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湘潭方上周氏“诗文世业,寒素自持”的家风文化

2024-01-03王毓伟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家训家风

王毓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732)

湘潭地处湘中以东,自胡安国迁居碧泉开创湖湘学派后,贤士辈出,家族昌盛。 然学界前贤对于湘潭大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近代人物的家族,如韶山毛氏、乌石彭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的母族,又如诞生了世界文化大师齐白石的湘潭晓霞齐氏和培育了黎氏八骏的湘潭黎氏。而对明清时期湘潭望族的历史,仅有周磊、鄢光润、何歌劲、赵志超等少数地方文史专家进行过论述。 但正如同治《韶山毛氏鑑公房谱》所述,湘潭各族“数传至明之中叶,乃有发祥而为士族者,于士族中又有盛者焉,则科第蝉联,仕宦赫弈,其家始大矣”[1]。 要之,对明清湘潭家族展开探究是一项有趣且有必要的事情。

明清湘潭世家主要有方上周氏、鼓磉洲罗氏、东雾山陈氏、龟头刘氏、中湘石氏、棠湾张氏等,其中以方上周氏人才最多、兴盛时间最长,以方上周氏为研究对象实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方上周氏兴起于今湘潭县射埠镇方上桥村,自明中期始,出现了“至(长沙)府,不履他人阡陌,皆其田土”[2]的富商周环、名噪一时的“东沙儒门六周”、嘉庆“意中惟一”①的周系英、娴吟咏的周氏女诗人群、民国议员周大烈等英才。 周氏婿甥中,也多著名人物,如左宗棠、罗汝怀②、张声玠③等。 可以说,方上周氏破除了“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的“民间规律”,成为湘潭历史上令人瞩目的家族。 目前关于方上周氏的研究,散见于各类湘潭文史资料,多在追溯方上周氏的光辉历史,但鲜少系统阐述方上周氏生存发展的基因密码和精神内核——家风家训。 习近平总书记曾言:“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3]故对方上周氏家风的专题研析,富有学术意义与现实价值。 本文拟对此专题展开论述,祈方家之指教。

一、方上周氏的家训家戒

明清时期,士人为彰示家族辉煌、增强家族凝聚力,流行私修家谱。 时人直言:“立族之本,端在修谱。 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国无史不立,族无谱不传。”[4]族谱除增强宗族向心力外,也将族内前贤修身齐家的思想记录其中,以家训家戒的形式传之后世,作为族人“立德、立言、立功”的遵循。 方上周氏作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望族,亦数修族谱,“在家谱五修以前,立有族规若干条,释其词义,详于文而略于质。 六修更为训十戒八。 今沿其旧而损益之,为训十六,曰父、曰母、曰兄、曰弟、曰姊、曰妹、曰夫、曰妇、曰子、曰女、曰友、曰学、曰农、曰工、曰商、曰兵。 又为戒八,曰骄、曰奢、曰淫、曰佚、曰博、曰斗、曰词讼、曰鸦片。 其承先德绍来,兹本所经历言之执,质为我周氏家训家戒,世世不替,间尝论之。”[5]兹将民国十九年(1930)《方上周氏七修族谱》中的“训十六、戒八”摘录如下:

训十六

父训:家穷与兴,父兮是柱。 熟察贤愚,分教耕读。 导以工商,执业维慎。 克俭克勒,矢诚矢信。 遗子千金,不如一经。 家督有素,义方垂青。或妻或妾,前子后子,慎毋偏溺,一体相视。 藉目不然,贻家之羞,妇言可畏,载舟覆舟。

母训:昔在古者,尚劳戒逸。 钟仪郝法,徽音罕匹。 维彼贤母,后世之师。 母仪是式,圣善其慈。 和能示教,封飵知廉。 门阁依望,衣锦备拈。毋作威福,凌虐子妇。 临下御众,端宜宽厚。 为人继母,当重前儿。 若稍厚薄,易启乖离。

兄训:释名有云,兄以首况。 言况父法,道隆友让。 弟或怠情,我勖以勤。 毋逞意见,较两比斤。 弟或傲慢,我忍以和。 毋因财产,同室操戈。我或有弟,同父异出。 虽则异出,其实惟一。 不可相忡,伤父母心。 手足情薄,神鬼不歆。

弟训:昔房景先事兄恭谨,出告反面钜细无隐。 又有裴楷构第峙嵘,兄见悦之,即以与兄。凡为人弟,当师二者:花萼楼台,鹤鸽原野,和乐吹篪,绞龙文虎,苏氏儒雅,轼何逊辙?

姊训:年事较长,阅事稍多,金闺表率,贞闲庄和。 ……

妹训:白璧无瑕,青春莫误,粉署傅经,芳徽早树。 絮因风舞,藻织云纹。 为续汉书,不亚左芬。 踵兄之后,让姊于先,媪妇尼姑,毋与周旋。人言啧啧,引诱必防。

夫训: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宜家宜室,体父母心。 今非普此,平等自由,一循礼法,顺应潮流。 初时审慎,不苟冥冥,悲欢离合,恩怨相形。惟既结缡倡随,汲引偕老。 期能百忍,正位乎外。为家之主,阳刚不振,阴柔隐伏。 床第之言,悖理勿听。 行于雅化,康乐盈庭。

妇训:习娴女教,端厥行止。 谨厥容貌,孝顺舅姑。 斡旋家政,相夫教子。 以慈以敬,诸姑和悌。 毋启猜疑,惟妒惟嫉。

子训: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日事与养,敢不躬操? 父母爱子,有加无已。 子爱父母,尤当如是。 ……

女训:悦护门右,珠明掌中。 缣缃姆教,纂组女红。 稟赋自天,户籍式国。 男女参半,出作入息。 弱肉强食,务各自立。 责难于男,其何家给。矧今趋势,女子责任。 互相扶养,艰危已甚。 婉娩箴俗,文化维新。 岂时髦者,正艰贞人。 木兰从军,缇萦救父。 宛若男儿,义标千古。

友训:礼记有言,敬业乐群。 独学无友,孤陋寡闻。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有诚有伪,择交必慎。 ……

学训:童蒙养正,男女无分。 六岁就转小学,辛勤循序渐进。 中学大学,专心致志。 诗书礼乐,美雨欧风。 分科教授,学以致用。 ……

农训:民为国本,食为民天。 芸芸众生,庆大有年。 谁能不食,得以长生? 谁能不耕,得以自荣? 昔在神农,断耜揉耒,九扈趣教,三农灌溉,足胝手胼,春华秋实。 敦课雨晴,宴安篷苇,如或闻情。 从何收获,稼穑艰难。 四体耕鉴,念昔先人。 托隐于农,家声不振。

工训:鸟以文缕,兽以象形。 匠心独其,永式芳型。 读考工记,智创巧述。 ……

商训:懋迁有无,相尚以义。 徴贵徵贱,不疾不徐。 多钱善贾,深藏若虑。 ……公平交易,熙来攘往。 心贪必败,欺伪必亡。 操本计羸,家用以康。

兵训:好汉不兵,古言如此……能执干戈,以卫社稷。 为国奋斗,为民牺牲。 有勇知方,以答升平。

戒八

骄戒:谦则受益,《尚书》所云。 慎毋瞪盼,偃仰同群,天道忌满,鬼神害盈。 谦谦终吉,厥道易明。 富贵而骄,莫之能守。 ……

奢戒:永保富厚,重在不奢。 穷极緐缛,必败丧家。 冠婚丧祭,惟期中礼。 衣服饮食,惟期适体。 乐道安居,黜华崇俭。 俭为美德,一尘不染。

淫戒:势豪家富,薰溺于心。 玩物丧志,通谓之淫。 粵稽天道,多藏厚亡。 盍早省惕,俾尔炽昌。 至淫女色,尤损节操。 冥冥之行,昭昭之报。

佚戒:家之兴败,视惰与勤。 佚即为惰,同逸豫云。 游惰自安,饥寒必迫。 先业艰难,弃之可惜。 禹惜寸阴,耄耄不怠。 努力春光,庶免后悔。

博戒:孤注一失,槠蒲之投。 枭庐大呼,家道之忧。 其初发微,所失有限。 日负月逋,倾家荡产。 夜雨秋霜,妻子怨恨。 赌博有刑,陷坎穷困。

忿戒:一朝之忿,亡身及亲。 血气方刚,壮年蔽尘,披发衣冠,可往救者。 凡好胜心,是皆忿也。 与人无侮,与物无争。 天君泰然,心和意平。

词讼戒:上刚下险,讼则终凶。 揣而锐之,必折其锋。 无形之讼,是曰刀笔。 烖集厥躬,悔之何及。 更有甚者,及于后第。 胡弗屏绝,自我福根。

鸦片戒:吞霉吐雾,暮气沉沉。 社会败行,家人寒心。 初犹少试,久则瘾深。 或托治病,或藉诲淫。 鹤毒自安,家用必窘。 触犯制法,痛苦忍离。 林文忠起,应犹战争。 另编黑籍,大误前程。

家训家戒是家风的具体语言表达,从上述所列“训十六、戒八”可看出方上周氏家风清正,有着严格的道德遵循。 这二十四条家训家戒又可归纳概括为“学”“礼” “勤” “正” 四个方面。

“夫富贵贫贱身外之物,自可付诸天命,惟夫节之高、学问之博、度量之闳、文章之美,有涵养之自修力,深造之可能性。”[6]方上周氏极重学问,强调阖族“童蒙养正,男女无分”。 方上周氏以诗文传家,但并非要求子孙做满口之乎者也的腐儒,而是讲求学以致用,主张各行各业、国内国外的有用之学皆可学。 方上周氏认为不学则“自误而误人”。 重学实则周氏留给子孙后代的最大财富。

“习于礼仪,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相爱,朋友相信。”[7]在“训十六”中,多条规范着方上周氏诸成员在礼仪道德上的行为,讲求“约之以礼法”。 在礼法的约束下,父母、兄弟、姊妹、夫妇、子女皆有必为与不可为之事,且随着时代的变化,“一循礼法,顺应潮流”。 方上周氏以“礼”治家,目的在于实现“行于雅化,康乐盈庭”。 在交友上,周氏也极为讲求礼法,周氏深谙“君子之交淡如水始于情止于礼”,礼实则为交友的根本原则,故在友训中强调“礼记有言,敬业乐群”。

“周氏自隐君公(周梦鼎,字邦镇,号泉湖)种德,继继绳绳,虽其后才俊迭兴,富贵甲大湖以南,犹毅然以寒素自持,勤约自励。”[8]如同其他世家大族的家训家戒一般,方上周氏也极为强调“勤”。 无论子孙以士、农、工、商、兵中的何业为生,都需要“克勤克俭”。 在佚戒中更是写明“家之兴败,视惰与勤”“努力春光,庶免后悔”。

“清纯之气,正气也,浊杂之气,游气也,得正气者上智,得游气者下愚。”[9]方上周氏以寒素起家,而能屹立于世族之林数百年,很大程度上在于以老实人之心行刚介正直之事。 无论是父训中的“矢诚矢信”,还是商训中的“心贪必败, 欺伪必亡”,都直言不可弄虚作假,要追求真正事实。 “诚意正心”实则方上周氏的治家要旨。

二、方上周氏子孙的躬行与家风的传承关系的弱化

清正、敦厚家风是每个望族走向显赫和永葆生机的根本。 世家大族编修族谱,厘定家训家戒,最重要的目的还是“祈令子孙习读而世世守行之”[10],在“开枝散叶”的同时维护家世门第之尊严。 方上周氏子孙谨守祖训,处处践行着家训家戒,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范式,传承了优良的家风。

矢志读书,发挥义理,以文传家。 “诗文世业”是刻录在方上周氏血液里的基因,在方上周氏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中,族人始终牢记读书为最紧要之事,并严格践行此道。 明清两代,“该族有进士8 人,举人15 人,有著述者60 余人”[11]。 自东沙儒门六周扬名于世始,方上周氏便被认为是文化世家。 六周之父周训(字东沙),为岁贡生,喜爱居家中读书自乐,不喜交际应酬,在其影响下,周氏读书之风日盛。 周训长子周之屏为嘉靖三十八年(1559)中三甲第十四名进士,宦海浮沉十余年,最终官至浙江右布政使、江西左布政使。周之屏极重文教,曾于万历四年(1577),重修碧泉书院,并且读书讲道其中。 万历十八年(1591)还参与修纂《长沙府志》;周训次子周之翰为嘉靖三十四年(1555)举人,官至陕西苑马寺少卿;周训三子周之光为选贡生出身,官至平乐同知;周训四子周之基为万历十一年(1583)三甲第三十四名进士,官至瑞州府(属江西)知府。 周之基工诗文和书法,有《紫山遗集》流世;周训五子周之命曾任湖北郧阳府学教授;周训六子周之龙为万历二十九年(1601)二甲第五十七名进士,官至工部虞衡司郎中。 周之龙工书法,其著述由后人整理为《熊南文集》传世。 与六周同时期的方上周氏名人还有周御(万历二十三年(1595)三甲第七十二名进士)、周徐(万历三十二年(1604)二甲二十四名进士)。 六周族侄周圣楷(周之礼之子)幼承家训,才名显于湖湘,著有诗集百余卷,纂成《楚宝》(四十五卷)、《楚才奇绝》(三十卷)及《湘水元夷》等书。 周之屏曾孙周星(又名黄周星,字九烟)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工诗文(诗文集有《九烟先生集》),通音律,擅作戏曲,好结社与文人游。 降至清朝,周氏读书之风不衰。 周之命六世孙周系英为乾隆五十八年(1793)二甲第十二名进士,曾教授嘉庆帝皇三子绵课读书,官至工部左侍郎。 周系英曾任山西、江苏等省学政,对地方教育贡献颇大,其本人在行政之余手不释卷,著有《北游小草》《海粟居士集》《周侍郎奏议》等书。 周系英弟媳王慈云(周系舆之妻)在夫早逝后,坚守读书之风,教育培养出了周絜、周诒端、周诒蘩等女史。 民国时期,诗人周大烈以文才见闻于世,周大烈两女周俟松(知名文学家许地山之妻)、周铭洗均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

崇礼重道,敦伦睦族,严肃闺门。 《论语·阳货》载:“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以礼治家”是方上周氏等世族生存发展的法宝,从方上周氏多次纂修族谱和对子孙的训诫即可看出,该家族极为重视“礼”。 在“礼”约束下,方上周氏子孙极为讲求个人道德修养,追求个人气节。 如周圣楷在明末清初曾受胁迫出任大西政权的常德知府,但坚决不同张献忠为祸湖湘,最终被杀,其学生陈长瑞赞以“语不惊人祸不烈,千秋正气只孤臣”[12],清人秦文超也为其写下“举世高其洁,古人同此清”[13]。 又如周星作为明朝遗老,坚守忠臣不仕二主的道德准则,在康熙十九年(1680)被举荐博学鸿儒后,乃叹曰:“吾苟活三十七年矣,老寡妇其堪再嫁乎”[14],遂投水自尽。 周训、周之屏、周之翰、周之基、周系英等同祀乡贤祠更是能说明方上周氏有着极高的道德修养。 在家族生活中,方上周氏也重视“礼”的建设。 同族生活,处理各房关系为族内要事。 从史料中可以看出方上周氏人丁兴旺,东沙儒门六周、周系英兄弟等之间关系都很融洽,未有兄弟阋墙之事发生,做到了“兄友弟恭”“无分贵贱”。 且方上周氏所娶诸媳皆贤达,能恪守礼制,不做逾矩之事。如王慈云在夫早逝后,寡居守节,书课儿孙,内外操劳。

以力兴业,勤而行之,不可殆惰。 方上周氏虽是百年望族,但常思一粥一饭、一官一职来之不易,恪守“勤”道。 方上周氏祖先周梦鼎、周环等“以勤智起家”,但所得并非用于个人挥霍享受,而是更多的将钱财用于造桥铺路、赈灾救济等活动中,自身仍“寒素自持,勤约自励”。 东沙儒门六周、周系英等仕宦之士皆勤劳国事,如周之翰在广昌任上勤理民事,不贪钱财,多有惠民之举;周之礼勤劳行政、廉洁为官,在兴平任上时,劝农课士,兴平风气为之一新;周系英任江苏学政时,除专注学政职事外,还热心地方利国便民的事务。 周氏诸女子也传承家风,勤俭持家。如道光二十三年(1843),周诒端率子女自湘潭移家湘阴,在乡间种茶、养蚕,以补生活之需,支持丈夫左宗棠撰写农学著作《朴存阁农书》。 咸丰四年(1854)后,左宗棠青云直上,她都犹守俭朴,继续从事女工、农事,很少至丈夫官所居住。

刚直行事,操守清正,追寻真实。 明代倪岳曾品评湖湘文化,言及“民性决烈而劲直”[15]。从方上周氏家训家戒及该族子孙的为人处世方式来看,此言颇具合理性。 如嘉靖二十四年(1545),湖南全境干旱,一斗米的价格高至数百文,周环并未行奸商之举去囤积居奇,而是本着正义之心自捐一万五千石粮食,帮助府州赈济灾民;周之翰为人廉直,对渎职罔法的事情都极力参奏。 因吏部随意选派官员,六科给事中在行使封驳权时,发现知府、知县中竟有七十二人的奏折不合规矩,周之翰遂参奏吏部尚书;周之基任蠡县(今河北省保定市蠡县)知县时,不畏宦官权势,坚决打击他们在蠡县的族人的不法之举,使得蠡县风清气正;周之礼在兴平(今陕西咸阳市兴平市)任上时,狱驿丞张某贪墨成性,张某害怕周之礼拿办他,于是将银两放在两个酒坛子里送给周之礼。 周之礼发现后,立即传唤张某将银子拿走,张某叩头伏罪,周之礼回应说:“幸改过”。在汉阴县任上时,因汉阴县临近秦王的藩地,有不法分子依仗秦王的权势朋比为奸,周之礼将这些人都绳之以法;周系英长子周铭恩任江华县教谕时,江华县知县收受贿赂,允许人冒籍参加科考,被周铭恩告发。 江华知县向零陵县知县王景章求救(王景章号称能吏,为官果断,甚至堪称残酷。 道、府官员对王景章都有些畏惧,将他奉为上宾)。 周铭恩因而与王景章争辩起来,闹至永州知府李宗传处,李宗传偏袒王景章,训斥了周铭恩。 周铭恩又进一步告至湖南布政使处,湖南布政使却弹劾周铭恩,致其被免职。 周铭恩愤而曰:“儒官不如下走”,遂捐资得从九品这样未入流的官职,分发广东,补长吉里司巡检。

综上所述,方上周氏的家训家戒是对族内先贤处世之道的概括与总结,并且与时俱进,又由后世子孙贯彻执行。 随着“规范——执行”模式的常规化,周氏以“诗文世业,寒素自持”为核心理念的家风形成并得到传承。

三、方上周氏家风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2016 年12 月12 日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曾讲到:“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16]在其指引下,近年来,弘扬优秀传统家庭文化、重视家风建设与传承成为精神文明建设事业中的重点。 方上周氏等古代优秀家族的家训家戒客观上给今天的家风建提供了思想宝库。从家训家戒文献中汲取养分,实现其价值的现代转化,是研究方上周氏家风问题的应有之意。

传承方上周氏“重读书”的优秀家风,有利于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方上周氏强调的“诗文传家”,是中国家风文化中的重要理念。 但在快节奏和智能化的当代,部分民众奉行“躺平”之学,一年也难得阅读一本论著,图书馆成为“人迹罕至之地,“读书”成为稀奇之事。 此种怪相,实则于国于民皆大有弊处。 从方上周氏的家族史可以看出,读书不仅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对家族的发展和延续、社会和国家的治理也大有裨益。 在综合国力竞争日益看重文化因素的今天,传承和发展方上周氏家训家戒中的读书之道,其时代价值不言自明。

学习方上周氏“重礼崇道”的优秀家风,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礼”风尚的形成离不开传统家风的思想宝库,方上周氏的家训家戒从“礼”出发,在方方面面对个体和家族提出了道德上的规范,时至今日,其中的精华仍有重要价值。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讲求礼节是中国百姓为人处世的基础,但自古至今都存在部分表面行“君子之举”,背后行“小人路径”的双面人。 这一现象的存在,表明“礼”的建设任重道远。 方上周氏家训家戒中所呈现出的“礼治”观念,以及子孙后代对这一观念的贯彻执行,为“礼”的建设、为礼仪中国的形成提供了内容支撑。 学习方上周氏“以礼治家”,有利于规范家族成员的行为举止,有利于提高家族成员道德水平,有利于家族成员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牢记方上周氏“寒素自持”的朴素家风,有利于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不管时代怎么变化,方上周氏倡导的“勤俭”家风永不落伍。 常语云:“成由勤俭,败由奢”。 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众钱包日益充实,但部分民众不能“忆苦思甜”,反而盲目消费、超前消费、奢侈消费,部分官员堕入贪污腐化的陷阱中,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导致社会出现“去俭崇奢”的歪风邪气。 同时,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虚拟经济增速较快,网络带货成为一时潮流。 在此背景下,一批希冀于博眼球而发横财的民众用肆意浪费昂贵食物的方式,吸引了大批粉丝,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部分没有辨别是非能力的民众,受此影响,终日想着拍视频求打赏,妄图不劳而获。 除经济层面外,在政治层面也出现了“怪现象”,“懒政”一词在新闻中出现的越来越频繁。 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固然可以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这样的立法手段,但根本举措还在于帮助民众树立正确的工作观、消费观。 可以说,随着中国实现全面脱贫和即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克勤克俭”家风思想的价值更应得到重视。 只有“克勤克俭”,才能永葆斗志、自强不息,才能建设好小家庭,才能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弘扬方上周氏的刚正家风,有利于去浊扬清,净化社会风气。 方上周氏所提倡的“刚介正直”是正确家风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国家破获的诸多大案、要案、冤假错案,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在破案之前有强权人物刻意包庇罪犯,部分官员畏惧权势,不能秉公处理案件,不敢坚守正义。 这种不求真相,但求权势人物满意的作风,对党和国家的危害极大。 同时,拜金主义催使下,部分人丧失底线,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大量非法利益。 这些社会现状,彰显出“刚介正直”的宝贵。 如若没有周之翰、周之礼这样的清官直士,如果不弘扬刚直家风,人人将变得自私、狭隘、邪恶,社会将渐入黑暗而难见黎明。

平心而论,方上周氏家训家戒虽然主要形成于明清时期,主要是针对当时的社会现象做出的反应,但其精神内核在即将实现两个百年计划的中国仍有巨大价值。 传承方上周氏的优秀家风,于修身、齐家、治国皆有重要意义。

余论

以方上周氏家风为切入点,不仅能对这一活跃了几百年的湘潭望族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亦能一探家族生存发展的命脉。 方上周氏的家风研究虽属个案,但其家风强调的“诗文世业”“寒素自持”是所有家族的家训家戒均重点阐述的内容。 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优秀传统家风不仅没有失去光芒,反而愈发彰显出迷人的魅力,展现出不可估量的价值。 在优良家风的影响下,方上周氏族众有着浓厚的家族情怀,2018 年10 月,方上周氏倡议筹资数百万八修族谱、修祖墓、修祠堂。 研究方上周氏的家风,最终落脚点在于推进当前的家风建设,希望方上周氏家风中的精华能够被更多人看到,能够助力更多家族的家风建设。

注释:

①嘉庆十四年(1809),周系英奉命入直南书房,在这批保举的人中,嘉庆曾言“朕意中惟一周系英”。

②罗汝怀为鼓磉洲罗氏的后裔,道光十七年(1837)选拔贡生,同治十年(1871),罗汝怀广罗湖南文献,编成《湖南文征》。 曾国藩等称赞罗汝怀有“国朝经师之遗风”。 罗汝怀妻周絜为周系蔚之女,周系英侄女。

③张声玠为棠湾张氏的后裔,张世浣之孙、张家桢之子,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曾任直隶元氏知县。张声玠承继家族文学基因,擅长诗文,尤善戏曲,为湘潭张氏中继张九钺之后最有才华之人。 张声玠原配逝世后,续娶闺秀诗人周诒蘩,入赘湘潭周氏,与左宗棠为连襟。

猜你喜欢

家训家风
勤劳是最好的家风
勤劳节俭传家风
家风伴我成长
家训伴我成长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朱子家训》(六)
《朱子家训》(五)
《朱子家训》(四)
《朱子家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