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在铁道工程七师参加抗美援朝 *

2023-12-21张克谏口述丁文涛整理

军事历史 2023年2期
关键词:部队铁路

★ 张克谏(口述) 丁文涛 赵 严(整理)

一、入伍经历及早期战斗岁月

我只是一个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工作和生活很平常。我是山东省蓬莱县人,1935 年10 月生,1955 年5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我入伍的时间是1949 年2 月,当时正过春节,正月初四,我们从村里出发。村里同我一起参军的有10 个人,我是最小的。我们离开家到了我们的区中队,那个村叫陈家沟,当时一个县分好多个区,我们是七区,也叫崮山区,蓬莱县第七区。到了区中队,那时候还没有很多人,都是住在老百姓的房子里。

我们从蓬莱县升级到北海军分区。当时我们胶东地区分四个军分区,我们属于北海军分区,番号是山东警备2 团,我被编在1 营3 连。新兵编入,团里营里都下来选人,选卫生员、警卫员等。他们看到我觉得不错,很年轻又机灵还是高小文化程度,就把我选到营里的卫生所,当看护员,就这样我离开了连队。

在营卫生所干了约两个月,又把我选到团卫生队的药房,去学习配药拿药。在药房学习了半年多,回到营卫生所担任调剂员,专门负责药品的请领、分发、保管,配剂药品分发给病号服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是在黄县城东郊开的庆祝大会,全分区的部队都参加,领导讲了话,全场红旗招展,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四周轻重机枪对空鸣放三分钟,那密集的枪声是我第一次听到,极为震撼。到1949 年11 月我们又要升级了,这次是徒步行军到青岛,在青岛外围仙家寨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 军96 师,编入了野战军。部队稍微整顿之后就说准备行军,大概在1949 年年底1950 年年初的时候,部队奉命南下,到哪里去我们不知道,去干什么我们也不知道。当时就是带上全部装备,整装出发,带领我们到城阳火车站登车向南进发,开始了南下的进程。

黑色的闷罐车行驶了7 天7 夜,过淮河、渡长江,到江西上饶下车,休息一周后开始了19 天500 公里的长距离徒步行军。经铅山、崇安、龙岩、建阳、建瓯、南平直到沙县,后又折返南平。

再之后我们接到的命令是到闽北剿匪。当时福建北部土匪比较多,这些土匪的组成,一是为地主看家护院的“看家狗”,再就是国民党败退时候留下的一些散兵游勇,他们有一定作战能力,也有一些被他们裹挟参加土匪活动的老百姓,依靠深山老林掩护,非常猖獗。我们担负的任务是从古田到屏南、政和,就是闽西北这一带进行剿匪,我们大概经历了约一年的时间,基本上把大宗的土匪剿灭,建立地方政权,群众基本平安,我们任务也就完成了。

之后,我们又奉命担任海防前线的守备任务。一直到1951 年冬,第96 师奉命集中到建阳一带整训,我们住水吉老街,部队进行了“三反五反”运动。1952 年三四月份,部队又奉命开赴江苏省苏州市,到苏州后,第96 师同苏南军区第86 师合编成铁道工程第7 师,1952 年5 月,在苏州召开了成立大会,我们就改成铁道工程部队了。编成铁道工程部队接受的第一个任务是到内蒙古牙克石(呼伦贝尔)修建牙(克石)林(原始森林里)支线,开工全长34 公里。在原始森林塔头草下的冻土层上修建路基,没有机械,没有技术,全靠人工,人们就站在融化的冰水里施工,冰冷刺骨。10 月,因部队无御寒设备而退到河北顺义牛栏山整训。这时我被调到20 团卫生队,还担任原来的工作。这是我们在抗美援朝之前的情况。

二、参加抗美援朝

在我志愿军的猛烈打击下,美军节节败退,不得不坐到谈判桌前,但其贼心不死。据情报分析,他们企图在朝鲜蜂腰地带登陆,一举卡死中朝军队退路,为此,志愿军司令部决定加快铁路抢修和修复工程,准备迎击美帝沿海登陆作战。1952 年12 月,正在河北顺义整训的铁道工程第7 师接到命令去参加抗美援朝。接到命令以后,部队就进行紧张地准备。我们经过5 天的行军到达丹东火车站,经便桥进入朝鲜,因为那时候鸭绿江大桥已经被炸断了。入朝之前给我们发了一些抗寒的物品:大皮帽子、大头毛皮鞋、皮大衣。为了防空,火车上不让生火炉子,大头鞋都冻得硬邦邦的。我们大概是晚上三四点的时候到了龟城车站,这时有人敲门说:“到了到了,大家赶快下车,半个小时以内要把车上所有的东西转移到一百米外”。就这样的一道命令,所有人就紧张忙碌起来了。我跳下火车扛起药箱子就往外跑,找个地窨子放下,再回来搬,一连搬了三四趟,在大家的共同抢运下总算搬完了。这时候天气寒冷,零下30 度左右,我的十个手指都是麻木的,敲在药箱上就跟敲鼓一样。疏散物资后,部队立即撤离停车处。部队很多,正有序撤离,互相交织穿插,我们互相紧跟着,唯恐走失。寒冷的天气让人把所有御寒衣服都穿上,皮帽沿上结了一层霜,翻穿的皮大衣,毛朝外活像一群羊。走出车站约5 公里,我们来到朝鲜老乡家里,这个地方叫南山面,朝鲜老乡对志愿军都非常热情,他们把炕烧得热热的,让我们进去,他们蹲在灶炕间。以后药箱由后续部队不断送到,我们就把一些怕冻的药品搬到屋里去。我们就这样进入了朝鲜。

第7 师部队担负的任务是抢修铁路,抢修抢建从龟城到价川其中20 公里左右的铁路。在零下30 度的条件下施工是极为困难的,战士们拿铁镐刨土,那时候没有机械,铁镐刨下去一刨一个白印,冻土震得战士们虎口都渗出了血,还是不停地一镐一镐挖,确实不好弄。同时空中的飞机不停地轰炸,飞机来了战士们就疏散趴下,飞机走了就继续干。有一天晚上,美帝B-52 轰炸机声嗡嗡地响,我和同伴一同到山上防空,只见距我们约10 公里的龟城车站火光冲天,响声如雷,刚修的铁路又被炸断。部队就在敌人的狂轰滥炸情况下,克服艰难困苦,提前30 天完成了担负的铁路抢建任务。因为我是做医药卫生工作的,不在第一线,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修建铁路、经历敌机轰炸的场面我见过,但没有亲身体验过。到3 月份铁路修建提前完成了,我们又奉命接受东部沿海海防工程构筑任务。

美帝虽然被打得回到谈判桌上来,但很不服气,就谋划在东海岸进行第二次登陆。得到这个情报后,上级就命令我们立马组织人员到东海岸进行海防筑城,就是在海边打坑道,打防空洞,准备反击美帝国主义的登陆。这个时间,我们20 团要往东线转移了。部队行动物资要先走,载有粮食、药品及厨具等共3 辆汽车一路东行,我们药房是其中1 辆车,就由我和另外一个同志押车,随行的还有卫生队的4 位女卫生员。在这一段路程上,有10 公里的开阔地是美军飞机控制的咽喉要道,白天没法通过,只有日落黄昏时候敌机活动较少,可以抓紧时间冲过去。白天我们就隐蔽在周边的树林子里,到下午5 点钟左右的时候,接近黄昏了,我们开车前行。正行进中,防空警报叭叭响了两轮,敌机要来了!这时不能停车,只能前行。坐在第二辆车上的我看到前面第一辆车上坡的时候冲不上去,车轮打滑,缓缓地翻在稻田地里,我就喊:“不好,前面车翻了!”我们停下车,大家急忙跳下车跑过去营救,先是推车,推不动,正在种地的朝鲜老乡也过来帮着推,也推不动。后勤处的女会计半截身子压在车下,撕心裂肺地呼喊着,令人伤心着急。情急之下大家拿出刀来,把车上捆物资的绳子割断,卸下了物品,才救出了两位被压在下面的女同志。一位下身骨折,另一位是后勤处的女文书,因压车下时间过长,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了。全体同志脱帽敬礼,送别了这位年轻的战友,这是我亲眼所见的事。战争是残酷的,对生命是一种摧残,不分前方和后方,只要参与战争就会有牺牲。这位同志姓黄,福建人,被埋在哪里,我也说不清楚。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就埋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了。天色已经昏暗阴沉下来,夜风萧瑟,到了夜间,我们就住在朝鲜老乡家里,因为条件有限,只能不分男女挤在一个炕上,女同志睡在里边,男同志睡在外边。第二天早上4 点起床,收拾一下,5 点之前趁天还没亮的时候,我们就冲过了开阔地,到达了东线设防的地区。

到了东海岸,驻地我记得叫兴元里,我们部队迅速进入阵地,一边监视海域,一边海防筑城,准备反登陆战役。这一段时间,我的工作就是保障一线战士医药,除供应平常药品材料外,就是准备战伤急救用品,按战时要求给每个战士发了一个急救包,随身携带。因为我是负责这块儿,我就赶着马车,到三四十里外苦吐水师部后勤药材供应处去领取药品器材。

苦吐水离黄草岭不远,黄草岭是杨根思烈士英勇牺牲的地方。药材供应处的人是我的老上级,都很熟悉,到了以后说,你来了路上很危险吧。我说明来意,他说都准备好了,之后我们一起到杨根思烈士牺牲的地方去看了一看。我们去的时候看到了一堆堆子弹壳,枯矮的松树都是黑的,刚发出几个新枝。当年杨根思烈士就是在这儿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值得敬佩,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现实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我领着药品器材和急救包,坐着马车,返回了驻地。

我们驻地旁边是一个发电厂,美军为了破坏电厂,每天派飞机进行轰炸,朝鲜人民军为了保护电厂,用高射炮、高射机枪组织火力网保护,落下的炮弹碎片打在农民种的庄稼叶子上沙沙作响,我们就住在火力网附近。

1953 年7 月某一天,突然传来朝鲜谈判签字的消息。停战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使大家都异常高兴,我们欢呼雀跃,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当时想,在战争中的人是多么渴望着和平啊,真正知道和平有多么可贵!

三、停战后在朝鲜修复铁路

停战以后,大家可算是松了一口气,不用天天防空,可以无拘无束地在外面舒展呼吸新鲜空气了,也可以四处逛逛看看风景了。时间不长,我们又接到一个任务,参加朝鲜的铁路复旧工程,又要搬家行军到一个新的地方。复旧工程就是把被炸毁的铁路、桥梁、涵洞修复通车,交给朝鲜人民。

在比较轻松的情况下,祖国人民组成了赴朝慰问团,到每一个部队进行慰问。到我们部队时,领导组织全团干部战士夹道欢迎。慰问团给我们送来祖国亲人的关怀和鼓励,给我们送来了抗美援朝纪念章,上面有和平鸽,就是我现在带的这个,还送给我们印有“最可爱的人”字样的茶杯,还给每个人发了一封慰问信。祖国人民写给志愿军战士的慰问信,有的是工人、农民写的,更多的是上学的小朋友写的,真的是感到非常亲切和温暖。晚上,在一个广场上组织慰问大会,首先是慰问团团长给大家致慰问词,然后开始慰问演出。演出的是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战士们看得津津有味,掌声不断。演出完毕后,文工团演员谢幕,三次谢幕,掌声经久不息,部队纹丝不动不愿离开,当时现场令人非常感动。后来文工团全体演职人员从台上跑到部队中来,和战士们拉手拥抱,现场响起一片热烈的呼喊声:“你们是最可爱的人!”“祖国万岁!”最后,我们不得不走了,有的战士走了一阵子又跑回来,抱着文工团的同志不放,依依不舍。祖国人民的关怀、爱戴和支援,是我们抗美援朝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是对志愿军将士的最大鼓舞,通过这些方面就可以看得出来。

四、隐蔽撤出朝鲜

1953 年底完成了复旧工程后,我们奉命返回祖国,这一切都是隐蔽进行的,这里有很多“文章”。因为朝鲜战争是“联合国军”打的,“联合国军”有一个督查组,他们对我入朝部队究竟是多少不清楚,便对出入朝鲜的列车进行检查,所以我们要隐蔽撤出。我们悄悄地登上了火车,沿途鸦雀无声,每到停车的时候,大家一动不动,不发出任何声响,就这样,一直把我们拉到了丹东车站。到丹东车站,外边就有人敲门了,说:“到了到了,回到祖国了!”这个时候,我们整个车厢内一片欢呼声,有的战士手舞足蹈,有的热泪盈眶。整个车站锣鼓喧天、红旗招展。“热烈欢迎志愿军凯旋归国!”“你们是最可爱的人!”“祖国欢迎你们!”横幅高展,秧歌队打着腰鼓,形成了欢乐的海洋。站台上放着馒头、米饭、粉条炖腊肉等,尽可能让大家吃好吃饱,这个欢迎场面也确实是令人激动。政府领导人逐车厢欢迎慰问,握手、拥抱,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回到祖国了,到家了!”这就是我抗美援朝的一段经历。

五、归国后参加国家铁路建设

接下来,火车一直把我们拉到了河南洛阳车站,部队在那儿进行整训,师部驻洛阳市。1954 年的春天,我们住在一个叫赵村的农村,一边训练,一边待命,组织练兵,上政治课、讨论等,没有担任具体任务。我们卫生队也经常组织学习业务,偶尔也出去转转,到龙门石窟看了一下。

早在1953 年9 月9 日,中央军委下令在朝鲜的铁道工程部队改编为铁道兵,属中国人民解放军诸兵种之一,正式归属军队编制。我们师就被改编为铁道兵第7 师,第20 团改为第33 团,我仍在团卫生队药房工作。大约在三四月份,部队接到命令到东北黑龙江省汤原县修建营房,后来听说是给炮兵修的。在营房修建不到一半的时候,接到命令到福建修建鹰厦铁路,我们又从寒冷的东北乘黑皮车回到炎热多雨潮湿的南方。从此我们铁道兵的主要任务就是参加祖国铁路建设。

修建鹰厦铁路确实是困难不少,当时没有机械、没有技术人员、没有经验,整个部队就是两手空空,就这样一支部队要去修铁路。怎么办?上级从铁路局调大批的工程技术人员补充到部队中来,但还是没有施工机械啊,修桥梁修隧道都需要的。我们团担任一个隧道工程,有100 公尺长,全靠灯笼、火把、钢钎、大锤打出来的,100 公尺的隧道打了半年。我到过工地,参加过施工。那确实是烟薰火燎、粉尘飞扬,战士们高举铁锤,汗流浃背,极其艰苦,硬是那样一锤一锤打出来的。

1954 年回国后,军队要进行现代化建设,干部也要进行精准化管理,就要建立正规的干部档案,因为我字写得比较整齐,卫生队把我推荐给干部部门,参加干部建档工作。这个工作一直搞了将近两年,开始在团干部处,以后又调到师干部部,这期间我就完全脱离卫生工作了。1954 年五六月份,我随师干部部进驻江西资溪,后来又搬到福建漳州市。这段时间就是建履历书、抄写干部自传、填写授衔授勋报告表、办理军官身份证等工作。这些工作基本结束后,我就被分配到第32 团政治处当秘书,授少尉军衔,定正排级。这又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提干并从卫生工作改行做行政工作,定了我终身从军的人生道路。

修建鹰厦铁路,第32 团负责修建黄枣大桥,是跨越九龙江的大桥,我们按期完成了任务。那时我们师最重大的任务是修建厦门的跨海大桥。怎么把海填起来修成铁路?只能用石头去填海。石头怎么放进去,战士们费了很大的劲,先用船装上石头,把船晃歪了,把石块抛下海里,以后改进了,把石头装进竹笼里往海里填,快多了。就这么一船一船地填,最后把海给填平了,然后上面铺上石碴,建成了铁路。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到那里参观后感慨地说:“中国人民真是不得了啊!真想不到啊!”我们敬爱的朱德元帅视察鹰厦铁路,提笔书写了“移山填海”四个大字,浇铸成碑,现在依然矗立在桥头上。

抗美援朝回国后,鹰厦铁路是我们部队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这期间我仍在第32 团工作,因工作积极,认真负责,被评为“团先进工作者”,以后我转为干部干事,负责团里干部工作。1961 年调我到师政治部干部科任干事、助理员,干部科副科长、科长。1971 年后相继担任第31 团副政委、第32 团政委,1981 年后先后担任师政治部主任、师副政委。

编为铁道兵后就是参加祖国的铁路建设,我先后随部队参加了鹰厦线、海南岛环岛铁路、包兰线、贵昆线、成昆线、兰新线、青藏线等14 条铁路的建设,北到牙克石、南到海南岛、东到东海厦门岛、西到唐古拉山,东西南北走了几个来回。在青藏线的修建过程中,1976 年到格尔木,领导上确定我到唐古拉山清水河一个高原冻土实验基地去负责工作。青藏线高原冻土施工没有经验,兰州冻土施工研究所、铁道兵科研所在清水河地段组织冻土施工试验,他们指导部队施工,我们调了一个加强连及相关人员、机械等配合进行相关实验。那里海拔4700 米,突出的问题是寒冷和高原缺氧。当时我们应对寒冷也没有办法,就是给大家发棉帐篷和烤火。高原缺氧更是没有办法解决,上去的人都有反应,而且反应很重。我上去的时候,到了一个兵站,我就感觉吃不下饭,头晕要倒,吃过饭以后,我们乘车继续前进,越走头越疼。走了一会儿,看到红旗在飘扬,他们说到了,这时候我们就穿过了唐古拉山口到了施工现场,我在那儿工作了将近两个月。高原地区的高原反应,到了三天以后就基本适应了,但对身体是有影响,特别是对心脏有影响。

8 月底,我被任命为第32 团政委,随后离开了试验基地。1981 年组织上把我从团政委位置上直接任命为师政治部主任。我当了师政治部主任后,就面临着铁道兵改制的问题,我极力做好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特别是努力地做好部队的稳定工作。1986 年12 月上级批准我从师副政委岗位离休了。我在把善后工作处理结束后,就把铁道兵第7 师最后一名老兵——我自己,交给了铁道兵西安干休所,这就是我整个的一生革命经历。我以诗为志:

南征北战四十载,

帐篷苇屋即为家。

凿通大山几十座,

移山填海彩虹架。

雪域高原织锦绣,

海南环岛成一佳。

愿以热血浇枕木,

梦里笑看高铁花。

猜你喜欢

部队铁路
俄部队军演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拆弹部队 爆炸封印者
铁路通信承载网常用接口协议转换应用研究
老部队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GSM-R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