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优质护理对独眼白内障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01-02黄莉琦莫伍玲卢素芬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23期
关键词:白内障居家多元化

黄莉琦 莫伍玲 卢素芬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白内障科 国家眼科学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60

大量研究表明白内障是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可逆性致盲眼病[1-3],不同地区和国家的致盲发生率不一样,独眼患者由于对侧眼的代偿和社会经济等原因而致盲,并没有得到过多关注[4]。独眼白内障是指单眼患有白内障疾病,因患者的视力逐渐下降[5],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重大的影响,与双眼白内障患者不同的是独眼患者行白内障手术的风险更大,对手术的疗效期望更高。据文献显示白内障独眼患者自我效能感总体偏低,存在焦虑、抑郁、自卑等情绪[6],在临床围手术期中如何加强患者自我效能感,让患者重拾信心,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尤为重要。优质护理的提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不愉快的程度,从而更好地配合手术并获得良好的预期效果[7]。现将该中心独眼白内障患者实施多元化优质护理方法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2021 年7 月至2022 年3 月收治的120 例独眼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方式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女58例,年龄(56.03±10.77)岁;男62例,年龄(57.20±11.64)岁。纳入标准:(1)盲眼裸眼视力<0.05,对侧眼裸眼视力≥0.05,且对侧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2)未患有心、肝、呼吸道系统疾病、急性眼炎感染者;(3)年龄≥18岁,意识清醒者。排除标准:(1)语言沟通障碍;(2)存在精神疾病;(3)合并心、肝、呼吸道系统疾病、急性眼炎感染者。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采用不记名方式发放问卷,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2.护理方法

2.1.术前访视 随着日间医疗模式的迅速发展,单纯围手术期护理已经满足不了目前临床护理的需求。为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配合手术,护士需合理利用医护一体化平台,术前利用电话随访的形式了解患者术前相关事项,如术前检查完善度、全身疾病控制情况、术前用药的依从性等。及时关注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2.2.安全护理 独眼白内障患者多数行动不自如、高龄、视力差,围手术期责任护士需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根据科室特点制定相关护理风险预案;加强责任护士护理安全教育,强化护理安全意识;每位患者入院时均做好全面风险评估以及自理能力评估,采取适合个体的干预措施,以防患者因自身基础疾病而跌倒,手术结束均佩戴角膜绷带镜,对术眼采取带孔眼罩盖眼;及时发现高危患者,对高危患者重点交接班,贴好“防跌倒、防坠床”警示标识,按医嘱留陪护人员一名,按级别护理要求巡视病房并做好记录。

2.3.心理护理 与双眼白内障患者相比,独眼患者对手术的疗效及术后视力的恢复抱有更高的期望值,恐惧、焦虑心理也更明显。围手术期责任护士应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人文关怀[8],根据不同文化背景、职业层次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让患者充分相信医务人员,增强患者自信,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4.社会支持护理 社会支持指的是个体从他人或社会网络上获得特定关怀、支持,更侧重于支持个人的主观心理,且注重外界客观物质支持及支持利用度[9]。应充分了解患者可能获得的社会支持,鼓励其多与外界联系,积极参与外界活动以获得更多的支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责任护士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定期推送公众号、二维码、小视频等疾病知识相关内容。

2.5.多元化健康宣教 由于日间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短、周转快,术后患者病情观察仅30 min且老年患者居多,沟通能力下降,需加强围手术期健康宣教。根据病种特点制定多元化的健康宣教方法包括咨询台讲解、二维码视频宣教、电视展板宣传、健康教育处方、责任护士围手术期现场讲解等,及时给予患者健康宣教干预指导。

2.6.延续性居家护理 认为自身医疗护理知识不足的患者有40.9%,有50%以上的患者及其家属担心居家后无法应对出现的并发症[10]。为了不断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可以为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享受优质的居家护理服务[11]。在围手术期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居家护理培训,指导患者做好病情的自我观察,若出现眼睛胀痛、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指引患者拨打病区电话或返院24 h 急诊通道就诊。责任护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通过多元化形式的随访平台比如电话随访、医渡云随访系统、AI 智能语音系统,定期强化跟踪随访患者的病情变化。

3.评价指标

3.1.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12]总共包含10 个条目,以患者的实际感受评分,1~10 分为自信心很低,10~20 分为自信心偏低,20~30 分为自信心较高,30~40分为自信心非常高。

3.2.生存质量量表[13]由自理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心理状态组成。每部分有1~4个项目,每项目1~4分,分值越高,困难度越大。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进行描述,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术后1 周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评分由术前的(19.61±5.58)分增至(30.15±5.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7,P=0.001);生存质量评分由术前的(36.15±17.97)分增至(81.01±13.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61,P<0.001)。见表1。

表1 120例独眼白内障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GSES、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分,± s)

表1 120例独眼白内障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GSES、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分,± s)

注:手术方式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给予多元化优质护理;GSES为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生存质量量表36.15±17.97 81.01±13.74 15.361<0.001时间术前术后1周t值P值GSES 19.61±5.58 30.15±5.58 4.397 0.001

讨论

1.独眼患者需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多元化护理核心在于“以人为本”[14],人文关怀正是通过对患者的情感、生活、行为、心理等方面进行关心和照顾,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促进医、护、患之间的合作,提升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15]。由于独眼白内障患者大多高龄、视力差,尤其是一些“空巢”老人因社会经济支持的原因没有及时地关注自身病情而贻误手术时机,自我效能感总体偏低。研究表明,在围手术期及时进行个性化的心理辅导,重视独眼患者的社会支持护理,有利于患者重拾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感。对独眼患者人群应给予更多的重视及关怀。

2.延续性居家护理对提高独眼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生存质量又叫生命质量、生活质量,其定义是:不同文化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于他们的期望、标准、目标、所关心的事情及生存状况的体验[16]。本结果显示,通过在围手术期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居家护理培训,利用多元化的网络平台为医患的沟通搭建了良好的桥梁,更利于患者的沟通交流。延续性居家护理让患者从医院到家庭受到了延续性的照护,有利于医护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术后居家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有利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以及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

3.对独眼患者进行有效安全护理及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对于手术效果具有直接影响,然而在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护理问题,如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心理问题等[17-19]。由于独眼白内障患者多数因视力下降导致行动不自如,也给我们医务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良好的就医环境、规范的护理风险预案、责任护士强化的安全意识等一系列干预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患者跌倒的风险,保障了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与双眼白内障患者相比,独眼患者对手术抱有更高的期望值,该研究表明围手术期根据不同文化背景、职业层次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自我效能感评分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更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利用多元化的网络技术平台,将多元化的优质护理措施融入到工作流程的各个护理环节当中,能有效地向独眼患者及其家属传递更多的疾病知识,及时追踪患者的病情,有效地提升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贡献声明 黄莉琦:酝酿和设计试验,实施研究,采集数据,分析/解释数据,起草文章,统计分析;莫伍玲:酝酿和设计试验,采集数据;卢素芬:酝酿和设计试验,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行政、技术或材料支持,指导

猜你喜欢

白内障居家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居家》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超声检查在外伤性白内障及老年性白内障对比分析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