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无公害防治技术分析

2023-12-29柯武军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专职人员黄山市安徽

柯武军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林业工作管理的重点之一,只有专职人员积极防控病虫害,才能有效的保护、运用、开发森林资源。文章针对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无公害防治森林病虫害具有提高综合效益、优化防治效果以及助力防治技术升级的价值,常用的无公害防治技术有人工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信息化防治、综合性防治,继而落实森林病虫害科学防治的目标,助力我国林业事业稳健发展。

安徽省黄山市位于赣、浙、皖的交界处,与浙江临安、淳安、开化,江西婺源、景德镇为邻,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热量丰富、四季分明等特点,境内莲花峰的海拔最高,为1860米。黄山风景区是世界地质公园、五A 级旅游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约为160.6 平方千米,黄壤、红壤居多,有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局部地形影响气候,有着降水多、湿度大等气候特点,四季温差约为20℃,冬季气温在0℃以上,每年的4-6 月降水较多,年均降水日约为183 天,山地年均降水量约为2395 毫米。黄山市生态系统较为稳定,有着丰富的乔木林资源,杉木人工林的面积不断扩大,经济林朝着多元结构的方向发展,茶叶、油茶、山核桃、杜仲、板栗等经济作物与乔木、灌木栽种在一起,助力黄山市林业提高经济效益。黄山市基于《关于全面建立林长制的意见》展开“五大森林”行动,基于平安森林、健康森林、碳汇森林、活力森林、金银森林构建林业可持续发展格局。从健康森林的角度来讲,专职人员要做好防治病虫害的工作,一方面减少化学制剂的用量,另一方面有效丰富病虫害防治举措。基于此,为了使安徽黄山市的林业事业得以良性发展,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一、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价值

1、提高综合效益

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具有提高安徽黄山市综合效益的价值。首先,可提高经济效益,长期使用化学制剂防治病虫害对黄山景区及当地的土壤、空气质量等方面会带来负面影响,这不利于优化景区的自然环境,有时药剂散发出的刺激性气味还会给游客带来不好的体验,基于此当地要注重无公害防治森林病虫害,有效的保护景区环境,使黄山景区能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使用化学制剂防治病虫害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购买药剂,药剂属于消耗品,长此以往,将追加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成本,用无公害防治技术代替化学制剂防治病虫害,能有效的减少成本,继而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经济效益;其次,可提高生态效益,防治森林病虫害的药剂对水体、土壤、空气等方面均会带来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不利于保护农田、湿地、草甸,一旦生态系统失衡,就会使许多的动物失去栖息地,这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冲击较大。使用无公害防治技术可高效的保护生态环境,还可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性能,确保害虫及其天敌的基数合理,在非人力干预的条件下亦可实现防控害虫的目标;最后,可提高社会效益,安徽黄山市基于“健康森林”抓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实施了《黄山市县际毗连地区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工作制度》、《黄山风景区及毗邻“八镇一场”松材线虫病疫情联防联治机制工作方案》等政策,进一步扩大无公害绿色防治技术的辐射范围,联防联治链条日益健全,“地网”、“人网”、“天网”高度融合,继而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提高当地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质量。

2、优化防治效果

使用无公害防治技术能优化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主要源于相关技术具有预防性,可以在森林病虫害大范围的爆发之前加强预防,这就能有效的减少物力、人力、财力的投入,达到事半功倍的病虫害防治效果。通过对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进行分析可知,生物防治属于技术手段之一,该技术具有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作用,通过增加害虫天敌数量的方式将害虫的基数控制在合理范围,继而减少病虫害带来的负面影响。相较于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无公害防治可起到一劳永逸的效果,依托生态圈解决病虫害防治的难题,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调控功能优化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安徽黄山市自有生态系统较为稳定,这可以为生物防治技术起效提供有力的条件,继而保障当地的生态保护、病虫害防治可以双管齐下。

3、推动病虫害防治技术优化升级

无公害防治技术具有发展性,在技术、设备、基础资料等方面不断优化的条件下相关技术将持续的推陈出新,能达到有效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的目的。以安徽黄山市防治松材线虫病为例,依托基础工程建设预防体系,监测中心、监测点、固定监测样地共同构成了稳固的监测普查体系,经过多年的努力,该体系外缘辐射范围持续扩大,不断延长无松属生物控制带的长度,将检疫检查体系、监测普查体系、生物控制带视为虫害防治工程建设的支点,加大无公害防治病虫害的力度,同时运用减小媒介昆虫种群密度、经常性清理病死木、小范围皆伐疫木等举措,达到疫木限期扑灭、安全运用、有序流通、严格除害的目的,继而提高安徽黄山市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质量。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安徽黄山市的病虫害防治工程将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将赋能于监测普查体系、检疫防疫等体系,有效驱动相关技术优化升级。

二、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1、人工防治技术

人工防治技术指的是以人力为主的有效防控杉梢小卷蛾、杉木炭疽病等病虫害的技术手段。在病虫害未大范围的爆发阶段适合利用人工防治技术,常见技术有以下几个:第一,营造混交林。混交林主要指的是由2 种或2 种以上的树种所构成的森林,通常情况下混交树种材积占比应小于20%,有效改善林分结构,实践证明,单一树种更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害,混交林能提升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水平。安徽黄山市营造混交林的主要方法是“针阔混交”,例如杉木与檫木混交能将杉梢小卷蛾的侵害率降到10%左右。在营造混交林时,专职人员需根据安徽黄山市当地的栽种条件实施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植物组混交等举措,其中植物组混交具有易于调节的优点,同时存在施工较为复杂的缺点,适合安徽黄山林区人工更新以及次生林的改造;第二,保护天敌。专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重视保护害虫的天敌,许多害虫除了其自带的口器可以破坏植物组织并影响其光合作用、营养成分输送以外,在植物表层留下的孔洞将成为病菌入侵的端口,致使植物叶片卷曲、根茎腐烂、树皮脱落,基于此要有效保护害虫的天敌,以防治杉梢小卷蛾为例,专职人员可以在森林释放大腿蜂,在杉梢小卷蛾蛹期其寄生率超37%,继而能有效较少幼虫的数量;第三,人工摘除虫卵。通过对安徽黄山市森林害虫繁殖的方法进行分析可知,多数害虫的卵可以越冬,这与当地气温较高有关,竹毒蛾、竹缕舟蛾等害虫会把虫卵产在树体背阴的地方,当幼虫孵化后会直接侵害嫩梢、嫩叶,基于此专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摘除虫卵,减少虫卵数量,从源头防控病虫害;第四,林间管理。专职人员应注重林区的整洁与卫生,不给害虫及病菌传播提供条件,及时疏剪树冠,确保林间的湿度、温度、光照较好,破坏病菌、害虫滋生的环境,还需妥善的处理染病叶子、枝干,通常情况下要集中烧毁,以免病虫害迅速传播。在冬季专职人员需剪掉染病树枝,还要清理地面的枯叶,同时加强水肥管理,使树木自身的抗病水平得以提升,继而有效运用人工防治技术防控森林病虫害。

2、物理防治技术

当前安徽黄山市积极使用物理防治技术落实防控森林病虫害的目标,例如防治杉梢小卷蛾可以在其第一代成虫羽化盛期用糖醋液、黑光灯达到诱蛾的目的,糖、醋、水的比例为1∶1∶10,器皿中盛装的液体高度以淹过害虫为宜,可以将盛液的装置放在距离地面1.2 米的位置上,相较于糖醋液,黑光灯诱捕的范围更大,需专职人员根据森林面积合理的调控装置的密度;在防治竹缕舟蛾时,可以在成虫期安装诱虫灯;在防治竹毒蛾时,可以使用黑光灯诱杀,实践证明,黑光灯可以诱捕大量的成虫。因为害虫是传播病菌的主要媒介,所以防治害虫就可以起到防控病害的效果。常见的物理防治技术有以下几个:第一,灯光诱杀,利用害虫具有趋光性这一特点,在森林设置双光灯、黑光灯,运用人们不可见的光波吸引害虫,多数害虫对紫外线较为敏感,使用紫外线可以优化诱杀效果。高压汞灯防治虫害的威力较大;第二,植物诱杀,有些植物能吸引害虫,专职人员可以把这些植物种植在林间,以及森林的周围,达到诱杀害虫的目的,在植物上附着较多虫卵或成虫的前提下割除,并集中烧毁。对于飞蛾这类的害虫来讲,专职人员可以在植物的顶部固定一个塑料袋,因为飞蛾在日出前不易飞走,所以可以用塑料袋成功的困住飞蛾。若将成捆的枝条放在森林中,等到枝叶萎蔫后会散发出一种味道并吸引大量的害虫,专职人员只需定期清理林间的枝条就能起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第三,糖醋液诱杀,按照一定的比例把水、糖、醋混合到一起,并将其固定在林间,每日更换一次;第四,性诱剂诱杀,因为昆虫在交配时会释放一种物质并产生独特的气味,利用这种物质、气味并混合杀虫药剂就能达到诱杀的目的,使用该方法防治病虫害能极大程度的减少化学制剂的使用量;第五,毒饵诱杀,将杀虫剂、菠萝皮或香蕉皮等材料混合到一起调成糊状,该糊状物质就是毒饵,在森林固定的投放点放置一定量的毒饵,可以发挥诱杀害虫的作用;第六,黄板诱杀,在林间悬挂涂有机油、凡士林的黄色硬板,每亩约为50 块,其高度与植物的高度差不多,可有效的诱杀害虫。专职人员要根据病虫害的传播情况合理调控黄板的密度。

3、生物防治技术

安徽黄山市曾针对黄山风景区亮壮异域蝽防治方法进行研究,将筛选可以致死的高毒菌株、原真菌视为重点,在此基础上研究得出了可以防治该虫害的生物制剂。经验表明,生物制剂可以起到防控病虫害的作用,例如在防治竹毒蛾时,专职人员可以在4-5 月使用白僵菌,每亩白僵菌粉泡为2-4 个。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天敌防治,专职人员在利用天敌防治害虫前需了解当地的食物链,以及害虫的主要类别,在此基础上使用以鸟治虫、以虫治虫的手段,不可盲目的投放益虫或益鸟,以免破坏安徽黄山市的生态系统;第二,生物农药防治,相较于普通的农药,生物农药的成本较低且更为安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相关制剂防控病虫害需保障药量达标、方法正确,其目的是降低重复用药的频率;第三,生物酶防治,在防治病虫害时可以利用生物酶抑制害虫蛋白质的活性,达到破坏其生理结构的目的,害虫无法正常的生长、发育、繁殖。经验表明,使用生物酶防治森林病虫害不会影响到原有植物的生长,同时该防治技术具有一定的经济性与高效性。

4、信息化防治技术

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信息化防治技术主要可从两个维度着手加以分析:一是以人力为主的传统防治技术,专职人员要立足安徽黄山市做好调研工作,深入一线了解病虫害防治的情况,搜集整理信息,了解林情、山情、虫情、病情,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森林病虫害发展趋势、特点、影响采取行动,落实针对性、前瞻性防治森林病虫害的目标;二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型防治技术,以GPS 技术引入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为例,可立足病虫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提高监测、调研、防治的有效性,专职人员可利用电子设备基于GPS 技术完成森林信息采集任务,而后把采集到的一手数据传入数字设备终端,对森林的生长情况、病虫害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在可视化显示、网络化上报、动态化采集、实时化定位等功能的助力下有效预报病虫害,并提出病虫害防治建议。因为黄山市与多地接壤,依托县际毗邻地区联防联控机制可以在线建成乡、县、市三级森林病虫害预警、监测、防治网络,继而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高效性与科学性。在安徽黄山森林病虫害基础资料日益膨胀的大背景下,专职人员还可运用大数据技术展开竹缕舟蛾、竹毒蛾、杉木炭疽病、杉木小卷蛾等病虫害的监控活动,对相关病虫害暴发的规律、趋势、特征、范围等方面加以研究,最终得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案。

5、综合性防治技术

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指的是有效运用多种防治手段降低病害、虫害发生的几率。病害、虫害能互相影响,害虫不仅能传播病菌,还能破坏树木的基本结构,那些位于树木内部的虫洞、虫道会切断营养输送系统,位于叶片上的害虫会影响树木的光合作用,病菌会经由害虫、虫孔进入树木体内并诱发病害,同时染病的树木抵抗力较低,亦容易被害虫侵扰。基于此,专职人员要在病害、虫害互相影响的前提下,灵活的运用无公害防治技术,还需合理的应用化学制剂,以防治杉木炭疽病为例,可以使用50%退菌特、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加之动态监测、及时预警等技术手段共同发挥作用,提高综合防控森林病虫害的质量。无论是生物防治,还是药剂防治,均需专职人员把控好尺度,确保综合性防治方案具有“无公害”的特点,并能助推林业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安徽黄山市的生态系统较为稳定,采用无公害防治技术可以在有效保护、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以免化学制剂污染当地的土壤、水源、空气。基于此,专职人员要树立无公害防治技术,根据安徽黄山市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运用综合性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信息化防治技术、人工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未来相关技术将持续革新,继而高效落实防治森林病虫害的目标。

猜你喜欢

专职人员黄山市安徽
基于风险管理在质量专职人员培训中的应用
河南省某市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压力来源调查
黄山市屯溪区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局
黄山市养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智能制造和产业互联网”研讨会在安徽黄山市召开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人事档案材料收集与鉴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