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沈阳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3-12-30纪国涛郁培丽

辽宁经济 2023年11期
关键词:沈阳市科技成果

纪国涛 郁培丽

〔内容提要〕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自2006年提出以来,已批复上海闵行、吉林长吉图、河北京南、四川成德绵等12个,建设目标是将其打造成“政策先行、机制创新、市场活跃、可复制推广”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区域高地。本论文通过重庆、江苏苏南、上海闵行和宁波等四个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经验做法,剖析了沈阳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面临的主要局限,提出了促进沈阳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沈阳市;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注:本文受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课题(项目编号:L19AJY-009)资助。

一、沈阳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本情况

(一)科技创新与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效应不断彰显

沈阳市科技创新平台总量达到1286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64个,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构架机器人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相继落地。这些科技创新平台的出现与发展推动了沈阳市创新能力的整体性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不断增加,加速了沈阳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例如,沈北东亚种业中试基地、沈北新区新旧动能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沈阳健康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辽宁医学诊疗科技研发中心等20多个中试基地提升了沈阳市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型研发机构不断涌现,新型研发机构是致力于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一种新型研发组织,例如,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辽宁特种机床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最后,辽宁实验室于2022年正式揭牌运行,以辽宁实验室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引领效应和创新成果转化规模效应将逐渐显现。

(二)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绩效日益提高

沈阳市区域内高校通过创新成果的本地转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效能不断提升。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形成了军民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推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模式,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沈阳工业大学构建了以技术转移中心为核心的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体系和校企共建研究院两大成果转化平台深度融入区域产业发展。沈阳理工大学开启学校与园区合作模式,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沈阳工程学院打造了与大型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的“以产定研、以研促产”的模式,将创新成果直接向市场转化。东北大学形成了“校企协同、校地协同、校产协同、学校与园区协同”的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生态系统,沈阳化工大学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三定向”模式为核心,构建了大学与区域互促发展的成果转化生态系统,促进了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现。

(三)创新成果转化绩效不断趋好

首先,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逐渐增强。2021年沈阳市科技成果国际化程度提升34.9%,科技成果市场化程度提升7.31%,科技成果商品化程度提升16.6%。规上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申请数提升1.15%。其次,创新成果转化活动效果逐渐提升。一是,沈阳市实施重大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双百工程”,形成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活动的常态化发展机制,优化了创新成果转化氛围;二是,围绕沈阳市20个重点产业方向,以揭榜挂帅方式推动创新主体协同运行效果显著,攻克了沈阳IC装备产业卡脖子技术,推动了创新主体协同互动;三是,沈阳市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专项行动赋能“老原新”三篇大文章,加速了科技成果在沈阳市转移转化。企业“创新券”的实施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同时,也推动了创新成果转化生态的优化。

二、外省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情况及经验做法

(一)重慶

重庆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于2022年获科技部批准,力争到2025年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区,成为西部地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承载地和辐射源。重庆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以重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为建设主体,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新,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和水平。积极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加速发展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加快建设技术转移机构,不断壮大技术转移人才队伍。积极推进科技成果区域协同转化,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高标准打造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一体化技术交易市场。

(二)江苏苏南

苏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201年获得科技部批准,是全国首个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区域建设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其主要做法:一是制定《苏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建设10个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20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0个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以及300个众创空间,发展技术经理和技术经纪人800名,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达1000亿元以上,转化应用一批具有原始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有力带动制造业优化升级的重大科技成果。二是促进校地协同,全面实施“科技镇长团”和“科技副总”活动,组织省内外高校院所的科技人员到乡镇、开发区和企业担任科技副职,进一步畅通高校院所与企业技术交流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2020年,江苏省与中科院系统、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以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500多家国内外重点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实施科技合作项目超过1万项。三是构建完善政策体系,强化科技政策落实,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保障机制。出台实施推进创新驱动发展“1+3”系列政策意见,形成了一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组合拳”。四是建设科技服务集聚区,建成苏州自主创新广场和科技服务超市平台,广场先后获批江苏省科技服务示范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和国家技术转移苏南中心。探索地方政府出大钱、产研院出小钱、研发团队出零钱的团队控股模式,实现调动研发团队积极性和解决转化资金不足的双赢。

(三)上海闵行

上海闵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围绕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依托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紫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现有创新平台的政策叠加效应,聚焦打造全球高端产业聚集地,加快推动国际技术转移,基于“快速转化+交易规模”的工作思路,推动重大创新成果快速转移转化及其规模持续扩大。主要做法:一是在组织上,成立上海闵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推进办公室,构建上海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联席会议协调机制,建设“环高校院所知识经济圈”和特色大学科技园,形成了高校、园区、社区联动发展的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二是对标国际,构建专业化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及其国际网络体系。上海闵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将支持高校对标世界一流高校的技术转移体系和知识产权许可机制,设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推动国际技术转移网络建设,完善技术转移网络的全球化、高端化布局。三是探索“基地+基金”模式,坚持全球视野、国际标准。示范区重点引进生物医药领域处于全球领先的优质成果逻辑转化,推动产业化基地建设形成引领全球的产业集群。四是打造“双创”示范基地。上海闵行区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地产闵虹集团合作打造“双创”示范基地“零号湾”,作为承接高校、师生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的载体,成立两年来已吸引400多个创业项目、10家创业机构,获得千万元级以上融资企业30余家,创新创业氛围活跃。

(四)宁波

宁波于2016年成为首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和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已经形成了“自主研发+项目合作+共建平台”“产业技术+产业育成+衍生企业”“国际合作+跨国并购”三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加快推进民营企业连接全球创新资源。其做法主要是:一是中介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全球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推进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及研发组织培育、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培育等改革,不断强化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互联网+检验检测平台等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二是推进“技术+金融”联动协同。宁波市立足于国际视野配置优化科技创新资源,依靠企业集团实践成功了“跨国并购+政产学研金+产业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式,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紧密融合。

三、沈阳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沈阳市距离创新策源地城市仍有较大差距

2020年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大连排在17位,沈阳排在第20位。根据创新能级不同,沈阳属于第二大类创新增长极城市,距离创新策源地城市仍有较大差距。从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与生产总值比例来看,创新策源地城市超过3%,而沈阳市约在2.5%左右;从财政支出与公共财政支出比重看,创新策源地城市超过6%,而沈阳市约在2%左右;从基础研究经费占比来看,广州、南京等城市占比超过10%,而沈阳市尚不足10%。基础研究薄弱导致原始创新能力不高,创新链支撑产业链发展能力不足。虽然沈阳市已经实现了创新要素的集聚功能,但在原始创新力、技术创新力、成果转化力、创新驱动力和创新治理能力等维度距离国际创新城市差距明显。

(二)沈阳市先进制造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

赛迪顾问最新发布2022年我国先进制造业100强名单(不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排在前10位的分别是深圳、苏州(能源半导体消费电子)、广州(新能源和汽车产业)、南京(医药产业)、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宁波(汽车与精密机械产业)、青岛(智能家电产业)、长沙(机械制造产业)、成都(航空与电子信息)和武汉(汽车与芯片产业)。东北地区仍然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最高排名城市吉林省长春市,位列37。沈阳市缺少具有龙头效应的产业高地,先进制造业缺乏核心竞争优势。新一代技术革命、大国博弈和疫情反复等趋势性力量将驱动我国制造业深层次的结构性调整,因此,沈阳市高端制造业发展必须从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向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转变。

(三)高校群落与沈阳市区域经济发展融合程度缓慢

一是沈阳市高校与区域内产业园区对接不足、与区域内典型产业集群对接不足、与区域内企业对接不足。因此,高校作为原创性成果提供者的创新成果赋能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亟待提升。二是沈阳市实质性产学研合作联盟有待提升,要把企业仅仅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观摩平台和联合研发平台,转化为具体项目导向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三是沈阳市企业缺乏积极主动与高校构建创新共同体的动力,原因之一是缺乏相关政策激励的具体细节安排,导致企业无法与高校实现双赢。

(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制度设计实践不力,宏观构思能力强、中观服务能力弱、微观服务能力缺乏

调研发现,多数企业认为,“沈阳市制定的发展战略、定位、规章制度、条例、通知、行动计划等非常完备,但缺少透明度、知悉度和执行力”。围绕特色产业集群、特色产业、特色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不足。沈阳市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不同创新资源依然比较分散,急需对创新资源重新整合和布局。

四、加快沈阳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自2016年以来,沈阳市固定资产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0%左右,同时,研发强度也持续超过2%,说明沈阳市已摆脱投资依赖,进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近日,科技部出台《“十四五”國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再次强调“支持地方政府依托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要求,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抓住机遇,布局沈阳市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正当其时。

(一)做好顶层设计,布局建设沈阳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

首先,抓住“十四五”以来,科技部继续批复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重大机遇,借鉴江苏苏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经验,以沈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载体建设沈阳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构建“示范区—转化基地—转化项目”发展模式,打造沈阳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领区和先导区。其次,围绕示范区内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沈阳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例如,2022年,沈阳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入选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20榜单,因此,可以考虑建设沈阳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催化沈阳市机器人产业重大原创成果涌现、加速机器人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打造沈阳市机器人产业的全国高地。第三,围绕示范区内,领军型企业或专精特新企业加速落实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速沈阳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二)加紧布局沈阳市高校群落与产业园区对接合作框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的载体是产业园区。目前,沈阳市典型的产业园区有,大东汽车城、沈阳经济经济开发区、虎石台经济开发区、于洪五金产业园、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园和特种机床城、苏家屯电力电器产业园、苏家屯钢管产业园、浑南高新技术开发区、沈阳航高基地、新民经济开发区、沈阳胡台新城、近海经济区、辽中泵阀产业园、法库经济开发区、康平经济开发区等产业园区。建议围绕沈阳市高校“双一流”大学和“双一流”学科建设,构建一所大学或多所大学多个学科分别与不同产业园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合作框架,围绕产业园区内关键核心技术主导的技术群落进行实质性对接,实现大学与园区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推动沈阳市园区高质量发展。

(三)实施沈阳市重点产业链创新链和产业集群成果转化提升行动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也有赖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程度。因此,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必须提升沈阳市创新链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过度。首先,遴选沈阳市重点创新链(例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链)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构建产学研研发共同体,破解创新链关键核心技术,解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前一公里瓶颈;其次,遴选沈阳市重点产业链(如生物医药产业链)共性技术需求,构建创新共同体,搭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的一体化平台;最后,遴选沈阳市重点产业集群(例如铁西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布局并落实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

(四)制定科技成果转化赋能沈阳浑南科技城高质量发展行动

沈阳浑南科技城建设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建设沈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大举措。在围绕科技城五大主导产业和五大类基础设施进行40个项目建设的同时,制定与其配套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首先,建议在科技城内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负责科技城内的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其次,建议在科技城内引进一批国内外专业化的技術转移机构,立足内循环扩展外循环,打造科技城的创新成果转化的国内和国际化高地。最后,建议科技城引进国外重点大学和国内重点大学分校落户,同时制定省内大学与科技城联合发展框架,把科技城建设成为国内创新策源地。

(五)打造示范区内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

自2016年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获批以来,沈阳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于2017年获批,目前获批总数已达到20余家,按照规划,到2025年将形成40余家左右,原则上每个行业仅布局一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因此,获批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竞争非常激烈。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启动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区域增长极”。因此,建议沈阳市抓住“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重大契机,在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内,有效利用沈阳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的示范引领效应,抓紧建设沈阳市其他主导产业国家创新中心,同时,打造示范区内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

(六)加强示范区内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及机构建设

利用沈阳东北科技大市场平台,组织示范区内科技成果转化相关单位参加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培育一批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技术咨询公司,形成覆盖沈阳市的科技创新服务网络。建议开展技术经纪人、示范区孵化器、加速器、产学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积极参加技术经纪人相关培训。同时,开展与省外优秀科技服务机构沟通与交流,引进优势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加速科技城成果转化。其次,鼓励科技人员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技术转移机构之间流动兼职,选派“产业教授”“科技副总”,全程服务参与企业科技成果转化。

(七)布局示范区内新型创新平台建设,打造标志性转移转化项目

围绕示范区内重点产业特色、领军型企业以及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引导区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新型产业研究院、实质性产学研合作联盟、中试基地、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移转化。着力在示范区内打造一批高水平标志性的转移转化项目示范工程。对标北京、上海、粤港澳3个国际科创中心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15项共性指标和1项特色指标,围绕沈阳市未来产业布局和数字沈阳建设,遴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打造一批高水平标志性的创新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其次,积极推进沈阳市两院院士科技成果、国家重大专项科技专项成果和原创性重大创新成果在示范区内落地转化,采取“一项成果一个政策”制定成果转化方案。

(作者单位:1.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沈阳市科技成果
沈阳市妇婴医院
沈阳市盛京小学
沈阳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创新第一小学
沈阳市新立堡桥设计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成果
八项科技成果介绍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