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要素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探索

2024-01-17邬欣荣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3年1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模式

邬欣荣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国家和社会,了解国家法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及素养。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来促进学生理解和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学习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不仅对学生学习及掌握基础的道德法治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提高道德品质素养以及提升法治意识也具有重要意义。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国家和社会,了解国家法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及素养。为了更好地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要随学情变化不断地融合、修正、试用新的教学模式,找到符合本校学情、班情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程、课堂的育人效果。

一、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来促进学生理解和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中,我们可以选取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学习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案例教学模式基于以下优点: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能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具有实用性和现实性。2.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需要对案例中的情况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角色扮演教学模式是一种通过扮演故事角色,让学生身处其境体验道德与法治问题的教学模式。在角色扮演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量身定制一些角色,让学生参与不同的角色,通过文本再现、过程复盘、情感体验等,回答好“我是谁”“怎么办”“结果如何”等问题,从知识与道德情感方面,促进学生的学识理解和价值认同。

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基于以下优点:1.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角色扮演能够提高学生注意力,输出已有的知识,刺激其表现欲,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2. 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问题的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角色扮演能够使学生更加真实地体验道德与法治问题的处理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探究,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模式。在问题探究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问题的方式,深入思考和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基于以下优点:1.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问题探究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出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问题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在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通过阅读案例、查找资料、讨论质疑,在肯定与被否定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思辨教学模式

思辨性教学是顺应新一轮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独立思考,并培养学生的学科精神。实践证明,思辨性教学能促使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让学生不盲从。

思辨教学模式基于以下优点:1. 重视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言行以及他们当下的内心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更加适合学生的“一班一案”,加入一定的师生互动环节,巩固学生在课堂的发言主体地位。2. 挖掘故事素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使学生在阅读这些故事时能真正体会到故事中人物的真实感受,进行相应的情节拓展,并在阅读与学习中感悟到故事中的其他内涵,悟得其中的道理。3. 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小学生对一些社会事件缺乏足够的判断能力,但他们有最基础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注重阐明理论的客观性、生活性,紧跟时事社会热点,鼓励学生就人物剖析、影响判断、价值取向等发言表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恒久学习的兴趣。

五、提升信息技术使用效益

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多模态、可交互的手段、平台和空间,还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有便捷性、即时性、可调用的特点,对创设良好学习情境、促进教育理念更新和教学方式变革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积极努力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发和利用丰富的、个性化的优质课程资源,为学生搭建自主、可控的学习平台。要将“互联网+”融入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中,深化信息技术与课程、场景的融合。现阶段学生掌握的信息资源渠道较多,社会上更多不良的信息会对其产生严重的影响,这也需要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对其积极引导,让学生能够明辨是非,避免过早接触非年龄段的信息资源。

新课改后的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基于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必须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考虑,并制订出相应的教学方案,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使学生适应教师全新的教学方式。另外,学生不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延用“填充式”“非主動式接收”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更没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因此,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的实际内容,对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并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教材,创新使用教材,使其发挥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褚福存.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J].天津教育,2023(08).

[2]杨颖,蒋仕华.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传授策略新探[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0(12).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