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东坡:从黄州到汝州

2023-12-28杨满沧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汝州黄州苏轼

杨满沧

如今来看,从黄州到汝州的路程也就几百公里,半天即可达。即便是在古代,舟车步行,最长两个月也能到达。可北宋时的苏东坡,从黄州“量移”到新的贬所汝州(今河南临汝),却足足走了一年半,最终也没有到达汝州。也正是这一年半在路上的时光,让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近五年的苏东坡,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未来人生规划,如何适应这“忽穷”“忽达”的命运?其情绪互相冲突的跃动曲线也勾画出他那独特的人文精神、理想人格、道德规范与现实人生……

元丰七年(1084)三月,春天的气息渐浓,苏轼已在黄州生活四年多了。宋神宗有意起用他,却受到宰辅大臣王珪、蔡确等人的极力阻拦,迫不得已使出“皇帝手札”,亲自拟文颁旨:“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才实难,不忍终弃……量移苏轼到汝州,特授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汝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似乎,苏轼的人生命运面临一个新的“拐点”……

苏轼在黄州近五年,在此经营东坡自留地,盖起“雪堂”,纳朝云为妾,中年得子,精神上逐渐走出牢狱之灾的阴影。四月一日,朋友李仲览自江东来送,酒酣耳热,苏轼有感而发,填一阕《满庭芳·归去来兮》,告别这让自己脱胎换骨的黄州: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苏轼化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梦想回归故里。年过半百,他对自己未来的人生仍心存顾虑。雪堂前,我亲手种植的杨柳,请父老乡亲在我走后继续浇水,莫剪它的枝条。天晴时,请替我晾晒一下旧的渔网蓑衣,说不定我还会回来做个渔翁的。

四月中旬,苏轼辞别黄州,渡长江,抵武昌。舟行江上,听到黄州城墙上传来熟悉的鼓角声,仿佛在为他送行,苏轼受到感染,思绪万千。“清风弄水月衔山,幽人夜渡吴王岘。黄州鼓角亦多情,送我南来不辞远。江南又闻出塞曲,半杂江声作悲健……他年一叶溯江来,还吹此曲相迎饯。”(《过江夜行武昌山闻黄州鼓角》)

四月十四日,苏轼到达武昌后,即坐船来到磁湖。陈慥、潘鲠、潘丙、潘大临、古耕道、郭遘、何胜、王齐愈等几位黄州相识的“ 铁粉”在此恭候他,旧友欢聚一起,喝了几场大酒,继续赶路。

著名的庐山巍然屹立在九江边,吸引着无数文人骚客的到来。唐代诗人李白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名句,水声仿佛如雷鸣震耳;徐凝写下的“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色彩仿佛如丹青养眼,早已留在苏轼心中。四月二十四日,苏轼与好友参寥、刘格等一起登上庐山,受到山僧游人热烈欢迎,苏轼那颗自负的心不免又得意起来,把上山前下定决心不再写诗惹是生非的诺言抛在脑后:“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自昔怀清赏,神游杳霭间。如今不是梦,真个在庐山。”(《初入庐山三首》)在北香炉峰下的东林寺,苏轼把这几天看到的景色和感想,写成一首至今家喻户晓的绝句《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庐山归来,苏轼专程绕道江西兴国,去看望老友杨绘。杨绘曾专程到黄州慰问过落难的苏轼。然后,再自兴国去筠州,看望在此做盐酒收税员的弟弟苏辙。想起情同手足的弟弟子由,苏轼心情大好。“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转眼到了五月初。在筠州,苏辙及其三个儿子、云庵和尚、有聪禅师等,吃粽子,品黄酒,话端午,在一起度过了几天欢快时光,作出“知君念我欲别难,我今此别非他日。风里杨花虽未定,雨中荷叶终不湿……”(《别子由三首(兼别迟)》)。苏轼安慰弟弟,不要为眼前的困难伤心,我的初心不会改变。

随后,苏轼辞别弟弟和侄儿,折返回九江,与家眷会合。时季将进入六月,参寥只能陪同到此地。正巧苏轼的大儿子苏迈被朝廷派往饶州德兴县任县尉,苏轼决定送儿子赴任。六月初九,父子二人来到湖口,在月下乘舟,同游当地的名胜石钟山,写下著名的散文《石钟山记》。

辞别苏迈,苏轼一家乘舟经池州,过芜湖,七月到当涂,看望自己当年的“伯乐”之一张方平的儿子张恕。张恕在当涂做官,用好酒好菜宴请苏轼,并让几位美丽的家伎歌舞助兴。不承想,在此巧遇黄州太守徐大受家的爱伎胜之。苏轼在黄州时,曾写诗赞美她。今日得見,旧情重现,苏轼用前韵填一阕《西江月》,记录此次与胜之的艳遇:“别梦已随流水,泪巾犹浥香泉,相如依旧是臞仙,人在瑶台阆苑。花雾萦风缥缈,歌珠滴水清圆,蛾眉新作十分妍,走马归来便面。”苏轼借用司马相如之典故,离别已成过去,眼前的你依旧是清瘦的神仙,住在仙宫里。美人如花花似梦,歌声圆润美妙如明珠入水……这让笔者想起苏轼后来被贬惠州时,为死去的爱妾朝云填的那阕《西江月·梅花》中的句子:“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真多情也。

在当涂,苏轼与诗友郭功甫喝了一场大酒。酣畅淋漓,诗兴大发,醉中要来笔墨,在郭家的髹漆屏上,信笔画了一幅竹石图。画面栩栩如生,竹影摇动。功甫大喜,送给苏轼两把收藏的古铜剑,留作纪念。“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一双铜剑秋水光,两首新诗争剑铓。剑在床头诗在手,不知谁作蛟龙吼。”(《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古铜剑》)苏轼本性难改,又露出真性情来。

物极必反,乐极生悲。七月二十八日,苏轼与爱妾朝云所生的幼子苏遁还不满周岁,夭折于去金陵的船中。“吾年四十九,羁旅失幼子……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仍将恩爱刀,割此哀老肠。知迷欲自返,一恸送余伤。”(《哭子诗》)中年丧子,苏轼老泪纵横,只好把幼儿葬在金陵。

在金陵,苏轼拜谒在此退养已九年的政治对手王安石,留下了荆公骑着瘦毛驴、穿着破布衣到江边来迎接的千古佳话。政见虽不同,但人格相互吸引、欣赏和尊重。

王安石并不全是“拗相公”的脾气,也有温情的一面。“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王安石《北山》)他很享受在金陵的退隐生活,便将心比心,极力劝说苏轼,不如在金陵买田盖房做邻居,细数落花,缓寻芳草。苏轼真的动心了。“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苏轼《次荆公韵四绝》)回想以往与荆公因变法而争,苏轼深感不安,无奈一切都晚矣。他在《上荆公书》中说:“轼始欲买田金陵,庶几得陪杖屦,老于钟山之下……若幸而成,扁舟往来,见公不难也。”

苏轼在金陵住了一个月,于八月十四日辞别王安石,乘舟前往仪真(今江苏仪征)。王安石送至江边,江风吹动着稀疏的白发,望着渐渐远去的孤帆远影,荆公慨然感叹道:“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在仪真住了二十多天,苏轼又写信给王安石,欲借王安石的声望,提拔自己的学生秦观。苏轼在信中写道:“向屡言高邮进士秦观太虚,公亦熟知其人。今得其诗文数十首,拜呈。词格高下,因己无逃于左右……人难之叹,古今共之,如观(秦观)等辈,实不易得。愿公稍借齿牙,使增重于世,其他无所望也。”认为秦观的才华逃不过王安石的眼光,应尽力辅佐年轻人进步。

在仪真苏轼很忙碌充实。去金山会见好友滕元发,接待润州知州许遵一和学生秦观,又遇到自己的进士同学蒋之奇。蒋之奇是宜兴人,建议苏轼到自己的故乡宜兴买田置业。苏轼又被说动了,便从金山到宜兴去看田。

九月,苏轼到达宜兴,看中曹姓地主家的一块田,便买了下来,设想着“当买一小园,种柑橘三百本”(《楚颂帖》)。

深秋十月,宜兴买田后,苏轼兴冲冲地渡江到达扬州,受到时任扬州知州吕公著热情招待。在扬州,苏轼向宋神宗写就《乞常州居住状》。信中,苏轼告诉皇上自己在此置买了田地,请求皇上恩准不再去汝州上任,就在宜兴养老。

投信后,苏轼不再继续前行,原地等待回复。十一月,苏轼乘船至京口(今江苏镇江),转道高邮,去看望学生秦观。秦观杀鸡沽酒,形影不离,陪同恩师几天后,把老师送到山阳(今江苏淮安)。在淮河岸边,苏轼临别为秦观题赠《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叫风鉴在尘埃。釀造一场烦恼、送人来。”苏轼喜欢秦观,同情他怀才不遇,可又无可奈何。

随后,他渡淮水,来到泗州(今江苏盱眙)。此时,已近元丰七年(1084)年末。苏轼决定全家在泗州过年。

除夕之夜,在此地做官的黄寔(字师是)为苏轼一家送来酒菜、点心等年货。“暮雪纷纷投碎米,春流咽咽走黄沙。旧游似梦徒能说,逐客如僧岂有家。冷砚欲书先自冻,孤灯何事独成花。使君半夜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哗。”(《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之一)冷清寂寞的除夕,黄君亲自为被贬之人送吃送喝,让老妻孩子们高兴得欢笑起来。这雪中送炭的友情,胜过锦上添花何止千万倍啊?

在泗州,苏轼又遇见故乡眉山的少年好友刘仲达,与知州刘士彦一起陪同苏轼游南山、赏春色、品美酒。苏轼在此地欣赏到“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初春景色,品尝到“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的好茶野味,体悟到“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哲理。

十二月十八日,苏轼在泗州雍熙塔下的浴池痛痛快快地洗澡后,写下两阕有关洗澡的《如梦令》词,极具象征意义。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自净方能净彼,我自汗流呀气。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

佛家术语“无垢”,比喻一切清净。苏轼离开黄州,想把“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的屈辱和被抹黑的事实洗掉。他自我表白,身上本来就没有什么污垢,我是被冤枉的。

元丰八年(1085)正月初四,苏轼离开泗州,赶往南京(今河南商丘)。他去拜谒自1079 年就退隐此地的恩人张方平。

南京在北宋是一个重要的城市,晏殊、范仲淹等人都曾在此留下佳话。张方平曾任太子少师,最早赏识苏轼兄弟,并把他们推荐给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在“乌台诗案”中,张方平以三朝元老的身份竭力替苏轼说情开脱。彼时,他已是七十九岁的高龄,双眼几近失明,整天以学佛弘法为乐。苏轼停留在南京,陪伴张老一个多月。

元丰八年(1085)二月,苏轼收到宋神宗恩准他留在常州宜兴的申请。“仍以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事,常州居住。”虽然待遇未变,但苏轼高兴极了,便用辞别黄州时所填的那阕《满庭芳》之韵,复作一篇:

归去来兮,清溪无底,上有千仞嵯峨。画楼东畔,天远夕阳多。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船头转,长风万里,归马驻平坡。

无何。何处有,银潢尽处,天女停梭。问何事人间,久戏风波。顾谓同来稚子,应烂汝、腰下长柯。青衫破,群仙笑我,千缕挂烟蓑。

此时,苏轼心中涌起无限的向往,迫切想调转船头,乘风破浪,快马加鞭,回归田园,去看清澈的溪流、峻峭的青山和美丽的夕阳,不再留恋滚滚红尘。“鸠鸣乳燕寂无声,日射西窗泼眼明。午醉醒来无一事,只将春睡赏春晴。”(《春日》)苏轼觉得他离陶渊明更近了。

可惜,计划总也赶不上变化。

元丰八年(1085)三月初五,三十八岁的宋神宗驾崩。回忆起自己“无状罪废,众欲置之死,而先帝独哀之。而今而后,谁复出我于沟壑者,归耕没齿而已矣”,苏轼不禁失声痛哭。因是有罪之身,无法悼念,便替患眼疾的张方平老人撰写一篇《神宗功德疏》献上。

四月初,苏轼辞别张老,从南京经楚州,五月一日又回至扬州。

苏轼在扬州游竹西寺时,又想起了陶渊明。“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剩觅蜀风新井水,要携乡味过江东。”他在僧舍的墙壁上,挥笔写下“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不承想,这诗句以后被政敌解读为对神宗驾崩大不敬之罪,给他带来更加沉重的灾祸。

五月,苏轼回到常州。转眼,苏轼离开常州已有一年。汝州不需要去了,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做个隐士吧。“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聊随物外游。有书仍懒著,水调歌归去。筋力不辞诗,要须风雨时。”(《菩萨蛮》)苏轼从肉体到精神,感到彻底松弛。

五月的江南,水碧柳绿,花红鱼鲜。苏轼为当地的名吃河豚写了一篇千古流传的广告文案:“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正当苏轼欲归隐田园时,年仅十岁的宋哲宗继位,由其祖母宣仁太后高氏垂帘摄政。宣仁太后过去就喜欢苏轼的才情,也一直没有忘记宋神宗对苏轼的欣赏。

元丰八年(1085)五月,苏轼在常州宜兴的神仙日子还没过上几天,新皇帝正式颁诏苏轼立即回京,任为朝奉郎。直到公元1101 年,苏轼从贬谪地海南儋州北归,回到常州,病死在这里。他不愿赴任的汝州,却在1094 年,由他亲爱的弟弟苏辙任知州。

汝州辖下的郏县茨芭镇,背依嵩岳余脉莲花山,面对汝水,黄帝钧天台在其前面,左右两个山岭逶迤而下。青山绿水,景色宛若峨眉故乡。苏轼、苏辙死后均长眠于此。这也许是谁也无法逃脱的宿命吧。

苏轼还没有来得及起程去汴京赴任。六月,又接到诏令,以朝奉郎知登州军州事。接到朝命,苏轼恋恋不舍地离别宜兴,经润州、扬州、楚州、海州、密州,历时三个多月,一路上依旧游山玩水,访亲问友,于十月十五日抵达登州。可到达五天后,又接到朝廷的新任命。“以朝奉郎知登州的苏轼为礼部郎中”。即便在登州仅仅逗留了十几天,苏轼还是幸运地目睹了海市蜃楼奇观,恰如他的人生幻境。

十一月二日,苏轼辞别登州,调头向京师进发,经莱州、青州、济南、郸州、南京,十二月到达汴京。在皇帝身边工作,苏轼的仕途柳暗花明,但也埋下高空坠落的隐患。

曾记得元丰二年(1079)八月十八日,苏轼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被捕。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结案释放,被贬黄州,正是年末迎新之际。这一次匆匆到汴京赴任,同样是新年即将到来之时。六年时光,天壤之别。

苏轼第一次被贬,于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离开汴京,二月初到达黄州。苏轼父子在路上仅走了一个月。

而这次北归,苏轼从元丰七年(1084)四月离开黄州,到元丰八年(1085)十二月再次回到汴京,历经一年半的时间。从黄州到汝州,几次过长江、淮水,渡黄河,到海滨登州,穿越了大半个北宋版图,这样的赴任速度和方式,皇帝既没有催促、追究,其他大臣也没有非议、举报。如今看来,很是不可思议。

如今,我们无从得知苏轼当时的心路历程,但从他的诗文中,可以看到他对融入山水自然和真挚友情的热爱。虽走在被贬谪的下坡路上,却很享受这难得的路上风景,故意把脚步放慢些、再放慢些,期望看尽自然界万物生灵的美好、荣枯和生生不息。他更享受与亲朋好友相遇时的喝酒酬诗和相互温暖。这一切,让其失意灰暗的人生增添了许多热爱生命的理由。

苏轼从黄州到汝州的报到经历,让笔者感悟很多。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说过:速度可以改变时空。当今的我们,习惯飞机、高铁,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朝发夕至,来去匆匆。飞机上一觉醒来,已从北京到达纽约。然而,我们根本无法看清,也不愿再仔细品赏路上的风景,不再去关心山水花草、杨柳春风、飞禽走兽、秋收冬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都是在微信、视频电话中维护了。

猜你喜欢

汝州黄州苏轼
多情最是黄州月
大江东去——苏轼的黄州时期
从善如流
大宋国民偶像苏东坡失意黄州——《黄州寒食帖》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汝州老城区O-13-03地块详细规划对景观设计的控制与引导分析
汝州:五年历程谱华章
河南汝州曲剧进校园的思考与实践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