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EFV基因的新发突变导致周期性发热

2023-12-22超,喻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杂合外显子基因突变

袁 超,喻 昕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科研实验中心,广东 肇庆 526020)

周期性发热-阿弗他口炎-咽炎-淋巴结炎(PFAPA)综合征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自身炎症性疾病之一,典型的临床症状为高烧(>38 ℃),且无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发热时至少伴有口腔炎、咽炎、淋巴结炎3种症状中的一种。发热通常持续2~8 d,每3~8周发作一次,周期性发热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患者在两次发病间期无症状,且生长发育正常,其它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腹痛、关节痛等。该疾病常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但也有成年人患病的报道。

PFAPA综合征以散发为主,主要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虽然PFAPA综合征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其它以发热为主要表型的自身炎症性疾病,包括家族性地中海热、甲羟戊酸激酶缺乏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周期性综合征、Cryopyrin相关周期性综合征,均表现出单基因突变致病。因此,遗传因素也参与PFAPA综合征的发病,与该疾病相关的致病基因可能包括MEFV、NLPR3、TNFRSF1A、NOD2、MVK。

本研究收集了1例诊断为PFAPA综合征的患者,遗传分析发现了MEFV基因的一个新的突变(c.334G>A,p.E112Q);患者携带该位点的杂合突变,而患者父母均不携带该突变,该突变为一个新发突变。本研究扩展了PFAPA综合征的突变谱。

1 材料和方法

1.1 血液基因组提取

获取知情同意书后,使用EDTA抗凝管采集患者及家属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时,将血液转移至离心管并加入红细胞裂解液(Solarbio,中国),充分裂解红细胞后离心收集白细胞,并加入白细胞裂解液(百奥莱博,中国),60 ℃水浴2 h,以3∶1体积比加入乙酸钾溶液(Solarbio,中国)并颠倒混匀。离心收集上清液,使用异丙醇(国药集团,中国)沉淀DNA,并使用75%乙醇清洗DNA 3次。室温放置10 min,DNA充分干燥后,加入Buffer TE(Cwbio,中国),并于50 ℃干浴1 h,振荡混匀后于-80 ℃条件下保存备用。

1.2 全外显子组测序

患者的基因组DNA使用SureSelect试剂盒(Agilent Technologies,美国)进行文库制备以及外显子捕获;使用HiSeq2000测序仪(Illumina,美国)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测序结果经过滤去除接头读长、低质量读长、同义突变以及SNP后,使用NCBI CCDS、RefSeq、Ensembl和Encode数据库对剩余突变进行注释。

1.3 Sanger测序

使用Sanger测序对全外显子组测序测得的突变进行验证。PCR反应在含有20 ng人类基因组DNA的标准PCR缓冲液(50 μL)中进行。使用正向引物(5'-CGCGCCCGGCCCGTTGTTTT-3')和反向引物(5'-CGCCCCCCGCCAGCCCCT-3')对MEFV基因的突变位点进行扩增。PCR的扩增产物使用Cwbio凝胶提取试剂盒(Cwbio,中国)进行纯化,使用BigDye Terminator Cycle Sequencing试剂盒(Applied Biosystems,美国)进行单链扩增,使用ABI 3500遗传分析仪(Applied Biosystems,美国)进行Sanger测序。

2 结果

2.1 病例描述

患者为23月龄的男孩,在11月龄后开始出现周期性发热,每次发热持续4~5 d,每次间隔3~5周。每次发热时,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指标升高,并伴有咽炎、扁桃体肿大化脓、淋巴结肿大,无其它临床症状,发热间期恢复正常。患者父母无异常,否认有家族史。患者被诊断为周期性发热-阿弗他口炎-咽炎-淋巴结炎(PFAPA)综合征。

2.2 遗传分析

患者遗传家系图谱如图1所示。对患者的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发现PFAPA综合征可能的致病基因中仅MEFV基因发生了突变(c.334G>A, p.E112Q)。该突变位于MEFV基因的2号外显子,且尚未见报道,是MEFV基因的一个新的突变。Sanger测序结果(如图2所示)表明,患者携带该位点的杂合突变,而患者父母均不携带该突变,说明c.334G>A是一个新发突变。使用HomoloGene数据库(www.ncbi.nlm.nih.gov/homologene/)对突变的保守性进行分析,不同物种MEFV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p.E112位点在不同物种中高度保守,提示该位点可能对MEFV编码的蛋白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图1 患者遗传家系图谱

图2 Sanger测序结果

图3 不同物种MEFV蛋白的氨基酸序列

3 讨论

自身炎症性疾病(Autoinflammatory Diseases,AIDs)是由于固有免疫系统缺陷或失调引起的炎症反应疾病。根据最新的免疫出生错误分类,AIDs可分为I型干扰素病、炎症小体病、非炎症小体相关疾病3大类。AIDs种类多,临床诊断需要参照对应的诊断标准。然而,由于目前对疾病的认识尚不够充分,导致了同一疾病在不同的标准中的诊断指标不尽相同,因此,对于高度怀疑的病例,需要通过基因检测进一步进行确诊。家族性地中海热(Familial Mediterranean Fever,FMF)和PFAPA综合征均是以发热为主要表型的炎症小体病。MEFV基因突变既可能导致FMF,也可能导致PFAPA综合征。然而,FMF的主要表型是反复发热以及浆膜炎,发热持续1~3 d,通常伴有腹痛。本研究发现的病例发热持续时间为4~5 d,不伴有浆膜炎,但每次发热伴有咽炎、扁桃体肿大化脓、淋巴结肿大,符合PFAPA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而不符合FMF的临床特征,因此被诊断为PFAPA综合征。

MEFV基因编码Pyrin蛋白。Pyrin蛋白是一种炎症小体蛋白,是先天免疫的感受器,主要定位在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感知各种细菌毒素对宿主细胞Rho GTPases的修饰和失活,在抗细菌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病原体可以通过调节Rho GTPase的活性来抑制宿主的免疫反应。Pyrin蛋白特异性地感知RhoA小G蛋白的活性变化。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RhoA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KN1和PKN2结合,激活的RhoA会通过PKN介导的磷酸化来抑制Pyrin蛋白的活性。病原体感染会下调RhoA活性,并导致Pyrin蛋白活性升高;而MEFV基因的致病突变在没有病原体感染的情况下,会导致Pyrin蛋白活性升高,介导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并导致自身炎症性疾病。

MEFV基因突变多见于FMF患者,然而,越来越多的报道表明,PFAPA综合征的患者也携带MEFV基因的突变。Cazeneuve等[1]对6名犹太血统的PFAPA综合征患者进行测序,发现1名患者携带M694V突变;Padeh等[2]对28名阿拉伯和犹太血统的PFAPA综合征患者进行测序,发现6名患者携带M694V杂合突变。然而,这些突变在对应遗传背景中的正常人中的突变频率也较高。因此,这些报道的研究者认为这些突变可能和PFAPA综合征无关。但是,也有研究表明,PFAPA患者携带的这些MEFV基因突变的频率远高于正常人群中的基因突变频率。在健康的土耳其人中,M694V、E148Q、V726A、M680I、M694I的突变频率分别为3%、12%、2%、5%、0%。Gülçin等[3]对157名土耳其PFAPA患者的MEFV基因的这5个位点进行测序,在46名患者中发现了杂合突变,19名携带M694V突变,16名携带E148Q突变,7名携带V726A突变,3名携带M680I突变,1名携带K695R突变;没有患者携带纯合突变。Efrat等[4]对57名以色列PFAPA患者的MEFV基因的这5个位点也进行了测序,发现16名患者携带杂合突变,包括9名携带M694V突变,5名携带V726A突变,2名携带E148Q突变。Seyed等[5]对44名伊朗PFAPA综合征患者进行遗传分析,发现16名患者携带MEFV基因突变,包括13名患者携带E148Q的杂合突变,2名患者携带P369S/R480Q的复合杂合突变,1名患者携带R761H杂合突变。这些结果表明,MEFV基因的突变不仅仅和遗传背景有关,很可能也参与了PFAPA综合征的发病。

其他人种中的MEFV基因的突变也可以导致PFAPA综合征。Taniuchi等[6]对20名日本PFAPA综合征患者进行分析,13名患者携带MEFV基因杂合突变,包括11名患者携带E148Q的杂合突变或包含该位点的复合杂合突变,1名患者携带R202Q的杂合突变,1名患者携带P115R的突变;E148Q的突变频率(44%)显著高于健康人(13%)。1例成年发作的PFAPA综合征患者也携带MEFV基因的E148Q杂合突变[7]。余婷婷等[8]对9名中国的PFAPA综合征患者进行遗传分析,发现4名患者均携带MEFV基因的E148Q杂合突变。和不携带MEFV基因突变的患者相比,携带MEFV基因突变的患者发热持续时间更短,口腔溃疡的频率也更低[6]。本研究发现的PFAPA综合征患者携带MEFV基因E112Q杂合突变。该突变在不同人群中的突变频率均小于0.01,并且该位点在进化中高度保守。因此,患者的表型可能是由于该位点发生了突变,影响了Pyrin蛋白功能所导致。

总之,本研究发现了MEFV基因的一个新发突变(c.334G>A,p.E112Q),扩展了PFAPA综合征的突变谱,进一步明确了MEFV基因的突变会导致PFAPA综合征,增强了对PFAPA综合征的认识,有助于该疾病在临床上的确诊。

猜你喜欢

杂合外显子基因突变
大狗,小狗——基因突变解释体型大小
外显子跳跃模式中组蛋白修饰的组合模式分析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统不育系材料选育中常见的育性分离及基因型判断
外显子组测序助力产前诊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外显子组测序助力产前诊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从翻译到文化杂合——“译创”理论的虚涵数意
人类组成型和可变外显子的密码子偏性及聚类分析
从EGFR基因突变看肺癌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