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学校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

2024-01-05奉英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3年11期
关键词: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课程体系

奉英

摘  要:为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胜任力,建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通过开展家庭教育现状调研,明确家长学校课程目标;关注共性及个性需求,探索家长学校课程内容,包括体系化建设必修课程,特色化开展选修课程;并实施多方面评价,加强家长学校运行管理。

关键词:家长学校;课程体系;家庭教育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体现了让教育回归本源的决心与意志,获得了教师和家长的拥护与支持,但同时也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挑战。如何激活家长的内驱力,提升其家庭教育的胜任力,发挥家庭教育在立德树人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提出,中小学校要建立家长学校,定时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与实践活动。

早在2016年,我们便尝试建立家长学校,以未成年人的家长及其抚养人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家长教育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为基本目的[1],组织家长积极参与,有效提升其家庭教育胜任力。实践中,我们发现,家长学校的课程体系建构是促使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从调研开始,了解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及需要,明确家长学校课程目标,探索家长学校课程内容,同时开展家长学校课程评价,建构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

一、开展家庭教育现状调研,明确家长学校课程目标

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胜任力是我们开发家长学校课程体系的根本目标。但家庭教育胜任力,即家庭教育素养,包括多方面的品质和能力,如教育知识、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我们需要深入摸排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以明确家长学校的课程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升家长的教育主体意识与能力。

我们对江苏省常州市某公办初中的2753位学生、1335位家长进行了家庭教育现状调研,分析数据后,发现了以下问题:

首先,家长对青春期学生的特点与成长规律了解不足。比如,在“您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最欠缺的是什么”的调查中,35.58%的家长选择了“倾听”,32.66%的家长选择了“陪伴”,22.25%的家长选择了“交流”。而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对“倾听”的需求高达41.57%,远超“交流”(19.52%)和“陪伴”(16.87%)。显然,家长还未深刻意识到学生对独立自主的需求,对青春期学生的特点与发展规律存在认知欠缺。

其次,家长对学生成长的关注视角较为狭窄。在“您最关心孩子哪些方面的事情”的调查中,家长的排序依次为身体健康(得分为4.51)、学习成绩(得分为4.33)、品德修养(得分为4.14),交友情况与兴趣爱好的得分较低。但在学生看来,家长最关心的是学习成绩,得分达到4.99,这突出反映了家长在教育观念上的偏差。家庭是培養学生品德习惯、处事方法、理想规划等的重要场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儿童发展观。

再次,家长的陪伴质量与沟通能力不佳,这一点突出地体现在家长陪伴学生做作业上。在“你做作业时,家长一般在做什么”的调查中,学生反馈,有38.64%的家长在玩手机或看电视,还有5.18%的家长经常不在家,能在旁看书陪伴的不足55.00%。这反映出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不佳,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另外,在回答“你最希望获得父母怎样的陪伴”这一主观题时,多数学生希望“要多尊重,多关心”“不要只谈学习”“不要总是看手机”。当家长不能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对学生要求又高时,就容易产生亲子矛盾,甚至引发家庭冲突。

最后,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均期待家长能得到有关家庭教育的指导与学习。其中,家长希望得到的帮助包括学习习惯的培养(占80.00%)、亲子沟通的方式(占70.70%)、青少年心理健康(占66.80%)等。总体上看,家长对通过家庭教育的学习来提升个人家庭教育胜任力抱有希望,也愿意投入学习。而学生希望家长学习的内容则有倾听与交流(占30.60%)、宽容与尊重(占16.00%)、关心学习(占10.00%)等。

综上所述,家长在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教育观念与教育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也有相应的需求。因此,我们对标调查结果,经过反复讨论,基于各年级学生发展特点与全面成长需求,确定了各年级家长学校课程目标。

七年级的家长学校课程目标包括:(1)了解七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尝试对孩子生活管理逐步放手;(2)了解小学与初中学习生活差异,能开展时间管理、专注力训练等家庭指导;(3)了解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接受并练习温和而坚定地坚持家庭约定;(4)关注孩子有序、专注、尊重、合作等品格的养成。八年级的家长学校课程目标包括:(1)了解青春期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尝试逐步放权让孩子自主管理;(2)学习接纳孩子,能积极开展周末家庭活动,增加亲子沟通的机会与时间;(3)认同阅读、劳动、运动的价值,积极培养孩子阅读、劳动、运动的习惯;(4)关注孩子勇敢、坚持、感恩、创意等品格的养成。九年级的家长学校课程目标包括:(1)了解九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尝试让孩子对自己负责,实施完全的自我管理;(2)帮助孩子做好生涯规划,能带领孩子主动了解高一级学校,做好行动规划与执行落实反馈;(3)关注孩子责任、坚持、感恩、合作等品格的养成。

二、关注共性及个性需求,探索家长学校课程内容

家长教育具有个性和共性相结合,预防性、补救性和发展性相统一的典型特征。[2]为满足家长群体的共性及个性需求,我们开设了全体家长参与的必修课程与部分家长自主选择参与的选修课程。

(一)体系化建设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分年级进行,面向全体家长,指向家庭教育中共性问题的解决,重在引导家长积极关注孩子优点,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促进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我们建设的必修课程包括两种类型:专题讲座课程与家校协同居家实践课程。

1. 专题讲座课程

为了给家长提供权威性的指导,我们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心理教育专家,以及成功的家长榜样,到校开展专题讲座课程,为家长普及必要的家庭教育知识,提供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专题讲座课程每学期安排两次,分别在开学初与期中考试前后,与年级全体家长会相结合,先集中进行家庭教育讲座,然后分班级开展教师与家长的交流。这样的时间安排与频率,能够很好地利用学生在校学习的关键节点,也不会使家长因为频次过高而影响工作与生活,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全体家长的参与度与热情。

七年级的专题讲座课程如下:“智慧家长如何陪伴孩子适应初中生活”在9月中下旬开展,主要是让家长对青春期孩子的发展规律有清晰的认识,科学认知支持孩子全面发展的路径与方法,并树立清晰而正确的教育观念;“如何培养专注力,提升时间管理能力”在11月中旬开展,目的是让家长具备良好的行为分析与指导能力;“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在3月初开展,通过对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的介绍,引导家长积极关注对孩子的教育和抚养;“如何听与说,才能促进青春期孩子与父母建立良好关系”在5月中旬开展,重在培养家长的责任心与敏锐性,使其具备良好的倾听与沟通能力。

八年级的专题讲座课程如下:“家有青春期孩子”在9月中下旬开展,主要是提升家长对青春期孩子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等的认识;“如何激发学习力——论阅读、劳动、运动习惯的价值与养成”在11月中旬开展,目的在于培养家长正确的人才观、亲子观和发展观,从而对孩子的行为与特点等有更好的认知;“权威型家长为何有助于孩子预防八年级两极分化的问题”在3月初开展,重在引导家长逐步放权让孩子自我管理,并通过家庭活动的开展,增加亲子沟通的渠道;“如何进行情绪管理”在5月中旬开展,主要是引导家长学会调节情绪,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更好地与孩子相处。

九年级因为有中考的压力,所以我们共安排3次专题讲座课程,分别是:“如何协助孩子进行生涯规划”在9月中下旬开展,主要是引导家长协助孩子做好生涯规划,学会对自己负责;“如何培养耐挫力与持久力”在11月中下旬开展,关注的是孩子责任、坚持等良好品格的养成;“如何进行升学指导”在3月初开展,直面学生及家长的现实需求,为学生进入高一年级学校做好准备。

2. 家校协同居家实践课程

家庭教育的重点是培养习惯、涵养品格。我们开发了家校协同居家实践课程,以家庭为基础,以学校为指导,以品格培养为旨归,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在实践中发展品格。我们结合积极心理学的24个积极品质与初中生成长的特点与需要,确立了初中阶段家校协同培育孩子的10项品格,每项品格都包含2—3个主题训练项目。同时,为了更好地指导家长开展实践课程,我们编制了《初中生品格养育家庭实践指导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手册的设计、编写注重问题解决,每个实践项目由“亲子共读”“游戏互动”“好好说话”“亲子评价”四个环节构成,引导家长关注阅读、游戏、沟通、评价等的价值。其中,“亲子共读”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一本书,并完成互动回答,加深父母与孩子对主题内容的理解,引导孩子初步认识品格;“游戏互动”增强体验感,引导孩子对品格有进一步的认识;“好好说话”针对项目训练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设置一定的情景对话,引导家长关注沟通方式,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亲子评价”则是在完成项目后,家长与孩子一同复盘,以共同进步,涵养品格。

(二)特色化开展选修课程

由于必修课程主要是针对学生成长规律进行的指导与训练,对问题比较严峻的家庭没有针对性指导,对部分家庭个性化的问题没有体系跟进,缺乏专项训练矫正,所以,我们增加了特色化选修课程,面向全校家长招募学习者,依据主题开展体验活动,进行教练式指导。

选修课程要求父母与孩子一起参加,每周末参与一次课程学习。我们一共设计了4—8周的学习内容,包括“良好沟通训练营”“学习力提升训练营”“智慧父母成长营”等。比如,“智慧父母成长营”选修课程共设置了8节课(详见表1),历时2个月,主要是让父母体验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学会与孩子有效沟通;并引导家长发现孩子的优点,看见孩子的努力,倾听孩子的困惑与需求,接纳自己与孩子的现状,信任孩子有向善成长的内在动力,着眼于孩子积极品质的培养,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其中的第7节“猜猜我有多爱你——亲子沟通体验式团辅”,反响特别好。家长和孩子在“你,懂我吗”“我,带你走”“我们,一起做”三次活动中,分享感受,增进感情,增加理解。课程结束时,孩子纷纷表示,父母对待自己的语言、行动都发生了转变,能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尊重与包容,家庭氛围也好了很多;父母也感觉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发生了改变,与孩子的相处更加融洽,有很强的成就感。

三、实施多方面评价,加强家长学校运行管理

家长学校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依据有效的评价机制进行调节。

起初,我们的家长学校课程评价仅对听课家长做了满意度调查。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如仅仅关注家长的评价,获取的只是当下的反应,而对家长是否接受、接受的程度,以及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等,都不能及时掌握。于是,我们增加了学生评价。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我们都会随机抽查部分学生,通过问卷调查或者随机访谈的方式,让他们评价家长在课程学习后的表现。同时,我们也细化评价内容,以听取学生和家长的多方面意见与建议,从而能够多向施策,提升家长学校的课程质量。

例如,在一次亲子交流课后,我们首先邀请家长对课程内容进行评价。多数家长表示,课程的效果比较明显。他們原来并不重视亲子交流,甚至有部分家长害怕与孩子交流。但在这次课程之后,他们掌握了交流的方法,会主动和孩子交流在校表现、学习压力等。然后,我们又邀请学生对家长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交流方式、交流频率、交流压力等。大多数学生的评价都很积极,反映出家长的正向变化,尤其是交流频率。学生普遍提到,原来父母可能只是在考试后与自己交流成绩,但现在,他们会主动与自己交流想法,而且内容也不局限于学习,更多了生活气息。当然,从学生的评价中,我们也能看到,还有一部分家长的交流意识仍需加强,交流的方式也应更加温和。对于这些情况,我们与家长进一步沟通,并邀请他们参与合适的选修性课程,作出针对性的调整。

参考文献:

[1]孙云晓.家校合作共育:中国家庭教育的新趋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34.

[2]张笑予,祁占勇,穆敏娟.新时代家长学校治理的价值意蕴与实践逻辑[J].当代教育科学,2021(10):5867.

(奉  英,江苏省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校长。)

猜你喜欢

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家长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和思考
家长学校要有名更要有实
学前教育专业“家长学校”有效教管模式的探究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莫让“家长学校”成为“家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