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镇尺度下W 县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协调评价

2024-02-05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耦合度均值乡镇

骆 云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401331)

乡村经济社会由经济发展、自然生态和社会人文等子系统组成[1],这些子系统的结构、比例关系对整个系统的状态和功能至关重要[2]。乡村是一个兼具自然、社会和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为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目标,须加快乡村内部生态、经济和社会各系统之间的协调融合发展[3]。因此,揭示乡村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促进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田园城市”构想的提出[4],人们开始意识到应将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去探讨,这就要求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须同步推进生态系统的发展[5]。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CK)很好地解释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各系统之间不应互相排斥,而应互相成就[6]。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趋紧,在该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相关学者以三峡库区[7]、国家公园[8]、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9]及生态主体功能区[10]等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特征。

纵观现有研究,对县域尺度生态、经济和社会复合系统的研究比较少,以镇域尺度探讨乡村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发展水平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区域W县地处三峡库区重庆段,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尚待提升,该地经济生产总值排名位次靠后,因而有必要关注其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本文基于镇域尺度,采用CRITIC-TOPSIS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该地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之间耦合协调水平,为推行更加有效的系统治理体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耦合机理

生态系统是基础和载体,是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乡村可持续发展实现的落脚点在于自然生态系统、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经济系统是主导和支柱,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加快三产融合效率和深度,增加经济系统发展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通过确保乡村生产活动的转型升级,提高乡村生产总体水平,进而促进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基础是影响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好的社会基础有利于乡村经济的发展。

1.2 评价指标体系

参照相关研究成果[11-12],并结合W县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拟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该地2022 年统计年鉴、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乡镇数据库统计数据,以及第七次人口普查资料。

表1 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1.3 研究方法

1.3.1 CRITIC-TOPSIS 模型设Cj为第j个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量,则Wj设为第j个指标的客观权重,Wj的计算公式如下[13]。

1.3.2 耦合协调度模型在参考已有研究基础上,引入物理学中的耦合模型来分析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计算公式如下[14]。

式中,C为耦合度,D为耦合协调度,T为3 个系统综合度,α、β、δ代表3个系统的权重。考虑到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重要程度一致,将α、β、δ均赋值为1/3,并将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等级划分,如表2所示。

表2 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等级划分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

通过TOPSIS模型计算出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综合评价值,利用ArcGIS10.8 对各系统综合指数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并按照自然断点法将其分为低水平、较低水平、一般、较高水平和高水平5个等级。

生态系统指数介于0.196~0.490,均值为0.296,共有17 个乡镇的生态系统指数低于均值,占研究区的56.67%,其中,处于低、较低水平,高水平占比最少,仅有6.67%。生态系统发展水平居前列的乡镇,主要得益于以生态为基,发展生态产业和绿色产业。而生态系统指数最低的乡镇,其绿化覆盖率较低,土壤侵蚀较严重,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生态功能的发挥。

社会系统指数介于0.189~0.553,均值为0.366,共有14个乡镇的社会系统指数低于均值,占研究区的46.67%,超50%乡镇处于一般以上水平,有12 个乡镇的社会系统指数处于低水平和较低水平,占整体的40.00%,高水平的乡镇有5 个,占整体的16.67%。排名靠前的乡镇得益于其医疗、教育和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而社会发展水平靠后的乡镇,主要原因是其教育、医疗水平,文化旅游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常驻人口较少以及劳动力资源较为短缺等。

经济系统指数介于0.09~0.597,均值为0.230,共有18个乡镇的经济系统指数低于均值,占研究区的60%,其中有12个乡镇的经济系统指数属于低水平、较低水平,高水平乡镇有6个,占整体的20.00%。其中经济发展指数为高水平的乡镇,是全国重点镇和市级中心镇之一、市经济百强镇,综合实力居该地第一位。而排名最后的乡镇,其经济发展较弱,人均收入低,旅游收入居该地末位,除此之外,其农业收入、特色农产品产量低都是阻碍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2 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度

2.2.1 耦合度该地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的耦合度在0.409~1.000,基于前文对耦合度等级的划分,其生态、经济及社会系统的耦合度整体处于拮抗阶段以上,表明该地区30 个乡镇的生态、经济及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密,相辅相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各乡镇的经济、社会系统发挥了基础和载体作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生态、社会系统提供了支持。

该地各乡镇三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存在一定差距,但是整体耦合度较高,30 个乡镇中处于磨合阶段的乡镇有10 个,占整体的33.33%,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的乡镇有16 个,占整体的53.33%,而处于良性共振耦合的乡镇有1 个,该镇作为全国重点镇,其规模较大、人口较多,且经济较发达、配套设施较完善,是该地辐射能力较强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2.2.2 协调度该地生态、经济及社会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0.254~0.995,均值为0.524,说明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处于勉强协调以上阶段,且乡镇数达17个,占整体的56.67%。根据耦合协调度的分级标准及数据状况,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可表现为7种类型:初级协调的乡镇有8个,占整体的25.00%,分布较为分散,北部、中部、南部均有分布,西部分布相对集中;优质协调的1 个乡镇属该地西南地区,得益于该镇的悠远历史、人文荟萃、山文奇美和地广物丰等优势。30个乡镇中,耦合协调度水平靠后的乡镇近些年因地制宜规划了农业产业布局,以提升其产业发展水平。

3 结论与讨论

本文以W县为研究对象,采用CRITIC-TOPSIS、耦合协调度探讨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状况,主要得出如下结论。

(1)从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发展均值来看,该地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有待提升,社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较好。从空间上来看,生态—经济—社会系统之间的发展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该地西南地区发展较好;同时也存在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各发展阶段乡镇的集中性。

(2)该地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处于勉强协调以上阶段。各乡镇间生态—经济—社会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存在一定差距,整体耦合度较高。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以乡镇尺度研究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该地的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但本研究存在研究时间尺度跨度短,未探讨影响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因素等不足。因而在未来的研究中,应拉长研究的时间尺度,以便更加清晰地对比分析该地乡村复合系统的发展现状,同时,根据该地乡村可持续发展实际以及立足区域特点,探讨影响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

猜你喜欢

耦合度均值乡镇
中国北方蒸散-降水耦合度时空变化与水热因子的关系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辽宁省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分析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基于耦合度分析的家禽孵化过程模糊解耦控制系统
均值不等式失效时的解决方法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均值与方差在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