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任务驱动的高中化学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

2024-01-27梁国艳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课程思政高中化学

梁国艳

[摘 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化学课程应发挥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为国家发展与进步储备高质量人才。文章立足于任务驱动教学法,以“硫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为例,对课程思政融入高中化学教学进行实践探究,以期对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任务驱动;课程思政;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9-0074-04

化学作为高中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相比于其他学科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化学课程包括实验课程,因而化学知识具有较强实践性。立足于任务驱动教学法,将课程思政融入高中化学教学是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领域不断进步的重要表现。为了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与价值,高中化学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讲授基础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因素,提升化学课程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概念界定

(一)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习任务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表现进行观察,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通过任务驱动,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反馈调整教学计划,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度,并引导学生自主展开学习活动,获得新的学习体验[1]。

(二)课程思政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思政理念逐渐渗透整个教育过程,体现了育人为本的精神。课程思政主张挖掘不同课程中的思政因素,并将其优化重组,形成教育合力,为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动力。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中教学过程,既能够突破传统教育体系对学科知识的限制,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能够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利用思政因素影响学生三观的形成。教师利用教学过程加强对学生思想水平以及道德品质的观察,对于学生的不良习惯及时给予纠正,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保驾护航[2]。

综上,基于任务驱动将课程思政融入高中化学教学,既能够充分发挥化学课程中思政因素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以及道德水平,促使学生成为中国梦的铸造者,又能利用任务驱动,巩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基于任务驱动的高中化学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策略

(一)为化学任务注入思政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在教学前向学生发放预习任务,引领学生观看学习平台中的视频和资料,并在这些视频和资料中渗透思政教育。通过这一途径,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地感受化学知识奥秘的同时,接受思政的熏陶。其次,归纳任务主题,促使学生通过任务主题掌握本章节的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并将自身想法付诸实践,进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参与化学学习的兴趣及对任务的探索热情高涨。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细化学习任务,并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教师可以根据任务主题将单元任务划分为富有层次性的多个子任务,子任务蕴含关键的化学知识。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子任务的背景,鼓励学生探索核心知识,促使学生思维水平不断攀升,并在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思政教育,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教师还可以根据任务主题将单元任务分为多个难度水平相当的子任务,使子任务的知识点最终指向核心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有效强化化学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并在完成多个子任务的过程中对单元任务形成整体把握,使知识结构化,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授“硫酸的性质”时,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了以下带有课程思政性质的学习任务。任务一:通过观察硫酸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碱、碱性氧化物、盐等五类试剂的反应,明确硫酸的性质。通过这一学习任务,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化学素养。任务二:掌握硫酸无色、油状液体、沸点高、密度比水大、稀释时会释放出大量热等物理性质。通过对这一任务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硫酸的物理性质将其应用于生活的不同场景,提高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任务三:掌握硫酸的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等化学性质。通过这一学习任务,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节约化学资源、维护自身及同学安全的责任意识。

(二)以实践活动推动任务完成,促进学生小组合作

基于任務驱动将课程思政融入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因素的隐性育人作用。由于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因此教师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动手实践,推动学习任务的完成。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不同学习任务的难度水平,鼓励学生采用讨论、探究、竞赛以及表演等多种方法开展学习活动。此外,为了提高学习任务的完成质量,可通过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拓展学习资源,并加强对学生参与不同类型学习活动情况的观察,从而掌握学生对不同学习任务的参与状况以及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所设置的学习任务还应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勇于探究、坚持真理的良好品质与道德素养,将学生培育成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学生在小组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组内成员通常会用易于大家理解的语言对化学知识进行沟通交流,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效率,在小组或班级中形成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优良学习风气。小组合作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和谐团结的同学关系,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人格基础。

例如,教师在讲授“二氧化硫的性质”时,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了以下学习任务。任务一: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并列举二氧化硫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任务二:通过二氧化硫的用途,明确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任务三:通过实验感受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师将班级学生按照一定的原则划分为多个小组,鼓励学生在小组内部设计并完成实验操作,掌握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氧化性及还原性等性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并在实验设计过程中提升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推动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三)对化学任务进行归纳延伸,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相比于其他教学手段而言,多媒体技术具有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化学学习任务进行丰富与延伸,强化学生学习体验。一方面,受客观因素影响,部分化学实验无法在教室及实验室中实施,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实验操作步骤及流程。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现阶段教师开展化学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材。除教材外,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化学知识延伸至实际生活、自然环境等各个方面,发挥化学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价值。此外,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某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课后作业作为巩固知识与延伸课堂的必要途径,教师应不断提升化学作业质量,同时赋予课后作业一定的育人价值。通过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养成自觉归纳知识、建立课内外知识联系的良好学习习惯,并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例如,教师在讲授“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时,首先通过互联网搜集关于硫酸的历史资料,再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同时,播放火山喷发的视频,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硫的存在形式及其转化。其次,为学生准备丰富的实验材料,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价态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并对实验过程进行设计。再次,帮助学生总结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以邻位价态原则(如图1)为例,当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时,一般升高或降至其相邻价态,即台阶式升降。最后,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本章节的知识进行汇总,画出知识结构图,并在小组内部讨论含硫物质的连续氧化过程及相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以上学习任务,可帮助学生形成辩证思维以及客观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对化学任务进行全面评价,促进教学水平提升

当化学课程告一段落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反馈对化学任务进行评价,从而保持教学策略的动态更新,促进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第一,教师应不断丰富评价手段,将线上和线下评价共同纳入化学任务评价体系中来,发挥线上和线下评价对提升化学任务质量的积极作用。第二,教师应不断丰富评价内容。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中,教师主要根据全体学生对化学任务的反馈进行评价,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导致化学任务的评价缺乏针对性。因此,教师应加强对个别学生的观察,提高化学任务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帮助化学后进生解决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厘清思路。第三,教师应不断丰富评价主体。在以往的评价体系中,学生评价作为评价的关键组成部分,对评价结果有着重要影响。但由于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缺乏自信,过分贬低自己对化学知识的接受效果,从而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致使化学任务的质量较差。因此,可将学校领导及同事纳入评价主体,从不同层面明确化学任务的教育价值与问题,从而不断调整化学任务,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讲授“硫酸与硫酸根的检验”时,鼓励学生基于所学的硫酸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设计实验并完成操作。以硫酸的强氧化性质为例,教师为学生准备浓硫酸和稀硫酸各一杯、铜丝、石蕊溶液、多支试管和其他必要的实验装置,让学生设计并操作“硫酸与铜的反应”实验,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首先,用浓硫酸进行实验操作,不同的试管中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A管中的铜丝与液体发生反应,表面出现气泡;B管中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最终变成无色;C管中的溶液逐渐由紫色变成红色;A管中反应后的溶液与水融合呈现蓝色。其次,换成稀硫酸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并观察实验现象。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教师还为学生准备了硫酸铜晶体,鼓励学生将两杯溶液分别滴在硫酸铜晶体上,观察实验现象,并依据硫酸的吸水性判断硫酸的浓度,通过此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经过学生、学校领导及其他教师的评价,一致认为本次化学教较为成功,并对该教学过程进行了录制,鼓励其他化学教师进行观摩学习。

三、任务驱动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高中化学课程的效果

(一)促使教师不断转变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

学校教育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对教育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并融入课程思政理念,能够将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挥到最大,并且通过化学任务评价,还能促使教师之间形成资源共享与合作交流。这样既有利于教师之间形成团结合作的同事关系,又能促使教师在不断沟通中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促进自身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3]。

(二)促使学生思想水平进步,推动全面发展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立足于任务驱动,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将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辩证思维和团结意识的培养融入化学任务,充盈各個教学环节,使化学知识更具人文性和开放性,从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学生化学专业能力以及思想认识的同步提升,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学校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场所,应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发展以及国家进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并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形成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提高对化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   参   考   文   献   ]

[1]  杨凤娇,王娅,姜红波,等.融入课程思政及基于任务驱动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例[J].云南化工,2022(7):129-132.

[2]  马娜,朱雪芳,任瑞洁,等.课程思政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2(16):14-16.

[3]  王凯旋,李纪岩,李北辰.化学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评《化学课程思政元素》[J].化学工程, 2022(6):2.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课程思政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