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癌症术后疼痛中的应用进展*

2023-12-20夏长军谢雨辰李杉杉

中医药导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穴位切口麻醉

马 苗,夏长军,吴 峰,谢雨辰,李杉杉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癌症泛指所有恶性肿瘤,癌细胞具有可转化、易转移、无限复制的特点,手术切除是治疗癌症的有效手段[1]。术后麻醉效果逐渐消失,切口与受牵拉组织疼痛剧烈,多数患者难以忍受,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故术后镇痛受到临床重视[2]。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麻醉性药物在术后镇痛中应用广泛,虽能取得镇痛效果,但存在抑制呼吸、诱发消化道症状等不足[3]。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采用波宽0.1~0.2 ms的方波、频率80~100 Hz的电刺激,可兴奋粗纤维,取得镇痛效果,但TENS主要作用于局部,整体调节作用欠佳。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cl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具有效果确切、无创、安全性高等优势,能减少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已成为镇痛疗法的重要补充[4]。笔者就TEAS在癌症术后疼痛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以期为TEAS在该领域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1 术后疼痛介绍

术后疼痛为临床常见急性疼痛,是指手术刺激引发的一种心理与生理不舒适体验[5]。术后疼痛诱因众多,以下几种因素较为常见:(1)手术损伤机体组织或手术切口四周肌肉痉挛引发疼痛;(2)手术切口受到咳嗽、翻身等牵拉,导致疼痛剧烈;(3)术后出血、肠胀气等并发症引起疼痛;(4)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使肌张力增高,造成肌肉痉挛,从而引发疼痛[6-8]。术后疼痛主要因素为切口疼痛,直接原因为手术创伤,具体产生机制如下所示:手术创伤作用于人体组织,致痛物质大量分泌,引起痛觉感受器兴奋,产生冲动。冲动由神经纤维传至神经节细胞,经脊髓进入内囊,最后传至位于脑皮层的痛觉感觉区。信息在该区域经处理后产生痛觉,使人体做出一系列疼痛反应[9]。术后疼痛危害较大,可影响人体多方面功能,具体如下:(1)导致内源性物质(包括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等)释放量增加,影响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功能正常发挥,增加有关并发症发生风险。(2)对消化系统功能造成不良影响。相关研究指出,术后疼痛可兴奋交感神经,增加交感神经张力,减慢胃肠蠕动速度,导致肠麻痹,还可引发恶心、呕吐、便秘,若胃肠功能长时间得不到恢复会延长术后康复时间[10]。(3)使机体异常释放多种激素,引发内分泌系统应激反应,不利于手术切口愈合。(4)疼痛是术后不良情绪的重要诱因,可能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不利于术后康复[11-13]。因此,有必要给予术后疼痛患者有效止痛干预,以改善情绪体验,加速术后康复。

2 TEAS治疗术后疼痛的方法

2.1 波形选择 TEAS波形包括疏密波、连续波2种。疏密波是密波与疏波自动交替出现的一种波形,镇痛效果显著且持久。相关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内脏牵拉痛可造成兴奋性神经递质异常释放。采用疏密波行电刺激能使脑啡肽神经元活化,生成脑啡肽,阻止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缓解疼痛[14]。连续波是单个脉冲采用不同方式组合而形成的波形,可用频率旋扭任意选择疏密波形。密波可快速镇痛,疏波具有优良维持镇痛效果,连续波能有效缓解急性疼痛。有研究指出,连续波通过提高血浆β-内啡肽水平,可发挥镇痛作用,缓解术后切口疼痛[15]。

2.2 强度选择 高强度电刺激通过激活中缝大核的负反馈调节机制,起到广泛、长效镇痛作用。实践证实此种强度电刺激作用于痛源附近或远离痛源的穴位均起效[16]。低强度电刺激作用于脊髓节段发挥镇痛作用,仅在刺激痛源附近穴位时起效[17]。电刺激强度并非越高越好,应依照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强度。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伴有急性疼痛的患者,其痛阈、感觉阈明显下降,给予低强度电刺激即可获得良好镇痛效果[18]。在切口疼痛治疗中可选择低强度电刺激,而在内脏牵拉疼痛治疗中可选择中等强度电刺激。

2.3 时间选择 临床实践证实,TEAS可超前镇痛,相较于术后使用,术前使用镇痛效果更佳[19]。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使用低频电针需刺激≥15 min方能发挥镇痛作用,镇痛物质强啡肽起效时间为≤30 min,脑啡肽、内啡肽起效时间为>30 min[20]。宋宇龙等[21]研究表明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诱导前30 min使用TEAS,可明显减少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有研究指出,电刺激起效时间为30~45 min,故在临床中多选择术前使用[22]。

2.4 频率选择 低频(2~10 Hz)与高频(50~100 Hz)是电刺激常用的2种频率,均能取得镇痛效果。但研究发现,电刺激频率不同,作用的神经通路不同,释放的阿片肽种类亦不同。高频电刺激使强啡肽释放,低频电刺激使内啡肽、脑啡肽释放。变频(2 Hz/100 Hz)则使以上3种阿片肽共同释放,能提升镇痛效果[23]。变频(2 Hz/100 Hz)在治疗内脏牵拉疼痛中收益颇好,目前已在术后镇痛中得到广泛应用。

2.5 穴位选择 TEAS选穴理论依据主要包括对症取穴、辨证取穴与循经取穴,值得注意的是,实践中较少选择单一穴位,多依照手术不同进行多穴位配伍,例如,在肺部手术中取支沟穴、后溪穴等,胸腹部手术中取三阴交穴、内关穴等,开颅手术中取风池穴、天柱穴、鱼腰穴等。研究发现,相较于单一穴位,多穴位配伍效果更佳,原因在于穴位之间发挥协同作用从而提升疗效[24-25]。

3 TEAS在常见癌症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

3.1 肝癌 外科手术是治疗肝癌常用手段,疗效确切,但术后易出现剧烈疼痛,导致患者产生恐惧情绪,影响治疗依从性,不利于预后。对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肝癌患者,常规镇痛方法为术中、术后给予哌替啶、氟比洛芬等镇痛药物。胡宁宁等[26]在常规镇痛基础上加用TEAS,取患侧太冲穴、期门穴、内关穴与中都穴,于术前1 h、回病房即刻、术后d1、d2以高频(100 Hz)、低频(2 Hz)交替刺激穴位,30 min/次。结果显示,TEAS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卜彩菊[27]利用TEAS刺激肝癌患者太冲穴、合谷穴,2 d后以“长海痛尺”评分评估疼痛程度。结果表明该疗法能提升术后镇痛效果,减少镇痛泵药剂追加量,利于术后康复。

3.2 肺癌 肺癌患者行胸科手术后通常伴有持续中重度疼痛,影响正常呼吸运动与排痰,若得不到有效干预,可能引发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因此,采用有效镇痛方法对于患者术后康复意义重大。TEAS是针灸、神经电刺激融合方案,能弥补常规麻醉药物镇痛不全的缺陷,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机体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术后康复,目前已在胸科手术中得到有效应用。时艳杰等[28]选取72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前者接受常规麻醉,后者在常规麻醉基础上接受TEAS,取双侧尺泽穴、内关穴、合谷穴与支沟穴,在麻醉开始前30 min实施电刺激,波形使用疏密波,强度为感觉阈值的2倍。结果显示,两组术后即刻镇痛物质、致痛因子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试验组镇痛物质水平高于对照组,致痛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

3.3 乳腺癌 外科手术是诊断与治疗乳腺癌的重要举措,随着行外科手术的患者数量增加,术后慢性疼痛逐渐受到临床重视。乳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发生率达70%,主要表现为肩部、腋窝、胸部等部位出现慢性疼痛,诱发因素众多,术后早期急性疼痛是重要诱因之一[29]。因此,控制乳腺癌术后早期急性疼痛具有必要性。TEAS具有优良镇痛与镇静作用,加之具有无创性、操作简便等优点,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金文君等[30]研究TEAS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在麻醉诱导前对三阴交穴、内关穴、合谷穴与足三里穴进行电刺激,频率为变频(2 Hz/100 Hz),波形为疏密波,强度为6~12 mA,直至术毕。结果显示,接受TEAS的患者入恢复室30 min、术后6 h疼痛数字评分明显下降,提示TEAS可作为一种缓解乳腺癌术后疼痛的非药物疗法。

4 结 语

1965年,Melzack RA与Wall PD共同提出闸门控制理论,认为经皮电刺激能引起传导压力感觉、外周触觉的粗纤维兴奋,使得传入疼痛的闸门关闭,进而减轻疼痛症状[31]。基于闸门控制理论,TENS产生。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韩济生及其科研团队在研究针灸镇痛机制中发现,2 Hz电针刺激能引起脑啡肽、内啡肽释放,100 Hz电针刺激能引起强啡肽释放。2/100 Hz疏密波刺激能引起上述3种阿片肽释放,发挥镇痛作用[32]。20世纪90年代,韩济生及其科研团队将TENS与电针结合起来,研制出韩氏治疗仪,为TEAS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硬件支持。

现阶段,外科手术仍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术中大范围牵拉脏器组织,导致患者易出现术后疼痛,不利于术后康复。既往临床多给予患者各类镇痛药减轻疼痛,但易诱发一系列不良反应。TEAS是将我国传统针灸理论与TENS结合起来的新型镇痛方法,在特定穴位施加电刺激达到治疗目的,逐渐成为癌症术后疼痛患者的镇痛新手段。与其他镇痛方法比较,TEAS优势如下:(1)属外治法,能防止引发药物毒副反应;(2)无痛苦,能避免患者出现对针刺的恐惧情绪,依从性高;(3)可依照实际需求设定频率,还能依照患者症状选择穴位,取得减轻疼痛与症状的双重效果。TEAS临床主要应用于辅助麻醉、癌痛与急慢性疼痛镇痛、抑制网络与药物成瘾,且研究表明,TEAS通过清除自由基、清除血乳酸、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抑制血肌酸激酶表达、稳定血糖等途径,可减轻运动性疲劳,增强运动能力,故TEAS在体育竞技中也得到广泛应用[33-34]。伴随TEAS技术的不断成熟与进步,未来其应用领域将愈加广泛,在病房、门诊治疗中均可发挥优势,利于改善患者康复质量,减轻经济负担。

在肯定TEAS效果的同时,需认识到其存在的问题,如在慢性疼痛治疗中TEAS频率、时间、电流等设置缺乏规范性,对于不同种类手术穴位选取缺乏灵活性,未来需加强对治疗参数与穴位选取等方面内容的研究。

猜你喜欢

穴位切口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