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地方历史名人文化促进高职院校大思政构建的路径*
——以无锡地区为例

2023-12-19黄飞剑

大众文艺 2023年21期
关键词:历史名人大思无锡

黄飞剑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 214153)

地方历史名人文化是指已故的功名卓著的地方名人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及人们为纪念该名人和弘扬其精神而形成的文化现象。这里名人,包括功名卓著的本地人和长期在本地的外地人。国学大师亦为无锡人钱穆先生说:“历史记载人事,而人为事主,无人亦何来有事。”[1]一个地方的历史名人体现了该地的文化发展高度,对该地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不同领域的古今名人[2],可见党和国家领导人充分肯定历史名人,重视历史名人文化。水有源,树有根,我国举不胜举的历史名人都来自各个地方,各地如果善用本土历史名人文化来发展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必将有力地推进大思政格局的构建。

一、地方历史名人文化对构建高职院校大思政格局的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接地气

历史名人,从古代到近现代都层出不穷,相应的地方历史名人文化具有地域性、楷模性、亲和力强、内容丰富等特点。另外,地方历史名人,往往分布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由此形成的名人文化丰富多彩,毫无疑问是生动的学习教育素材,这对高职院校各科知识的学习不无裨益。所以,对自己脚下这片热土哺育的历史名人文化,学生情感易于共鸣,心理上易于认同。高职院校理应充分利用好地方历史名人文化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做到不忘本来,开辟未来,教育学生端正学习动机,践行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3]我国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历史底气所在,而这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变迁,离不开包括历史名人文化的地方文化,正是各地包括历史名人文化的地方文化作为支流,进行融汇才形成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地方历史名人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时地方文化的发展成就。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发生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变化,引起这种伟大演变的,除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外,更有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时势造英雄,在波澜壮阔的近现代史中,各地更是涌现了众多名人,在历史的舞台上为国家为民族而舍命上下求索,如今虽然斯人已逝,但是留下了浩然之气长存的历史名人文化。各地古今的历史名人文化,置身于其中,仍让今人壮怀激烈,身为本地人,地方认同感油然而生,继而感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自信。青春年少的大学生,正处于指点江山时期,耳濡目染地方历史名人文化,潜移默化地加强地方认同,深化心中的爱国主义,继而增强文化自信。

(三)有利于发展彰显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所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其校园文化的支撑,而校园文化的发展则离不开地方文化。我国的职业教育首要任务培养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校园文化理所当然要立足于地方。地方名人文化,乃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况且社会学习理论表明,名人的成长经历本身对学生有着榜样示范作用。校园文化要吸收地方名人文化的营养,促进学生通过名人文化来感知地方,熟悉地方,激励学生要以名人为榜样,热爱地方,报效祖国。另外,与名校相比,我国高职院校,几乎都成立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年轻得很,历史积淀不丰厚。善用地方历史名人,会增加高职院校的历史底蕴。所以,要因地制宜地利用地方历史名人文化发展校园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水到渠成,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也受到了教育,提高了学校的文化底蕴,形成特色。

二、地方历史名人文化促进高职院校大思政格局构建的现状

为了研究地方历史名人文化促进高职院校大思政格局构建的现状,课题组对无锡8所高职院校利用问卷星进行了调查,其中学生1045人,教师186人。

(一)了解无锡历史名人情况

问“您知道多少个无锡历史名人”,选择“1-10个”,学生占比82.87%,教师的则为76.88%,然而“早在2002年,无锡市地方志办公室统计,无锡市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有点影响的人物,大致有70多人。”[4]可见,绝大部分师生对无锡历史名人了解是很少的。

(二)对无锡历史名人文化关注意愿

问“您了解无锡历史名人文化的途径主要是”,对学生、教师的调查表明,不论教师还是学生,了解的主要途径是手机、电脑、电视和书籍。手机,在教师中占比63.44%,学生则高达84.88%。这反映出,手机在师生中都是最重要的途径,学生则最依赖手机来了解了。

问“您闲暇之余会主动关注无锡历史名人文化吗”,对学生、教师的调查表明在休息的时间里,只有少数师生根本不关注,大部分则会关注的,当然“偶尔会”的比重是最大的,学生是72.92%,教师是75.27%,这可以理解,因为在生活丰富多彩而节奏偏快的当代,吸引注意力的事物很多。

(三)渗入校园文化情况

问“您参加过多少次学校组织的有关无锡历史名人文化活动”,数据表明,三成学生没有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有关无锡历史名人文化活动,而七成学生参加过,这反映出少数学校不重视无锡历史名人文化教育,而大部分学校是重视的。

问“您认为本校校园中是否有无锡历史名人元素”,教师的调查表明,选择“很多、较多、很少”的合计84.41%,说明大部分校园中有无锡历史名人元素;选择“没有”的占10.22%,则说明少数校园中没有体现。

(四)渗入课堂教学情况

问“思政课老师一个学期在教学中介绍无锡历史名人的次数”,对学生的调查中“经常”与“偶尔”所占比重都将近48%,可从侧面反映出思政课教师比较重视在教学中渗入无锡历史名人文化。

问“非思政课老师一个学期在教学中介绍无锡历史名人的次数”,70%学生认为非思政课教师偶尔介绍,客观来说,思政课教师可利用的无锡历史名人文化资料比非思政课的要多,可看出非思政课教师还是比较注意在授课中渗透的。

问“本校是否开设过有关无锡历史名人文化的课程”,对教师的调查显示,60.22%的教师认为本校没有开设过有关无锡历史名人文化的课程,39.78%的则认为开设过,这可以说明大多数学校没有开设,只有少数学校开设了。进课程进教材,方能更好地进头脑。

三、地方历史名人文化促进高职院校大思政格局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中央强调工作中要有问题意识,所以要直面问题非常重要,由以上分析能看出地方历史名人文化促进高职院校大思政格局建设,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相关部门和高校重视得不够

问“您对无锡政府相关部门弘扬无锡历史名人文化工作,感到”,对教师的调查表明,选择“充分、比较充分”合计36.91%,可以说明教师对相关部门的工作评价不高。我国正处在两个百年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时期,相关部门任务多而重,而手中资源是有限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投入资源,可能对地方历史名人文化投入的资源与实际需要不够。有的也可能出于政绩的需要,认为地方名人文化促进大思政格局建设,取得成效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自觉或不自觉得有所轻视。

问“您对本校有关部门弘扬无锡历史名人文化工作,总体上感到”,对教师的调查也表明,“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合计37.1%。可以看出教师对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的评价是差不多。地方历史名人文化蕴含着许多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入新时代以来,高校对此比以前重视。通过此次调查,可以看出有的高校重视程度跟党中央的要求相比,还是不够的。究其原因,促进地方历史名人文化融入大思政,需要不少资源的支持,并不立竿见影。

(二)教师地方历史名人文化素养整体不高

问“本校教师的无锡历史名人文化素养,总体而言”,在前面的现状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对地方历史名人知道很少,更别说详细地了解了。本题调查中,选择“非常好、比较好”的合计约45%。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佐证了前面的观点。

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教师提升自身地方历史名人文化修养呢?问“影响教职工开展或者参与有关无锡历史名人文化教育活动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调查表明,学校的组织有关无锡历史名人文化教育活动是最重要的,高职院校是由行政来主导的,管理者是否计划安排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是反映教师的工作任务重,教师的任务是由学校布置的,既要适当减负,又要把地方历史名人文化教育统筹渗透到教师工作任务中去。第三是反映缺少经费,这需要纳入学校预算,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第四是反映教师对地方历史名人文化了解得不够,少数教师对此是很了解的,这也说明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育有待提质增效

问“您认为,无锡高职院校开展无锡历史名人文化教育”,学生调查显示,“很有必要、有必要”合计89.09%,我们能看出绝大部分学生都希望开展地方历史名人文化教育。不过,从前面现状分析得知学生的地方历史名人文化知识是很少的。这两个调查的结果似乎矛盾,实则不矛盾。列宁的灌输理论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都是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教化和灌输”[5],通俗地说,学生地方历史名人文化素养的提高,主要靠教育,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更是如此。教育主体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学校教育,另一个是社会教育。学生地方历史名人文化知识很少,就说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做得不够,现有的教育方式、形式、手段等方面是需要改进的。

四、构建地方历史名人文化促进高职院校大思政格局的主要路径

(一)高度重视,纳入工作考核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了大思政的创新理论,要求全社会同心同向同行。地方历史名人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和红色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大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必不可少的沃土。地方政府和高校要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高度重视地方历史名人文化教育,纳入部门的考核,科学确定权重和设置指标体系,“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发展观念,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6]。考核是工作的指挥棒,没有考核,成效肯定是差强人意。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学习在高校,高校是大思政工作的直接主体,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而高校是受政府管辖的,政府要充分发挥对高校党政一把手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考核压力层层传导,引导各有关部门主动作为,勇于担当。

(二)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养

这里的素养,指地方历史名人文化素养。学高为师,不仅仅指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而且也要求教师在专业以外的知识要比较广泛。地方历史名人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立德树人的元素,教师要用来教育学生,肯定要对此掌握得比较好。地方政府部门和学校要有专项经费并组织培训,纳入教师考核,乃至职称评聘中,从制度上确保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培训的形式与方式肯定是灵活多样,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网上网下相联动,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相配合。地方历史名人文化,涉及古代到当代,政治经济科技军事艺术等各领域,可以专门培训,也可以渗透到其他培训之中。比如,红色历史名人文化可以结合主题教育来开展。针对不同年龄层的教师,不同学科的教师,甚至不同具体岗位的教师,开展分层分类培训,也可以进行重点专项培训。总之,培训因人而变,因岗而化,因地而异,因时而进,实效至上。除了培训外,还可设置专项课题,予以资助,通过学术研究来深入学习。

(三)转化赋能,增强学生兴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7]“创造性转化”该指示对地方历史名人文化促进大思政格局构建,同样是指导方针。无锡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先贤的遗迹、纪念处及相关的资料很多,目前为止,文献成果就有传记、家族研究、文集、年谱等多种形式,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我国各地亦然。各地要把我国丰富的地方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为大思政效能的优势,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乃教育的三要素。受教育者,在这里是大学生。教育者,广而言之,是地方政府和高校。高校各行政部门和教学单位,要发挥协同作用。我国政府对社会起着主导作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地方的史志办、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相关单位拥有不少地方历史名人文化资源,不仅要保护好这些资源,发挥其教化作用,还要以有形之手引导市场无形之手来作出积极的贡献。就教育媒介而言,指用怎样的手段、方式、平台来把地方历史名人文化该教育内容转化成吸引大学生的样子。现在成功转化的例子不少,值得总结和探讨,不过,对照大思政的要求还是不够,要多多益善。

一言蔽之,青年强则国强,以地方历史名人文化促进高职院校大思政格局建设绝对是个促进青年凝魂聚魄的超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政府要发挥充分主导作用,调动社会组织乃至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高职院校责无旁贷履行应有的职责。长此以往,政府、社会和高校联袂而行,各就其位,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协同形成合力,大思政育人的美好蓝图正在逐步实现!

猜你喜欢

历史名人大思无锡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无锡一棉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无锡公交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抢注历史名人故里行为的法律效力研究
历史名人身份大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