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承与超越
——新旧《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社会性科学议题之对比分析

2024-01-02张宁马勇军王裕瑶

课程教学研究 2023年8期
关键词:课标跨学科新课标

文∣张宁 马勇军 王裕瑶

当今社会不断面临科学问题引发的政治和道德困境,这些由科技发展而引发的社会问题被称为“社会性科学议题”(简称SSI)。SSI能够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科学学习情境中,让学生了解科学在生活当中的重要性及其发挥的巨大影响,同时,SSI又让学生逐步加深对科学内容和科学本质的认识。此外,基于SSI的科学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辩论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如论证能力、批判性思维、非形式推理能力等。[1]同时,由于SSI具有复杂性、争议性、两难性等特征,因此学生必须进行跨学科知识整合,综合考虑伦理道德、文化、政治、社会等层面,对SSI作出高质量的合理决策,以发展跨学科实践能力和伦理道德认知。SSI教育目前正受到国际科学教育领域的重点关注,科学教育者和专业组织都强调将SSI纳入科学课程,以便为学生提供发展科学素养的机会。

课程标准是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符合学生发展规律、反映国家战略需求、结合时代发展趋势的纲领性文件,对实际教学活动开展、教材设计与编写、教学评价等环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因为生物学科天然的学科属性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科学、技术的紧密联系,社会性科学议题在生物学科中的渗透是最深刻而广泛的。因此对《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旧课标”)[2]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3]进行分析比对,可以窥见我国SSI教育的发展变化,洞悉当前我国新课标中对SSI的最新表述与要求,从而明确我国SSI教育的发展趋势与落实路径。

一、课程理念:从学科素养到核心素养

课程理念是学科精神的内在提炼,是课程体系构建的根本遵循,对课程整体框架与逻辑起着指引作用。生物学课程理念反映了生物学科教与学的深层要求,其中蕴含的SSI相关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科内涵的时代性、发展性与深刻性。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性科学议题的基础性问题,也是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本质所在。新旧两版课标都关注生物科学知识与社会、技术间的关系,并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旧课标只将“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作为生物科学素养的一部分,并未凸显其实践层面。此外,旧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但更为关注的是学生探究实践能力与学科素养的提升,未涉及跨学科实践。

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为宗旨”是课程理念的最新变革,强调生物学科应基于学科素养进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关注实践情境的真实性和跨学科性,力求在实践中加深对学科概念的理解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主题的设置强化了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调在真实情境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思考与实践。[4]设置跨学科主题是新课标创新改革的新要求,在课程综合建设中起着重大推动作用,对实现“五育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价值,[5]这也与SSI教学的要求不谋而合。

二、课程目标:SSI要求的扩充、细化与深化

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一线教师人才培养的指南,明确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将要形成和发展的素质与能力,反映了课程实施效果的理想样态和根本目的。SSI教育侧重于促使学生深入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并开展批判性的思考与分析,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社会性科学议题作出合理决策,并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非形式推理能力、跨学科实践能力、伦理道德认知和批判性思维等,而非停留在浅层的理解与参与。

旧课标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面对生物学课程目标做了要求,如知识层面要求学生“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实际上,旧课标已经关注到生物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并提出要关注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但并未触及SSI教育的核心。新课标高度重视社会性科学议题,课程目标多次明确提出要关注社会性科学议题,从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层面对核心素养内涵做了深入解读,其中对生物学科SSI教学的要求也更加具体和深入。如在科学思维层面要求“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对既有观点和结论进行批判审视、质疑包容,乃至提出创造性见解”,体现了SSI教育的辩证性、批判性、创新性,提倡对真实生活中的情境开展批判性思考与审视。此外,新课标基于核心素养内涵划分了五个目标,其中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社会责任感三个目标直接提出要参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讨论,更加明确了SSI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

三、课程内容:继承与超越,从STS到SSI的转变

新旧两版课标的课程内容有较大区别,旧课标包含10个学习主题,新课标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融合和精简,最终选取了7个学习主题。此外,新旧两版课标均给出了教学案例供教师参考,本文将案例也纳入了课程内容分析(见表1)。

表1 2011年版与2022年版生物学课程标准中SSI的内容对比

从SSI相关内容叙述的体量来看,新课标中的SSI内容明显多于旧课标。新课标的7个主题下均有大量的SSI相关叙述,而旧课标的10个主题中,“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和“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两个主题中未涉及SSI相关内容,其他主题虽然有SSI相关叙述,但内容较少。

从SSI在课程内容部分的结构分布来看,新课标中每个主题的各个部分大都体现了SSI的要求,而旧课标中的SSI相关内容多出现于活动建议部分,如在“生物的多样性”这一主题中,新课标在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策略建议、情境素材建议、学习活动建议部分均提出了SSI教育的要求和相关教学建议,而在旧课标中仅在活动建议部分简单提及了相关内容。

在具体内容上,新课标的SSI主题更加丰富、细致和深入,而旧课标中SSI的主题较少、内容较简单。特别是新旧两版课标的相同或相似主题中,新课标的表述更加具体,要求更加细致。如旧课标的“健康的生活”这一主题中有关传染病的教学内容只在活动建议中提到调查当地的主要传染病,而新课标的“人体生理与健康”这一主题中传染病相关内容更为系统、细致。首先,在内容要求中提出传染病对社会发展会产生严重影响;其次,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要关注有关传染病的社会性科学议题,辨别信息真伪并作出合理判断,通过交流讨论尝试提出解决办法;最后,在教学建议中给出具体细致的教学策略,体现出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实际上,旧课标更多地体现出STS教育的特征(强调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通过调查、搜集相关资料从而加深对由科技发展而导致的社会现象的认识,并进一步开展探究,作出合理决策。SSI教育是由STS教育不断发展和演化而来的,在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科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首先帮助学生明晰科学技术与社会伦理、责任、权利义务之间的关系,更为关注学生综合素养和伦理道德认知的发展。新课标是对旧课标的继承与超越,更加凸显SSI的特点,不仅让学生自主查阅、搜集资料,而且引导学生开展批判性的思考和讨论,在交流与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等素养,同时也更符合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和未来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实施建议:SSI教育“教—学—评”一体化

(一)教学建议:注重探究学习,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

SSI教育本身具有实践性的特征,因此在开展SSI教学过程中往往要采用探究式学习。新旧课标都提倡探究式学习,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开展探究实践。新课标用“探究实践”代替旧课标“科学探究”,强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探究获得证据并参与质疑—辩驳—交流活动,体验科学家生产知识的过程,进一步丰富了科学探究的内涵。[6]此外,新旧两版课标均强调了教学过程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旧课标建议教师可以借助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特别强调要关注地区性社会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爱乡之情,新课标则建议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侧重于让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讨论,在真实情境中基于事实作出判断,倡导开展跨学科实践。

(二)评价建议:重视对能力和态度的评价

新旧两版课标都表现出一致的评价导向,即关注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的评价。一方面,SSI教育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归纳整合、分析推理等探究能力方面具有积极意义,这也是SSI教育的目标所在。新旧两版课标均特别强调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评价。另一方面,SSI教育致力于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伦理道德认知和价值观念等情感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旧两版课标都表现出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关注,重视对学生心理和情感发展状况的评价。值得注意的是,新课标从评价原则、作业评价、单元评价、跨学科实践活动评价、期末评价等多角度全方位地给出了评价建议,提倡将SSI教育评价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当中。此外,新课标在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原则和题目命制等方面提出,以有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为出发点,贴合实际生活和社会热点创设问题情境,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编写建议:教学内容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影响

教材作为最直接的课程资源,是课程目标落地的载体和教学活动实施的中介,教材内容和质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课程标准依据课程理念、课程内容等提出教材编写的建议。新旧两版课标均提出SSI相关编写要求的内容,以保障SSI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的落实。旧课标中提出“教材内容要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将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有机融合,体现三者的互动,反映出科技发展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蕴含着以SSI教育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日常学习生活实践的发展。新课标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同样提出要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突出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学科的社会价值;同时在教材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上提倡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这些都是SSI教育实施的重要条件。

(四)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注重实践应用导向

教学研究的水平和教师培训的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新课标新增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部分,提出了一些与SSI教育相关的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建议,作为SSI课程实施的前提和教学效果的基本保障。如在教学研究方面提出要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探索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项目式学习,做好“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的教学,增强教学和评价的实践性、综合性。在教师培训中注重实践应用导向,针对生物学实验教学、跨学科实践主题学习等重难点问题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教学意识与能力。

五、学业质量:刻画学生学业成就

新课标创新性地提出了“学业质量”,反映教学目标的实现水平,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综合考虑课程内容,以全面刻画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7]指导着课程实施、教材编写以及学业评价等教学环节。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基于真实的生物学问题情境,运用生命观念分析现象和问题,对生物科学相关议题开展科学论证并作出合理决策,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思维方式以及责任担当。在健康和疾病、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生物和环境、生物技术有关的四个问题情境中的SSI相关表述(表2),凸显出新课标对SSI教育的重视以及期望通过SSI教育而使学生所达到的发展要求。

表2 新课标“学业质量”部分SSI教育相关表述

六、生物学科中SSI教育之落实路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各国教育也会相应地作出改变以适应时代变迁下的教育趋向以及未来人才培养要求。当前SSI教育正是国际科学教育研究的热门主题,被各国纳入教育计划并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生物学科新课标中的SSI内容在重视程度、表述体量、渗透深度、涉及广度、要求高度上均有较大提升,表明我国已深刻认识到SSI教育的教育价值,并将SSI教育作为生物学科教学乃至科学教育的变革导向。为顺应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和国家教育变革导向,贯彻落实生物学课程标准和SSI教育,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理念先导:树立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育人观,把SSI教育观念贯穿其中

从旧课标的“学科素养”到新课标的“核心素养”的转变体现了生物学科价值理念的继承与超越,既要落实学科素养,又要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聚焦于学生整体性发展。SSI教育在促进学科本质理解和综合素养提升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其教育价值符合当前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也可以说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蕴含和渗透着SSI教育的要求,二者是相融共生的。树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育人观并将SSI教育观念贯穿其中是将生物新课标落到实处的前提和保证,整个社会、学校、一线生物教师、家长和学生都要转变理念,切实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

(二)实践落实:形成“教—学—评”一体化的SSI教育落实路径

“教—学—评”一体化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重要措施,[8]也是落实SSI教育的有效路径。SSI教育“教—学—评”一体化的实现,一方面要锚定“核心素养”这一共同目标,在教学、学习和评价三个环节都体现SSI教育理念,以教促学,以学导评,以评促教,实现三者的有机融合,积极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另一方面SSI教育是跨学科的综合性教育模式并注重学生的主动思考与实践,区别于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和知识学习,因此要摒弃传统的知识导向而关注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责任感等心理的发展。在教学方式、学习手段和评价方式上要体现综合性和多元化,彰显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业标准的灵活性,加强评价标准的多维性,使SSI教育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三)研学提升:构建教师研学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SSI因其复杂的本质为其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具备不同观点、能力、经验的个人聚在一起,研究探讨以找出最合理的方案,是开展SSI教育的重要方式。新课标中特别强调了要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因此有效开展SSI教育、落实核心素养目标要构建教师研究学习共同体,营造良好的教研环境,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赋予每个人责任感,以期共同解决问题。而集体智慧的发挥又有赖于个人的独立性和多样性[9],因此教师个体一定要注重自身的主体性,真学真研、革新理念,加深对SSI教育的理解并积极开展SSI教育实践,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以个体进步促进集体进步。

猜你喜欢

课标跨学科新课标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