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下的结构化教学策略

2024-01-18胡芳范文琼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11期
关键词:跨学科语文教学

胡芳 范文琼

摘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其核心要义在于从载体学科出发,以其他学科的知识、概念、思维、眼光促进本学科知识、概念的理解,及结合其他学科完成和解决本学科的任务、问题,最终指向载体学科的深度理解。本文以《壶口瀑布》的教学为例,分析如何以语文学科为载体,建构以语文教学主题为基本学习单位的结构化学习模式,其目的通过培养学生跨学科联结的自觉和能力,形成知识迁移。

关键词:跨学科 语文教学 结构化学习范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跨学科学习”作为拓展型任务群的一种,对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评价等诸方面均提出了要求和建议。在语文教学中,则是强调“大语文”概念,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本文将以《壶口瀑布》为例,探讨基于跨学科学习的结构化教学策略。

一、基于任务群建设的结构化教学范式构建

新课程标准描述“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时,将其目标定位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1]这一定义包含跨学科学习的内容、方式、目标、过程等要素,强调以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形成以学科和社会话题为内容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任务群的核心是以项目或问题为中心,形成融合主题,以问题统领学习任务,指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迁移能力。为此,跨学科学习要求让学习者在体验和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将学术性学科知识转化为可解决实践问题的生活性知识,将学生习得蕴含于任务中的多学科知识与技能之中,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和思考的能力。

跨学科学习以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为目标,而语文的核心素养就是以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基础,间接指向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其他学科为语文学科提供教学支架。基于此,根据我国教学改革提出的“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学习方式,对语文的教学内容进行主题整合,并设计相关教学任务,从而可以构建一种跨学科学习的结构化范式:以社会需求导向的项目式任务群为纲,以能力导向的“问题情境设计”和“教学活动设计”为两翼,以结果导向的教学评价设计和教学反思策略为基,完成“跨学科学习”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指向,以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如下图所示)

二、社会需求导向的项目式任务群的构建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核心是确定载体学科的教学目标,并有机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一个主题或问题的研究中掌握和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项目化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加综合和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题整合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其学科结构,再提炼出整合主题。

以《壶口瀑布》为例,这篇课文涉及到语文、环境、地理、生物、历史等学科知识,因此,以语文学科为载体,联系相关联的这几门学科,基于可接受原则确定教学目标,形成整合主题。基于上述教学策略,可将《壶口瀑布》的整合主题设计为“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融合了语文、地理、科学、社会等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可以通过探讨壶口瀑布的保护與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可以学习到有关壶口瀑布的地理知识和文学表达技巧,还可以培养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创作活动,深入了解壶口瀑布的地质形成和生态环境,增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在后续的问题情境设计中,再将该项目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则构建了主题融合下的项目式任务群。

三、能力导向下的问题情境设计

作为当下教育的热潮和趋势,跨学科教学强调以问题情境的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将科学与人文素养融合,指向社会问题的解决和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学生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理解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作用,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载体学科的学习任务将成为问题情境设计的基础。语文教学的学习任务主要在于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问题情境的设计均需要围绕这两大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设计。

以《壶口瀑布》为例,根据整合主题“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笔者共设计了两个大问题,形成了两个项目式小任务。

任务一:“研讨壶口瀑布的保护意义和挑战是什么。”这一任务的设计主要整合了语文学科、地理学科和科学学科。基于语文学科,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中关于壶口瀑布的描述,探讨壶口瀑布对于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进行语言表达和写作练习。基于地理学科,要求学生研究壶口瀑布所在的地理特点,了解该地区的气候、地形等因素对壶口瀑布的形成和保护产生的影响。基于科学学科,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自然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壶口瀑布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并进行科学实验或观察,研究如何保护壶口瀑布的生态环境。

任务二:“如何实现壶口瀑布的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情境的设置,首先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章,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并进行写作练习,提出自己对壶口瀑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达到语文学科的学习目标。其后基于文章的阅读学习,要求学生研究壶口瀑布旅游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了解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问题情境的设计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效。

四、实践指向性的教学活动设计

跨学科学习的教学活动除了课堂内的研讨活动外,还应该包括课堂外的项目研究、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资料收集等,引导学生在跨学科背景下进行学习和探究。这期间,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如使用多媒体教具、图书资料、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材料和工具,帮助他们获取和整合各学科的知识和信息,支持跨学科学习。

目前跨学科学习的教学活动设计中存在着“为设计而设计”的现象。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将多个文本或素材打乱组合,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停留在形式层面,缺少内部知识体系的有机融合;有些教师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有的教师设计了诸多活动,但每个活动都悬浮于表面,任务之间是面面俱到的平行关系,学生没有进行实际的深度学习。因此,教学活动设计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背景知识,考虑跨学科学习的特点和要求,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以确保学习活动的质量和有效性。

以《壶口瀑布》为例,根据任务群,将其分解为多个层次的系列小任务,并以此为依据设计教学活动,从简单的生活观察记录到参与文化体验活动,再到集体策划跨学科活动方案,让学生在这种层次性任务中逐步学会运用跨媒介分享展示成果,最后能够针对热点问题组成问题小组,学会选择材料进行分析和探索,这种计划性和目标性可以使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得到渐进式培养。

基于跨学科学习的教学活动应包含课内的学习活动和讨论活动,以及课外实践活动。课内学习活动主要训练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如引导学生分析《壶口瀑布》中的描写手法和语言表达技巧,理解作者的语言运用;给学生提供一些常用的描写自然景观的词语和句式,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课内讨论活动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自然景观进行观察和思考,并讨论壶口瀑布的景观特点、气势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课外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在实地考察中,学生可以增强亲身感受。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旅游对环境的影响,并研究如何平衡壶口瀑布旅游业的发展和生态保护

教学活动设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设计。新课程方案中提出:“可设计拓展内容,供学有余力或有兴趣爱好的学生选学,不作统一考试要求。合理规划和科学设计实践。”[2]这一建议符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因此,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组织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利用实地考察的素材,分小组进行合作,编写关于壶口瀑布的旅游推广宣传册。亦可以让学生分析调研结果,并讨论如何实现壶口瀑布的可持续发展,形成社会学科的渗透。这一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延展,引导学生研究壶口瀑布旅游业的经济价值,并探讨如何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地方经济。总之,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着“人与自然”为主题,以语文学科为基础,沟通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达到跨学科学习的教学目标。

五、结果导向下的多元化教学评价设计

“跨学科学习”的教学评价环节,应采用过程性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设计。

1.评价目标明确化、多元化。在“跨学科学习”中,评价的目标应聚焦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建立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评价目标应涵盖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态度养成等多个方面。以《壶口瀑布》为例,其教学目标设计如表所示:

2.评价内容围绕“跨学科学习”展开。在确定评价内容时,应重点关注跨学科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融合点、实践应用及创新性思维等。同时,还需关注学生在团队中的贡献、沟通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等非认知技能方面的表现。以《壶口瀑布》为例,评价内容可为:学生对文章中作者描述的情感和意义的理解程度,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能力;学生运用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的能力;学生对壶口瀑布相关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壶口瀑布所面临的保护意义和挑战的能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等。

3.评价方法多样化且具有实效性。为了更好地适应“跨学科学习”的评价需求,需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测验式评价、能力性评价、项目式评价、档案袋评价、观察評价等。这些方法不仅可以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能有效评价他们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壶口瀑布》为例,评价方法可采用的形式有:课堂小测验——用于检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阅读理解题——用于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阅读技巧的应用能力;写作练习——用于评价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项目式评价——根据学生在项目中所表现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成果展示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观察评价——对各小组成员展示研究成果时的参与度、表现力进行评价。

4.评价结果分析要注重跨学科特点。在分析评价结果时,应充分考虑到跨学科学习的特点。例如,可以分析学生在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融合点掌握情况,他们在团队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的学习成果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总的来说,教学评价设计在“跨学科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明确评价目标、多样化评价方法以及注重分析反馈等环节,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应“跨学科学习”的评价体系,为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六、基于评价结果导向的教学反思策略

以评价结果为导向的教学反思强调调整和改进。根据评价结果,教师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一方面,教师可以调整教学策略,如增加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探究活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优化评价方式,以便更好地激励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便他们能在跨学科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评价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可以邀请其他学科的教师参与评价过程,以便从更全面的角度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帮助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从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另外,评价结果的反馈也很重要。教师应该及时将评价结果告知学生,并给予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同时,学校也应该为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跨学科教学。

总而言之,跨学科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追求知识的整合和综合,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概念有机结合,探索和研究一个共同主题或问题,超越传统学科的界限,让学生能够在多个学科领域中获得全面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与发展,从而实现知识、能力与精神的全面提升,其蕴含的批判性思维、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清晰的思维与表达等非认知能力,必将成为学生面向21世纪的核心胜任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猜你喜欢

跨学科语文教学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