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的解析

2024-01-07吕海霞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23期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大单元教学小学数学

吕海霞

【摘要】在小学大单元的课堂教学中,主题式教学有着广阔的适用范围和运用空间.将主题式教学引入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有利于重塑教学生态、优化和提炼教学机制.以此为基础,文章将对主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的意义支撑和推进策略进行深度梳理和解析,为主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的深度应用增加动能.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

引 言

单元主题式教学抛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到了最大,以明确的主题为指导,构建知识的思路,在框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究,系统地串联起小学阶段相对零散的知识点,在主题视野中,不断丰富知识结构,指导学生进行迁移、提升、整合、类比等结构性活动,使小学数学知识教学成为一个“超级单元”,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小学数学单元主题式教学的主要类型

首先,以知识应用为主线构建主题式教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明确主题,再在主题指导下填充知识,引导学生在主题框架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社会知识开展问题探究,最后以知识应用与实践为主题归宿,实现单元主题式教学的实效.其次,以方法迁移为导向,以学习方法、思维发散性为切入点.在小学数学单元主题式教学中,教师可对以思维方法为主导的知识单元展开综合分析,站在学生的学习角度,以学生的学习着眼点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学习着眼点为基础,以学生的学习重点为前提,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方法对学习的影响,从而在探索方法的过程中,使数学学习取得长足的进步.最后,在教材中引入情感链接这一主题式教学方式.我国是东方古代数学文明的发源地,目前所编的数学教材中,或多或少都会涉及相关的历史演变、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整合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从情感链接的角度出发,通过了解知识背景,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最后形成自己的数学领悟,用积极的情感经验来引导学生,为数学学习指明前进的方向.

二、主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的价值

(一)有利于为学生搭建情境契机

小学生具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情境特征.教师通过运用主题式教学,可以为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创造有质量、有结构、有内涵的教学情境、问题情境和探究情境,有利于为学生创设情境和机会;可以让学生在接受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时,获得情境引领和氛围支撑,有利于激發学生的内生动力和主体生命力量,让学生的思维动力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为学生建立一种经验性认知,并对其进行激励和建构;使学生的道德得到濡染,精神得到洗礼,心灵得到陶冶,情怀得到夯实,意志得到砥砺,理念得到重塑,行为得到优化,从而提高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二)有利于助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根据自己的教学观察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师将主题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进行了深入运用,这对于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课题的深入运用,为学生在课堂上的深入融合,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切入点和探索的机会.教师将主题式教学深入运用到小学数学大单元的课堂教学中,能够克服传统的课堂教学惰性,克服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缺陷,帮助学生构建数学学习的生活化认知,增强多数学生的生活性学习意识,让学生明确“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数学”.教师将主题式教学融入并运用到小学数学大单元的教学中,能够对师生双方的互动进行精炼和优化,能够为学生设计更加友好、更具内涵的探索活动和合作顺序,能够引导学生立足于自己的生活、立足于自己的学习经历,这对于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和合作体验都有很大的帮助.主题式教学能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注重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将学生带入一个崭新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态,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思维自由运转、智力自由生发、心性自由翱翔的学习环境和场域中,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品质.

(三)有利于重塑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格局

笔者通过对传统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的梳理,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被削弱,学习的积极性被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能不足,其参与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不高.主题式教学可以对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架构和路径进行优化,它可以有效地克服以上的短板和问题,帮助学生搭建思维通路,进而对重塑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格局有帮助作用.

三、当前主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用缺乏深度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观察,发现许多教师在将主题式教学运用到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时,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运用得流于表面、流于形式,效果大打折扣.许多教师没有完全理解主题式教学的特征,没有认真学习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运用的正确方法、路径和策略,也没有与小学生特有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相结合.由于缺乏深度、广度和实效,使得在小学数学大单元中,主题式教学的运用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整体思维不足

笔者在对传统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进行了梳理之后,发现许多教师对主题式教学的应用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也没有一个完整的计划,缺少了对教学的整体性思考,过分注重对单一章节的知识点的灌输,忽略了对学生的总体逻辑结构的构建,忽略了对学生总体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创造.不能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逻辑关系.许多教师没有制订清晰、科学、完整的主题式教学应用目标,使得主题式教学应用不能做到精准有效,不能做到扎实有序.教师在推进主题式教学应用时,没有秉持整体化视角和系统化思维,造成主题式教学应用出现碎片化、割裂化、条块化、随意化、主观化倾向,严重拉低和阻碍了主题式教学应用的质量提升和效能释放.

(三)应用理念保守僵化

许多教师对主题式教学的应用观念仍然是保守、僵化的,对主题式教学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充分.教师仍然习惯于口传笔录,仍然依赖于用单调的语言进行单向传递,这就造成了整个主题式教学应用架构的机械、僵硬、冰冷、死板,不能产生主题式教学的意蕴.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动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不能进行深度探究,不能进行深度表达,不能进行深度分享.许多教师没有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维共鸣,也没有构建出只属于学生自己的思维成果和认知成果,这给主题式教学带来了困难.

四、主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的推进策略

(一)精准设计教学目标

以“表内乘法”这一课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内涵,明了乘法运算的策略与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并熟悉乘法各部分的名称,学习乘法口诀,培养连贯的加法运算意识,培养学生初步运用乘法运算的能力.

(二)寻找原点,逐步突破

在深度学习中,教师不仅要对大单元的主题进行重组和整编,还要对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密切相关的主题目标进行定位,除此之外,还要提炼大主题,找出主题的根源,把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实现理解和批判、联系和建构、迁移和应用的深度学习.因此,该单元的中心问题自然就是修改每一个问题的依据,也就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主题原点指的是对数学及生活进行的一种抽象性概括,它是学生在这套数学知识体系中联系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桥梁.

无论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是三位数乘两位数,或者是其他多位数乘两位数,在算法和算理上都是相同的,这也是在大单元主题式教学中学习该部分内容的基础.教师能够激发学生感知知识的共性,从而促进计算方法的有效迁移,提升学生迁移知识、完善知识的深度学习能力.

“两位数乘两位数”题目的目的:通过点子图来理解算理,能够正确地进行竖计算.该单元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其关键是用点子图的特殊计算方法,将抽象的数学原理和外部的计算方法一一关联,再用“画一画”和“说一说”的方法,将深奥的数学原理转化为直观、形象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实现“理清法明”的教育目的.

随着目标的逐步实现,学生可以深化对算理的理解,从而掌握算法,也可以为后续其他乘法计算的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三)融会贯通,循序渐进

主题式情境的整体创设是主题式教学逐步展开的一种催化.教师一直都是以同样或者高度类似的情境为中心,来对教学过程进行指导和推动,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感觉到同样氛围中的主题,进而领悟到主题情境的整体和谐.在知识的產生、发展和升华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都将被不断地唤醒和修改,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潜力,提高学习能力.

因此,要想创造出一个主题情境,这就要求教师从小学数学学科结构和大单元知识结构出发,以结构化的观点来分析课本,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学习经验,创造出一种生活化的、问题化的、有很强的驱动力的数学学习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其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教师需要创设主题式教学情境,这种情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只有在学生感兴趣的、最接近发展的区域中进行情境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把握好经过仔细预设的机会.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我们春游了”等有趣的主题,如游玩路线的规划(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怎么买票更便宜(多位数乘法的口算)、园区队列比赛(多位数乘两位数的估计、笔算)等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驱动任务,让学生能够围绕大单元主题,不断地对旧知识进行调整和重组,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深度学习的真正发生.

(四)注重评价,适时把控

在大单元主题式教学中,评价是贯穿整个过程的.总体来说,在小学数学主题式教学中的评价可以被划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整体性评价,另一种是跟踪评价.跟踪性评估是整体性评价的基础,而整体性评价则是基于跟踪性评价的持续演化过程.

在大单元主题式教学进行的各个阶段,跟踪性评价着重于在每一个主题原点的教学阶段,及时地进行反馈,协助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对当前阶段的学习状况进行反思,让教师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利用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展开实时的观察,并利用App等,建立一份个体化的跟踪成长档案,使教师、家长、学生都可以关注.同时,教师通过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探讨了不同学科背景下,学生在学科原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如作业错误、课堂表现、同伴互助等.另外,教师可以通过班上的微信,开展“我的课我说”等活动,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在教师的督促与指导下,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结 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大单元主题式教学的方式,能够提高小学数学的深度,有助于将新课程标准下的三维目标贯彻到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提升其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其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提高,让其能够熟练地运用数学的技能,能够自主地建立起数学知识的金字塔,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上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吕聪勤.单元整合教学下小学数学主题式教学设计[J].智力,2023(2):115-118.

[2]孙香才.浅析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构建策略[J].新教育,2022(35):34-36.

[3]田卫锋.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单的设计与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2):83-85.

[4]陈月霞.小学数学单元主题式作业设计的探究与实践[J].小学数学教育,2022(20):33-35.

[5]徐湘.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主题式教学实践研究———以“身高中的正负数”一课为例[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2(5):56-58.

[6]崔迎春.深度学习理论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以《圆柱与圆锥》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1(6):25-26.

猜你喜欢

主题式教学大单元教学小学数学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拨动兴趣琴弦 奏响体育乐章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方法
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分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