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策略探究

2024-01-25钱娟

文教资料 2023年18期
关键词:传播特点传播价值传播策略

钱娟

摘 要:目前,社会生活已经进入“互联网+”的时代,新媒体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接受、传播和共享的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新媒体呈现出传播方式的即时性、传播渠道的多样性、传播结果的有效性等特点。利用新媒体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便捷的传播手段,可以开展视频会议、线上课堂、网络研讨等教育活动,科学有效地应用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可以更好地构建风清气正的校园网络环境,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传播特点 传播价值 传播策略

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是指利用互联网和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数字电视、手机媒体、网络媒体等各种新型的传播媒介。新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文化、旅游、卫生、金融等领域呈现出便捷性、个性化、交互性、共享性等特征。目前,新媒体与校园生活、学习、就业密切联系,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接受、传播和共享的载体。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业者应当研究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传播方式,探索新媒体的传播和发展规律,科学利用新媒体思想引领、舆论引导、平易近人的宣传教育功能,使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

一、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特点

(一)传播方式的即时性

新媒体依托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应用数字电视、手机媒体、平板电脑等网络通信设备和终端,可以实现信息的即时传播和共享。新媒体凭借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演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数字化终端设备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标准配置。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新媒体传播方式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即时性,通过视频会议、线上课堂、网络直播等手段,展现出独特的传播特征和优势。

(二)传播渠道的多样性

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比较单一,传播方向也往往表现出单向性的特点,与受众的互动性和交流性存在不足。而新媒体传播渠道灵活多样的特点则可以弥补传统媒体在这些方面的缺点。新媒体传播渠道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传播手段和内容载体的多元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新媒体主要的传播手段包括在线课堂、视频会议、微信、微博、手机应用程序、新闻客户端等。[1]新媒体的主要内容载体不仅包括文字、图像、声音等手段,还包括短视频、三维动画、互动视频、超文本、超链接等多样性的信息传播内容。我们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可以实现课堂和班级教学的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从业者可以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公众号、应用程序中的教育资料,搜集与新时代发展相符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并对这些新媒体资源进行研究和整合,结合经典的学习案例,开展兼具理论性、新闻性和互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传播结果的有效性

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传播结果的有效性,一方面表现在传播过程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另一方面表现在传播效果的引导性与针对性。新媒体传播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及时更新信息。信息发布者在第一时间就可以发布最近发生的新闻和事件。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人们可以转发、评论、点赞和分享。利用新媒体的这一特点,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更好地建构一种师生之间互动和平等的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价值

(一)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明确提出“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2]新媒体可以满足上述要求,通过多样性的传播渠道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再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更多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也开阔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条件。同时,新媒体的传播媒介也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延伸到线上教学,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方式。

(二)改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利用新媒体来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不仅可以通过线上课堂的形式传授理論知识,还可以通过网络收集、宣传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事迹、人物和素材,开展领学、促学的活动,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产生良好的沟通交流,以此拉近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新媒体时代,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和手段层出不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影响。慕课、微课堂、线上研讨会等线上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的认知和学习习惯。线上课堂和网络学习的新途径,从多个方面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内容,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促进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和互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钉钉等应用程序也为学生组织和社团的宣传与管理提供了便捷。高校可以积极引导学生社团通过上述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支持体现积极阳光的文化、娱乐、体育型学生组织和社团的建设,发挥课堂之外的教育和学习作用。

(三)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主要采用人数众多的课堂集中听讲的手段,教学形式比较枯燥单一,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较少,教学的内容多为单纯的理论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和社会可以形成合力,充分利用新媒体为教育资源的融合所提供的支持,提升教学效果。

三、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策略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的应用能力

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学校和学生的发展需求。高校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思维模式进行改进,需要总结教学经验和规律,与时俱进,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大学生正处于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品质、民族文化认同逐渐成熟的阶段,需要以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为引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学习和研究新媒体知识,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增强鉴别信息的能力,改进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成为理论知识水平高、了解大学生心理成长规律、熟练掌握新媒体专业技术的复合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从业者的具体改进方法包括:第一,运用视频客户端开展在线研讨、班会、党員会议等,时刻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拉近师生的距离,营造氛围温馨、和谐平等、双向互动的交流讨论环境;第二,结合大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表达,利用新媒体传播高效性的特点,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三,利用好新媒体传播和发展的规律,透过新媒体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工作。

(二)打造院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新媒体的传播内容丰富,传播速度迅捷,影响也更加广泛,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手段,既可以较为简便地对各种信息进行检索,还可以对反馈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整理和评估,从而相对科学且可信地分析出传播结果的有效性,进而可以及时跟进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信息传播者可以通过新媒体传播具有引导性与针对性的教育内容。

高校的网络一体化教学和教务平台已经建设得较为成熟。除了线上办公系统,学校的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校园论坛等已经成为各个高校的宣传窗口,是各个高校最为重要的舆论阵地。[4]新的数字化传播平台的建立,实现了教学内容和信息的查询、统计和共享,从而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效率。

鉴于新媒体传播渠道多样性的特点,高校可以更好地打造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利用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发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把握热搜、网络热点新闻,树立学习榜样,宣传典型,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可以开辟时事政治、学生党团组织、政治理论知识、思想道德修养等专题网页,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的重要窗口。在微信公众号的建设上,除了官方微信,高校还可以建设宣传思想政治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生理想和职业规划等主题的微信公众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官方微博,实时更新发布社会和学校里值得学习的榜样人物和先进事例,积极利用新媒体资源,营造乐观向上的网络校园文化,使具有教育价值的新闻和案例占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成效。

(三)健全新媒体信息的审核和监管机制

目前,大学生普遍运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者其他网络终端来了解时事政治和社会新闻,既通过各种新闻客户端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通过微博、微信、网络论坛等媒介转发、点赞和分享。鉴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大学生的有效接受性,宣传优秀事迹和典型人物,树立学习标兵和榜样,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身作则,从而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新媒体的传播功能依托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变得更加迅捷和便利。这种状况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资源丰富、开放互动、喜闻乐见的教育和学习平台;另一方面,一部分的新媒体内容充斥着庸俗文化和快餐文化,可能会给大学生带来认识上的偏差。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好信息发布的审核工作,建立信息发布的溯源机制,对信息的发布者进行有效的监督。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宣传功能和教育作用,策划符合时代发展、贴近学生思想、满足学生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5],知名媒体、学者、高校的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也可以及时转发和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内容,为大学生提供正面的宣传信息,形成更大的影响力和学习成效。与此同时,面对内容丰富、传播快速的教育信息,高校要做好鉴别和分析,健全新媒体信息的审核和监管机制,从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佳伟,黄静,王莉.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载体基础理论探寻[J].文化产业,2020(17):137-139.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N].光明日报,2017-02-28.

[3] 李春生.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观[J].金田,2012(10):129.

[4] 余友情.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91-93,97.

[5] 赵奚赟.高校思政教育如何提升亲和力[J].人民论坛,2019(9):122-123.

基金项目:2018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研究——以南京某高校藏族学生为例” (2018SJSZ16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传播特点传播价值传播策略
冬奥会背景下“中国冰雪”APP内容设计与传播价值
中盐集团获评“最具传播价值中国民族品牌”
全媒体视角下的弹幕传播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
探析公益节目《等着我》的传播策略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重大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的响应表现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多屏环境下体育节目的传播特点及改革策略
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及其传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