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2022年广州市番禺区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4-01-02李晓玲杨燕君吴少敏谢丹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23期
关键词:番禺区水痘广州市

李晓玲 杨燕君 吴少敏 谢丹

1广州市番禺区大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卫部,广州 511400;2广州市番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学城分中心,广州 511400;3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广州 510080;4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人事科,广州 510317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导致的急性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初次感染时引起水痘,患者是唯一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1]。易感儿童接触后90%发病,重症或并发脑炎者预后差,可导致死亡[2]。水痘极易在密集场所免疫空白人群中引发暴发流行,且好发于学校和托幼机构[3-9]。为了解广州市番禺区水痘疫情特点,本研究对2013—2022年番禺区水痘流行病学特征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监测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现住址为广州市番禺区的水痘病例中,导出发病时间为2013 年1 月1 日—2022 年12 月31 日的各年已终审卡,获取有效报卡35 080 张纳入本研究;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中导出2013 年1 月1 日—2022年12月31日报告的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广州市番禺区统计年鉴。

2.统计分析

使用EpiData 3.1 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5.0 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水痘流行病学特征,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P25,P75)表示、比较采用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流行概况

2013—2022年广州市番禺区共报告水痘病例35 080例,均为临床诊断病例,无死亡,年均发病率193.05/10 万,报告发病率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单峰型,不同年份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0 644.262,P<0.001)。其中2013—2017 年发病率在161.19/10 万~371.14/10 万之间,总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2 557.741,P<0.001);2018—2022 年发病率在67.54/10 万~317.28/10 万之间,总体呈下降趋势(χ2趋势=7 667.350,P<0.001)。报告年发病率居前三的为2017 年(371.14/10 万)、2018 年(317.28/10万)和2019年(294.01/10万),报告年发病率最低的为2022年(67.54/10万)。见表1。

表1 2013—2022年广州市番禺区水痘报告病例数和发病率情况

2.流行病学特征

2.1.时间分布 2013—2022 年各月份均有水痘发病报告,季节性较为明显,有一个高峰一个低谷,分别为11 月至次年1月的冬季和8—9月的暑假和秋季开学初,见图1。

图1 2013—2022 年广州市番禺区水痘报告病例35 080 例发病月份分布

2013—2022 年报告的35 080 张水痘报告卡显示,从发病到诊断最短耗时0 d,最长374 d,将耗时超水痘最长潜伏期(21 d)的269张卡片视为异常卡剔除,余下34 811张卡片纳入统计显示,从发病到诊断耗时2(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4—2016年、2018—2022年从发病到诊断耗时均为2(1,3)d,2013 年为1(0,3)d,2017年为1(1,3)d。见图2。

图2 2013—2022 年广州市番禺区水痘报告病例34 811 例发病到诊断耗时分布图

2.2.地区分布 2013—2022 年广州市番禺区下辖16 个镇/街道均有水痘病例报告,累计报告发病数前三位的是南村镇(4 578 例,占13.05%)、市桥街(4 089 例,占11.66%)和钟村街(3 736 例,占10.65%)。各镇/街道年均发病率介于59/10万~231/10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319.790,P<0.001);其中年均发病率前三位的是钟村街(231.25/10万)、小谷围街(209.19/10 万)和市桥街(177.38/10 万),年均发病率后三位的是大龙街(59.98/10 万)、石壁街(68.98/10 万)和沙头街(78.96/10万)。

2.3.性别分布 男性18 984 例、女性16 096 例,男女比例1.18∶1,男、女年发病率分别为165.08/10万和157.8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57,P<0.001)。

2.4.年龄分布 年龄(13.06±10.22)岁,最小1 d,最大86岁;各年龄组病例数依次为:0~3岁(3 721例,占10.61%)、≦3~7 岁(8 171 例,占23.29%)、≦7~13 岁(9 007 例,占25.68%)、≦13~16 岁(1 772 例,占5.05%)、≦16~19 岁(2 207例,占6.29%)、≦19~24岁(3 578例,占10.20%)、≦24~31 岁(4 238 例,占12.08%)、≦31 岁(2 386 例,占6.80%);各年龄组病例数前五位的为6~岁(2 290 例,占6.53%)、5~岁(2 282 例,占6.51%)、7~岁(1 970 例,占5.62%)、8~岁(1 969例,占5.61%)、4~岁(1 899例,占5.41%)。各年龄组发病情况见图3。

图3 2013—2022 年广州市番禺区水痘报告病例35 080 例年龄分布情况

2.5.职业分布 病例职业前三位为学生(15 366 例,占43.80%)、托幼儿童(5 990例,占17.08%)、散居儿童(4 907例,占13.99%),另有家务及行业2 671 例(7.61%)、商业服务2 274 例(6.48%)、工人1 278 例(3.64%)、农民421 例(1.20%)、教师338 例(0.96%)、医务人员254 例(0.72%)、餐饮食品业和公共场所服务人员173 例(0.49%)、其他1 408例(4.01%)。

3.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0 年间广州市番禺区报告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1宗,共报告发病811例,占总病例数的2.31%(811/35 080)。除2013 年无报告外,其他年度均有报告。其中,2014 年4 宗,分别为农村小学2 宗,农村幼儿园和小区私立小学各1 宗,共报告发病91 例;2015 年2 宗,农村小学和小区私立小学各1 宗,共报告发病48 例;2016 年1 宗,为县镇小学疫情,报告发病23 例;2017 年7 宗,分别为城市小学5 宗,农村小学和农村幼儿园各1 宗,共报告发病171 例;2018 年5 宗,分别为农村小学和县镇小学各2 宗,城市高中1 宗,共报告发病119 例;2019 年3 宗,均为县镇小学,共报告发病127 例;2020 年2 宗,城市小学和县镇小学各1 宗,共报告发病35 例;2021 年3 宗,为农村小学、小区私立小学和大学各1 宗,共报告发病99 例;2022 年4 宗,分别为城市小学2 宗,县镇小学和农村小学各1宗,共报告发病98例。见表2。

表2 2013—2022年广州市番禺区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

讨论

本研究显示,广州市番禺区2013—2022 年共报告水痘35 080 例,年均发病率193.05/10 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5—2015年,23.04/10万;2016—2019年,55.05/10万)[10],亦高于黑龙江省(2011—2021 年,17.43/10 万)[11]、上海市松江区(2013—2021 年,77.03/10 万)[12]和重庆市(2018—2020 年,127.94/10 万)[13]。番禺区水痘发病率于2017 年快速上升,并在2017—2019 年维持在高水平,于2020 年迅速下降,2022 年达到10 年内的最低,呈单峰型态势,与上海市松江区2017 年和2021 年分别为历年发病率最高和最低(2013—2021 年,单峰型)相似[12],与济宁市2019 年和2014 年分别为历年发病率最高和最低(2014—2021 年)[14]、六安市水痘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2010—2022 年)[15]不同。番禺区2020—2022 年水痘发病率迅速下降可能与新冠肺炎暴发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有关,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也是控制水痘传染的途径之一[16-17]。

2013—2022 年番禺区水痘季节性流行趋势显示,有一个高峰一个低谷,分别为11 月至次年1 月的冬季和8—9 月的暑假和秋季开学初,与国内一些报道显示水痘发病有夏秋和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的结果不同[18-19]。这提示当地可在秋季开学后进一步加强水痘防控知识宣教工作,以应对冬季传播高峰期所带来的冲击。本研究水痘病例从发病到诊断耗时2(1,3)d,作为水痘唯一传染源,第一时间得到明确诊断,隔离治疗是疫情是否传播漫延的关键,特别是校医应重点为疑似病例学生提供可及性强的的转介治疗服务;同时,医生应提高填卡质量,在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应规范填写并认真核对病例发病时间和诊断时间。年均发病率前三位的是钟村街、小谷围街和市桥街,这可能与上述街道人员结构特点有关,广州火车南站在钟村街,人员交流频繁;小谷围街辖10 所大学高校,人员密集;市桥街中小学校云集,存在大量易感人群。本研究男性(165.08/10 万)水痘发病率高于女性(157.80/10 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20-21],这可能与男性较女性社交活动更活跃有关。同时,5~7 岁的幼小衔接时期发病人数最多,这可能与人群易感年龄有关,提示适龄儿童应及时规范接种水痘疫苗[22-23]。马茂等[24]研究报道,提高1 剂次水痘疫苗接种率可在保护低年龄儿童的同时延迟水痘发病年龄,采用2 剂次水痘免疫程序可进一步降低水痘发病率。一项来自广东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2 剂次水痘免疫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免疫球蛋白G(IgG)阳性率(67.86%)明显高于1 剂次免疫组(35.47%)和未免疫组(31.19%)[25]。Sun 等[26]研究结果显示,二剂次接种的最佳年龄为5~10 岁,适宜的接种时间、较广的疫苗接种率等措施可提高我国水痘的防控效果。2017 年10 月16 日,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员会颁布了新的广东省儿童水痘疫苗预防接种方案(2017 版),实行4~6 周岁儿童自愿接种水痘疫苗第2 剂程序至今超5 年,当地采用2 剂次水痘疫苗接种方案对疫情的控制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10 年间广州市番禺区报告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1 宗,除2013 年无报告外,其他年度均有报告,年度报告介于0~7宗之间;与王淼等[27]研究报道我国2007—2021年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上升趋势不同,但与其研究显示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并主要发生在10—12 月的结果相一致。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学校,与国内一些报道相同[28-29]。Zhong 等[30]对东莞某小学水痘持续性暴发的研究报道指出,即使疫苗接种率很高,水痘疫苗也无法防止水痘传播,延误和低效的病例隔离是疫情持续暴发的主要原因。Wang 等[31]以在无锡的研究结果显示,2剂次水痘疫苗接种率每增加1%,水痘病例将减少0.8%,且与接种人群的性别无关。《广东省水痘聚集性疫情调查处理工作指引(2020 版)》指出,易感者暴露后3~5 d 内使用水痘疫苗,能有效阻止疾病的发生或降低严重疾病发生的程度,但目前水痘疫苗应急接种主要针对中小学、幼儿园等高发人群。当地于2021 年发生了一宗大学水痘暴发疫情,由于广州大学城地处番禺区,存在近30 万的大学生群体,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庞大的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环境日益拥挤,高年龄段人群水痘免疫水平对水痘防控工作成效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综上所述,近年广州市番禺区水痘报告病例明显下降,暴发疫情以学校为主,防控工作要重点关注幼小衔接期儿童和小学生,进一步缩短病例发病后诊断时间;推进2 剂次水痘疫苗接种工作,提高适龄儿童免疫水平可有效减少水痘的传播流行[32];同时,加强学校水痘疫情监测和防控知识宣教工作,通过小手拉大手等形式建立家校联防联控体系,从而控制水痘在当地的流行传播。

猜你喜欢

番禺区水痘广州市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第二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前锋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第二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南雅学校作品集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水痘源流考
“水痘”离您的孩子很近,您做好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