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主体与途径研究

2024-02-25赵昶灵李建宾文建成文国松毛自朝董陈文华徐绍忠刘正杰林春陈疏影

高教学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专业课课程思政

赵昶灵 李建宾 文建成 文国松 毛自朝 董陈文华 徐绍忠 刘正杰 林春 陈疏影

摘  要: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是专业课课程实施思政教育的前提,明确挖掘主体和途径则是实施高效、深度挖掘的关键。思政元素挖掘的主体是由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辅导员或班主任、校、院党委委员和其他同类型或同行业高校的研究生专业课教师组成的团队;挖掘的主要途径是专业课课程的教材和对应学科的文献及社会和日常生活。该文可为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的高效、深入挖掘提供参考,并为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的高效实施和实时完善奠定基础。

关键词: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思政元素;专业课;教育客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4-0009-04

Abstract: The excav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specialized courses for postgraduates is the premis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plemented in the courses, and the clarification of the subject and approach of the excavation is the key to carry out the efficient and deep excavation. The subject of the excav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 sconsists in the teachers of the specialized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he postgraduate supervisors, the counsellors or teachers in charge of the postgraduate classes, the member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ommittees of th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the teachers of the specialized courses from other universities of the same type or industry. The main excavation pathways are the textbooks of the specialized courses and the literatures of the corresponding disciplines as well as the society and daily life. This paper coul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fficient and in-depth excav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specialized courses for the postgraduates, and underlie the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and real-time improve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postgraduate courses.

Keywords: specialized course for postgradu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pecialized course; educational object

目前,世界已邁入“互联网+”时代,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1]。近年,研究生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点[2]。在整体上,我国研究生的思想健康、积极、向上,但是,研究生的构成复杂,在年龄、家庭、学历背景及政治素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3];多年来,研究生的思政教育主要依托思政课进行,该类课程课时少、内容偏空洞而枯燥[4];因受多元化价值取向等的冲击以及西方历史虚无主义等腐朽思潮的侵蚀,部分研究生在思想上表现为理想高远但不能脚踏实地,在政治上表现为脱离实际、政治意识弱化,在心理上表现为承受挫折能力差、道德观念淡漠,均对当前我国研究生的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5]。

研究生课程思政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思政教育在国内外新形势下的新理念、新举措,是指以“立德树人”为专业课课程的基本、核心教育目标,将对研究生的思政教育渗透于专业课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以形成课程教学的“大思政”格局[6];而深入挖掘专业课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则是专业课课程实施思政教育的关键前提[6-7]。作为研究生的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或选修课,研究生专业课课程蕴含的生命、生活、思想、精神、历史或文化以及社会现实等层面的思政元素极其丰富、鲜活、生动[8-9],成为专业课课程实施思政教育的坚实的资源基础。事实上,只有以专业课课程为载体、深度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才能构建高质量、系统化、紧跟时代的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提升研究生对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负责、实施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人员即为思政元素的挖掘主体;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的高效、深度挖掘必然同时基于师生共同参与、功能强大的挖掘主体和课内外、校内外结合的立体式挖掘途径[8],但是,挖掘主体和挖掘途径的构成迄今未见报道。因此,本文剖析了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主体的多元构成和思政元素挖掘的多样化途径,旨在为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的高效、深入挖掘提供参考,并为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的高效实施和实时完善奠定基础。

一  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主体

研究生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是以专业课课程教师为核心要素,涉及校、院、系、课程组及研究生的系统工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是高校各级、各类人员共同的事业,故挖掘主体明显具备多元化特征,是一个师生共同组建、多方参与、协同配合的团队。

(一)  挖掘主体的教师成员

挖掘主体的教师成员应涵盖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辅导员或班主任、校、院党委委员和其他同类型或同行业高校的研究生专业课教师。

专业课教师及其构建的课程组是实施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的最关键主体;尽管讲授同一门专业课,但每位教师会因生源、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基础、专业和层次等的不同以及教师自身求学、教学和科研以及思政素养的特殊性而在思政元素的选择、挖掘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或偏好。所以,课程组应经常开展集体备课,通过学习课程思政相关文件、研读课程思政文献、讨论、交流、论坛、试讲和课堂观摩等形式集思广益,发挥课程组组长、教学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每位教師献计献策,实现思政元素的多角度、深层次挖掘以及整合、完善和全组所有成员共享[9-11]。

思政课教师是思政元素挖掘的强有力指导者和把关者。思政课教师具备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背景,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方法论的坚实储备和思政教育的完整理论和方法体系以及丰富的经验[7],故对思政元素的思想和政治属性、深度和合适性等均具有精准的鉴别力和把控力。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结对备课或参与、指导专业课教师的备课、与专业课教师建立帮扶、协作机制,可大大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7],为思政元素的挖掘提供系统的学科和理论支撑以及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引领,同时有效拓展、延伸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边界[12]。

作为研究生培养和思政教育的第一责任人[13],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接触最密切、互动最频繁、影响最深刻,部分导师同时又是专业课教师,故导师对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的知悉最完整。所以,研究生导师应持续提升自己的思政育人意识、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党执政的坚定拥护者,从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及情感需求等角度为思政元素的挖掘提供方向指引和契合度参考,使挖掘到的元素具有强烈的针对性、与时俱进,是学生喜闻乐见、能内化于心的[14]。

研究生辅导员或班主任是研究生日常管理和思政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5];他们具备扎实的思政教育理论基础,与学生接触多、沟通能力强,拥有丰富的组织资源,是学生健康生活的贴心朋友。辅导员或班主任可通过QQ、微信和公众号等途径和平台及时、长效了解、跟踪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规范、学业进展、生活、情感、情绪诉求及热点话题等,不仅能洞悉学生思政方面的共性,又能掌握学生在政治素养、价值理念和就业求职等方面的个性化需要。辅导员或班主任参与专业课课程的备课或与专业课教师、研究生导师“结对子”,实时反馈学生的思政动态和意见建议、与专业课和思政课教师以及导师磋商思政元素挖掘的方法和思政元素内涵的合适性,可使思政元素既具备普遍性、紧跟时代,又具备学校、地域、专业特色和学生个体需求等层面的特殊亲和力。

负责校、院领导和党建工作的党委委员拥有雄厚的马克思主义和思政理论基础,政治站位高,熟悉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实施的策略、方式、方法和流程,他们可和思政课教师组成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的评价小组,审定、把控思政元素的政治内涵和价值引领方向,并构建对毕业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的回访、反馈机制,确保思政元素具备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观[7,9]。

尽管专业课课程不尽相同,其他同类型或同行业高校的研究生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果丰硕。所以,基于课程思政目标和思政元素挖掘方面的相似性,实施、参与思政元素挖掘的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辅导员或班主任和校、院党委委员应与其他高校的专业课教师建立经常性的互动和深度交流,参考、借鉴其他高校专业课课程的思政元素、分享挖掘思路和途径,实现思政元素挖掘的跨院校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和协同开发,共建、共享思政元素资源,强化高校间多门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同频共振的“大思政”格局[15],充分结合学校、专业特色,挖掘到辐射效应强、推广价值高的思政元素、供其他高校参考、借鉴,从而实现高校间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共享层面的圈层协同[12]。

(二)  挖掘主体的研究生成员

研究生的个性发展基本成熟,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较强的主体意识、自强意识和成才理想以及自我实现和政治进步等较高层次的成就需要[5],有的研究生还具备教师工作经验甚至为在职教师,他们具有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学研究的能力和强烈愿望[3]。作为课程思政教育的客体,研究生对具有历史内涵、启迪灵魂、贴近生活和服务社会等属性的思政元素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和价值共鸣,他们不仅喜欢听、喜欢感悟,而且总表现出渴望主动挖掘的浓厚兴趣;事实上,研究生参与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本身就是研究生课程思政实施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师应给研究生自主探究、展现个人的机会,尊重、激发并充分利用研究生主动参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积极性、主动性。

研究生挖掘、剖析专业课课程的思政元素有多个渠道、多种方式,如:在专业课教师引导下自主凝练特定课程内容的显性或隐性的思政元素、走上讲台讲述思政感悟、查找专业课知识点相关的历史、社会和生活类等思政案例、主动设计课程学生考核中的思政类考题[10],或通过参与海报评选、辩论赛等专业课课程相关的竞赛以及申报创新项目等挖掘思政元素[16]。

很显然,基于研究生活跃的思维、充沛的精力、朝气蓬勃的交流氛围和多种交流平台、交流方式,研究生参与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不仅能有效强化挖掘主体的力量、增加挖掘主体的活力、提升元素挖掘的效率,而且具备大范围、高效率宣传、推广思政元素资源的效果[1,11-12],可大大促进思政元素教育功能辐射效应的发挥。

二  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途径

(一)  从专业课课程的教材挖掘

教材是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的第一载体。通常,研究生专业课课程的国内外教材版本众多;但是,不同教材承载思政元素的范畴、数量和显隐性不同,有些教材已具备可直接用于思政教育的人文材料类元素,而有些教材则没有可用于思政教育的任何内容[7]。所以,挖掘主体,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应吃透教材,从课程的历史演进、逻辑脉络、学科研究进展、专业前景、行业趋势和国内外形势等角度深入挖掘各章节蕴含的显性和隐性的思政元素,并基于知识点的逻辑,以故事、类比、案例、科技前沿和小游戏等形式对元素进行分类、归档、汇编和维护,实现思政教育的课程内容全覆盖,通过以点带面、以优促全保证章节之间思政元素的有序组织、各有侧重和互相呼应[12],同时推进积极融入思政元素、凸显思政育人意识的新形态专业课课程教材的建设[17]。

(二)  从专业课课程对应学科的文献挖掘

与教材相比,研究生專业课课程对应学科的期刊、会议论文集和专著等文献更能实时反映该学科日新月异的发展、不断涌现的新理论、新概念和新技术以及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故挖掘主体应充分依托迅捷的网络资源,随时检索文献、追踪学科领域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和学术论坛等,特别是关注我国科学家近期在该学科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的学术报告,以实时完善、拓展思政元素资源库,保持其新颖性、时效性,实现思政元素挖掘追踪学科前沿进展的常态化[1,9,11]。

(三)  从社会、日常生活挖掘

研究生专业课课程的知识点与人的生命、生理、心理、日常生活及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息息相关,故挖掘主体应基于国际视野、充分了解国家的发展战略、大政方针,透彻熟悉课程的理论和技术成果在农业、工业、医药或环境等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捕捉课程知识点相关的社会事件、日常生活事务或民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密切关注专业课课程对应学科的行业“大咖”、劳动模范、职场精英或企业骨干等的经验交流会和网络言论,从专业知识的角度深刻剖析和反思社会、日常生活现象背后的科学本质,在“事、时、势”的角度立体式发掘、凝练思政元素[18],实现思政元素挖掘的社会化、生活化以及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机对接和整合[9,16]。

三  结束语

目前,研究生专业课课程实施思政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思政教育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大思政”格局下行之有效的关键新举措;构建政治方向正确、思政内涵深刻、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元素资源库是开展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的前提[6-7]。但是,研究生专业课课程现有教材直接著述的思政元素不论在范畴、数量、针对性、趣味性、合适度和形式还是在先进性和思政意识深度等方面均不能完全满足思政教育的需要。所以,持续挖掘、不断完善专业课课程的思政元素是开展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的头等大事。

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是涉及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辅导员或班主任、校、院党委委员、研究生、其他高校的专业课教师、专业课课程教材、学科文献、社会和民众日常生活等诸多因素的系统工程。其中,相关教师、管理人员和研究生构成多维度、立体式的思政元素的挖掘主体,而教材、文献、社会和日常生活等则成为思政元素高效挖掘的全景式途径。

思政元素挖掘的主体由师生共同构建,需各成员高度、主动、积极地协同配合、分工负责,但不同成员在元素挖掘中的角色定位、优势、作用环节、交流对接频率和贡献率等是不同的。专业课教师是思政元素挖掘以及后续加工和使用的核心角色和首要责任人,思政课教师是挖掘工作的理论支撑者和切实指导者,研究生导师、辅导员或班主任是思政元素针对性和时代性的反馈者、把控者,校、院党委委员和思政课教师构成思政元素的评价者、政治方向的引领者,其他高校的专业课教师是挖掘工作的协助者和思政元素的共建、共享者;而研究生既是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的客体又是思政元素挖掘工作的参与者、思政元素效果的反馈者。坚守思政元素挖掘的主动性和敏感性、保持思政元素的时效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则是挖掘主体所有成员的共同责任,故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更新应是常态化的过程[1,11]。

思政元素的挖掘显然应在挖掘主体各类成员的主导下整合多条途径,才能实现思政元素的多角度、充分、深度和快速获取与积累[8]。教材是承载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的第一标的,故饱含思政观念正确、形式合适和措辞优雅、精当的思政元素的新型专业课教材的编撰成为开展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的当务之急[17];但是,教材对学科理论和技术的著录均具备滞后性,所以,要保持思政元素的时效性和前沿性就必须立足“互联网+”时代大背景、实时跟踪各种形式的学科文献[19];专业课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核心技术与社会发展和民众的日常生活均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故社会、日常生活自然成为“接地气”类思政元素的主要来源。

参考文献:

[1] 魏炜,鲍锦库,张年辉.课程思政在“生物化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2021(14):127-129,141.

[2] 许祥云,张茜.从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共存度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基于2018年卡内基高校分类数据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0(7):40-46.

[3] 王一晴.当前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6(40):190-193.

[4] 郭慧,朱晓闻.新农科视野下农林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22(3):105-109.

[5] 张佳,张强军.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1):22-28.

[6] 王颖,夏强,樊华妍.新医科视域下课程思政路径探索——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例[J].生命的化学,2021,41(4):831-837.

[7] 高珊,黄河,高国举,等.“大思政”格局下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5):70-75.

[8] 曹镇玺,孙志伟.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核心要素与实践逻辑[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6):54-60.

[9] 马丽萍,王建东.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成都医学院为例[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22,38(4):537-545.

[10] 王义康,李海芬,王一.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3):57-60,82.

[11] 吴明彩,吕俊,叶彩宏.“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案例的整合与教学实施[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3):37-39.

[12] 邢文利,裴丽梅.圈层式协同育人:研究生课程思政新模式[J].教育科学,2021,37(5):29-35.

[13] 卢东兵,方霞.导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J].江苏高教,2015(4):93-95.

[14] 王文文.论导师思政工作与研究生思政工作的协同互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3):98-101.

[15] 吕宁.高校“思政課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析[J].大学教育,2018(1):122-124.

[16] 罗晓婷,许春鹃,洪芦燕,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四融入四结合”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生命的化学,2021,41(10):2307-2314.

[17] 贾长虹,丁存宝,常丽新,等.依托教材建设的生物化学“果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6):106-111.

[18] 逄红梅,陶启坤,康洁.新时代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难点与突破路径[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3):61-67.

[19] 楚纯洁,周金风.环境类课程“互联网+思政”教学设计与创新[J].高教学刊,2021(10):82-85.

基金项目:云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汉英双语教学)”(2021YJSYZKC04)

第一作者简介:赵昶灵(1969-),男,汉族,四川都江堰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药用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通信作者:徐绍忠(1969-),男,汉族,云南昆明人,硕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药用植物遗传育种。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专业课课程思政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