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本科高校公共体育乒乓球教学中球感训练的对策分析

2024-01-06隋旭方宝婷王亮洪丞东林秋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球感胶皮球拍

文/ 隋旭,方宝婷,王亮,洪丞东,林秋

◆球感训练是乒乓球运动的基础,对于普通本科高校公共体育课上的学生来说,做好球感训练对于学习之后的一系列技术动作以及上台练习是十分必要的。乒乓球是一项人、球拍和乒乓球完美结合起来的一项运动,打好乒乓球的一个首要前提就是人通过球拍将人体的感觉传递到乒乓球上去,并且可以合理控制乒乓球。本文以河北美术学院200名本科大学二年级公共体育课班上的同学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实验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对照实验研究,结合实验数据,对普通本科高校公共体育乒乓球教学中球感训练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 乒乓球;本科高校;公共体育;球感训练

乒乓球是一项人体通过球拍这个媒介来控制圆球的一项运动,而乒乓球较之网球和壁球等同样通过球拍控制圆球的运动来说,一个最特别之处在于,乒乓球拍与圆球的接触面是胶皮而其他项目则不然。而胶皮对于圆球类物体旋转的敏感程度远超网球拍和壁球拍的球线,而且在乒乓球的运行过程中,旋转又是时刻存在的,所以说,做好球感训练对于学习好乒乓球这项运动是十分重要的。乒乓球“球感”应是乒乓球运动员在长期运动实践中形成的对乒乓球所有感性及部分理性认识,主要包括运动员对乒乓球良好的肌肉感觉和对运动中球、人、场地与时机的观察、思维及判断。球感训练就是对于刚刚入门学习乒乓球的同学更是必修课,主要因为他们刚刚接触乒乓球很难进行台上的有球练习,对乒乓球的感觉近乎为零,所以刚开始盲目进行台上有球练习,不仅收效甚微,而且很容易打击新手学习乒乓球的兴趣。球感训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逐渐激发出来新手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让他们在刚开始接触乒乓球运动那段相对比较枯燥的训练日子里,享受到乒乓球带给他们的乐趣。

1 高校公共体育乒乓球教学中球感训练的相关研究现状

2016年上海理工大学的孙婕通过做球感实验得出结论:(1)球感好的学生在技术动作的学习过程中会占取一定优势,但这个优势并非绝对,只是在技术关键点的体会上更容易找到感觉,学起来会容易很多;(2)球感的建立和培养贯穿于乒乓球基本技术体系形成的始终[1]孙婕.浅析乒乓球球感与基本技术体系形成的关系[J].内江科技,2016,37(11):98-99.。2017年颜乾勇提出,有四个方面会对学生球感的培养产生影响,分别是教师业务水平、球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技术动作[2]颜乾勇等.培养高职院校乒乓球选项课学生球感的探讨-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乒乓球选项课学生为例[J].运动,2017(21):129+137.。2018年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锦西小学的滕高峰认为,在乒乓球训练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按照自身情况找到适合自己手指的位置,帮助学生找到身体各部位在击球时协调自然的感觉,指导学生练就击球放松的本领,提高学生乒乓球技术水平[3]滕高峰.学生乒乓球球感培养策略探析[J].成才之路,2018(29):87.。2018年广州体育学院的周爽在她的硕士论文中提出,“球感”就是球类运动所需要的专门化感知觉,是一种比较精细和高度分化的综合知觉。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开端,和执行一切行为的重要先导都依赖于本体知觉。任何一门专项运动技能都是由很多细节所组成的复杂机构体系,都有其基本规律,并对运动员的身体、生理和心理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在乒乓球运动中体现为运动员对自身运动和外界环境(球、球台、人、场地以及运动媒介物质如水、空气)能够做出高度精确分化的判别与觉察,从而进行技战术的思维与判断[4]周爽.广东省少年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球感的测定与评价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18.。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随机抽取河北美术学院200名(男女各100名)本科大学二年级公共体育课班上的同学作为研究对象。

2.2 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福建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博士论文数据库等途径,查阅了与乒乓球球感相关的著作和文献资料,其中著作类10余部,硕博士论文40余篇,期刊文献60余篇。对搜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纳与分析,为本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和依据。

(2)数据统计法。运用Excel和SPSS26.0统计软件对测试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

(3)实验法。方法如下:随机抽取200名河北美术学院本科大学二年级公共体育课班上的同学(男女各100名),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人(男女各50人)。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每天进行正手攻球摆臂动作训练10分钟和球感训练10分钟,对照组每天只进行正手攻球摆臂动作训练20分钟,实验持续3个月。实验前根据预设的实验指标和方法对200名学生的正手攻球能力进行测试,测试内容为正手对攻的板数统计,记录测试数据。实验结束再次对各组正手对攻的板数进行统计,然后进行对照分析,最后得出实验数据和结果。

(4)调查法。调查走访多个高校,对多个从事公共体育教学的教师进行访谈调研,了解各个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具体情况。

3 结果与讨论

3.1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实验前后的相关性系数为0.372,大于0,证明此数据适合配对样本T检验,而P值为0.000,小于0.05,证明实验组的实验前与实验后的对攻板数是存在统计性差异的,并且是实验后的对攻板数要高于实验前的,差值为7.52。

通过表3可以看出,对照组的实验前后的相关性系数为0.921,大于0,证明此数据适合配对样本T检验,而P值为0.110,大于0.05,证明对照组的实验前与实验后的对攻板数是不存在统计性差异的。

3.2 课程内容设置上应将球感训练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目前,很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将技术动作的讲解以及训练放到比较突出的位置上,而球感训练更多的是在技术动作训练之余,一种辅助的训练内容。而在期末的考核中,绝大多数的高校,考核内容基本上是像正手攻球技术、反手攻球技术、搓球技术之类的技术考核,很少有高校会考核球感方面的内容。学生缺乏球感训练会出现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徒手技术动作练的很扎实,但是一上台就打不到球。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因为学生练习徒手摆臂的时候,头脑中没有球的意识,只是单纯的摆臂,动作虽然说符合要求,但是从来没有球的感觉,导致出现上台之后就摸不到球的情况;第二,学生上台打球时,会为了打到球而改变之前徒手摆臂的正确动作,用不正确的动作去击球,导致技术动作变形,击球不稳定,无法完成台上有球训练。表1可以看出球感训练实验前后的差异性是显著的,球感训练实验后的成绩要明显好于球感训练实验前,所以教师应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将球感训练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为了避免学生偷懒或者对于球感训练的不够重视,教师可以在公共体育课的几个学期中,挑选出一个学期,专门考核球感方面的内容,以便督促学生对于球感训练的重视。

表1 实验前后对攻板数平均数据对比

表2 实验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表3 对照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对于一些在中学乃至更早时间以非专业的形式接触过乒乓球运动的一些同学来说,他们或通过自己的认知理解或通过朋友的指导,掌握了一些乒乓球的基本技术,但学习的不够专业,技术动作不够合理。但是由于这些同学有了一些球龄的积累,球感非常不错,不但可以较好的进行台上的有球训练,而且也能比较出色的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但是错误的技术动作已经固定了一段时间,在课上学习专业老师指导的正确的技术动作时,会感觉到跟自己之前打球的动作不一致,接受起来会比较困难,想要真正接受正确的技术动作,就必须将其旧的技术动作改掉。这个过程是很艰难的,尤其对于那些错误动作比较固定的同学,刻意修改他们的动作,会使他们无法再进行台上的有球训练,会严重打击他们参加乒乓球运动的乐趣。对于这类学生的培养,要让他们进行优势互补,虽然技术动作还有待纠正,但还是要保持并且鼓励他们积极的进行台上的有球训练,保持他们参加乒乓球运动的乐趣,在有球训练中逐渐纠正自己的错误动作。对于这些学生,切勿在纠正动作的过程中,影响其参与到乒乓球运动的乐趣。作为一门公共体育课,鼓励学生多多参与体育运动,在运动找到更多快乐,让其热爱这项运动,要比刻意纠正正确的动作更重要,也更具有现实意义。所以,重视球感训练,让学生们在对打过程中找到乒乓球运动的乐趣,就应在课程设置上,将球感训练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3.3 球拍对球感训练的影响

乒乓球运动对球拍的性能要求很高,球拍性能直接影响学生对球的感知能力。乒乓球拍一般由底板、海绵和胶皮三部分组成。乒乓球运动有一个与其他所有持拍类运动都不一样的特点,就是不同性能乒乓球球拍对于击出的球的特性(速度、力量、旋转)差别非常大,尤其是旋转,有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旋转。运动员打球时使用的胶皮品种繁多,按使用特性大致可分为反胶皮(以下简称反胶)和正胶皮(以下简称正胶)两类[5]王红梅等.乒乓球拍中胶皮的使用性能及其影响因素[J].橡塑资源利用,2013(1):15-22.。不同胶皮的击球感觉差别很大,尤其是对于乒乓球这项技术敏感度很强的运动来说,每一位运动员几乎只能驾驭一种打法。也就是说每一位运动员在进行专业训练之前必须对乒乓球的各种打法进行选择,找出自己想要且适合自己的打法,进而选择相应的底板和胶皮。

在乒乓球运动中,我们一般将正胶这类胶皮(包括正胶、生胶、半长胶、长胶)和反胶胶皮中的削球胶皮和防弧胶皮统称为特殊打法使用的胶皮。这些胶皮击球的特性比较诡异,有的甚至与人体挥拍的动作趋势相反,回球的规律性不如反胶中涩性胶皮和粘性胶皮。所以,目前大多高校公共体育乒乓球课教师的教学内容主要还是反胶打法,胶皮的使用也基本是涩性胶皮和粘性胶皮。这两种胶皮的弹性和摩擦力较之特殊打法胶皮来说,要好很多,而且击球的的弧线比较稳定,旋转也与人体挥拍的动作趋势相同,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容易培养良好的球感,而且由于旋转、弧线等回球特性比较稳定,两名初学者之间也相对比较容易对练起来,这对学生进一步激发对乒乓球运动的乐趣以及提升乒乓球技术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3.4 多样化的球感训练方法可减轻学生培养球感过程中的枯燥感

乒乓球运动的乐趣肯定还是在球台上有球练习对打过程中的体验感,但是对于一名刚刚入门的初学者来说,很难短时间做到球台上的有球训练,尤其是两人一组的单球训练。而这段时间他们做的比较多的训练计划可能就是徒手摆臂训练和球感训练了。球是乒乓球运动的核心所在,打球则是乒乓球运动乐趣的源泉所在,在无法上台进行有球训练的时间里,多样化的球感训练方法可减轻学生培养球感过程中的枯燥感,同样可以享受到乒乓球运动带来的乐趣。

颠球是乒乓球运动中比较常见的球感训练方法,传统的颠球无非就是正手颠球,反手颠球,正反手交替颠球,颠球跑、对墙颠球等,这些颠球的练习方法,比较基础也比较简单,学生领悟起来也会相对容易,这就会导致学生一旦学会了之后,就不愿意再练了,或者感觉很枯燥无味,丧失了练习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训练内容的制定上加以变化和调节,比如添加一些花式颠球的训练内容,和使用小球拍或者手机、校园卡进行颠球训练,还有就是,两个人一组,抛接多个乒乓球的训练等,让学生在不同的球感训练方法下,体验到乒乓球运动的乐趣。

教师也可以在这些球感训练方法中引入评价机制,对于出色完成训练任务的学生和积极参与训练的同学,可以在平时成绩中,给予一定的加分奖励,而对于训练消极,上课不认真的同学,则给与一定的减分惩罚。

3.5 终身体育背景下,培养学生良好的球感有助于其坚持乒乓球锻炼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接受的整个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的总和。任何一种运动项目对群众的终身教育是诠释该运动项目的最终价值。大学时期是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最佳阶段,而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本文表1的数据已经说明,通过球感训练,可以明显的提高学生在球台上正手攻球的板数,也就是击球的回合数增多了。乐趣是支撑一个人参与这项活动的动力源泉,乒乓球的乐趣的来源就是在两个人在球台上有球练习对打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球感可以使刚入门的新手同学,尽快体验到在球台上有球练习的乐趣,让其逐渐热爱上乒乓球这项运动,在校期间能自觉养成定期打乒乓球的习惯,这也为其毕业后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乒乓球的球感训练贯穿于乒乓球运动的始终。对于普通本科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来说,教师的授课对象大部分为零基础的初学者或者是有一些自学基础的学生,基本上很难独立完成台上有球训练的教学任务。对球的感知能力有限,是他们无法对打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初学乒乓球运动时,加强球感训练的要求,同时通过球感训练,尽快使学生可以进行台上的有球训练,充分享受到打乒乓球的乐趣。结合普通本科高校公体课的特点以及终身体育的大背景下,本文研究后提出以下对策:(1)课程内容设置上应将球感训练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2)不同球拍会对球感训练产生影响;(3)多样化的球感训练方法可减轻学生培养球感过程中的枯燥感;(4)终身体育背景下,培养学生良好的球感有助于其坚持乒乓球锻炼。

猜你喜欢

球感胶皮球拍
借球拍
名贵的球拍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吸收塔衬胶脱落原因分析及对策
组装机类专利检索思路分析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球感的重要性和练习方法
设计“熟悉球感”练习的四个原则
借球拍
研究高职体育足球课教学中如何开展球感训练
买球拍
关于对乒乓球拍中胶皮的演变及使用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