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会、勤练、常赛视角下的小学体育教学

2024-01-25李素铃

教育界·A 2023年34期
关键词:常赛教会小学体育

【摘要】在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体育健康知识和练习体育技能的时候得到的引导不够多,导致部分学生无法熟练掌握体育健康知识和体育技能。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课新模式,教师可以据此进行教学改革,在教会学生体育健康知识后,引导学生勤加练习,保持合适的练习密度。文章分析了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新模式的重要性,以及以往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并从讲解、训练、竞赛、评价四方面讨论了有效优化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会、勤练、常赛;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李素铃(1981—),女,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第八小学。

体育课程对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近几年,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体育教育质量也在逐渐提升和优化,小学体育课程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而体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往的小学体育课程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缺乏科学理念的指导,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存在诸多不足,比如教师常采用示范式教学而没有详细讲解动作的技术要领,或者在学生练习之后教师没有设计竞赛活动和提供有针对性的评价,导致学生不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要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以积极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切实掌握体育健康知识,然后参与强度合理的体育训练,保持科学的训练密度,从而掌握体育运动技能。此后,教师还要开展相应的体育竞赛、提供有针对性的评价,帮助学生巩固体育技能,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参与体育训练的乐趣,逐步提升体育素养、增强身体素质。

一、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新模式的重要性

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新课程模式,能够推动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在教会、勤练、常赛模式下,小学体育教学会变得更有条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体育健康知识,并有序开展体育锻炼,让学生逐步掌握运动技能。此后,教师可以借助体育竞赛使小学体育课堂变得趣味十足,而且在与其他学生竞赛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了解自己与同学的差距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运动方法[1]。

二、以往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在以往的小学体育课程中,一些体育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单次课程中安排过多教学内容,或者出现以讲代练、以练带赛的情况,造成体育课程枯燥乏味,学生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些内容,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有一些教师则是在教学时留给学生的自主锻炼时间较少,或给学生安排过多任务,以确保他们在课堂上一直在训练,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会感觉体育课程无趣,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也得不到满足。还有一些教师的体育课堂以练习环节为主,他们在给学生简单示范相关动作后就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较少组织竞赛,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运动技能的理解不够深入,他们难以通过练习快速提升能力,也可能因为过多的反复练习對体育课程失去兴趣。

教师应明确,科学的体育课程应当由多个部分组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环节掌握体育健康知识,在练习环节练习运动技能,在竞赛环节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

三、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新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教会是目的

一些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仅注重实践训练,没有详细讲解体育健康知识,也没有详细讲解动作的技术要领,导致学生对动作缺乏正确的认知,在实践训练中“摸着石头过河”。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练习效率并不高,他们很容易重复错误的动作,养成错误的运动习惯。在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教学新模式时,这部分教师需要改变教学观念,提高对讲解体育健康知识环节的重视,通过详细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锻炼的重要作用,掌握相关动作的技术要领,并对后续实践训练环节产生期待[2]。

1.讲授体育健康知识

讲解环节对于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终身运动观念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情境,利用多种资源使学生对体育健康知识形成相对深入的理解,意识到运动的重要作用,愿意为了自身健康参与体育锻炼。

例如,在带领学生跑步前,教师应当给学生讲授体育健康知识。教师可以讲解跑步对身体健康的益处:跑步是一项有氧运动,在跑步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消耗多余的热量,学生的身体会变得更加强壮,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积攒的压力也会得到有效舒缓;经过长时间的跑步训练,学生的大脑供血和供氧量会显著提升,身体素质会显著增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讲解跑步对人体各个部位的影响。

2.教授技术要领

体育课程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为便于学生进行实践,教师也需要认真讲解体育动作的技术要领,确保学生进行正确练习,逐步提高运动能力[3]。

仍以跑步教学为例,在讲解基础的体育健康知识后,教师应当教授跑步的技术要领。跑步是一项常见的运动,为了保证学生科学、合理地参与跑步训练,教师可以在正式开展跑步训练之前,讲解预备姿势以及在跑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摆臂的时候手臂不要超过身体的中线,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跑步速度调整呼吸的节奏。教师还可以制作小卡片,在讲解时向学生展示这些卡片,方便学生结合卡片上的图片和文字记忆教师讲解的内容,从而有效学习和练习相关技术要领。

(二)勤练是保障

在打造教会、勤练、常赛新教学模式时,教师还应设计有趣的练习环节,确保学生在掌握体育健康知识后进行科学的体育训练,从而有效掌握体育技能,有能力参与后续的体育竞赛。此外,教师还要重视设置合理的训练密度,让学生在持续的训练中巩固体育健康知识和相关动作的技术要领,感受到自己在逐渐进步,获得运动的愉悦感[4]。

1.合理开展训练

一些教师在设计训练项目时,没有重视学生的体质差距,仅设计了单一的训练内容和训练目标,导致一部分学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逐渐对体育课程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为确保小学体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后,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制订不同的训练内容和训练目标,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进行训练,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在体育课程中得到提升。

例如,在带领学生进行跑步训练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完成一次统一的跑步练习,并在学生练习过程中示范正确的跑步动作,引导学生结合正确的跑步动作技术要领进行练習。此后,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将他们划分为三个层次。对第一个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相对高的教学目标,鼓励他们完成丰富的跑步项目;对第二个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尝试多种跑步项目,让学生感受到跑步的愉悦;对第三个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提供更多的教学指导,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跑步习惯,由此逐步提高身体素质。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进行训练,可以避免部分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受到打击,也可以让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得到满足,从而切实提高班级全体学生的跑步水平。当然,带领学生参与跑步训练时,教师还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动作,发现学生的跑步姿势、呼吸频率等错误时,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帮助学生改掉错误的跑步习惯,使学生在训练环节掌握正确的跑步动作技术要领。

2.确保训练密度

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会使得体育锻炼的效果更显著。在以往的小学体育课程中,学生可能只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课堂上进行训练,在课后不主动进行训练,这会导致体育锻炼的效果不够显著。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坚持体育锻炼,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在体育课程中进行训练,还要合理设置训练密度,确保学生在课后坚持参与体育锻炼,感受到参与体育锻炼的益处。

例如,为了让学生养成跑步习惯,在体育课程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大课间带领学生跑步,并鼓励学生在放学之后主动在操场上进行跑步训练。此外,教师还应在接下来的体育课程中设计回顾环节,带领学生回顾与跑步有关的体育健康知识和技术要领,并适当在课堂上组织跑步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跑步习惯,在长时间的练习中得到提升。

(三)常赛是途径

体育竞赛不仅能够提高体育课程的趣味性,也能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训练成果,了解自己的水平和后续训练的方向。在设计体育竞赛的内容时,教师不仅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1.全体学生参赛

教师应确保体育竞赛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运动的乐趣,这样才能够有效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新模式,推动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切实发展学生体育素养。考虑到不同性别的学生身体发展情况有所不同,教师在设计体育竞赛活动时,要将学生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以保证体育竞赛的合理性。除了设计常规的体育竞赛,教师也可以设计花式体育竞赛,让学生充分进行体育锻炼,真切地感受体育锻炼的乐趣。

例如,在组织跑步竞赛活动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并结合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设计小组赛、瑞士轮等比赛规则,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跑步竞争,也有机会成为裁判观察同学的跑步情况。此外,教师也可以设计团体跑步竞赛,在参与这样的活动时,学生需要与其他学生组队,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也可以发展团队合作意识。

2.培养体育精神

体育竞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等体育精神,从而促使学生的人格更加健全、意志更加坚强[5]。在开展小学体育竞赛的过程中,教师也应积极开展德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为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在体育竞赛环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竞赛,在竞赛中与其他同学和谐比拼、相互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组织800米跑竞赛活动时,教师要考虑到这一项目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学生可能在跑步的过程中出现放弃的想法,教师需要及时鼓励学生,激励他们挑战自己,使学生变得更加坚强。如果有学生在跑步的过程中摔倒,教师要引导其他学生在此时先把比赛放在一旁,优先帮助摔倒的同学,让学生形成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由此,学生不仅可以在竞赛中增强身体素质,他们的道德品质也会得到发展。

(四)科学调整小学体育评价机制

要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新教学模式,小学体育教师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调整课程评价机制,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技术要领、养成运动习惯。为此,教师需要将学生在学习、练习、竞赛三个环节的表现记录下来,结合全班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在学生参与三个环节的活动后及时向学生反馈,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练习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提升体育锻炼质量。

结语

总之,在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模式时,小学体育教师需要从讲解、训练、竞赛、评价等环节优化教学活动,确保学生有效掌握体育健康知识,熟练地掌握运动技能,在竞赛中进一步提升,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切实增强身体素质,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娜娜,吴永华.小学篮球课堂教学融入“教会、勤练、常赛”实践[J].新体育,2021(24):69-71.

[2]王鹏.当代小学体育教育方法及教学策略的创新性探究[J].教育界,2020(52):87-88.

[3]刘召同.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3):31.

[4]叶峻言.新形势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20(35):132-133,136.

[5]李慧.打造快乐体育课堂,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J].智力,2020(34):147-148.

猜你喜欢

常赛教会小学体育
构建“教会、勤练、常赛”的立体化学校体育新样态实践研究
基于“常赛”视角的冬季健康体育课程实施策略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思考解析“教会、勤练、常赛”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促进新时代学校体育“教会、勤练、常赛”的策略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