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河北省猪粮比价形势分析、研判与对策建议

2023-12-25刘芮彤张立平

关键词:比价批发价格存栏

丛 林,刘芮彤,齐 静,张立平

(1.河北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2.河北农业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2023年1月30日—2月3日,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测,当周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4.96∶1,进入价格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截止到2023年10月10日,河北省猪粮比价仍低于6∶1(根据中国养猪网统计数据,10月10日河北省猪粮比价为5.32∶1)。猪粮比价是判断生猪生产和市场形势的重要预警指标,根据《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猪粮比价与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率、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价格共同构成了我国生猪产业预警的三级指标体系。当前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和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价格这2个指标均未达到触发生猪产业预警的标准(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同比降幅达到5%及以上;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价格当周平均价同比涨幅达到30%及以上),但猪粮比价却长期处于二级预警区间水平。因此,基于生猪市场价格和玉米批发价格视角分析河北省猪粮比价形势,对未来河北省猪粮比价进行研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猪粮比价

(一)猪粮比价在生猪产业中的意义

我国自1985年取消生猪统派统购制度,实行市场化供需生产经营以来,生猪价格在市场规律影响下呈现周期性波动,反应波动的重要指数之一就是猪粮比价。所谓猪粮比价是指全国平均生猪出场价格与全国主要批发市场二等玉米平均批发价格(以下简称“玉米批发价格”)之比,即“猪粮比价=生猪出场价格/玉米批发价格”,生猪出场价格和玉米批发价格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每周监测、汇总、计算得出[1]。猪粮比价通过对猪价和粮食价格的比价关系,直观反映生猪行业养殖利润状态,长期以来被生猪养殖行业奉为风向标[2]。生猪生产实践界和学术研究者均将其视为测量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的关键指标之一。《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中指出,在判断生猪生产和市场情况时,将猪粮比价作为核心指标,将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作为辅助指标[3]。根据近年生产成本数据测算,对应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的猪粮比价约为7∶1[4]。猪粮比价也是各国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定价的核心参考依据。2013年,我国开始开展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业务试点,以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猪粮比价为保险触发标准(200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猪粮比价6∶1),从单纯保障生猪养殖过程中的自然风险逐步扩展到保障市场风险。同年,我国首例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合同签订,当一个保险期间内猪粮比价平均值低于6∶1时,保险公司根据事先约定对生猪养殖主体进行赔偿[5]。

(二)猪粮比价在生猪生产与市场价格波动中的作用机理

生猪的市场价格波动决定着猪粮比价的结果,同时猪粮比价又反作用于生猪市场价格和生猪生产行为。其具体作用机理为:(1)生猪市场价格和玉米批发价格决定了猪粮比价,猪粮比价反映生猪养殖主体的生产成本——收益结果,即养殖利润(玉米批发价格影响生产成本,生猪市场价格影响生产收益)。(2)养殖主体根据养殖利润调整生产规模。调整生产规模一方面可以直接影响生猪出栏量,继而通过市场供需变动影响生猪市场价格;另一方面,可以引起仔猪价格的变动,继而影响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又将引起10个月后市场上的生猪出栏量变动,直接引起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例如,由于非洲猪瘟疫情,二元母猪存栏量严重不足,2020年,很多养殖主体为了短时间内恢复母猪产能,提高利润,将很多三元商品母猪作为后备留种母猪(能繁母猪)使用[6]。(3)我国生猪价格指数以猪粮比价为保险定价核心参考依据,猪粮比价也将影响养殖主体投保的成本和保险收益。猪粮比价在生猪生产与市场价格波动中的作用机理结构示意如图1所示。

图1 猪粮比价在生猪生产与市场价格波动中的作用机理

(三)猪粮比价标准的历史演进

鉴于猪粮比价在生猪产业中的重要作用,为了稳定生猪生产经营,维护养殖主体利益,保障居民猪肉产品消费,建立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2009年以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2018年以前为农业部)、商务部等多部门联合考虑生猪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和形势变化,对基于猪粮比价为标准的响应(预警)区间和响应(预警)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几次修订和完善,先后发布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修订)》《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等政策文件,在上述文件中先后划定了9∶1~6∶1、6∶1、5.5∶1~5.8∶1以及7∶1等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点(区间),并围绕猪粮比价区间做出了相应的响应(预警)机制和具体应对措施。

二、当前河北省猪粮比价形式分析

根据中国养猪网统计数据,河北省2023年9月10日以来生猪平均市场价格、玉米平均批发价格及猪粮比价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见自2023年9月10日起,河北省猪粮比价最高为5.62∶1(9月27日),最低为5.32∶1(10月10日),连续超过3周猪粮比低于6∶1(9月10日—10月10日)。根据《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当猪粮比价连续3周处于5∶1~6∶1时进入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发布二级预警。因此,河北省目前猪粮比价达到价格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标准。

表1 河北省2023年9月10日—10月10日生猪市场价格、玉米批发价格及猪粮比价

三、未来河北省猪粮比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及形势研判

根据猪粮比价的计算公式可知,猪粮比价的直接影响因素为生猪市场价格和玉米批发价格。因此,本文主要从生猪市场价格和玉米批发价格2个维度分析猪粮比价的影响因素,并对未来河北省猪粮比价的形势进行研判。

(一)河北省生猪市场价格形势分析

通过对河北省2023年第一、二季度生猪产业现状及生猪市场价格走势的分析,结合外部市场环境,预测河北省2024年第一、二季度生猪市场将会呈现产量平稳上涨,猪肉产品市场供大于需,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的趋势,主要原因如下。

1.供给层面的影响分析。

(1)生猪出栏量增加导致产量过剩。能繁母猪是生猪生产的基础和市场供应的“总开关”[7],根据生猪生产自然规律,能繁母猪妊娠阶段(平均114天)、哺乳仔猪阶段(约28~35天)、仔猪育肥阶段(约5个月)直至生猪出栏大约为10个月的周期,当期能繁母猪存栏量对10个月之后生猪出栏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推算2024年河北省第一、二季度的生猪出栏量主要取决于2023年,第一、二季度末的能繁母猪存栏量。

《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简称“《方案》”)对各省能繁母猪存栏量限定了上限区间,随着《方案》中对各省能繁母猪存栏量的规模限制的落实以及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经验的累积和成效的提高,2023年,第一、二季度河北省各大规模生猪养殖企业出于抢占生猪市场份额的目的扩产增加能繁母猪存栏量。虽然河北省早已开始对能繁母猪存栏量进行去产能化,但效果并不明显,且去产能的主体主要是中小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而大规模生猪养殖企业则“逆势”扩大能繁母猪存栏量。从以PSY指数(每头能繁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为核心指标的生产效率来看,大规模生猪养殖企业的生产效率明显高于中小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因此在当前去产能力度不足的情形下,生产效率提高导致的生猪出栏量提高,将进一步削弱甚至超过去产能带来的生猪出栏量降低的效果。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河北省2023年第二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为182.4万头,较2022年第二季度末上涨1.3%。再叠加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减弱、生产效率提高以及对小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养殖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可能存在的统计遗漏等因素,可以预测2024年第一、二季度的生猪出栏量可能超过2023年第一、二季度。2023年第一、二季度河北省生猪市场价格整体上处于低迷状态。因此,如果没有政策干预等影响,2024年第一、二季度的生猪市场价格很可能依旧低位运行。

(2)二次育肥现象出现导致大体重生猪增多。受2020年生猪市场价格走高影响,大量养殖主体通过二次育肥或压栏的方式增加生猪活重以提高利润。根据农业农村部统计,自2017年5月全国生猪存栏活重从平均121.7千克/头增加到2021年5月,平均135.8千克/头,平均每只生猪存栏活重增加14.1千克。因此导致生猪出栏量趋近于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前水平,但猪肉产量提高10%左右[6]。尤其是自2022年之后,二次育肥现象更为明显。根据农业农村部“生猪产品信息”专题数据库发布的统计数据,2022年与2021年各季度生猪出栏量、屠宰量、肉产量的数据,如图2、3、4所示。从图中分析得知,2022年第三、四季度生猪出栏量与2021年同时期几乎相同,但屠宰量明显低于2021年同时期,而肉产量又几乎与2021年同时期相同。这说明:一方面,相较于2021年,2022年第三、四季度有更多生猪出栏后并未屠宰而是被收购进行二次育肥;另一方面,相较于2021年,2022年第三、四季度生猪单体体重明显增加。在生猪市场价格持续走低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内二次育肥几乎成为全国生猪养殖业的共性问题。通过调研发现,河北省作为全国养猪大省,同样出现较为明显的二次育肥导致大体重生猪增多的情况。

图2 2021—2022年全国生猪出栏量

以上2种情况的出现都可能会导致2023年末至2024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超出市场所需,进而导致生猪市场价格继续走低。

2.需求层面的影响分析。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居民对膳食营养健康的认知不断提高,居民膳食结构逐渐发生改变。根据《河北统计年鉴(2022)》发布的数据统计,在主要食品(粮食、蔬菜及菜制品、肉类、干鲜瓜果类)消费结构中,人均肉类食品消费占比自2018年的9.23%降至2021年的8.82%。而在人均肉类食品(猪肉、牛肉、羊肉、禽类肉)消费结构中,猪肉食品的占比从2018年的67.02%降至2021年的63.89%,禽类肉消费则从2018年的20.70%提升到2021年的25.93%。此外,根据河北省统计局2022年发布的《河北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自2020年以来,河北省常住人口逐年下降,2022年较2020年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了44万人,202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1‰。人均猪肉消费量下降叠加常住人口下降,导致猪肉产品需求量下降。需求层面的影响最终加剧了未来河北省市场上生猪产品供大于求和生猪市场价格走低的局面。

3.政策调控的影响分析。2021年4月21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工作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要求自2021年5月1日起开展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工作,方案将全国划为北部区、东部区、中部区、西南区、西北区等5大区,方案要求原则上生猪不向大区外调运,推进“运猪”向“运肉”转变。根据方案,河北省与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同属于北部区。在“分区防控”政策实施之前,北部区的生猪自给率(自给率/%=自给数×需求数×100%)最高[8]。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同属北部区,3省份的年生猪出栏量分列北部区第二、第三、第四,但其人口相对较少,对猪肉的需求量也较低。“分区防控”后,超出的自给部分外调难度增加,可能致使北部区市场上生猪产量短期内过剩,最终导致生猪市场价格偏低[6]。在北部区中,河北省是第一养猪大省,生猪年出栏量和猪肉年产量均远高于其他省(市),因而对于河北省的影响也最大。

(二)河北省玉米批发价格形势分析

2016年,我国取消实施多年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玉米价格由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状况决定[9]。从国际环境来看,在2020年,玉米市场开始面临着结构性库存周期拐点的出现,以及全球粮食安全危机忧虑加剧的局面,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由此造成2020年玉米价格大幅上涨。进入2021年,粮价上涨之路也并未停歇,元旦开始更是再现抢粮大战[10]。直至2023年10月前,玉米批发价格并未呈现任何明显下降的趋势,甚至在2023年9月突破3 000元/吨。即使根据最近一个月(2023年9月10日—10月10日)的生猪市场平均价格——16.23元/千克来计算,要想达到猪粮比例7∶1的盈亏平衡点,玉米的批发价格则需降至2 320元/吨,而显然未来的玉米价格很难回落到这一水平。2007年及以前我国玉米贸易以出口为主,之后以进口为主。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玉米进口国,玉米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进口依存度居高不下[11]。我国玉米进口主要来源于乌克兰、美国和俄罗斯,以2020年为例,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数据,当年我国从乌克兰、美国和俄罗斯进口玉米量分别为629.76万吨、434.19万吨和13.77万吨,总计占我国当年玉米进口量95.36%[12]。俄乌战争的持续严重影响乌克兰玉米生产,导致国际玉米价格走高,国际玉米贸易波动[13],进而也导致我国玉米价格持续走高。目前俄乌战争仍在持续,短期内玉米价格可能难以回落。

从国内情况看,结合《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年鉴》《河北农村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近十年来我国玉米批发平均价格每年的地点一般出现在1月份,之后开始上涨。以2022年河北省玉米批发平均价格的月中价格为例,如图5所示。

图5 2022年河北省玉米批发价格的月中价格

由此推测,河北省2024年第一、二季度的玉米价格整体上将呈现上涨趋势。此外,从河北省与全国的生猪市场价格比和玉米批发价格比来看,根据中国养猪网统计数据和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布的“全省30个生猪价格监测县报告数据”可知,2023年2月份以来,河北省生猪市场价格持续高于全国水平(图6),河北省玉米批发价格持续低于全国水平(图7)。由此导致河北省猪粮比价持续高于全国水平(图8)。

图6 2023年2—9月全国生猪市场价格

图7 2023年2—9月全国玉米批发价格

图8 2023年2—9月全国猪粮比价和

进一步统计发现,2023年2月份以来,河北省平均生猪市场价格高于全国平均生猪市场价格0.46%;河北省平均玉米批发价格低于全国平均玉米批发价格2.08%。由此可见,2023年2月份至今,河北省猪粮比价持续高于全国水平,主要原因是河北省的平均玉米批发价格低于全国水平。对河北省而言,相对于降低玉米批发价格,通过提升生猪市场价格改变猪粮比价的空间更大。2024年上半年,河北省猪粮比价变动关键因素在于生猪市场价格波动,所以,即使2024年上半年河北省玉米批发价格未达到预测趋势,河北省猪粮比价仍难有明显回升。

(三)河北省猪粮比价形势研判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做出如下研判:第一,2024年上半年河北省生猪市场价格将持续处于低价阶段;第二,2024年上半年河北省玉米批发价格呈现整体上涨趋势;第三,未来河北省猪粮比价变动的直接影响因素中生猪市场价格波动作用大于玉米批发价格波动;第四,2024年上半年河北省猪粮比价大概率会保持在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5∶1~6∶1)。

四、推动河北省猪粮比价走向合理区间的对策建议

随着《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工作方案(试行)》方案进一步落实,各分区内的生猪市场价格差距将进一步增大,各分区内的猪粮比价差值也将增大。虽然目前全国范围内猪粮比价持续低于6∶1,但河北省仍有机会也十分有必要通过一系列措施调控提高猪粮比价,将猪粮比价提高至6∶1以上,甚至是达到盈亏平衡点7∶1。

(一)稳定生猪生产,破解生猪价格下跌趋势

1.完善市场预警标准和应对机制。猪粮比价一直被当作反应生猪市场价格变动的重要指标,但随着非洲猪瘟疫情等出现和“分区防控”等工作落实,单纯通过猪粮比价来测算养殖盈利情况已不完全准确。且以猪粮比价作为预警指标,当猪粮比价降低到预警水平时,生猪养殖已出现明显亏损,此时调控应对已经滞后,这种模式下的调控应对往往是“顺周期”调控,可能会加大“猪周期”波动幅度和时间。因此,越来越需要建立除猪粮比价之外不同的价格预警机制。在《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中也提出了“地方可以结合实际,在采用猪粮比价作为预警指标的同时,选择本地其他监测预警指标,并参照国家层面做法划设预警区间。”《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以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作为调控指标,创新性地将“猪周期”波动调控关口前移。实质上是基于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预判生猪产能,并根据所预判的生猪产能进行“逆周期”调控。河北省应基于这一思路,在《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框架内,构建形成把能繁母猪存栏变化率作为核心的预警标准,在此基础上,按照《河北省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等河北省相关政策要求,建立生猪全产业链信息采集、分析与预警制度,通过高校等科研单位来发挥智库作用,以便准确及时地分析市场局势并发布预警信息,以养殖大县(区)和大规模生猪养殖企业为抓手,加大监测力度。在前瞻性研判的基础上,加大引导力度,明确引导方向,利用信息一体化渠道,保持生猪生产量与生猪生产市场需要量的合适比例,适时调整生产规模[14]。在生猪养殖即将出现走高趋势时,引导压缩生产规模;在生猪生产即将出现走低趋势时,鼓励扩大生产规模。最终使得生猪出栏数量总体保持在平稳区间,保障市场维持供需平衡,稳定市场价格。

非洲猪瘟疫情以来,一部分养殖主体通过短期二次育肥获利,市场投机心理加剧了生猪市场供给波动的情况。尤其是2023年二次育肥情绪、二次育肥发生的时间、育肥量仍将影响生猪市场价格走势的情况[15]。农业主管部门等应基于完善的市场预警标准和应对机制,通过多维渠道引导养殖主体理性看待生猪市场,避免二次育肥争抢屠宰猪源现象的发生,进而保障市场上生猪产能的稳定,防止由于供需不平衡而出现生猪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现象。

2.多举措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在非洲猪瘟疫情和本轮“猪周期”的现实情况下,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顶层设计导向,在河北省《关于优化全省生猪产业布局加快恢复生猪产能的指导意见》《关于持续深化“四个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等政策框架内,河北省可以多举并措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保障生猪产业发展稳定有序,实现生猪生产平稳发展,降低生猪生产成本和风险,提振生猪市场价格走势。

(1)提高生猪生产水平。加深标准规模养殖的程度,将适度规模经营作为重点,坚持适度规模化推进、标准化提升,构建生猪产业链各环节联结机制。通过鼓励并扶持生猪养殖合作社发展的方式,促进中小规模养殖场转型升级或引导其与大规模养殖企业融合发展,在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搭建一个平台,增强养殖主体市场价格谈判能力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引导构建以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为主导的“饲料、种猪、商品猪、屠宰、加工、分销”一条龙的“品牌产业链”模式。在养殖端不仅可以减少上游生产亏损及分化类似屠宰、深加工及销售,也可以根据消费者或者整个社会的供需情况来安排生产。建立一套完备的畜产品质量标准和监测检验体系,全面推行无公害生产,实行从产地环境、投入品管理、饲养过程到市场销售的全程监管。

(2)加快产业信息化建设。通过智能化设备的使用、信息化技术的革新来促进智能化养殖水平的提升,加快“互联网+生猪养殖业”发展,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开发“互联网+订制畜牧业”的网销模式,拓展生猪产业经营新业态。提升政府信息处置能力,将省内涉牧机构和单位的监管服务、技术支撑、生产流通等信息全部纳入省级畜牧兽医综合管理系统中央数据库。完善动物卫生信息化平台和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系统、移动快速执法系统、动物卫生监督快速反应指挥系统。

(3)加强生猪运输和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使用专业化、标准化、集装化的生猪运输工具,强化生猪运输车辆及其生物安全管理。逐步构建产销高效对接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建立冷鲜肉品流通和配送体系,为推进“运猪”向“运肉”转变提供保障。主动对接京津高端市场,畅通物流通道,打造环京津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在环京津周围建设一批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形成环绕京津的规模适度、需求匹配的物流仓储网络。

3.稳定能繁母猪数量和提升质量。能繁母猪是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的总开关,要稳定和提升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和质量。一方面“有母就有小,有小不愁大”,能繁母猪数量能稳定,仔猪生产就有保障,生猪产品数量供应就能维持稳定。另一方面“母好仔就好,仔好质就好”,能繁母猪质量有保障,仔猪育肥就有保障,猪肉产品品质提升就能保持平稳。由农业主管部门统筹,各地市配合,以各县(区)为基本单位,建立产能分级保障机制,压实各级政府责任。确保全省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维持在187万头左右,规模养殖场(户)6 600个。将上述指标对应分解到各县(区),同时省级层面在国家政策框架内出台保障政策,各地市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在生猪养殖环节连续3个月亏损比较严重时,统筹资金对规模养殖场、种猪场等给予一次性的临时救助补贴,稳定养殖主体预期,保障产能。同时,加强种猪良繁体系建设,有序淘汰三元留种母猪,提高能繁母猪质量。

(二)稳定玉米生产,抑制玉米批发价格上涨

作为玉米生产大省,河北省具有稳定的玉米生产综合比较优势,在生产成本和产业利润2方面的优势尤为突出[16]。这也是河北省平均玉米批发价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之一。未来河北省应进一步稳定青贮玉米生产,抑制玉米批发价格上涨。

1.多方面控制玉米生产成本。伴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农作物种植的机械化程度不断加深,从长期角度来看,我国玉米批发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玉米生产成本的增加,因此,要抑制玉米批发价格上涨,控制生产成本是关键路径。从资源禀赋和产业环境看,河北省具有玉米生产的基础优势,未来河北省应在发挥基础优势的前提下,进一步通过多方面举措控制玉米生产成本,包括:(1)尽量选择品质较高的种子,优化种植密度,降低单位面积种植成本。(2)以合作社为载体,鼓励由企业或种植大户带领农户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通过订单制模式降低生产交易成本,同时降低机械雇佣成本[17]。(3)重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农用机械水平的提高,提高机械使用程度,减少人工投入。(4)重视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高从业者的劳动者技能,间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两只手”并举调控市场。虽然粮食价格的波动主要由粮食供求弹性所决定,但其价格变动同时也与市场运行规律有较大的关系,因此,对于玉米价格的调控,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都能且都应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一方面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加以调控,通过定期对玉米的生产需求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布信息给农民反馈,引导农户采取合理方式应对市场变化,与此同时,加强对玉米市场信息发布的法治化监管,防止发布不实信息来扰乱市场动向。另一方面,加快玉米价格市场化进程。要加快推进“市场化收购价格+生产者补贴”这一改革政策落地,间接降低玉米生产成本,通过“看不见的手”调整玉米价格回落到市场水平[18]。

猜你喜欢

比价批发价格存栏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农业部发布 2017 年 4 月 400 个监测县生猪存栏信息
公式调整法和基准比价法结合的PPP项目调价研究
国际能源比价分析
比价的江湖
生猪和玉米价格对猪粮比价影响程度的分析
2013年7月国内市场主要畜产品与饲料价格分析
2012年11月国内市场主要畜产品与饲料价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