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全过程管理分析

2024-02-12赵思栋

大众标准化 2024年2期
关键词:全过程装配式构件

赵思栋

(甘肃省集成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要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落实全过程管理机制,提高综合管理效能的同时,实现可控化管理目标。

1 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全过程管理整体框架

在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全过程管理体系中,要将精益价值链作为核心,配合使用BIM 技术、二维码技术、CAM 技术等,更好地建立完整的全过程控制体系。如图1 所示。

图1 全过程管理模式

(1)打造大容量数据高效存储模式,配合大数据挖掘技术和反馈技术落实具体工作内容。并配合多源异构信息共享机制和交换模式,保证信息化平台多源管理的可控性。

(2)要基于全过程管理要求,基于综合管理的要求,将一体化设计、构件生产、现场吊装以及运营维护等环节整合在一起,更好地维持应用控制的规范性。①构件生产,构件生产管理系统应用管理环节,配合使用CAM 智能化加工,应用物联网模式完成作业,就能打造可控化处理体系,并配合可追溯性质量控制方案维持整体安全性。②一体化设计,处理预制构件库,在实际工作内容中,多专业协同设计、装配件构件智能拆分、自动成图计算工程量等环节可并行处理。③现场吊装作业,主要包括构件预拼装、构件质量管理、进度成本管理等。④运营维护,完成能源监控、设备管理维护、现场监控管理维护、垂直交通管理维护等工作。

综上所述,在搭建可控化管理平台的基础上,配合装配式智能建造全过程管理要求,维持数据的管理效果,并且在数据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完成数据挖掘,保证多项目成本、工期以及生产管理信息的分析汇总更加及时,从而促进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精益建造和精细化管理顺利开展。

2 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全过程管理模式

2.1 基于BIM 一体化设计管理模式

在装配式施工作业环节中,为更好地满足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要落实建筑结构、机电管线以及内部装置等系统集成工作,配合BIM 技术就能建立更加可控的处理机制,确保能充分发挥BIM 技术优势作用,为协同设计平台工作的落实和开展予以保障。第一,方案设计,在提出装配式施工项目整体作业方案的基础上,落实基本应用管理机制,并初步估算装配率,从而确保施工作业部门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后续工作。第二,协同设计,主要是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专业化模型,并综合不同模型内容的同时完成自动碰撞检查。第三,施工图设计,主要是进行构件的智能化拆分,配合自动统计预制率的方式,就能在综合分析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更好地出具装配式建筑相关计算分析书。第四,深化设计,实现设计内容深化、设计环节深化,应用BIM 技术完成碰撞分析环节,减少隐患问题,形成加工详解设计图。

2.2 基于BIM+CAM 构件智能化生产管理模式

第一,建立信息化生产管理系统,汇总生产信息和管理信息,作业环节中优化执行力,确保信息化控制模式符合要求,完善加工管理,保证生产计划控制环节合理有效,发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优势,满足综合化发展的具体需求,并为阶段性信息化管理统筹控制工作全面落实予以保障。如图2 所示。第二,打造构件CAM 智能加工生产管理结构,在标准化构件加工生产环节落实的基础上,要结合深化设计处理要求,在建构BIM 模型的同时,维持数据和构件自动化生产控制平衡,突破传统模型和工厂生产线运行的瓶颈问题,最大程度上维持智能化加工和自动化生产工作的效果。另外,要将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和工厂CAM 中央控制系统进行联动处理,使用PKPM 装配式智慧工厂管理平台实现智能化管理,满足数字化加工设备应用需求。第三,基于“互联网+北斗跟踪技术”,能对构件进行全过程运输管理控制工作,将预制构件二维码和运输车辆内置RFID 卡的处理方式,就能及时建立智能化运输管理全过程跟踪模式,及时了解相应参数信息。首先,构件出厂关联车辆和预制构件信息,配合手持PDA 端进行数据信息的汇总,并及时完成运输车辆的扫描识别,更好地关联车辆以及预制构件的具体信息,完成出厂等级工作。其次,要在运输过程中将RFID 直接植入运输车辆内,配合使用北斗系统就能实现运输路径的实时性动态优化处理,满足综合可控化发展的具体需求,合理安排相应的作业内容,维持整体运输工作的质量效果,也能减少运输成本,实现全过程管理的目标。

图2 装配式构件信息生产管理系统示意图

2.3 基于BIM+移动技术的信息化吊装管理

一方面,借助BIM 技术可视化应用优势,就能打造三维可视化模型,利用施工场地布置、吊装方案以及可视化技术交底等工作共同维系整体工艺的科学性。比如,在施工场地布置环节中,利用BIM 软件,就能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进行道路结构、临时性设施、大型设备以及预制构件堆放区域的管理,共同维持可视化控制效果。另一方面,利用构件质量管理模式,在检查阶段着重完成BIM 技术和移动技术的分析控制,利用手持终端设备就能完成设计模型的评估,在完成具体施工作业情况对比后就能实现快速查验和管理,为更好地维持质量检查。监测数据控制等工作提供保障。除此之外,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工作也能逐步落实,结合具体计划内容,维持可控化应用管理,搭载可视化4D/5D 模型,完成数据对接处理工作,更好地实现实时性精细化管控目标。

2.4 基于BIM+物联网智能运维管理模式

结合运维管理要求,在应用BIM+的过程中,就要整合三维定位处理模式,及时分析周边环境参数和状态系统,有效建立感知力控制模式,更好地实现多元管理。第一,建立空间定位管理,结合物联网+BIM 技术要求,按照设备安全管理需求落实相应工作,配合空间定位以及信息查询等工作更好地建立统筹管理模式。在协同管理模型中主要包括安防监控管理、视频监控系统接入管理等内容,利用消防安全管理等工作板块,就能及时进行信息综合监督。第二,建立设备维护管理,主要是结合施工作业的过程,及时实现BIM 模型非几何信息图形的汇总,配合相应作业内容利用运维管理平台及时进行信息数据的补足,确保能选取适当的参数打造更加全面的应用模型,汇总设备BIM 模型参数、设备运行历史数据以及设备维修管理信息等,确保后续工作效率和信息完整度都能贴合实际要求。第三,建立能耗管理,随着环保行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管理体系也要关注环保价值,因此,结合BIM+物联网技术就能实现能耗的实时性分析管理,借助三维形式对空调通风、消防排烟、厨房排烟等基础内容进行综合管理,为后续运维管控工作的顺利落实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全过程管理控制体系中,要从整体设计理念和信息化应用要求入手,汇总相关数据信息的同时,确保一体化设计管理以及智能化生产运输等环节紧密衔接,实现综合管控的目标,并为多元化智能运维监督控制工作的落实予以支持。

3 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全过程管理建议

结合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全过程管理的要求,在实际工作落实过程中要整合具体作业内容,建立相应的控制模式,确保管理过程、管理细节等都能符合标准,共同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1 落实集成化体系

第一,在管理体系中要将标准化构件库的处理作为关键,在强化装配式建筑研究水平的同时,利用顶层设计处理模式更好地完善相应工作,并且编制统一国家技术标准,有效实现构件模数可控化处理目标,打造预制构件标准化体系,最大程度上维护行业多元化管理目标,并为通用化发展提供支持。与此同时,在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同时,要依据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作业经验,确保能整合建筑特点和构件目录,实现配套体系多元化管理的目标,真正意义上符合智能建造要求。第二,贴合个性化需求,建立定制规划,确保价值链能发挥实际作用,将客户的实际需求作为出发点,保证上游、下游并行管控规范。只有提升具体问题处理水平,才能符合精益化管理的具体需求。与此同时,要将业主的个性化需求和建筑特点予以融合,在完成市场调研以及信息采集工作后,配合虚拟建造的可视化模型,就能实现统筹信息评估和产品分析,更好地评估市场环境,从而为装配式建筑技术改良和创新予以支持。

3.2 整合实际资源

为更好地推动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全过程进程,就要积极整合资源信息,在系统分析市场因素的同时,更好地发挥产业链应用优势,为市场综合管理提供保障。一方面,要完善资源配置模式,按照设计、加工、运输以及装配运维的流程,更好地搭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并且在配套设施修建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资本输出,利用智能化技术实现共享、重组、更换配置等工作目标,满足综合可控标准的同时,利用市场化优势最大程度上解决成本过高的问题。另一方面,积极扩大需求,更好地提升产能水平,利用扩大装配式建筑需求的方式,就能提高大规模产业运行效能,更好地贴合建筑功能需求,为提升劳动作业效率创设良好的技术平台。并且,要充分践行地方政府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实现因地制宜、便捷灵活的装配式建筑应用控制目标。除此之外,要采取分步实施的方案,整合具体的施工作业要求和管控内容,建立完整的应用控制体系,实现综合化管理目标,并一定程度上结合政府相关政策优势,逐步推进商业化建筑推广拓展进程,符合规模化发展和装配率要求。

3.3 培养专业人才

为更好地推进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全过程管理工作进程,也要提高创新思想,要积极培养人才队伍,实现综合化发展目标。一方面,要创建实训实践基地,融合实训资源的同时,积极落实线上线下并行服务机制,针对装配式建筑教育建设工作予以优化,从而落实综合化人才管理模式,提高阶段性管理水平,也为行业综合化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要建立“互联网+教育”平台应用体系,配合产业链人才服务模式,配合使用建筑类云平台完成设计任务,更好地推动理论联系实践的管理进程,保证资源监督管理控制环节最优化,为进一步满足全过程质量管理标准提供支持。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全过程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要结合管理标准和控制要求,整合BIM 技术内容,维持资源管理控制的合理性,实现综合化管理目标,从人才培养、资源整合、集成化管理体系建立等方面落实具体工作,为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全过程装配式构件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全过程民主立法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