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油特色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标准化探析

2024-02-12

大众标准化 2024年2期
关键词:铁人队伍育人

樊 煜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6)

1 新时代石油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及人才培养模式

1.1 以立德树人为人才培养根本任务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中“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健全高校管理体制,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加强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建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教学体系,推动思政工作融入教学管理、学科建设、教材编写中,加强企业、家长、社会育人合力,严把思政教师队伍和专业课教师队伍的政治关、育人关、教学关,培养新时代人才,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把立德树人贯穿到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学生管理等各环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通过“三全育人”改革探索新时代石油特色院校实现“立德树人”新路径。

1.2 以石油精神铸魂促进价值塑造

石油高校作为宣传石油精神的重要阵地,将石油精神和育人实践相贯通,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在石油高校中整合铁人精神育人资源,打造铁人精神育人实践平台,完善铁人精神育人体系建设,发挥石油“基因”促进学生的价值塑造。将铁人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内修建铁人纪念馆、铁人广场,以铁人命名主干道路、楼宇建筑、指示标牌等,在学生中组建铁人纪念馆讲解队,举办“铁人杯”各项体育比赛、党史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针对不同年级开展适合学生的铁人活动,比如大一新生传唱铁人歌曲,在大二、大三学生中开展铁人话剧第二课堂,在大四学生中邀请石油企业劳动模范进校讲座,引导学生扎根基层,到西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就业,锤炼踏实肯干、勇于创新的精神。建立“铁人精神研究中心”,将铁人精神育人理论实践化,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分时段开设《石油工业概论》课程,加强石油院校学生对石油工业发展的了解,开设“铁人精神育人”为主题的特色思政课程,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爱国奉献的精神、顽强奋斗的意志,对党忠诚、无私无畏的政治品格,攻克难关、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挖掘铁人精神蕴含的精神价值、榜样价值、科学价值,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爱国主义教育。

1.3 适应能源经济及行业发展需要

石油高校以石油特色专业为主,同时开设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等学科。随着石油石化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成为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为适应能源经济行业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教改班”,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语言交流能力突出,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化人才,设立“卓越班”,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优势,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设立本硕连读,制定本硕连读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在连续培养期间实行淘汰制,有助于拔尖人才选拔,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能源战略布局,创建“3352”模式培养来华留学生,为国内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在中亚、中东等地区的石油业务输送具有石油专业知识而且懂得中国文化的高水平人才。将行业发展需要作为培养人才实践能力的目标导向,制定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相关管理办法、本科生实习教学管理规定、工程创新训练管理方法,发挥校企结合、政教结合作用,由导师和石油石化企业技术专家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并由企业技术专家提供实践性课题,打造学生工程创新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工程创新意识,明确学生提升实践能力的方法,规范学生提升实践能力的途径,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改革。

2 新工科、新文科引领学生管理标准化探索

2018 年教育部提出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以及2019 年13 个部门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促进学科专业优化、提高人才创新能力、加快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依据。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优化新文科、新工科专业结构,促进专业间深度交叉融合,推动原有专业知识体系更新,提升文科人才、工科人才职业适应能力。在新文科、新工科引领下,面向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第一是在学生选拔、学生日常管理、个性化培养方面制定培养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学校办学定位、地方经济发展、所在行业产业结构升级情况为前提,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活动。第二是深度联系学科相关企业,构建政产学研与学科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学生跨领域知识融会贯通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高校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形成协同育人共同体,以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的方式建立三全育人新格局,政府部门、社会组织、行业企业全程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将政产学研与工程教育融合,以此推进高校工程教育与产业对接。第三,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国家能源战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新文科建设宣言》提出聚焦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完善国内与国外协同育人机制,培养懂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以及精通语言和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3 基于OBE 理念的学生标准化管理

3.1 以学生为核心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以学生为核心,根据教育部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建立一系列教学管理以及学生管理规定、条例、办法和实施细则,制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公寓管理规定、文明宿舍建设制度、门禁制度、校园文明行为规范、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综合测评实施办法、勤工助学活动管理办法、学生申诉规定等学生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办法,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实施细则,企业奖学金、本科生奖学金等奖助学金评审细则,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行为规范,从学籍管理、学位授予、课堂行为规范、升降级、休学复学、课外社团活动、校园安全秩序、请销假、晚自习、奖惩措施等方面制定相关文件,推动学生管理工作以及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在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共同管理下,建立以学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贫困资助为主体的服务体系(图1),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管理服务。

图1 高校学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贫困资助服务体系

3.2 以产出为导向的学生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机制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解读和使用指南》,建立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建设管理办法、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支撑培养目标达成为原则制定各专业毕业要求,将毕业要求分解到可以衡量的指标点。学生标准化管理中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是毕业要求达成的重要部分,有利于将毕业要求落实到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每位教师和对学生的管理服务事务中,以产出为导向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参考依据。建立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机制,可以使学生管理队伍明确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以及衡量对学生实施的管理活动和方法是否恰当,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工作内容,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机制为评价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情况、评价学生管理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评价专业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3.3 全周期学业管理标准化

学校制定了《西安石油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西安石油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管理办法》《西安石油大学学生转专业转学管理办法》《西安石油大学考试违纪处分规定》《西安石油大学考试工作管理规定》等学业管理文件,在入学教育、学分管理、职业规划、课外科技活动、第二课堂、创新创业、科研训练等方面建立了相关管理方法及制度,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全周期学业管理标准化。对学生四年的成绩跟踪预警,建立学业预警机制、学业帮扶机制,对于学生在一学期内累计不及格课程总学分达到10 分及以上的情况给予学业预警。通过联系家长继续跟踪监督形成家校合力,对于学业困难同学设立“一对一”帮扶机制,由授课教师、辅导员以及年级学习成绩优异、综合素质良好的同学组成帮扶队伍,持续帮助、跟踪学业困难同学的学习情况。

4 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标准化

4.1 政治素养

政治素养是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标准化的基本条件,《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和基本要求,强调要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第一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教师队伍在教书育人全过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师党员中开展党建工作,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学生管理队伍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制定《西安石油大学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西安石油大学辅导员工作条例》,规定学生管理队伍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用坚定的政治立场、扎实的理论知识、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素养、政治品质进行引导,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的骨干力量。在社会转型升级和网络文化冲击下,利用新媒体占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加强网络端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贯穿管理育人的全过程。

4.2 师德师风

师德师风是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标准化的第一标准,按照《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构建学生管理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学生管理队伍素质的首要标准,引导教师成为“四有”好老师,探索学生管理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路径,建成师德师风常态化、体系化培训模式,通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树立师德师风榜样典型、专家进校讲座、管理方法创新实践等途径提升管理能力,组织高校之间学生管理队伍交流学习,提升管理队伍水平,培养管理队伍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卓越的管理能力,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完善学生管理队伍人才的引进、激励、管理、考核等制度,将个人评价、学生评价、教师互评、领导评价相结合进行考核,针对不同岗位设置分级、分类的考核形式,形成管理机制健全的学生管理队伍职业发展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警示教育,对有损师德师风的行为严肃处理。

4.3 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标准化的重要保证,学生管理队伍包括学生工作部门、教务部门、院系党委副书记及辅导员,其中辅导员作为直接与学生接触的管理人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的骨干力量,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承担重要角色,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了辅导员的岗位职责,要求辅导员完成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规定了初级辅导员、中级辅导员、高级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能力要求,为岗位的培养考核提供重要依据。提升学生管理队伍理论水平、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加强网络思政教育能力,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让网络成为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推进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理论研究创新、实践探索创新、管理机制创新,立足石油特色高校实际,创建一支作风朴实、拥有敏捷思维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的学生管理队伍,提升石油高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猜你喜欢

铁人队伍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寻访铁人精神之旅
海上铁人郝振山
铁人远去,侠之终结
全能三项:你也能够成为铁人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