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催生、锻造与熔铸

2024-01-02乌琼

骏马 2023年6期
关键词: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

乌琼

时光行至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民族文学创作笔会已召开了二十五届。自1981年举办第一次培训班算起,拥有43年光辉历史的笔会,见证了三个少数民族作家文学从无到有,發展壮大的历程。这既是作家主体意识的觉醒,更是党的文艺政策推动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个内蒙古人口较少民族主要聚居在呼伦贝尔,呼伦贝尔在各方的支持下,主动承担起发现培养三个少数民族作家队伍的事业。一批富有卓见、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文学工作组织者、编辑和研究者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启了发现三个少数民族作家的工作。该笔会作为培养作家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在这个时期被确定了下来,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民族文学开始了历史性的起步。一批本民族作家文学的拓荒者和接力者雨后春笋般涌现,如达斡尔族的阿凤、阿军,鄂伦春族的敖长福、阿黛秀等。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连续三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创作奖,极大地推动了呼伦贝尔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此后,敖长福、阿凤、杜梅、萨娜、苏莉相继获得国家级文学奖项。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乌热尔图为代表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作家创作队伍已经形成。三个少数民族作家文学以崛起的雄姿跃上新时期文学发展的骐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进入新时代,这一笔会仍具活力,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同时越来越多地吸收其他民族作家参与其中。每次笔会结束后,《骏马》为其出版专刊已成惯例。阅读本期,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中青年作家在多种体裁的创作上都保持了旺盛的热情,既有苏莉、苏华、昳岚、吕阳明、夏万奎、孛·额勒斯等成熟的作家,也有特乐依、景绍德、郭海燕、白玉龙、乐德等新一代青年作家作者。他们的作品或刚健、或质朴、或轻盈,在集体记忆与个人经验、族群文化与地方特色、民族美学与大众审美等多种向度上都显示出创作的独特优长。作品的水平或许参差不齐,甚至有些可能并不出众,但都是自我表达、身份确认和张扬精神的渠道,内含丰富的文化传统以及对这种传统的自豪与珍重。难能可贵的是,在他们的写作中可以察觉到努力向外拓展的尝试,主动走出文化的封闭圈,以交融的姿态,体察时代精神,用丰富的文学实践共同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熔铸。

猜你喜欢

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
亲亲的鄂伦春
鄂伦春:用一杆枪,作春天的诗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鄂温克的驼鹿
鄂温克的驼鹿
敖丽芳 达斡尔的歌声在中国音乐学院唱响
大众传播对达斡尔民族文化的影响——以齐齐哈尔市洪河达斡尔族聚居村为例分析
鄂伦春小夜曲
从契丹小字解读探达斡尔为东胡之裔
论鄂温克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