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壶天地远,大哉宇宙间

2024-01-14米白

走向世界 2023年50期
关键词:宜兴陶艺紫砂壶

米白

中国人爱茶,从茶叶到器皿,从形式到氛围,都有着深刻地讲究,这也让人们在品茶的同时,爱屋及乌地喜欢与之有关的东西。紫砂壶作为一种既实用又富有艺术性的器物,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要知道紫砂独一无二的材质,能够使茶叶的天然韵味发挥得淋漓尽致,历代匠人的巧手又施于方寸之间,将紫砂壶化为一件件富含文化底蕴的艺术珍品。冯骥才曾说,紫砂壶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它代表了中华文化的最高境界。

而今,艺术与生活的结合,给人们忙碌生活带来无限的乐趣,在青岛信号山紫砂博物館进行深度体验,这一方紫砂天地,着实令人惊叹。

紫砂茶具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北宋,宋诗中即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等名句。但作为饮茶器皿,首先赋予紫砂壶艺术生命的,当属明代制壶高手龚春。龚春之后,名家辈出,他们或创新制壶技艺,或倾注美学概念,或奠定个人风格,终使紫砂壶发生质的嬗变,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

青岛信号山紫砂博物馆位于青岛市市南区龙山路26号,紧邻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是青岛历史城区的中心地带。博物馆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主体场馆面积约800平方米,分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馆内分为南茶北引厅、茶器历史厅、宜兴历史厅、紫砂矿料厅、紫砂历史厅、紫砂精品厅、别样紫砂厅、海外遗珍厅、紫砂工具厅、紫砂制作厅、紫砂烧制厅及文创中心等多个部分,现有藏品1000余件,其中紫砂精品800余件,瓷器100余件,书画、红木等其他艺术品100余件。青岛信号山紫砂博物馆所藏紫砂精品,贯穿明代、清代、当代、现代等多个历史阶段,是研究紫砂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中国的国饮,中国人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关于茶文化的起源,有“茶之为饮,发乎于神农氏,闻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发展于明清。”之说。博物馆的南茶北引厅,主要就“南茶北引”的历史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六大茶系”进行了详细介绍。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有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自古茶树多生长在气候湿润多雨的南方,不宜在干旱少雨的北方种植。但是上世纪50年代的“南茶北引”工程,开启了北方大面积种植茶叶的历史,其中青岛就是“南茶北引”工程最早的试验区之一。

茶器历史厅从斗茶用的建盏到适合泡茶的紫砂壶,本厅就茶器在各个年代的发展进行了系统展现。宜兴历史厅展出的“五朵金花”中,最让人赏心悦目的便是清嘉庆年间的《珍品均釉缸》。其顶级的釉水,有着“灰中见蓝晕,艳若蝴蝶花”的美誉。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不同温度下,同一块紫砂矿料有着不同的颜色变化。在紫砂矿料厅,人们可以一睹“富贵土”的绚丽色彩。“悦于一捧土,乐在一壶中。”紫砂这种材质成为艺人们天马行空、任意发挥的乐土,一代又一代的紫砂艺人,通过对形、神、气、态的把握,为大自然馈赠这方百姓的泥土注入了灵性,方寸之间,不仅是个人审美的体现,更是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流传于后世。在精品厅,通过一把把紫砂壶带来的气韵,让您能静下心来感受作者的气质、感受自然、感受生活。

经过近600年的传承发展,宜兴紫砂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实践陶艺体系——紫砂材质学、紫砂工艺学和紫砂人文学。宜兴紫砂以其优良的材质、独特的工艺、卓越的功能,成为世界陶瓷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紫砂文化也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丰富的艺术内涵而成为“宜兴窑系”的重要内核。

从栩栩如生的紫砂雕塑到别具一格的紫砂版画;从紫砂为胎,宝石入釉的太湖石、美人肩、青铜瓶,到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五福杯、小金盏、三足琴炉……紫砂材质的可塑性在别样紫砂厅得到了详尽体现。

除此之外,青岛信号山紫砂博物馆还增加了紫砂的沉浸式体验。这其中,包含紫砂工具的介绍、制作及烧制,让人们在欣赏紫砂的同时,感受动手制作的快乐。要知道,制作一把紫砂壶,需要的工具多达几十种,其中竹子是他们的常用材质。宜兴产竹,躯干笔直,弯而不折、折而不断,是制壶工具的理想材料之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好的紫砂艺人不仅要能够熟练运用每一种工具,更重要的便是能够做出自己想要的工具。

“粗坯淬火后,把把显峥嵘。貌似泥为骨,敲之金玉声。”当今常见的紫砂壶烧制方法有两种:还原烧和氧化烧。还原烧是在窑温上升至900度左右,减少窑内氧气供给;氧化烧是在烧制过程中,保持窑内充足的氧气供给。在紫砂烧制厅能让人们真切感受到紫砂壶从生胚到成品变化的无限魅力。

紫砂壶以其独特的造型、深厚的文化内涵、精湛的工艺,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越来越多热爱传统文化的孩子们,纷纷走进青岛信号山紫砂博物馆,在紫砂壶的世界里,欣赏茶艺表演、学习茶叶知识、体验陶艺制作,打开认识“茶与器”的大门,感受非遗紫砂的魅力。

通过专业的讲解,参观博物馆的人们了解了‘南茶北引’的历史,知道了茶器的发展过程,懂得了紫砂壶的成型技艺,感受到了‘非遗’背后的匠人匠心。”参观者中,大学生张晓表示,来到这里她直观感受到了在传统文化的魅力。“我尝试了陶艺制作,从泥坯到成型物件,只有亲手实践过才能感受到最终的喜悦与欢喜。除了陶艺制作,我还在茶艺课上了解了茶道文化,亲身体验了不同茶叶的冲泡方法,品尝了茶叶的不同味道。正所谓:‘茶有两种姿态——浮与沉,饮茶人也有两种姿势——拿起与放下’。传统文化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了。”

據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早在2006年,国家就将紫砂壶制作技艺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了实用功能之外,紫砂壶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所以它也是一种艺术观赏品。另外,紫砂壶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每把壶都有自己的故事,比如它有吉祥、祈福的寓意等。因此,紫砂壶也成为了集艺术与文化于一体的艺术品。不管何时,只要来到信号山紫砂博物馆,一定要点一壶“当年的月光”,在茶馆感受阳光和绿树,度过“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快乐时光。

“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莫过于阳羡”,这是明代文学家、著名赏玩大家李渔,给予紫砂壶的妙评。作为一种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数百年来,紫砂成为众多文人深爱笃好、托物寓意的经典茗器。茶滋于水,水籍于器,无论是紫砂壶还是银壶,都为茶事带来了纯净明澈的观想。它们承载着匠人的故事和心情,辗转交由于此,并在而后的每一次汤沸时,倾听往事、续写新章。青岛信号山紫砂博物馆以紫砂为媒,与茶道、香道、花道、书画、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相融合,打造中国传统文化青岛新坐标。

From Earth to the Cosmos in a Teapot — A Visit to Qingdao Signal Hill Zisha Pottery Museum

Qingdao Signal Hill Zisha Pottery Museum is located at 26 Longshan Road, Shinan District, Qingdao, adjacent to the Museum of the Former German Governor’s Residence, marking the central area of the historical city of Qingdao. Covering an area of approximately 1,500 square meters, with a main exhibition space of about 800 square meters, the museum consists of one underground floor and three above-ground storeys. The museum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sections, including the South-to-North Tea Cultivation Hall, Tea Utensil History Hall, Yixing Histor y Hall, Zisha Ore Hall, Zisha History Hall, Zisha Fine Crafts Hall, Unique Zisha Hall, Overseas Treasures Hall, Zisha Tools Hall, Zisha Production Hall, Zisha Firing Hall, and a Cultural and Creative Center. It houses a collection of over 1000 items, including more than 800 exquisite Zisha pottery pieces, over 100 porcelain items, as well as paintings, calligraphy, rosewood artifacts, and other art pieces. The museum’s collection of fine Zisha pottery spans various historical periods, includ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s well as contemporary and modern eras, making it a precious resource for studying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Zisha pottery.

猜你喜欢

宜兴陶艺紫砂壶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做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