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路径探索

2024-01-27朱桦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路径探索劳动教育

朱桦

摘 要:实践育人作为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发扬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将实践育人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坚持强化政治功能、贯通育人链条、深化需求导向的思路,探索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实践育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1.03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教育,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新明确劳动教育在教育方针中的地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做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

1 高職院校劳动教育路径探索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苏农”)引领学生扎根中国大地,鼓励学生参加西部计划、乡村志愿服务计划,用一年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鼓励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学生在创新创业中不断增长智慧提升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做到让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长期以来,我们学院在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坚持从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多维价值着眼,从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观、劳动实践观三方面内容着手,不断强化学生们的劳动教育。

1.1 强化顶层设计,“两个引领”构筑实践育人大格局

坚持将实践作为劳动育人的重要环节,突出政治内涵和课程建设。

(1)强化思想引领,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挖掘学校和社会资源,拓展实践基地,深入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西部计划”“乡村志愿服务计划”等项目,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鼓励他们学有所长,将所学专业与职业结合起来,真正走在田间地头中,服务乡村,成长为乡村振兴的新人。在奉献农业农村的生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2)强化课程引领,探索构建劳动育人课程体系。增设劳动课程。一是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学分。以劳动教育、就业思政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为主线,以青马工程培训、新农菁英培训为抓手,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提升职业素养与爱岗敬业意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引导毕业生把职业选择与社会需求、国家发展、乡村振兴及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鼓励毕业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结合青马工程培训班、新农菁英培训等课程,开展实践劳动教育等实践活动,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方法指导。

1.2 贯通育人链条,“三位一体”打造劳动育人新机制

遵循思政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探索链条化、阶梯化育人机制,实现多类别劳动实践项目整体设计和有效衔接。

(1)强化思政,“课堂实践”重启发。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案例分析、情景剧、调研访谈等,强化思想政治劳动教育,不断推动“课程思政”纵深化发展。将劳动教育内容纳入专业课程教学,同步考核,完善教育体系的制度设计。

(2)立足学校,“劳动实践”重引导。将劳动精神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体系,单独考核。开展学习系列活动,组织红色基地实地体验和知识竞赛等活动,引领学生学党史、见行动。以大学生技能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赛事为抓手,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劳动教育主题创新创业讲座、劳动故事分享会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科性竞赛、技能大赛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劳动志愿服务活动涉及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文明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发展、街道社区服务、阳光助残、关爱青少年、为老服务等各个领域。积极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劳动育人体系,通过创建创业社团、劳动社团竞赛团队训练和项目孵化“三层”培养体系,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实现创效。持续开展“新农菁英”涉农创业训练营、劳动教育训练营,围绕涉农院校专业特色,完成“新农菁英”课程体系建设。

(3)扎根基层,“社会实践”重实效。持续做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躬行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贡献青年力量。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管理及服务体系,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走进农村、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去淬炼思想,锻炼身体,号召青年学子从助力脱贫攻坚战投身到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1.3 深入精准施策,打造劳动育人硬堡垒

(1)不断发挥学科优势,探索劳动育人新路径。在此过程中,建立劳动教育指导老师聘任机制,不断强化指导老师的作用;建立合理考核激励机制和荣誉奖项,量化指导教师工作,为学生社会实践配备坚实的师资力量;实施重点团队和专项计划资助,组织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服务基层发展。

(2)强化劳动教育与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相结合。新冠疫情期间,为了帮助学生们能够安心“宅寝”,我校制定了一系列宿舍活动,其中就包括了宿舍“春耕计划”。“春耕计划”就是指免费为“宅寝”的学生们送上精心选配的黄豆芽种和生长装置,并告知种植方法和流程,培育出产绿色有机黄豆芽。待成熟以后,黄豆芽可以进行交易,所获劳动所得归学生所有。学生进行线上直播售卖或转卖学校,学校回收将与后勤部门联系,请食堂师傅制作黄豆芽菜肴,免费赠送在学生套餐中,让每位同学感受到活动的乐趣与意义。“春耕计划”实施以来,学生非常积极,在微信、QQ、微博等网络平台分享培育过程与喜悦。此次全校范围内开展的宿舍“春耕计划”是我校根据新冠疫情防控形势,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重要举措。宿舍“春耕计划”的目的就是要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让学生们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除了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之外,还需要让学生明白劳动能够创造幸福,生活创造离不开劳动。组织开展“春耕计划”“最美小园丁”“宿舍环境卫生打卡”等一系列劳动教育活动,学校统一给每个宿舍发放黄豆芽种子和栽培装置,让学生们按照老师在线上布置的操作流程进行培育。学校还进行“最美小园丁”的评选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宿舍阳台、空地,打造“专属微菜园”。把劳动教育和学生的专业实践相结合,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与学生的思政教育相结合,培养“勤思考、懂技术、有理想”的苏农人,营造了“学农、爱农、敬农、事农”特色校园文化氛围。结合各二级学院专业特色,缀玉联珠,具象化苏农特色文化育人体系,让看不见、摸不着的苏农文化通过活动的形式在师生的心中播撒下种子。此外,学校发起的“宿舍环境卫生打卡”活动在培养学生讲卫生、讲文明的健康生活方式,增强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的同时,更重视学生通过劳动提高“齐动手、共参与”的合作意识。

2 高职院校与中小学合作开展劳动教育的路径探索

在探索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路径之后,课题组以针对高职院校供给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的问题,向高职院校以及中小学提供合理可行的路径选择为目的。同时,路径选择以有关高职院校供给中小学教育资源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为基础与现实依据。劳动教育是五育融合的起始点和凝结点,在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同时,课题组希望能为“五育并举”提供思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新的方式推进立德树人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题组立足于对江苏典型城市的实证调查,调查高职院校供给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的路径,提出各类资源供给模式,以及增强地方教育政策支持,为职业院校参与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供给提供相应合理可行的路径选择,形成切实可行的对策体系。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首先,选取江苏省5个典型城市作为调查范围,基于实地的问卷、访谈和文献等资料,描述高职院校供给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展现状;其次,采取个案方法,选取其中合作效果显著、合作比较成功的3所高职院校作为典型个案进行分析,探索高职院校供给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模式的未来发展出路,并从中吸取宝贵的经验以推广到其他地区;最后,针对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见图1)。

为进一步了解高职院校在与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具有哪些方面的优势,课题组进行了系列认可度调查。数据如下: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所具备的优势是多方面的,在未来的合作中,能为中小学提供系统化的帮助。

在高职院校与中小学合作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重考核、轻激励,劳动教育的内生动力仍显不足。”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当问及“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将劳动教育、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调查显示,95.71%的调查对象认为是有必要的。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要抓好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落实相关课程,各地各校可结合实际在地方和学校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要开展校内劳动,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开展养殖。同时,要组织校外劳动、鼓励家務劳动。学校要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将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

从各高职院校与中小学合作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来看,尽管学校就劳动教育的落地实施各显神通,但依然存在着发展不均衡、教育不深入、实效性不强等问题,致使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劳动教育的内生动力依然不够强劲。

综上所述,在实践育人的视角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意义重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发挥出劳动育人的效果。高职院校可以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政策发布工作指引,进行讲解,带动学生集中精力、突出重点、全力以赴,帮助大学生提高社会化能力,顺利实现就业。学校通过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劳动教育活动,建立人才培养体系,认认真真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社会实践常态化,重点通过“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整体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实践意识和动手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传统文化传承;促使社团活动专业化,通过打造一批劳动类社团文化活动精品,不断提升劳动类社团活动的专业性和影响力;劳动志愿服务规范化,以服务他人成就自我为理念,推动劳动志愿服务“走出去”,提升学校劳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品牌和质量。最终,把劳动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培养出具有劳动精神、具备扎实技能、拥有先进思想的新时代劳动者。

参考文献

[1]武贵龙.强化政治引领构建长效机制鲜明打造“实践育人的北科大模式”[J].北京教育(高教)期刊,2021,(12):1719.

[2]王鹂.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机制探索[J].北京教育(德育),2023,(2):6871.

[3]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150731)[20220526].http://www.moe.edu.

[4]郑鑫,鲁君.新时代大学生敬业观培育的逻辑理路[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8):158161.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路径探索劳动教育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高校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探析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