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营口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2023-12-30丁丹

辽宁经济 2023年11期
关键词:结构优化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丁丹

〔内容提要〕国家高新区是驱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营口国家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中的排名不断下降,从2011年第72位降至2022年第139位,制约营口国家高新区争先进位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高”“新”特质有待进一步提升。营口国家高新区应按照新时期国家对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和要求,以新版评价指标体系为指引,增强发展的均衡性,提升发展能级,蹄疾步稳向国家高新区前百强迈进。

〔关键词〕营口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结构优化;绿色发展

国家高新区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宗旨,是驱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国家高新区发展历程及评价指标体系解读

(一)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历程

截至目前,国家高新区共有177家,相关情况见表1。发展经历三个阶段:(1)要素集聚阶段(2000年之前)。定位为工业园区,主要目标是集聚生产要素,优化生产条件,做大经济体量,实现规模经济。(2)创新驱动发展阶段(2000—2012年)。定位为科技工业园区,主要目标是发展知识经济,促进内生增长,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3)全面创新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作用进一步提升,定位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见表1)

(二)当前评价指标体系简析

2021年科学技术部印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新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总目标,凝练出新时代五大目标为主旨的指标体系,详见图1。

新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是非均衡的,权重的高低体现了政策导向,见表2。注重突出“高”“新”特色、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定量评价为主是新版评价指标体系的特色之一。46个二级指标中,共有41个定量指标,占87分,反映高新區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情况;5个定性指标,占13分,反映高新区管委会的工作举措及工作绩效。

二、营口国家高新区近年来排名变动特征

营口国家高新区自成为国家高新区一员以来,在全国高新区中的排名不断下降,从2011年第72位降至2022年第139位,具体体现为:一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营口国家高新区存在科技型企业比重偏低、高级别研发机构数量偏少、科技成果数量及转化不足等问题。二是产业发展质量不够高。产业层次不够高,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缺乏知名大企业。三是引领带动所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能力有限。整体经济规模偏小、对全市经济发展带动能力弱的问题仍然存在。营口国家高新区发展态势亟须改变。

三、他山之石:珠海富山工业园开发建设经验

珠海富山工业园的发展轨迹对营口国家高新区具有借鉴意义。二者区位相似,都是处于中心城区之外,均具有国家政策优势,珠海富山工业园具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背景和优惠政策;营口国家高新区具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战略背景和沈阳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优惠政策。综上,珠海富山工业园适合作为营口高新区进一步争先进位的参考样本,经验如下:

(一)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开发营运模式灵活创新

一是产业定位布局清晰明确,产业集聚度高。富山工业园积极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一轮产业转移潮流和5G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调整招商和产业培育思路,有计划有节奏地构建特色产业集群。2023年以来新引进超亿元项目多个,重点围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端电气和环保处理等符合园区产业规划的门类。前瞻性布局千亿级5G电子信息产业链,高起点规划进程控制块(PCB)产业集群,市场份额占全国25%以上,达产后年产值将超700亿元。园区还实施一系列多元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效应,积极开展梯度企业培育计划,开拓新兴市场和产品、扩大贸易业务、建设智能制造特色小镇。二是产城融合示范区迅猛推进。强化专业化市场化导向,对标国内外先进工业园,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借助华发集团优秀管理团队及其经验,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开发资金由政府财政投入转为利用社会资本进行整体开发。坚持规划先行,形成工业园区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新理念,探索制定了市政基础设施整合布局、缩小工业用地建筑退让距离、优化绿地布局等一系列有别于传统工业区的规划建设管控标准,提升了工业土地利用率和工业用地容积率。确保到2025年全面建成基础设施高度完善、产业要素高度集聚、生产生活高度融合,以5G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工业年产值达350亿元、人口规划6万人的2.89平方雷蛛北智造小镇,并且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试点建设珠海市首个梯度式人才住房体系,规划建设30万平方米的集中生活配套区,为富山产业城提供配套齐全、设施完善的综合居住区。

(二)园区管理体制优化高效,打造高质量载体和平台

一是机构设置科学合理、精简高效。园区实际运作部门为办公室、经济发展局、财政局、建设局、环保局、安监局、规划局、国土局、征地拆迁办公室等,政务服务人员百余人,其中环保局、规划局和国土局已于2019年8月调整为市生态环境局和市自然资源局的派出机构。园区积极调整和完善管理体制和机构编制,提高了管理机构的运作和人员办事效率。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提升配套服务水平。全力加快项目进度,目前完成前期储备项目100余个,总投资290亿元,道路总长超100千米,景观及道路绿化面积260万平方米。全面铺开园区交通骨干路网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供电、供热、供水、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立功能全面的市政管网系统。三是加强市级统筹谋划,配强发展资源。管委会负责园区土地征收、开发建设、项目引进和企业服务等经济管理事务,斗门区配合管委会开展土地征拆工作、负责处理相关社会管理问题,承担园区的社会管理职责,为园区发展提供保障。园区开发公司在管委会授权范围内负责园区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和服务。四是土地收储成效显著,产业发展载体充分拓展。园区深挖土地资源潜力,大力开展土地征收、低效闲置用地收回盘活、场地平整等工作,保障充足项目用地,已征收清场土地14平方千米,平整土地5.4平方千米。未来两年计划投入超10亿元,再收储土地9平方千米,届时可提供产业用地23平方千米,为未来园区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土地资源载体。成立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土地收储,加快盘活闲置土地。按照经济和节约原则力争低价回收土地,拓展可利用熟地,为项目落地做好配套服务。

(三)招商引资模式精准多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多渠道、多形式精准招商,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完善。园区领导带队定期开展上门招商,每月一到两次赴深圳、广州、东莞、惠州等城市拜访和考察企业,推进项目落地;与华发集团开展合作招商,引入专业招商人才,两支队伍一个机构,充实招商力量和资源;与深圳商会合作开展驻点招商,安排驻点人员常驻深圳,及时了解深圳企业对外投资意向,积极推介园区投资环境,推进项目考察与合作,已落户项目中有约三分之一来自深圳;与园区企业加强交流,开展以商引商,通过配套的完善、营商环境的优化,现有企业现身说法、口口相传,推动了一批优质项目的落户,尤其是大部分PCB及其上下游企业是通过现有企业的引荐最终落户园区的。招商引资注重延伸园区产业链条,加快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符合产业发展定位的大项目和关键的配套企业,逐步完善园区的产业链条。二是充分发挥国企平台作用,合作开发建设模式灵活创新。管委会与华发集团自2013年5月起至今,先后签订三份合作协议。当前园区建设主要以合作开发、委托代建以及自行组织建设三种模式推动项目建设。园区与华发集团的60亿元合作协议额度内项目继续以合作开发模式建设,其余已开展前期工作但未施工招标的项目转为以委托代建模式继续推进。园区重点基础设施按照自行组织建设模式实施。三是出台系列政策奖励举措,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安排环保扶持资金,鼓励电子信息企业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对投资额度和纳税额度达标的企业给予扶持资金。安排项目落户奖励资金,鼓励企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占收入比重逐年提高,支持电子信息企业建立研发机构,资金政策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四)全面加强党建工作,营造生态良好的平安园区

一是保护生态环境,创建“无废”工业园示范区。在污水、废物、废气处理上全盘考虑、大力投入,做到废水、废物处理不出园区,废气达标处理,全方位提升园区环境保护能力水平,谋划创建“无废”工业园示范区。实现污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全入厂不出园,结合园区产业特点和未来长远发展,在已有1座日处理规模达4万吨的生活水质净化厂基础上,在雷蛛北又启动建设了一座日处理规模5万吨、总投资8亿元的全市第一座专业工业水质净化厂。实现固废无害化全处理不出园,园区雷蛛北片区规划建设中心环保工程(包含生活垃圾焚烧、医疗废物处置等)。实现废气处理全管控,全市率先对园区重点涉挥发性有机物(VOCs)企业开展厂界在线监控工作,全方位动态掌控企业的臭气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实现有效溯源、精准治污。二是夯实安全生产基础,营造坚实稳固的平安园区。为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环境。开展科学评估,针对园区组建初期企业安全生产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现状,聘请了北京中安质环技术评价中心、广州安准职业安全事务公司等专业安全技术服务机构对园区安全生产现状进行评估。扎实排除安全隐患,投入1.3亿元,用于市政消防设施建设、消防装备建设、消防队伍和能力建设,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有限空间明确分类,突出“两重点一重大”企业,全力推进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和网格化监管。

四、推进营口国家高新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营口国家高新区应按照新时期国家对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和要求,以新版评价指标体系为指引,增强发展的均衡性,提升发展能级,蹄疾步稳迈向进国家高新区前百强迈进。

(一)注重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做大做强,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一是聚焦区内主导产业和优势战略新兴产业构建全产业链。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梳理相关产业集群的企业名录,从构建全产业链的角度明确补链、延链、强链的方向和目标。多措并举加大招商力度,发挥现有项目服务机制、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等的作用,及时协调解决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引进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的百强企业、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切实推动产业链条的延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壮大。

二是持续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核心技术,实施以绿色制造、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产品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迈进。积极推动数字赋能,开展智能工厂(数字车间)试点建设,鼓励企业围绕研发设计、生产管控等核心业务环节,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三是积极探索区际产业合作的有效方式。充分利用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国家高新区产业发展需求,探索建立“总部经济+生产基地”等产业合作模式。围绕税收和地区生产总值等核心要素,探索转出地和营口高新区作为承接地的双赢利益分享机制,形成更为稳固、更为广泛的产业合作关系。

(二)遵循创新环境、创新主体和创新要素动态演化规律,持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一是持续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激发企业家精神,发挥科技大企业的“龙头”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新发展。以揭榜挂帅等方式充分发挥高水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创新功能,助力企业创新。推动国际化的产学研创新联盟、共享性的创新平台、各级各类孵化器和孵化载体量质齐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二是多措并举打造人才高地。激励龙头企业引进掌握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的国内外专家和高层次人才团队。充分利用本地高校资源,加强与大学、职业院校等的产学研合作,探索以订单式培养保障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

三是系统推进“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建设。牢固树立质量品牌意识,以明星产品建设为抓手,深入挖掘和建设品牌资源。同时,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努力形成企业品牌商品市场占有率和品牌价值明显提高、特色产业影响力和美誉度日益彰显、区域形象鲜明且富有吸引力的有利局面。

(三)持续优化空间布局,推动空间效益提升

一是构建高新区亩均效益评价和差异化政策体系。进一步强化集约创造价值理念,在项目引入、生产建设等各个环节,明确空间效益指标要求。通过全面、系统推进亩均效益评价工作,准确掌握全域土地利用现状,对企业进行科学分类,并在此基础上依法依规实施差异化的资源供给政策,激发企业内部挖潜、提质增效。

二是持续推动战略性重点产业集群化发展。以龙头企业为原点,按照生产组织便利化的原则引导相关企业在短距离空间范围内集中分布,尽量构建本地的完整产业链条,提高相关企业的本地根植性、市场竞争力。以高标准建设新产业园区为工作重点,推动产业空间集聚和效益提升。

三是优化构建产业布局和空间功能。重视强化国家高新区增长极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做强国家高新区为目标,统筹优化项目和配套資源要素的空间配置。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计划,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增资扩产,促进信息化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相结合,大力推广智能应用。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落实奖补政策。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扎实推进相关行业企业搬迁改造。

[作者单位:中共江门市委政策研究室,全国博士后(江门)创新示范中心]

猜你喜欢

结构优化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基于Hyperworks Inspire的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中韩贸易结构优化策略探析
医疗保险制度的经济社会效应和结构优化探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