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速公路涵洞填土高度对土压力分布的影响

2024-01-27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3年24期
关键词:涵洞中心线方向

杨 柳 王 芳

(山东高速烟台发展有限公司,山东 烟台 264000)

在山区公路建设中,修建公路涵洞是较为常见的工程[1-2]。当涵洞上方填土荷载较大时,填土压力增加会导致涵洞基础沉降增加,影响涵洞结构安全,为避免该问题,该文对公路涵洞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填土高度对涵洞土压力分布的影响,并对上埋式涵洞和沟埋式涵洞的沉降分布和土压力特征进行分析。

1 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路基宽度为28m,路线全长为39.24km,部分线路在丘陵地带,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须跨越百余道冲沟,冲沟的长度和深度为几米或数十米,冲沟填土的宽度和深度变化较大。高度超过25m的冲沟填土几乎占冲沟总数的50%,被水浸湿后,黄土结构迅速破坏发生附加变形,严重时黄土会沉陷,严重影响了公路路基建设。因此,工程在冲沟地区建设高填方涵洞可满足施工要求,但高填方涵洞的设计及病害问题较为明显,于是该文建立涵洞数值模型,对高速黄土路基涵洞土压力分布特征进行研究。

2 建立数值模拟

该研究通过CANDE有限元软件建立涵洞模型,设置涵洞模型的宽度为涵洞宽度的6.5倍,根据现场地质条件,设置模型边界位移。设置模型底部为基岩,采用固定约束,限制其垂直方向的位移,将模型顶部作为自由面,用左右边界和前后边界约束其法向位移。涵洞基础以下采用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基础采用线弹性模型,填土采用邓肯—张模型,填土参数泊松比为0.4,初始切线模量为95.64,无因次指数n为0.96,破坏比Rf为0.65。根据现场勘测数据,模拟试验赋与涵洞地基、原黄土及回填土材质参数,见表1。

表1 土体材质力学参数

在工程填土的过程中,采用分层填土的方式。为保证准确模拟计算数据,在模拟回填的过程中,也采用分层回填的方式。模拟试验设置填土高度从0.6m逐级增至80m,设置2种涵洞填埋方式,分别为上埋式设涵方式和沟埋式设涵方式。上埋式设涵方式是将涵洞建设在天然地基上,沿洞身两侧向洞顶填土并压实,沟埋式设涵方式是在天然地基中挖出容纳涵洞的沟槽,沟底建设涵洞后进行填土并压实。涵洞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涵洞模型示意图(单位:cm)

3 计算结果与分析

3.1 上埋式涵洞沉降分布及土压力变化特征

模拟试验结束后,根据计算数据,当填土高度为30m时,上埋式涵洞竖直方向土体沉降变化如图2所示,负值表示方向向下。

图2 涵洞竖直方向沉降变化

如图2所示,随着与涵洞距离越远,竖直方向沉降值先变大再变小,最后趋于平稳。当与涵洞中心距离为0时,竖直方向沉降值最小,为3.56mm,与涵洞中心线的距离越远,竖直方向的沉降值越大。当与涵洞中心距离为3200mm时,竖直方向沉降值最大,为4.71mm,该位置处于涵洞两侧拱脚范围。随着与涵洞中心线的距离继续增加,竖直方向的沉降值逐渐变小,在涵洞两侧土压力的作用下,沉降值缓慢变小。当与涵洞中心距离超过4800mm时,竖直方向的沉降值趋于稳定。由此可知,当位于涵洞中心线时,竖直方向的沉降值最小,涵洞拱脚处的竖直方向的沉降值最大。与涵洞中心线距离越远且超过涵洞拱脚范围,竖直方向的沉降值缓慢变小,在一定程度后趋于平稳。

根据计算数据,当填土高度为0.6m~80m时,不同高度条件下的涵洞顶面土压力和垂直土压力系数变化如图3所示。

图3 涵顶土压力和垂直土压力系数变化特征

如图3(a)所示,随着填土高度增加,涵顶土压力呈线性增长趋势。当填土高度为2m时,涵顶土压力为22.89kPa,当填土高度为30m时,涵顶土压力为438.41kPa,当填土高度为80m时,涵顶土压力最大,为1384.61kPa。

如图3(b)所示,随着填土高度增加,涵洞垂直土压力系数先变大再逐渐变小。当涵洞填土高度≥2m时,垂直土压力系数≤1,说明涵洞顶部垂直土压力小于或者等于涵洞顶面填土自重。当涵洞填土高度为10m~20m时,涵洞垂直土压力系数最大,为1.27,随着涵洞填土高度持续增加,涵洞垂直土压力系数逐渐变小,当涵洞填土高度为80m时,涵洞垂直土压力系数为1.16。当涵洞垂直土压力系数﹥1时,涵洞顶部垂直土压力大于涵洞顶面填土自重,涵洞顶部会产生应力集中,对涵洞的受力有不良影响。

由图3可知,随着填土高度增加,涵顶土压力呈线性增长趋势,涵洞垂直土压力系数先变大再逐渐变小。当涵洞填土高度≤2m时,涵洞顶面填土自重小于或者等于涵洞顶部垂直土压力,当涵洞填土高度﹥2m时,涵洞顶部垂直土压力大于涵洞顶面填土自重,涵洞顶部会产生应力集中,对涵洞的安全性有不利影响。

3.2 沟埋式涵洞沉降分布及土压力变化特征

模拟试验结束后,根据计算数据,当填土高度为30m时,随着与涵洞的距离增加,沟埋式涵洞竖直方向土体的竖直方向沉降值先变小再变大,然后再变小,最后趋于平稳。当与涵洞中心距离为0时,竖直方向沉降值最大,为6.18mm,与涵洞中心线的距离越远,竖直方向的沉降值越小。当与涵洞中心距离为3000mm时,竖直方向沉降值最小,为2.65mm,该位置处于涵洞两侧拱肩范围。随着与涵洞中心线的距离继续增加,竖直方向的沉降值开始变大,当距离涵洞中心距离为3200mm~3700mm时,竖直方向沉降值增至2.93mm后保持稳定状态。当距离涵洞中心距离﹥3700mm时,竖直方向沉降值开始变小,随着距离增加,逐渐趋于平稳。由此可知,在涵洞中心线范围,竖直方向的沉降值最大,在涵洞拱肩范围,竖直方向的沉降值最小。与涵洞中心线距离越远且超过涵洞拱肩范围,竖直方向的沉降值会缓慢变小。

根据计算数据,当填土高度为0.6m~80m时,不同高度条件下的涵洞顶面土压力和垂直土压力系数变化如图4所示。

图4 涵顶土压力和垂直土压力系数变化特征

如图4(a)所示,随着填土高度增加,涵顶土压力呈线性增长趋势。当填土高度为6m时,涵顶土压力为101.58kPa,当填土高度为30m时,涵顶土压力为328.23kPa,当填土高度为80m时,涵顶土压力最大,为1091.54kPa。由此可知,涵洞填土越多,涵洞顶面受到的土压力越大。

如图4(b)所示,随着填土高度增加,涵洞垂直土压力系数逐渐变小。当涵洞填土高度﹤20m时,垂直土压力系数﹥1,说明涵洞顶部垂直土压力大于涵洞顶面填土自重。当涵洞填土高度为20m时,垂直土压力系数为1,涵洞顶部垂直土压力和涵洞顶面填土自重几乎相同。随着涵洞填土高度持续增加,涵洞垂直土压力系数逐渐变小,当涵洞填土高度﹥20m时,垂直土压力系数﹤1,涵洞顶部垂直土压力小于涵洞顶面填土自重,当涵洞填土高度为60m时,垂直土压力系数最小,为0.91,当涵洞填土高度﹥60m时,垂直土压力系数处于平稳状态。

由图5可知,随着填土高度增加,涵顶土压力呈线性增长趋势,涵洞垂直土压力系数呈快速变小趋势。当涵洞填土高度﹤20m时,涵洞顶部垂直土压力大于涵洞顶面填土自重,当涵洞填土高度为20m时,涵洞顶部垂直土压力等于涵洞顶面填土自重,当涵洞填土高度﹥20m时,涵洞顶部垂直土压力小于涵洞顶面填土自重。

3.3 不同设涵方式对土压力影响分析

根据计算数据,当填土高度为0.6m~80m时,在不同设涵方式下的涵洞顶面垂直土压力系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填土高度增加,上埋式拱涵垂直土压力系数先变大再变小,随后趋于平稳,沟埋式拱涵垂直土压力系数快速变小后趋于平稳。当填土高度为6m时,两种设涵方式的垂直土压力系数基本接近,说明不同设涵方式对涵顶所受的土压力影响较小,当填土高度﹥6m时,填土高度为10m~20m,上埋式拱涵垂直土压力系数最大,为1.27,垂直土压力系数随着填土高度增加逐渐变小,土压力系数始终>1。当填土高度<20m时,沟埋式拱涵垂直土压力系数>1,当填土高度﹥20m时,沟埋式拱涵垂直土压力系数>1。由此可知,当涵洞填土高度﹥20m时,采用沟埋式设涵方式能较好地满足施工要求。

4 结论

该文对公路涵洞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涵洞填土高度对土压力分布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在上埋式设涵条件下,随着与涵洞距离增加,涵洞竖直方向沉降值先变大再变小,最后趋于平稳。随着填土高度增加,涵顶土压力呈线性增长趋势,而涵洞垂直土压力系数先变大再逐渐变小。当涵洞填土高度﹥2m时,涵洞顶部垂直土压力大于涵洞顶面填土自重,对涵洞的安全性有不利影响。2)在沟埋式设涵条件下,随着与涵洞距离增加,涵洞竖直方向沉降值先变小再变大,再变小最后趋于平稳。随着填土高度增加,涵顶土压力呈线性增长趋势,涵洞垂直土压力系数快速变小后趋于平稳。3)随着填土高度增加,上埋式拱涵垂直土压力系数先变大再变小后趋于平稳,沟埋式拱涵垂直土压力系数快速变小后趋于平稳。因此当涵洞填土高度﹥20m时,采用沟埋式设涵方式能较好地满足施工要求。

猜你喜欢

涵洞中心线方向
强夯法施工对高填方涵洞稳定性影响分析
2022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浅析涵洞的种类及特点
第十讲 几何公差代号标注示例10
——目镜套筒
头屯河水库泄水涵洞除险加固浅析
X线摄影中中心线对DR摄影质量的重要性
基于Meanshift和Hough变换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
位置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