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苓白术散加减对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疗效及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2024-01-04陈永真陈建福余观平

中外医疗 2023年27期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浅表性

陈永真,陈建福,余观平

漳平市医院消化内科,福建漳平 364400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胃部常见的消化系统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胃酸分泌异常、长期服用药物的刺激以及其他疾病因素等有关[1]。相关流行病学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年龄多数为31~50岁,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约占60%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2]。西医一般是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抗酸药物、胃粘膜保护剂等药物治疗,虽然也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然而长期用药会产生药物耐受性,且复发率较高[3]。中医学上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与脾胃虚弱、气滞血瘀、湿热蕴结等症状有关,因此,应采取辨证治疗的方案[4]。本研究方便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1月漳平市医院消化科收治的62例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本院收治的62例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中药组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29~67岁,平均(47.59±7.43)岁;确诊病程0.9~8年,平均(5.48±1.91)年。西药组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31~69岁,平均(48.01±7.53)岁;确诊病程0.8~9年,平均(5.59±1.9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胃镜显示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断为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②近1个月未进行任何干预治疗;③均未感染幽门螺杆菌;④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 ①严重基础疾病者;②肿瘤患者;③合并胃部其他疾病者;④妊娠、哺乳期的女性;⑤精神障碍、沟通障碍者;⑥无法按时完成治疗计划者。

1.3 方法

西药组采用西药三联疗法(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多潘立酮)治疗。奥美拉唑(国药准字H10920092;规格:20 mg×14粒)口服,20 mg/次,2次/d;胶体果胶铋胶囊(国药准字H19983171;规格:50 mg×12粒×2板)口服,3粒/次,4次/d;多潘立酮(国药准字H20093043;规格:10 mg×30片)口服,10 mg/次,3次/d。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中药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中药组方:党参15 g、茯苓15 g、白术15 g、白扁豆10 g、莲子10 g、陈皮 9 g、桔梗 6 g、甘草6 g、砂仁6 g、山药20 g、薏苡仁20 g;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9 g;泛酸者加海螵蛸10 g;胀痛者加木香10 g、延胡索9 g;纳差者加山楂10 g;四肢冰凉者加干姜9 g。汤剂由本院中药房代煎,每剂200 mL,每天早晚各服用1剂,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显效:患者食欲不振、胀满、泛酸、恶心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显示病灶消除≥80%;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胃镜显示病灶消除40%~<8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改善,胃镜显示病灶消除<40%或病灶扩大。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②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对胃脘闷痛、胃脘胀满、恶心欲吐、嗳腐吞酸4项症候进行评分,每项0~5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症状越明显。

③对比两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the 36 Item Short Form Healthy Surey,SF-36)评估,评分范围0~100分,评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④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治疗后随访6个月,统计患者复发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中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胃脘闷痛、胃脘胀满、恶心欲吐、嗳腐吞酸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各项积分均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比较[(),分]

组别中药组(n=31)西药组(n=31)t值P值胃脘闷痛治疗前3.72±0.96 3.65±0.92 0.293 0.770治疗后0.62±0.23 0.95±0.31 4.760<0.001胃脘胀满治疗前3.22±1.07 3.16±1.04 0.224 0.824治疗后0.76±0.20 1.17±0.34 5.787<0.001恶心欲吐治疗前2.96±1.14 2.89±1.15 0.241 0.811治疗后0.82±0.24 1.25±0.41 5.040<0.001嗳腐吞酸治疗前3.16±1.13 3.25±1.10 0.318 0.752治疗后0.85±0.21 1.36±0.43 5.934<0.001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组别中药组(n=31)西药组(n=31)t值P值治疗前76.25±5.23 75.69±5.06 0.429 0.670治疗后89.35±5.58 83.56±5.27 4.200<0.001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比较

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3.23%、0均低于西药组的25.81%、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比较

3 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临床内科常见的疾病,且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临床常用西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但长期服用会增加耐受性和不良反应,治疗后复发率较高。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该疾病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较低,获得患者满意度较高[5]。

中医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机为脾胃虚弱、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脏腑功能失调等多个方面,脾胃虚弱的表现最为广泛[6]。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李东垣《脾胃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故临床治疗以温阳健脾,利水渗湿为主,达到治病求本目的[7]。参苓白术散源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8]。该方剂中以白术、茯苓、人参为主药,其中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对脾胃虚弱型胃炎的治疗起着关键作用;茯苓具有利尿、消肿、化瘀的功效,协助治疗水肿和湿痰;人参具有滋补脾胃、益气血的特点,对脾胃功能和体质均具有较好的调理作用。白扁豆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主要治疗湿热水肿,浮肿等症状;桔梗具有宣肺清热和宽中化痰的功效,主要治疗咳嗽痰多和胸闷症状;莲子具有清心安神、健脾和胃的功效,缓解情绪不稳定和脾胃虚弱引起的症状;砂仁具有理气健脾和化痰化湿的功效,改善脾胃不和、湿痰阻滞;山药具有健脾益胃、补肾的功效,用于改善脾胃功能和增加消化吸收[9];薏苡仁具有利水消肿和清热解毒的功效,改善水肿和湿热病症;甘草具有调和诸药的作用。

本研究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西药组的70.97%(P<0.05),且中药组中医证候积分更低(P<0.05),说明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主要问题是胃黏膜损伤,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以及伴有湿热和寒湿、气滞血瘀的症状[10]。参苓白术散加减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和改善气血运行等,有效地减轻患者的消化不良、腹胀等临床症状。方剂中白术和参苓均具有健脾胃的作用,增强胃肠道消化功能,促进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减轻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茯苓和薏苡仁减轻患者可能伴随水肿的情况,有助于清热解毒;砂仁和甘草有助于疏通气滞、舒缓血瘀,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在李成菊[11]的研究中,探析组总有效率为97.87%高于参考组的81.82%(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药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提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后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常伴随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对患者的饮食和生活均产生影响。参苓白术散加减是中医药方剂,综合调理患者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减轻脾胃虚弱引起的不适,改善机体的整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12]。另外,中医认为情绪与脾胃密切相关,脾胃虚弱导致情绪不稳定,参苓白术散加减的治疗可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其心理状况,进而改善生活质量[13]。本研究中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西药组(P<0.05),说明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安全性良好,且可控制疾病的复发率。中医药治疗以整体调理为核心,纠正机体的阴阳不平衡[14]。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中,脾胃虚弱常会导致消化功能减弱,情绪异常和湿气凝滞等[15]。参苓白术散加减方剂中的药物配伍,如白术、山药等,具有健脾胃、调和阴阳的作用,有助于平衡机体的阴阳平衡,提升免疫力,改善机体的整体功能。其次,参苓白术散加减的治疗效果在于减轻了治疗期间的不适感,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传统的西医治疗通常侧重于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药物可能导致药物耐受性的产生。相比之下,中医治疗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脾胃功能,使患者逐渐适应治疗过程,降低了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增加了治疗的耐受性[16]。此外,中医药治疗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复发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为中药成分的选择和配伍通常考虑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特点,个体化治疗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17-18]。同时,中医药治疗重视整体调理,促进脾胃的康复,从根本上降低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复发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9]。

综上所述,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效果理想,可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和复发率均较低。

猜你喜欢

参苓白术散浅表性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周素芳运用参苓固肠颗粒治疗泄泻经验
蒙医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3例疗效观察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40例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脂肪肝36例
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46例疗效观察
参苓灌洗液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