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课程顶层设计 打造鲜活生命底色
——推动学校“大思政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3-12-29哈尔滨市呼兰区方台中心校王海燕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政课大思

哈尔滨市呼兰区方台中心校 王海燕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为指导思想,学校时刻牢固树立“大思政课”观,高度重视思政课改革创新,多措并举,推动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促进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参与度、创新度,增强学生责任感、成就感、获得感[1]。

学校以“红色基因”传承为主线,发挥课堂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工程、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构筑起以思政课程为核心,以德育工程为重点,以校园活动为拓展,以社会实践为补充的“1+3”课程思政同心圆,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的优势,形成知识育人、实践育人的双向互动、协同育人模式。 基于新课程标准,聚焦核心素养,开启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大思政课”的总目标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学校“大思政课”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

学校“大思政课”遵循的原则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 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2]。这六个下功夫,就是学校落实“大思政课”遵循的原则。

学校“大思政课”的具体目标是:

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培养学生“与人为善、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

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脚踏实地”的生活作风;

培养学生“笃信好学、专心致志”的学习风气;

培养学生“多才多艺、放眼世界”的开阔视野;

培养学生“志存高远、家国情怀”的责任担当。

学校“大思政课”的具体措施和实施路径是:

一、发挥课程的核心作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向互动——思想铸魂、知识育人

课堂是大思政课顺利实施的主阵地,通过课堂教学打造“思政金课”,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为统领,其他学科课程同步跨学科思政课的模式,建立思政“大课堂”。 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引领教师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蕴涵的深刻思政教育内涵,不同学科围绕相同思政教育主题,聚集核心素养,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整体设计“红色基因”同心圆思政课,立足道德与法治、语文、体育、音乐学科围绕增强使命担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目标,用红色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思想铸魂的思政课程

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教师用各种数据信息,用多维角度、大量的事实,带领学生了解长征的背景、路线、过程以及历史事件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特点, 把抽象深刻的道理转化为生动鲜活的案例、直观可见的数据、引人深思的故事,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体现了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样使学生对长征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领悟到红军在长征途中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积极乐观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数字素养、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同时激发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长征精神,引导学生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

通过深入学习语文学科“七律·长征”一课,让学生感受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钢铁般的革命意志。 教师通过字、词、句、修辞方法等文学知识的教学和组织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课堂活动,让学生体会毛泽东和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师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了解长征的经历,通过还原历史事件来感受作者在诗中的“暖”和“寒”所代表的因战事情况而变化的表达方式, 多媒体的呈现和教师的讲解,通过想象加以充实, 使长征画面在学生头脑中勾勒出来,学生能带着画面情感进行朗读,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学生朗读时斗志高昂,表达了对红军战士的敬佩之情,使学生坚定红色信仰,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也深刻地表达了家国情怀和心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体育学科“障碍跑——重走长征路”一课,组织重走红色路线的活动, 教师和学生课前自制手榴弹和炸药包等课上用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上通过“跑、跨、投、匍匐”等运动技能的训练,践行了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长征精神和体育精神。 在障碍跑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小组比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把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教师把活动游戏化,将游戏情境化,在学生“炸碉堡”的路途中适时播放飞机的轰炸声、战场上的呐喊声、机枪的吼叫声的音效,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里获得自主、互动、尝试和体验的机会,感受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 帮助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 终身运动的良好习惯,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同时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音乐学科“七律·长征”一课,通过艺术欣赏、发声练习、歌曲演唱等教学活动,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文化认知等素养。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欣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七律·长征”组曲,通过直观的视觉冲击,感受坚韧不拔、前赴后继的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众志成城、团结合作的精神,更能让学生感受到人民表达抗战胜利的喜悦之情。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调整状态,用激昂的歌声表达出长征的伟大精神和英雄气概,也使学生能够走进艺术美,感知体验艺术美,提升审美感知,达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育人目标。 学生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四节红色课程,发挥了思政课主阵地和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各学科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以德育工程为重点,在共情共融共通共建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潜移默化、立德树人

(一)打造红色文化阵地,注重学校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从1921 年到2021 年, 从党的一大到党的二十大……有一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文化长廊,贯穿于学校的一至四楼。 记载着党的重大事件、光辉历程、时代精神。

学校楼廊以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时间为主线, 一、二楼是建国前的革命史,从五四精神——遵义会议——长征精神——西安事变——日本投降——南京解放; 三、四楼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史, 从开国大典——改革开放——香港回归——建国70 周年——抗击疫情——建党百年等重大事件,红色精神贯穿其中,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懈奋斗、 不断奋进的光辉历史。 使师生感受到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一条红色文化长廊,一块块党史宣传版面,一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 师生亲手制作的过程,是一次深刻的实践教育活动,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形成启智润心的育人实效。引导师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让爱党爱国成为最亮丽、最鲜活的人生底色。

(二)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党建促团建带队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二十大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 全校教师坚持第一时间学、持续深入学、联系实际学,坚持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通起来,抓好思想建设。 学校党组织加强对团员、少年儿童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坚持不懈地对团员教师和学生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

学校积极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党员、团员、队员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员用带头宣讲二十大的方式,促进团员教师主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也参与到宣讲队伍中,所有教师都能在学习中领悟思想内涵,明确前进方向,强化使命担当,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为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结合德育工程,关联阅读和党史内容,开展品读红色家书传承红色基因的校园活动板块。团员教师中的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共同引领少先队员开展《党的故事我来讲》《共绘祖国美好未来》等活动,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体会故事中人物精神,感动之余思读书之恩,立报国之志。

各项活动的开展促进学校党员、团员教师和少先队员都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全校师生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引领学生热爱党拥护党,明确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使命和担当, 促进学生争当时代新人,实现立德树人的思想建设任务。

三、拓展课堂半径,同筑起课堂、校园、社会“点线面”一体的“大思政课”——提升素养、活动育人

(一)课程拓展,开创校园电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开放性、交互式的数字化教育转型初期,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年龄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创办了金色童年校园电台,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创新学习能力的提升。 结合德育、安全、法律等内容,关联道德与法治、语文、校本等学科,遵循每期调换班级和主持人的原则,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本学期录制了《关爱校园安全》《预防校园欺凌》《民法典》《做诚信少年》 等主题内容。内容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增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丰富了校园生活,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增强了爱社会、爱学校、爱生活、知法守法等综合素养。

校园电台内容通过学校公众号、 视频号发布转载,辐射到家长和社会, 做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宣传与引导,在共情共融共通中扩大思想政治教育范围,构建辐射课堂、校园、社会“点线面”一体的“大思政课”。

(二)开展红色主题系列活动,弘扬红色文化、培养家国情怀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 学校党员和积极分子开展了“对党说句心里话”“丹心向党”校园艺术节等大型活动,抒发了广大党员和积极分子对党和国家的无限热爱之情,也表达了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的育人使命和责任担当。学生用画笔、诗歌等表达了永远听党话的童真心声,也表达了对祖国的敬爱和美好祝愿。 还开展了手抄报、征文、唱红歌、“戏曲进校园”“重走长征路”、 红色舞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全校通过“学起来”“唱起来”“讲起来”“做起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培养家国情怀。

四、广泛开展研学实践等活动,实现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统一——亲身体验、实践育人

(一)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在“双减”政策下,聚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以学生终身发展为价值主体,培育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做科学教育加法。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进学校主阵地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 在区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组织学生到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进行参与式、体验式科学实践活动。把课堂搬进科技场馆,让学生在“游”中学,带着梦想旅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社会实践大课堂是一门视野开阔,充满现实关怀、社会活力的实践性课程,让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时间上无时不有,空间上无处不在,效果上直抵人心。

(二)开展其它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学校还开展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践活动,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 如“我和妈妈讲科学”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和家长一同走进社会,一起了解社会科学内容,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农作物特性、粉条的制作过程等知识的研究和讲解。 学生能找出事物间的联系, 亲身体验用科学的态度解决问题,认识自然与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的缄默性知识,能让学生更好地应对社会,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参观红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社会实践调查”“传承革命文化专题实践活动”“优秀传统文化专题实践活动”等实践活动,践行合格、提高、发展,不以学生知识为唯一标准,而是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统一。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造就更多的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学校“大思政课”未来规划:

百年新征程,寻找新路径,拓展新形式,开创新领域。

思政内容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思政课的魅力在于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 未来,学校将结合美术、综合实践、数学等学科开展“红船精神”“传承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和祖国在一起”等“同心圆”思政课,从中国精神、党的发展史、戏曲进校园、生态环境、祖国的发展、变化、强大的真实视角和数字信息为素材,结合学科特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努力拓宽思政课的育人载体,把思政课堂搬到更多现实场景中,将思政小课堂与思政大课堂生动结合,筑牢学生思想根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做担当家乡建设的接班人。

学校将继续通过德育活动中引导、 校园文化中熏陶、学科课堂中内化、校园活动中深化、课程学习中强化、生活实践中外化等途径,为青少年构筑精神基石、夯实人生根基,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知识育人与实践育人协同效应。 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跟党走。养正一个孩子,兴旺一个家族,养正千万孩子,振兴一个民族[3]。 希望孩子在学会技能的同时,拥有健康的人格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双手。我们牢固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政课大思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艺术生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