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份迟到百年的学位证书

2023-12-22刘梦妮

时代邮刊 2023年23期
关键词:建筑系学社梁思成

● 刘梦妮

“在明年5月18日的毕业典礼上,将向林徽因——这位现代中国最著名的女性建筑学家,颁发迟到的建筑学学士学位。”当地时间2023年10月15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以下简称宾大)发布了上述消息。

100年前,宾大建筑系拒绝了林徽因的入学申请,她只能入读美术系,毕业时获美术学学士学位。如今,宾大主动提出追授她建筑学学士学位。

2024年,是林徽因诞辰120周年,也是她入学宾大100周年。

“我们在纠正历史上的错误”

“我们在纠正历史上的错误。”谈起追授林徽因学位的决定,宾大韦茨曼设计学院院长弗里茨·斯坦纳说。

2022年1月,“中国建造:现代建筑百年对话”展览在宾大举办。展览由宾大韦茨曼设计学院副教授林中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童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李翔宁共同策划,展示了1918年至1941年间,20多位在宾大学习建筑的中国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他们回到中国后所创造的辉煌事业。

看展时,弗里茨·斯坦纳发现,除了个别退学的学生,林徽因是这些人里唯一没拿到建筑学位的,这让他有点难以理解。查阅档案后,他才知道,林徽因其实完成了拿建筑学学士学位所需的大部分课程,她到宾大就是想学建筑的。但建筑系有些课程,当时在宾大被认为是不适合女生的,比如使用男性模特的人体写生课等。因此,林徽因入学时没能进入建筑系,最后拿的是美术学学士学位。

▲ 林徽因大学毕业照 (图片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23年春天,韦茨曼设计学院院长办公室为学院领导和全体教师准备了一份书面提案,提议追授林徽因建筑学学士学位。提案中,有林徽因的成绩单,她对攻读建筑学学士学位的兴趣,以及她回国后在建筑领域的重要成就。林中杰曾翻阅过这份提案,他发现,学院还细心准备了日后成为著名建筑师的梁思成、童寯、路易斯·康的成绩单,并与林徽因的进行对比。“这足以证明,和建筑系最优秀的学生比,林徽因也毫不逊色。”林中杰说。

这份提案是在内部会议上讨论后,得到所有与会者支持,才由学院向学校提出申请的,最终得到了批准。

“宾大的决定,既是迟到的承认,也是一种表彰,弥补了时代局限所造成的遗憾,有着特别的历史意义。”童明说。

“我衷心地赞扬她……”

1920年,16岁的林徽因跟随父亲林长民游历欧洲,产生了学习建筑的梦想。回国后,她“鼓动”梁思成和她一起选定建筑学作为终身事业。

事实上,林徽因早就知道宾大建筑系不招收女生,但她不想放弃,便退而求其次进入宾大美术系,同时选修建筑系课程。

1924年9月,林徽因进入宾大美术学院美术系,她第一个学年就修读了29个学分。“很明显,她想以最快的速度念完美术系的必修课,以便腾出时间修读建筑学课程。”宾大城市研究所及香港大学科斯产权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黄振翔说。到1927年毕业时,除了不让女生修读的科目,其余所有建筑学课程林徽因都修读了。之后,她又以特别生的身份修读了1个学分的建筑学硕士学位课程。

因为成绩极为优异,1925年秋季学期,林徽因开始担任宾大建筑系兼职助教。之后,她又成为宾大建筑系指导教师,后者需要独立授课,通常由成绩优秀的研究生或校外人士担任。

1927年2月27日,曾拒绝林徽因入读建筑系的美术学院院长在给她的推荐信上写道:“在学业的追求上,林徽因小姐极度认真且成绩优异。她每年学习的科目数量比一般学生多。因她的卓越成绩,她被选为兼职的学生指导教师。林徽因小姐在品格、教养、心智和天赋方面,都显示最佳的素质。我衷心地赞扬她……”

打击与磨合

在宾大,林徽因努力打破性别偏见,取得了优异成绩。然而,在求学期间,她遭受了有生以来最大的打击。1925年,林长民在参与讨伐张作霖的战事中,被流弹击中遇难。消息传到美国,林徽因悲痛欲绝。

林长民的离世,让林家失去了主心骨和经济来源。林徽因曾打算回国,作为林家长女,她觉得自己有义务照顾好母亲和弟弟妹妹的生活。

得知林长民遇难的消息,梁启超立即写信给梁思成,让他转告林徽因说:“林叔的女儿,就是我的女儿,何况更加以你们两个的关系。”

在梁启超给予的精神和经济支持下,加上林徽因母亲也让她不要回国,林徽因最终决定在宾大继续完成学业。

也是在宾大,林徽因与梁思成开始了建筑事业上的磨合。梁再冰曾回忆:“爹爹在建筑绘画方面以精美细致见长,而妈妈画的图则不如爸爸的干净漂亮。他们两人有时能够合作,相互取长补短,有时则互不相让,陷入争吵。”但这些争吵,也让二人得到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为他们未来在建筑事业上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1925年,梁思成和林徽因收到梁启超寄来的仿宋陶本《营造法式》,这本古代建筑学著作引领了他们后来的人生与治学。他们把结婚的日子定在1928年3月21日,3月21日正是《营造法式》作者李诫纪念碑上的日期。他们的儿子取名“从诫”,也是取“追随李诫”之意。

再后来,他们携手对《营造法式》进行了破解。他们在了解西方order(柱式)这套模数体系后,再研究中国建筑,也很快看到中国“以材为祖”,即以斗拱的横截面为一个度量单位的模数体系。

“这一重要发现,一下子把中国建筑史一个大难题给解决了,可以说是对人类建筑史研究的重大贡献。”故宫研究院建筑文化研究所所长王军说。

在宾大,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边系统学习西方建筑体系,一边下决心投身中国建筑的研究。1926年,林徽因在接受费城一家报纸采访时说:“应该有一场运动,去向中国人展示,西方人在艺术、文学、音乐、戏剧上的成就。但是,绝不是要以此去取代我们自己的东西。”

“建筑师林徽因”

1946年,梁思成在一生重要的学术成果《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序言中,写下这么一段话:“我要感谢我的妻子、同事、旧日的同窗林徽因。二十多年来,她在我们共同的事业中不懈地贡献着力量。从在大学建筑系求学的时代起,我们就互相为对方‘干苦力活’,以后,在大部分的实地调查中,她又与我做伴,有过许多重要的发现,并对众多的建筑物进行过实测和草绘。近年来,她虽罹患重病,却仍葆其天赋的机敏与坚毅;在战争时期的艰苦日子里,营造学社的学术精神和士气得以维持,主要应归功于她。没有她的合作与启迪,无论是本书的撰写,还是我对中国建筑的任何一项研究工作,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林徽因是最早对中国传统建筑做出理论定义的学者。”南京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赵辰说,他以林徽因完成于1932年的《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和完成于1934年的《清式营造则例·绪论》为例,“多年来,我们用于分析评价中国建筑的理论要点和基本框架,多半都出于这两篇文章。”

“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开创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调研工作,他们几乎是从无到有地建立了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研究系统。直到今天,这个系统都难以被取代。”童明说。赵辰则认为,林徽因的成就,根本不用学位来证明。

赵辰还特别提到林徽因对民居的研究。1945年,在最后一期《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上,林徽因发表《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详细介绍了同一时期西方国家对战后新型住宅小区的建设情况。二战后,西方国家开始规划为普通人设计建筑,林徽因眼光超前,意识到战后中国也应该这样做。

那时的林徽因,已在生死边缘挣扎多时。“她生命垂危,又在李庄那么一个环境,但她当时写的东西,她思考的问题,她想要做的事情,都是最前卫的,跟世界同步的。”林徽因外孙女于葵说。

1955年,林徽因离世。除了建筑领域的成就,她还是诗人、作家、工艺美术家、舞台设计师,但爱她懂她的梁思成,在她的墓碑上刻下了“建筑师林徽因墓”。

勇敢与坚定

“新近有几个死心眼的建筑师,放弃了他们盖洋房的好机会,卷了铺盖到各处测绘几百年前他们同行中的先进,用他们当时的一切聪明技艺,所盖惊人的伟大建筑物。”这是1933年10月,林徽因发表在《大公报》上的《闲谈关于古代建筑的一点消息》。她用幽默又自豪的口吻,介绍梁思成和营造学社的同仁们穿行华北大地、实地考察测绘古建筑的选择,其实说的也是她自己。在那个兵匪横行、交通落后的年代,这样的选择是需要勇气的。

“说到打仗,你别过于悲观,我们还许要吃苦,可是我们不能不争到一种翻身的地步。”这是1937年12月,林徽因写给沈从文的信。当时,她刚从北京辗转几个月到达昆明,一路上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但这封信的字里行间依然流露出坚定与勇敢。

“现在我正在写作,我希望有一群秘书和高效的打字机声音,声音大到足以淹没我们每天必须听到的空袭警报和炮弹声音。无需担心,面对这一切我们已经变得愈加冷静。每次炮弹袭击后,我们都像专家一样评论一番——这是否算得上‘非常温和的一次’。”这是1939年,林徽因给好友费慰梅的信。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她和梁思成开始尝试恢复营造学社的工作。

“营造学社一定要坚持下去!”这是梁再冰记忆中,躺在李庄病床上的林徽因,一遍遍对梁思成说的话。此时,由于营造学社经费断绝,在李庄的生活几乎陷入绝境,跟梁思成共事多年的同事不得不先后离开,另谋职业。但林徽因依然坚守着,她协助梁思成完成酝酿已久的《中国建筑史》,并恢复了中断7年的《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为什么我们在博物馆的玻璃橱里那么精心地保存起几块出土的残砖碎瓦,同时却又要亲手去把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的这处雄伟古建筑拆得片瓦不留呢?”这是梁从诫记忆中母亲痛苦的质问。上世纪50年代初,面对北京古城墙与古建筑的拆除,林徽因和梁思成一道,据理力争,甚至激烈抗议,勇敢发出建筑专业人士的声音。

……

这些,似乎都能让人看到当年那个坚定要读建筑系,多修读了那么多学分仍获得优异成绩,父亲去世的沉重打击也不曾让她在学业上慢下来的女孩。

而宾大追授学位的决定,也是对100年前那个中国女孩的勇敢与坚定一个最好的回应吧。

猜你喜欢

建筑系学社梁思成
深化微观党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外国语学社研究》
学社奋发担使命 草书千载绘华章——写在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建社90周年之际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建筑系图书馆
中国营造学社藏书源流考
厦门市同安丰翼美术学社日记画
林徽因与梁思成:感情与才情相得益彰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A Paradigm of a modern city’s development
分享与开放——重庆大学建筑系馆专业教室使用情况调查及优化策略
跟着梁思成游正定
梁思成:没有个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