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循证的神经源性膀胱管理方案的构建和应用研究

2024-01-02邱霞资青兰冯小红彭三王洁琼谢克基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23期
关键词:源性循证膀胱

邱霞 资青兰 冯小红 彭三 王洁琼 谢克基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广州 510180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是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临床问题,其特点是膀胱的控制失调,从而导致排尿困难、尿频、尿失禁等症状,常伴随着神经系统损伤、疾病或其他相关因素存在[1]。针对神经源性膀胱管理,传统的经验性方法能够一定程度缓解症状,但难以达到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效果[2]。近年来,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基于循证医学的治疗方法逐渐成为临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3]。循证医学作为一种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强调以最新的临床研究证据为支持的医疗决策方法,逐渐成为医疗领域的主流[4]。在神经源性膀胱管理中,构建基于循证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大量临床研究、临床试验和病例报告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病机制、病程演变以及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5]。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循证医学的神经源性膀胱管理方案,通过搜集、整合和分析现有的临床研究数据,系统地评估不同治疗方法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制定更为精准的管理方案。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2 年7 月至2023 年1 月收治的51 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3 年2 月至2023 年7 月收治的51 例患者纳入观察组。纳入标准:(1)符合神经源性膀胱指南中的诊断标准[6];(2)年龄18~80岁;(3)明确的神经源性膀胱症状,如排尿困难、尿频、尿失禁;(4)未接受过相关膀胱功能干预治疗;(5)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能理解研究内容,并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患有其他严重膀胱疾病,如膀胱肿瘤、泌尿道感染等;(2)存在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膀胱管理方案的实施和数据收集;(3)存在其他严重器官损伤或疾病。本次研究经过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伦理批号:B-2021-017-0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方法

2.1.对照组 实施常规管理方案。患者入院后,为患者安排宜人的病房,提供私密的排尿条件,以尊重他们的隐私需求;此外,向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将与疾病相关的信息清晰传达,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使其更积极地参与治疗,遵循各项护理计划。在饮食方面,为患者合理安排膳食,主以低盐、低脂、高维生素和高蛋白质的食物为主,严禁食用辛辣、刺激性以及油炸食品,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摄入1 500~2 000 ml。

2.2.观察组 实施基于循证的神经源性膀胱管理。

2.2.1.成立循证管理小组 设立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团队,该团队由多个专业人员组成,包括团队领导、医生、治疗师、康复专科护士、专职护士和护理研究生。康复专科护士负责制订神经源性膀胱损害的风险管理流程,策划风险评估工具的开发计划,并安排相应的培训活动;医生负责对患者的神经和膀胱功能进行评估;治疗师负责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团队领导负责实施干预计划并监督其质量;专职护士负责具体执行神经源性膀胱管理方案,并每日在团队微信群中报告患者状况;护理研究生负责查找相关文献并协调专家咨询。

2.2.2.构建神经源性膀胱管理方案 运用循证方法,在以下9 个主要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Uptodate、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Medlin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遵循6S 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从高层向底层逐步检索,以获取关于神经源性膀胱管理方案领域的临床实践指南、最佳实践手册、推荐实践、系统评价以及原始研究等相关信息。再结合相关循证证据,通过资料整合、经验总结、层次分析及3 轮小组讨论构建神经源性膀胱管理方案,分为5 个阶段,共16 条目,见表2。

表2 神经源性膀胱管理方案

2.2.3.实施方法 泌尿科2 名主管护师及1 名医生对小组成员先进行1 个月的组内培训,内容包括神经源性膀胱基础知识、神经源性膀胱管理方案的临床应用、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管理等。通过现场授课、原位情景模拟教学等方式对小组成员进行理论与实践系统培训。责任护士负责神经源性膀胱管理方案的具体实施,并每日在神经源性膀胱管理小组微信群反馈患者当日情况,其余小组成员进行适当补充。通过多学科协作,达到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精准化管理的目的,确保质量控制。

3.观察指标

3.1.心理状态 在管理前、后由患者自行填写焦虑自评量表[9](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10](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护理人员根据SAS、SDS评分评价患者负面情绪情况。患者入院后24 h内自行填写SAS、SDS;实施管理方案两周后再次自行填写以上两份量表,护理人员根据SAS、SDS 评分评价患者负面情绪情况。SAS评分≥50分表示患者存在焦虑情绪,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 分为中度焦虑,69 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 评分≥53 分表示患者存在抑郁情绪,53~62 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3.2.膀胱功能恢复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后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变化情况。由医护人员采用超声波检查或膀胱造影测量患者膀胱容量、残余尿量,采用尿流率测定患者最大排尿量。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管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94、0.275);管理后,观察组SAS 评分(19.89±3.51)分低于对照组(26.20±3.38)分(P<0.001),观察组SDS评分(34.86±2.42)分低于对照组(47.23±4.59)分(P<0.001)。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管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 s)

表3 两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管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 s)

注: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方案,观察组实施基于循证的神经源性膀胱管理;SAS为焦虑自评量表,SDS为抑郁自评量表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51 51 SAS评分管理前59.36±4.36 59.03±4.11 0.393 0.694管理后26.20±3.38 19.89±3.51 9.248<0.001 SDS评分管理前66.40±6.02 65.09±6.04 1.097 0.275管理后47.23±4.59 34.86±2.42 17.020<0.001

2.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管理前,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94、0.612、0.670);管理后,观察组膀胱容量水平(371.66±62.67)ml 高于对照组(344.51±60.35)ml(P<0.05),观察组最大排尿量水平(243.37±56.79)ml 高于对照组(197.48±49.90)m(lP<0.001),观察组残余尿量水平(89.69±17.59)ml低于对照组(99.55±20.96)m(lP<0.05)。见表4。

表4 两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管理前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比较(ml,± s)

表4 两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管理前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比较(ml,± s)

注: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方案,观察组实施基于循证的神经源性膀胱管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51 51膀胱容量管理前299.88±79.47 280.98±66.13 1.306 0.194管理后344.51±60.35 371.66±62.67 2.229 0.028最大排尿量管理前145.18±35.37 141.50±37.68 0.508 0.612管理后197.48±49.90 243.37±56.79 4.335<0.001残余尿量管理前136.82±32.08 139.48±30.78 0.427 0.670管理后99.55±20.96 89.69±17.59 2.537 0.011

讨论

在现代医学领域,神经源性膀胱作为一个临床难题备受关注。神经源性膀胱是指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的膀胱功能异常,表现为排尿调控障碍、膀胱排空障碍等症状[11]。该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泌尿系统感染、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身体和心理负担[12]。

随着神经科学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策略也在不断丰富和创新[13]。循证医学作为一种以临床证据为基础的医疗决策方法,逐渐成为指导医生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工具[14]。在神经源性膀胱管理方案的构建和应用研究中,循证医学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15]。本研究显示,管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其原因在于:通过成立循证管理小组,不同专业的成员协作,可以从不同角度全面地管理患者,确保各方面都得到关注,为患者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挑战[16]。其次,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和共情护理有助于患者减轻焦虑和抑郁;同时,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疾病管理方法,减轻不确定感和焦虑情绪[17]。

本研究显示,管理后,观察组者膀胱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在于:对患者的排尿功能、膀胱管理能力、心理状态和家庭支持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情况,为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提供基础[18]。作为金标准的清洁间歇导尿可以降低膀胱压力和改善排尿困难。根据导尿前的评估以及患者的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调整导尿的频率和方式,可以有效地维护膀胱功能[19]。随后,定时排尿行为训练、意念排尿行为训练、代偿性排尿训练和盆底肌训练可以增强患者的膀胱自主控制能力,提高排尿效率[20]。

综上所述,基于循证的神经源性膀胱管理方案的应用能够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负面情绪及膀胱功能。

作者贡献声明 邱霞:酝酿和设计试验,实施研究,采集数据,分析/解释数据,起草文章,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统计分析,获取研究经费,行政、技术或材料支持;资青兰:分析/解释数据,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统计分析;冯小红:分析/解释数据,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获取研究经费,行政、技术或材料支持;彭三、王洁琼:采集数据,统计分析,行政、技术或材料支持;谢克基:分析/解释数据,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行政、技术或材料支持

猜你喜欢

源性循证膀胱
《循证护理》稿约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膀胱镜的功与过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椒莲酊剂治疗男子雄性激素源性秃发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