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压豆对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YGTSS评分的影响*

2023-12-22张丽仙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12期
关键词:压豆耳穴障碍

汪 洋,张丽仙

(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清远 511500)

抽动障碍(TD)以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快速抽搐为临床特征,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1]。根据临床特点和病程长短,抽动障碍(TD)可以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TTD)、慢性障碍(CTD)和抽动秽语症综合征(TS),起病年龄为2~21岁,好发于5~10岁[2],男孩好发,男女比例为(2~4)∶1[3]。2022年的一份最新流行病学分析显示,我国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TD总患病率为2.5%,其中TTD为1.2%、CTD为0.9%、TS为0.4,TTD最为常见[4]。本病发机制并不明确,西医认为本病可能与遗传、生物、心理及环境因素有关,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本病;本病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随着病程的进展可能同时诱发其他神经疾病[5],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目前针对TD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以西药为主,非药物治疗主要指心理行为治疗和教育干预,西药治疗主要是以硫必利为代表的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属于一线用药,但这些药物往往有头晕、乏力、嗜睡等不良反应[6],临床实践证明中医治疗TD效果肯定[5],其中耳穴压豆治疗,操作简单、安全备受青睐[7]。本研究针对TTD患儿,采用耳穴压豆治疗,比较其与硫必利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儿童神经康复科就诊TTD患儿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按照随机分配卡号将患者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3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耳穴组无病例脱落,药物组和耳穴加药物组各脱落病例2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Ⅴ)其中的TTD诊断标准[8]:单一或多种运动和/发声抽动;自第一次抽动发生持续时间小于1年;于18岁以前发生;这种障碍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例如,可卡因)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例如,亨廷顿氏舞蹈、病毒后脑炎);从不符合Tourette 氏障碍或持续性(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的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儿科学》[1]:起病年龄3-16岁;不自主的眼、面、颈、肩及上下肌肉快速收缩,以固定方式重复出现,无节律性,入睡消失,可出现异常的发声;抽动能受意志遏制,可暂时不发作。

1.3 纳入标准 符合TTD的中西医诊断标准;性别不限;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表(YGTSS)评分[9]大于25分[6];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后,自愿参与签字确认。

1.4 排除标准 不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其他药物或疾病引起的抽动症状;合并如癫痫、智力低下、脑瘫等疾病;耳穴压豆过敏。

1.5 方法

1.5.1 治疗方案

1.5.1.1 耳穴组 参照《实用儿童针灸学图谱》[10]选取肝、神门、心、脾、皮质下、交感,75%医用酒精常规消毒后,以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次每穴位按压1~2 min,有酸胀感即可,每天按压3次,单耳治疗,隔天更换1次。

1.5.1.2 西药 选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6011,规格:100mg/片)的盐酸硫必利片;25mg/次,1天2次,口服,1周后根据症状改善程度适当调整用药剂量。

1.5.1.3 耳穴加药物组

1.5.2 心理支持和行为疗法 避免对孩子进行自责、打骂,尤其当孩子出现抽动症状时,家属可给予漠视、不理睬的方式,利用各种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从而减少发作次数。

1.5.3 治疗周期 耳穴压豆治疗为单耳治疗,隔天更换1次,15次1个疗程;药物治疗3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月。

1.5.4 异常情况的处理 如耳穴压豆治疗出现皮肤过敏,取下贴压材料,观察过敏情况,一般无需药物抗过敏治疗;如因按压过度,出现皮肤破损,取下贴压材料,常规消毒,注意观察皮肤愈合情况。如果治疗期间,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如乏力、嗜睡及胃肠道不适,症状轻微者可无需停药,继续观察;如出现较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到医院就诊及处理。

1.6 观察指标

1.6.1 采用YGTS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分别评估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YGTSS评分改变

YGTSS评分包括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和社会功能缺损3部分,其中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从5个维度评价,每个维度对应0~5分,分别是抽动类型、频率、强度、复杂程度和干扰程度,总分50分;社会功能缺损得分根据缺损程度对应0-50分;量表总分100,得分越低说明抽动程度越轻。

1.6.2 耳穴和硫必利药物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1.6.3 疗效标准 根据治疗前后YGTSS积分变化评价疗效,即减分率(SRR,score-reduce rate)=(治疗前YGTSS评分-治疗后YGTSS评分)/治疗前YGTSS评分×100%。临床痊愈:SRR>90%;显效:70%

1.7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3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月、治疗2月、治疗3月后各个观察点YGTSS评分比较 治疗前3组患儿YGT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3组内比较YGT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各个观察点评分均低于前一个观察点(P<0.05),组间比较,治疗1月后耳穴加药物组YGTSS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低于耳穴组(P<0.05),耳穴组YGTSS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治疗2个月后耳穴加药物组YGTSS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低于耳穴组(P>0.05),耳穴组YGTSS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治疗3个月后耳穴加药物组YGTSS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低于耳穴组(P>0.05),耳穴组YGTSS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详见表2。

表2 3组治疗前后YGTSS评分比较分)

2.2 3组治疗前后YGTSS 5个维度的评分比较 治疗前3组患儿YGTSS各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3组治疗前后YGTSS 5个维度评分比较分)

2.3 3组不良反应统计 耳穴加药物组无不良反应,耳穴组皮肤过敏1例;药物组嗜睡2例,头晕1例;合计4例不良反应均不严重,并未影响后续治疗;3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是耳穴加药物组0.00%,耳穴组3.33%,药物组10.71%,耳穴加药物组低于药物组(P<0.05)。详见表4。

表4 3组不良反应统计 n(%)

2.4 3组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耳穴加药物组总有效率96.43%,耳穴组总有效率86.67%,药物组总有效率78.57%耳穴加药物组疗效高于药物组(P<0.05),耳穴组疗效高于药物组(P>0.05),详见表5。

表5 3组疗效比较 n(%)

3 讨论

短暂性抽动障碍可归于中医的“慢惊风”、“抽搐”范畴,主要病位在肝,与心、脾相关,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肝常有余、心常有余、脾常不足。肝常有余,情绪容易波动,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郁化火,发为抽动;心常有余,易为外界干扰,心火上扰,心阴失养发为抽动;脾常不足,尤易为饮食所伤,脾失健运,痰湿内生,发为抽动[11];故本病治疗以平肝熄风、豁痰定抽为治则。耳穴压豆属于外治疗法,通过王不留行籽贴于耳部穴位刺激来治病防病,其理论基础可追溯至《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记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耳穴通过经络沟通五脏,而短暂性抽动障碍病机恰恰是患儿脏腑功能失调,所以通过针对性的对耳穴进行刺激能够达到调节五脏功能、恢复阴阳平衡的目的,进而治疗短暂性抽动障碍。本课题所选主穴为肝、神门、心、脾、皮质下和交感,肝穴疏肝解郁、平肝熄风;心主血、藏神,可养血安神;神门为心之要穴,可镇惊安神;脾穴健脾化痰;皮质下调节大脑皮层功能;交感调节植物神经[12];全方六穴配伍,相得益彰,共奏平肝熄风、豁痰定抽之功,与临床抽动障碍常用耳穴报道一致[13]。

TD发病机制复杂,尚未有统一定论,在众多假说中,神经递质失衡学说得到广泛研究,这些神经递质负责调节人体的运动和情感表达,包括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等(NE)、5-羟色胺(5-HT)等[14],研究认为TD发病可能与DA兴奋过度,导致其与受体结合失衡,进一步引起受体超敏,引发抽动[15]。药物治疗仍是目前TD治疗的主要手段,本次研究的盐酸硫必利主要通过抑制中脑边缘系统中多巴胺神经功能亢进,产生安定和镇静作用来抑制抽动,在众多一线药物中安全性最好。本次研究药物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与临床常见报道基本一致[16]。

本研究通过三个月的观察发现,硫必利组、耳穴组、耳穴加硫必利组三种方法都能明显降低患儿YGTSS评分,减少患儿抽动症状的发生频率,改善临床症状;第一个疗程后药物治疗的作用明显,不论是单纯药物组还是耳穴加药物组,都在降低患儿评分方面优于耳穴组;但是随着治疗的推进,药物组的YGTSS评分降幅优势不再,反而在第三个疗程后落后于耳穴组和耳穴加药物组;可见盐酸硫必利起效快,短期疗效明显,但是不够持续,相对应的耳穴压豆治疗奇效可能慢点,但更稳定,尤其联合硫必利使用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可能是耳穴压豆的使用可以减少硫必利的使用。研究表明,耳穴压豆可以刺激迷走神经的传入冲动,降低体内DA和5-HT水平,提高γ-羟基丁酸(GABA)水平从而减少患儿抽动和焦虑症状[17]。

综上所述,针对TTD患儿,耳穴压豆和盐酸硫必利均能降低其YGTSS评分,减少抽动发生,疗效肯定,两种方法合用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压豆耳穴障碍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中医治疗失眠有良方:中药联合耳穴压豆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
腹部按摩配合耳穴压豆防治老年骨折术后便秘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改良百会压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虚寒型颈性眩晕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