建设的能力和意识,增加品牌认同感,形成推进品牌建设合力。同时,要加强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鼓励茶企参加各类茶事活动,利用各种营销渠道推介“中泰牌”茶产品;要搭建宣传推广平台、增加专项资费投入,为做强品牌、做大“蛋糕”提供坚强支撑。

(2)加强基地建设,确保产品质量 根据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茶产业要求,大力推进绿色和有机茶园建设,坚持质量、数量并举,速度、效益共抓。要加大对优质茶树品种种植的扶持力度,引导茶企、茶农通过改植换种,对低产茶园进行改造,建立高标准规模化优质茶园。要加强绿色生态管理,按照绿色标准规范生产,强化源头管控,推行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要继续推动浙农码、浙食链的全链条追溯,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舌尖安全。

(3)培育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做强做大 要选取两家潜力茶企,集中力量扶持培育为市级或区级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生产主体,强化龙头带动作用。要加强对中泰街道“大涤山”合作社管理,推动茶叶行业联合,在品牌管理、商标管理、行业自律、标准制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4)强化科技兴茶,科学引领产业发展 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好科技对茶产业的促进作用。在加强茶园管理、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推广普及的同时,重点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智慧茶园”管理技术、茶叶数字工厂、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茶叶精深化加工技术等。同时,要树立新发展理念,邀请专家入企指导,加快先进科技在企业的落地转化;要加大夏秋茶的利用,开发茶叶衍生产品,有效提升茶叶附加值。

(5)深化茶文化引领,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要深入挖掘中泰茶叶的历史文脉和历史文化遗存,积极打造洞霄宫、八卦茶园、中泰茶文化中心、小茶驿站等对外展示载体。要加强茶文化宣传,充分利用人文自然条件,开展茶事活动,持续提高中泰茶叶的知名度。要充分利用茶区优越的自然环境,建立以双联、泰峰、枫岭为一体的茶山角文化旅游带,将名茶与风土人情融合,形成独具中泰特色的观光旅游茶业。要培养、引进茶文化、茶技能人才,挖掘开发茶礼、茶俗,办好各种展示展销活动,重点做好中泰龙井炒制比赛及茶文化节等活动,不断提升“中泰牌”茶叶知名度。

猜你喜欢

中泰知名度茶园
最后的恐龙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创意运营让“浙江24 小时”知名度从区域走向全国
论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调整的必要性——以中泰铁路的波折为例
建交与护侨:中泰就1945年“耀华力路事件”的交涉
鹤煤中泰公司赵荒风井修复加固技术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