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影响与发展走向

2024-02-12王一帆

大众标准化 2024年2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监测

王一帆

(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甘肃 兰州 730020)

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实际工程建设期间实践主体一般会根据具体项目建设场址中的土壤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职业环境监测需求,选择适配性较高的监测技术与方法对其实施环境监测。从近年来环境监管部门、专业检测机构及各行业企业实践经验看,在技术赋能路径下借助扩大对新材料、新技术、新人才的配置比例,大幅度提高了环境监测水平与应用效果,推动了其向高质量方向的发展。尤其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指引下,实践主体实施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转型,进一步为环境监测探究及推广应用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因而在当前有必要加强对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影响与发展走向分析。

1 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与主要特征概述

1.1 基本内容

环境监测主要是针对环境质量开展一系列的监测评价活动,一般依照监测对象和部门因素将其划分为重点监测与保护监测,重点监测针对重点污染区域或其他监测需求实施,保护监测范围较广,具体包括:①生物环境;②光照环境;③声环境;④人体健康;⑤水环境质量;⑥土壤环境;⑦职业环境等。需要说明的是,实践中对后四者的监测相对普遍,而且在不同项目中的监测对象存在显著差异。

一般情况下,将环境监测要素分为样品采集与测定(现场测定与实验室测定)两大部分,前一个部分涉及布设采样点、样品采集、样品保存、样品运输、样品转交,后一部分分为样品领取、试验准备、上机测试、出具报告、废液处理等。由于目前的环境监测主要由专业检验检测机构完成,因而在标准流程设计方面,通常将前端环境咨询、中端环境监测、末端环境监测报表应用等进行关联应用。具体流程如图1。

图1 环境检测主要流程示意

1.2 主要特征

我国环境监测起步晚、发展速度快,综合性特征十分鲜明,集中表现系统性、技术性、标准化等方面。

①以系统性为例,环境监测对象较多,从环境咨询到实验室测定,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可能发生风险,为保障监测的有效性,实践主体通常会从系统性的角度出发,根据实际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研发设计适配性较高的环境监测方案,并按照全生命周期实施系统性监测。②以技术性为例,环境监测专业性突出,对土壤、水、空气及职业环境进行采集与测定期间,需借助专业设备、操作技术及相关规定中的要求进行实践,以此保障监测符合科学原理。③以标准化为例,环境监测时要求实践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以往的经验表明,虽然环境监测中的执行条例与具体标准因监测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差异性十分突出,但是对污染物空间分布规律与浓度等数据要求较高,通常先采用标准化监测手段保障数据的真实性、精准性,再以此开展环境质量评价与影响评价等。

2 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影响分析

生态环境属于动态循环系统,对其实施保护时要求按设计监测一体化实践模式开展环境监测,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涉及范围广泛,本次研究仅从笔者查找的文献资料、同行交流及工作经验出发,分别透过宏观的生态文明建设、中观的环境产业发展及微观的环境治理三个角度,对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影响做出具体分析。

2.1 从生态文明建设角度分析

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核心,既受它的指导,也包括对该思想的科学应用。从当前阶段各行业领域对该思想的学习及应用情况看,生态文明思想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实施路径,强调以山、水、林、田、河、湖、海、草等为要素的生命共同体构建,在这种目标导向下要求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条件。

环境监测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手段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一方面可为其提供监测数据与科学结论并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手段,进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例如,传统时期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采用外延式、粗放型、低质量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能源,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与生态破坏。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宏观上提出了内涵式、集约型、高质量经济发展方式,并且将生态文明思想建设工作提高至战略高度,新时期通过环境监测可直接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修复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最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持续深入发展。

2.2 从环境产业发展角度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关系自然与人类的生存及发展,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创建,提出了适应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现代化建设的“并联式”发展方案,而且要求将其落实到环境产业结构、环境市场结构调整与优化。

例如,在产业化发展方面,各行业领域已实施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转型,同时推动了环境监测行业发展,提升了其分工专业化程度。尤其在环保管家应用后,各地区专业检测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增长,对人、机、材、技、法、环、钱、管等资源配套也有明显加强。除此之外,随着基于法治的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环境监测行业竞争从原来的“规模化竞争”转移到对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制定权(通常简称为“定价权”)的争夺与供应链竞争方面,随着新竞争的愈演愈烈,在较短时间激励了环境监测相关周边产品知识产权创新与保护,有利于环保部门、环境监测部门、专业检测机构、各行业企业及其他组织机构开展更高水平的协同合作,利用协同效应持续深化环境监测产业发展。

2.3 从环境治理角度分析

从微观的环境治理角度看,生态环境保护要以环境治理作为具体的实施措施。近年来,建设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级、乡镇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时,首先由环保部门与专业检测机构开展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工作,并针对污染事件实施了重点监测。其次,以环境监测报告为依据研究了针对性较强的治理方案与实施举措,一方面及时防治了污染事件升级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塑的风险,另一方面借助环境监测报告中提供的结论与建议为后续的生态环境修复及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且促成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治理念的形成及应用。

3 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发展走向分析

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影响较大,能够为排污许可制度执行、排污费用征收、打击环境污染违法行为、处理污染事件等提供依据并指明方向,在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改革时期,实践主体按照“并联式”发展方案进行实施时,通过对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环境监测技术、综合素质人才等思想资源与技术资源的整合及融合应用,必然会推动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进一步发展。下面仅从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技术赋能监测实践、培育综合素质人才三个层面,对其市场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走向做出分析。

3.1 依托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推动环境监测市场化

首先,在我国已建设了各级环保部门与环境监管部门,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过程中,通过应用委托代理制度形成了“政府+专业检测机构”的设计监测一体化实践模式。从当前环境监测机构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入发展现状看,省级以下环境监测机构垂直管理改革实践中会进一步设立生态环境质量省级监测和考核制度,同时扩展市级环境监测机构的职能,并借助分级组织机构设置等工作确保各级环保部门的完整性与全面性。

其次,在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产生成效的前提下,需要在思路决定出路的基本原则下持续发挥委托代理制度优势,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扩大专业检验检测机构的参与数量与监测质量。尤其是各级环境监测机构的资源有限,此时需要透过市场机构为其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更大发展空间。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当前正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环境监测涉及主体、对象、内容繁多,为了在统一大市场建成后的新发展格局中全面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需扩大对各类社会资源的融合方式推动环境监测市场化。

3.2 结合技术赋能监测实践,建设智能化监测体系

目前,数字经济发展为各行业的技术赋能奠定了扎实基础,环境监测行业实践主体通过查阅《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 年)》《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国家统计局令第33 号)、《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2022 年10 月28 日)等资料,对中国数字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有了十分清晰的了解与深刻认识。

在这种现状下,实践主体必然会结合技术赋能监测实践路径,持续扩大对先进数字技术要素的配置比例。例如,在环保管家平台下,参与环境监测的环境监测机构、专业检测机构等,在前期按照“大平台+小系统”的基本框架建成了以“设备层-数据采集层-网络层-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层”为主的系统架构,新时期则可以通在设备层配置可视化的监测装置、5G通信网络、数据库存技术、大数据清洗技术、大数据存储引擎技术,并按照模块化设计思想设置监测相关的管理模块、智能大屏等,建设智能化程度更高的环境监测体系等。

3.3 通过培育综合素质人才,转向高质量监测发展

环境监测行业的迅速崛起与发展,产生了对知识结构完整、专业技能过硬、职业素养全面的环境监测人才需求,包括样品咨询人才、采样人才、实验人才、管理人才等。按照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关系看,在这种需求导向下必然会推动高校、社会教育机构、企业、个体等参与到环境监测行业,并通过多元化的人才培育途径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的环境监测人才,进而促使环境监测行业的人才结构优化,满足其前端咨询、中端监测、末端应用方面的人才需求,使整个行业转向高质量发展方向。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内容丰富、特征鲜明,无论从生态文明建设,还是环境治理、环境产业发展角度看,环境监测均会对生态环境保护产生重要影响,有利于为其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支持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执法及污染事件处置。由于进入中国式现代化改革时期后各行业领域在“并联式”发展方案将环境监测、环境工程保护及自身的产业化发展等资源进行了整合,明确了综合效益产出目标,因而其产业升级优化过程中,一方面实践主体可依托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推动环境监测向着基于法治的市场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持续性技术赋能,促进智能化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并为其数据监测、采集、存储、提取、分析、生成报表及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尤其在生态环境保护需求日益增长的需求下,人力资源市场供给的大量综合素质型环境监测人才可提升环境监测方案设计水平,使其向着高质量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监测
环境保护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