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警到民警:公安思想政治教育中身份转变问题的理路探析

2024-01-02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公安民警

黄 静

(云南警官学院,云南·昆明 650023)

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安机关的优良传统,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在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引领、激励之下,(1)高德元《试析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公安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第60页)。公安的各项工作得以在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下顺利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权力转移、国际格局动荡、世界秩序崩塌的风险与挑战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与之适应。思想政治工作在公安工作中的作用凸显,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任重而道远。

从公安体制的整个系统来看,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公安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各有特点,是公安机关永葆政治本色、统一思想,确保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保证。公安院校担负着为公安机关输送专业人才的任务,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是培养、锻造“四个铁一般”公安队伍的两个重要阶段。本文要探讨的就是从公安院校教育到公安实战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体化研究。

一、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对学警身份转变的工作内容和方式

(一)公安院校与基层所队思政工作侧重点不同

公安院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2)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重在对学警们开展思想政治理论通识教育,各科各类教育当下都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多角度多层面开展大思政教育,重在理论教育、重在思想引导。公安机关、基层所队是开展公安工作的最前沿,是理论融入到实践,实践检验的实战阶段。公安机关的思政工作侧重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安工作十六字总要求“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守护,在实战中践行和发挥公安机关的国家职能。

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任务和使命,不同阶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各具特色。学警们在大学四年的学习处于汲取成长养分、树立远大理想的奠基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政治理论学习,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获得理论知识和精神养料。公安院校的思政教育紧紧围绕“德”育,从理想、道德、法律、爱国主义、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地集中开展。思政课程的牢牢把握、课程思政的层层启发、校园文化的熏陶等营造出思想教育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全方位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主导力和影响力,学警们自觉增强国家认同感、职业荣誉感、职业奉献精神,从而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相比较之下,公安基层的工作就更为复杂和繁琐。公安基层是最贴近人民大众的一线,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是衡量公安工作质量的核心指标,在民警眼中“群众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公安机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这样的职业使命,有的公安基层单位因重视业务工作而冲淡了思想政治工作,放松了对理想信念的再塑造和再追求。长此下去,民警工作就失去了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撑,进而影响到公安工作。

以上学警和民警所处的不同阶段任务的对比诠释了学习与工作的本质区别,这是公安院校思政教育与公安机关思政工作的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二)学警心态的转变跟不上身份的转变

从学警到民警,对学警们来说是“终于修成正果”。身份的转变后,带给他们的是对职业的强烈渴望和期盼,是“英雄有用武之地”的兴奋和激动。经过毕业前的实习经历,学警们自认为已经了解了全部的公安工作,而事实上这只是“冰山”一角。一般情况下,学警们转为民警之后都要在“师傅”的带领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而进入角色,“反正有师傅”的心理让学警产生依赖,就如在学校“反正有老师”,不会问老师,不懂问师傅,缺少主动解决、独立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底气,由依赖转变为独立、由消极应对转变为主动出击的过程对学警们来说是一道必须要过的关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凸显。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大学阶段为学警追求理想、报效祖国打下了坚实的爱国情怀和职业奉献,身份由学警转变为民警后,意味着在学校接受的教育要在实际工作中去运用。作为刚毕业的年轻人,学警自己认为需要或长或短的时间熟悉工作;在师傅眼中则认为警校生自然能胜任公安工作,学警面对陌生环境的茫然和师傅对其的高期望存在落差。事实上,我们有时候忽略了学警到民警的过渡阶段,这个过渡阶段对学警到民警的身心跨越的考验非常重要。过渡地好,能顺利适应公安工作,更快成长为一名职业警察;反之,则有可能在公安工作中遭遇磕绊,经历更长的适应期。这恰恰是公安思政工作常忽略的环节。

(三)公安院校与基层所队的思政工作的内容和方式不同

从内容上看,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要是遵循教育部、中宣部的规定,以大学本科必开的六门思政理论课为主,围绕马克思主义对学生展开理想信念、使命担当、忠诚责任、爱国奉献等的教育,是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筑牢马克思主义主阵地、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时代需求。基层所队实战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是由公安工作的性质决定的,紧紧围绕公安工作并服务于公安工作而展开的,更注重执法、纪律及服务职能。从工作定位和目标导向上看,无论是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还是公安基层所队的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为公安事业培养人才、打造人才,为公安工作锤炼人才、输送人才。

从方式上看,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开展主要在课堂上、在校园里、在书本上、在头脑中,场所相对固定、内容相对固定、方式相对固定。基层所队的思政工作是以政工部门、政工干部为核心来牵头开展,政工部门同时也是业务部门,是公安系统中“跳动的心脏”,收集各处的原料、成品,加工整理后形成新的养料输送到各处,内容不固定,与社会现实联系更紧密,方式有章可循,以理论—实践—理论的模式在实战中反馈思政工作有效与否,推动思政工作不断调整适应并助力公安工作向纵深发展。

由此可见,无论是作为公安院校还是公安实战部门都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到了自己的工作内容中,按照自己的步骤在各自领域有序开展,从学警到民警转变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就成了盲区。因此,公安院校与公安实战部门的思政工作一体化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生在从学警到民警转变中面临的困境

(一)从理论到实践过程中的偏差

1.从学警到民警的转变面对的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学警们在学校接受了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怀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满怀憧憬、意气风发地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准备大展拳脚。民警的工作内容小到处理各种邻里矛盾、社会纠纷等问题,大到处理各种诈骗、刑事等性质恶劣案件,美与丑、好与坏、高尚与世俗、讲理与蛮横等现象普遍存在于现实中,理想与现实形成强烈对比,想象的美好与现实的复杂给刚刚入职的学警们带来心理上的困惑,一时难以理解,理论与现实脱节,理论在现实中如何施展等问题困扰着他们。

如果说学警阶段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处于静态,那民警的工作阶段就是思政教育效果的动态展示,从静态到动态是质的飞跃,是从教育客体变为实战主体的转变,这中间既有连续性又有断裂性。连续性表现为从公安教育到公安工作始终围绕“公安”,目标是服务于公安;断裂性表现为公安教育是理论阶段,公安工作是实战阶段,是连续性中的行进。

2.从学警到民警的过渡面对的是从专业到职业的跨越

学警们经过高校公安教育的培养,具备了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公安专业基本素质,为补充公安队伍中的不同警种专业人才做好了准备。学警转变为民警后,所学专业要转换为职业实践。职业是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集合体,即职业素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干好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专业素养是在四年的大学教育刻苦钻研中积累起来的,现实中专业知识与工作实际需求不一定能完全吻合或重合,会出现偏差。专业可以是多渠道考虑而选择的,可以是比较有前途的,可以是兴趣爱好,可以是能改善经济状况的,而职业的选择是受限于专业的,专业积累无法直接兑现为职业需求的落差让刚刚参加工作的学警们感到茫然。

如果说在学警阶段专业是基础,那民警的实战阶段职业就是专业的发挥与提升,专业变为职业的过程也是量变到质变的表现,基本具备了成为民警的条件。毕业的学警们自然地自信于自己的专业学识,觉得可以轻松应对专业工作,现实是教科书式无法指导实践,示范式、经验式在实际工作中更能发挥作用,解决问题。

(二)从“以我为中心”到以“以群众为中心”的反差

1.学警到民警,意味着从依赖走向独立

学警时期,家庭和学校是他们共同的监护人,父母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倍加呵护,学校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警的思想健康和学业发展,在这样的双重保护下,学警们对家庭和学校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依赖性,产生依赖心理。转变为民警后,学警们被赋予了使命与责任,以“他们为中心”的时期被他们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而替代。面对这一变化,学警们需要调整期和适应期。思想上没有转变,在遇到工作中的困难时容易陷入手忙脚乱,甚至对人生产生迷茫;观念上没有转变,无法跟上工作的步伐和节奏;身份上没有转变,就不能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因此,思想的转变、观念的转变和身份的转变要同步,才能真正完成从一名学生到一名民警的蜕变,从依赖心理走出来走向具有独立思想、独立能力的个体。

2.从简单到复杂的人际交往环境

学警到民警,从单一的校园进入复杂的社会大家庭,从少数固定人群的简单相处变成多数不确定人群的冲突性打交道,人际交往环境从简单到复杂,所面对的社会关系也从简单到复杂。校园是知识的殿堂和净土,社会是复杂的熔炉和染缸,一语道出了学校与社会本质的不同。学校时期,作为学生,任务、目标明确而可以预见,具有唯一性,主要面对的社会关系是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相对来说固定而单一;工作时期,作为民警,工作任务的目标具有不确定性,多变性,除了要面对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外,主要处理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关系,显然所面对的社会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与丑、好与坏、单纯与复杂都是相对的,需要民警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平衡好各方关系,刚毕业的学警显然没有充分应对复杂社会关系的心理和能力准备。

针对以上学警到民警转变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帮助学警们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快速融入职业生涯,以贯穿始终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共同的价值导向,做好从学警到民警转变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铸魂育警作用,显得尤其重要。

三、从学警到民警思政工作一体化研究思路

基于公安院校思政教育特点和公安实战基层思政工作特点,在阶段各自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开展思政工作的现状下,为帮助学警顺利完成到民警的转变,尽快成长为一名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的人民警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毕业前学校与公安机关形成合力的具体措施

1.学院开展专业与职业相结合的毕业教育

专业培养是高校教育的本色和特色,专业建设水平是衡量高校教育水平的核心指标体系,搞好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教育水平是高校教育的职责和使命所在。学生的成才并非随着阶段教育的完结而完成,完成学业只是迈出了成才路上的第一步,有没有成才还需在职业生涯中去考验。职业教育是以专业教育为前提的,从职业人生看,专业是起点,职业是终点,两者在人生中不断磨合和融合发展。

鉴于职业具有与专业不一定相同的不确定性,在公安院校更多地是聚焦专业教育,而疏于把它作为职业教育来对待。因此,造成学警到民警转变过程中思政工作的缺席和不足。为弥补这一缺陷,在公安高等教育中需要把专业与职业相结合,为开启职业生涯做好衔接。

作为公安院校的教育主体,开展毕业教育,为学生搭建思想、身份上的过渡平台,作为职业人平等对话,为四年的大学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同时,把学生输送到新的单位,完成为国家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接力。毕业教育期间,邀请实战部门的民警、教官来授课、传授经验,按照不同的警种分配深入一线开展体验日等等方式帮助学警们了解、适应新环境。

2.开展毕业心理咨询与培训,促进身心共发展

强健的体魄是可以扛住高强度的工作,身体强健是人民群众赋予人民警察的外在形象,也是公安工作对民警的基本要求。在公安院校,身体素质过关是对学警们最基本的要求,日常固定训练与不定期野外拉练相配合,保持身体素质持续在健康状态。警察的职业要求必须具备过硬的身体素质才能与公安工作的强度相匹配。与身体素质的训练相比,心理素质的训练和关注显得严重不足。在心理素质的训练中,往往是由教师主体来决定训练的内容,缺少对学生真实心理诉求的关注和了解,从而也会忽视学生们的某些方面的心理建设。

心理素质是人的精神支柱,健康的强大的心理素质在危急时刻能迸发出超越身体生理极限的能量,在显然的弱势之下反败为胜。“救命稻草”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指的就是心理的承受能力,即心理素质。当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不同步时,身体的抗压能力会大打折扣,进而降低对工作的处置能力。身心都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人,只有身体没有心理,只有心理没有身体,都是不健全的。

公安院校的心理教师与公安实战部门的心理教官组成学院派与实战派团队,制定心理培训方案,主旨围绕“从学警到民警”,帮助学警们做心理建设。同时,开放咨询,让学警们自由提问,满足学警们的好奇,缓解、释放他们的担心、害怕、焦虑等情绪。

3.公安机关开展与毕业教育相呼应的岗前教育

上岗前的培训几乎已经成为所有单位的常规性动作,培训的时间或长或短,长达几个月的,少则几个小时的,根据工作性质来确定培训的时间和内容。公安系统的岗前培训就是初任民警培训,或三个月或一个月。经过身体、专业、思想等的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初具了加入公安队伍的基本素质。警校生因专业优势无需参加初警培训,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一种断裂。

而公安院校里的毕业教育侧重点在于毕业的准备,通过答辩,顺利毕业。毕业的成功与喜悦冲淡了对毕业后就业的准备,使毕业到就业这个区间成为空白,然后就是断崖式新开始。毕业了一切画上了句号,就业又是从头开始,这一转变过程显得突兀、断裂,甚至会让学警们陷入迷茫,不知该以什么样的状态进入新环境。

消除迷惑和疑虑,树立起信心,就要做好这一过程的接力,把单位岗前教育与学院毕业教育结合起来,在岗前培训教育中把握住学生当下的身心焦点和状态,走出纯洁的象牙塔,迈入缤纷复杂的社会大熔炉。

(二)贯穿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始终的价值导向措施

1.以忠诚教育贯穿始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下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尺度,对公安人来说,还有社会赋予的一种鲜明的使命和责任——忠诚,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诚是公安队伍鲜亮的政治底色,始终贯穿于从学警到民警的职业生涯,贯穿于从公安院校到公安队伍的不同阶段。

从踏入公安院校校门的那刻起,忠诚教育就一直伴随着学警们的求学生涯,成为公安教育中的灵魂核心,“育忠诚卫士,铸忠诚警魂”是公安院校的育人目标。没有忠诚的精神,不能称之为国家的卫士。忠诚教育是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利剑,使用方法得当才能发挥出威力。公安民警在工作中总是会受到来自社会各方的诱惑和干扰,能否顶住压力,抵御住风险考验,归根结底在于是否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而理想信念的确立离不开忠诚教育。“忠诚”能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巨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人民大众的道德建设动力,具有导向作用、引领作用,在它的号召下能更好地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学警和民警都以忠诚为自己的价值取向,是把学警和民警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总抓手。抓住忠诚教育这一贯穿始终的主线,从公安院校的理想信念观转变成公安机关的职业荣誉感,完成从学警到民警的职业认同的同频过渡。

2.以党团的紧密关系搭建起共同的理想目标平台

学警毕业时大多数是共青团员的身份,处在由共青团员向共产党员发展的途中,而公安队伍中的民警多数是党员的身份。中国共产党是国家的执政党,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指出:“党有号召,团有行动。”(3)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讲话。生动诠释了党和团的密切关系。党团的密切关系就为学警到民警搭建起追求共同理想目标的平台。

共青团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以党的宗旨为宗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把学警和民警紧紧联系在一起。党团组织的上下级关系、共同的理想追求让学警和民警们成为一个大家庭,使学警从心理层面自然而然融入到民警的队伍中,顺畅地被接受,完成转变。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体化研究与思考,就是协助新入职的民警合理认识和科学把握好身份、心理的转变与过渡,面对复杂交错的社会关系、面对激烈冲突的纠纷矛盾点、面对真善美的阳光与假恶丑的阴暗、面对艰巨挑战的工作强度,掌握好应有的尺度,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以不变的初心和忠诚应对社会的瞬息万变,不畏艰难挑战,坚定政治立场,展现人民警察不卑不亢、秉公执法的正义形象。

综上所述,伴随国际竞争局势的日趋严峻,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日趋复杂,大数据时代的日新月异,公安思政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和压力。加快学警们的高效成长,扭转不利方面,建立公安院校思政理论教育和公安实战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体化建设体系,是当下最迫切最有效的措施和思路。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适应时代发展,创新思路方法,为公安工作的提质增效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从学警到民警,从公安思政理论教育到公安实战思想政治工作一体化研究思路,凸显出思想政治素质对公安民警综合素质的重大意义,思想政治素质是民警综合素质的前提和灵魂。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秉持“政治建警”的原则,确保公安队伍政治上忠诚可靠,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在思想上、政治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锻造“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新时代公安队伍。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公安民警
民警轩哥说案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民警轩哥说案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公安报道要有度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