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机电系统调试要点和预控要素研究

2023-12-18张立良严志权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年34期
关键词:风路预控调试

张立良 严志权

广州地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380

1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工程专业系统繁多,接口繁杂,其中智能机电系统(含智能车站系统和智能环控系统)是对给排水、通风空调、智能低压、照明、电扶梯、火灾报警等机电设备进行实时监控的重要系统,是车站机电设备的“神经中枢”,对机电设备高效管理及灾害联动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智能机电系统调试工作是机电工程建设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在调试工作过程中,由于各专业技术提资、软件编程等问题,经常导致现场调试进度滞后甚至调试暂停,从而影响相关系统功能的有效实现。本文重点对调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常见技术问题进行梳理、剖析,并根据既有线路调试经验提出解决思路和预控方法,确保智能机电系统调试按计划高效开展。

2 智能机电系统调试基本流程

智能机电系统的接口子专业较多,包括给排水、通风空调、智能低压、照明、电扶梯、火灾报警、区间人防门等子专业(如图1所示),接口形式主要分为硬线接口和通讯接口。随着智慧地铁建设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对底层设备的监控信息数据越来越多,因此越来越多子专业需要增加通讯接口,例如潜污泵和电扶梯等设备都逐步增加了通讯接口,监视和控制方面的调试内容也随之增加[1]。

图1 智能机电系统相关接口专业

由于智能机电系统的接口专业和接口形式较多,一般根据子专业施工进度情况,分专业开展单系统设备和接口调试。对于架构相对简单的子系统,例如潜污泵、电扶梯等单机类型设备,可在完成单机调试后,随即开展系统接口测试工作。对于多层架构的子系统,比如通风空调、智能低压等,应先完成环控柜对底层单机设备(比如风机、风阀等)点动调试后,再开展相关接口测试工作。在完成单系统对底层设备的点动调试后,再根据联动设置情况开展系统联动调试工作,最后再开展相关模式调试工作,包括环控模式、消防救灾模式等,最后通过放烟测试全面检验整个车站系统功能完备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智能机电系统调试基本流程

3 点动调试和接口测试关键控制要点和预控要素

在智能机电系统与子专业接口测试时,应提前完成监控线路的接线工作,并提前核对线路编码准确性,避免由于线路问题导致接口模块的损坏。在智能机电系统和子专业完成接口联通测试后,将进行底层设备的单点调试,即在智能机电系统软件界面对各监控设备的启停、状态等进行逐一点动和监控,确保上层专业架构信息和现场设备一一对应[2]。

智能机电系统与子专业接口测试以及系统调试过程复杂繁琐,经常出现反复调试或调试停滞情况。根据既往线路调试常见重难点问题,需系统梳理关键要素予以预控,同时提前介入包括设计图纸和提资等方面的技术管理,此可为后续调试顺利开展提供重要技术和管理保障。接口测试和点动调试关键控制要点和预控要素主要包括:

3.1 核对底层设备设计变更情况

对于智能机电系统和子专业点表无法对应问题,最常见的原因是子专业底层设备增减时,没有及时向智能机电系统专业提资,因此智能机电系统点表没有及时进行相应修改,从而导致问题的出现。因此,当发生包括边界条件变化引起的设备增减等子专业设备变更时,务必及时向其他关联专业提资,保证各专业点表信息匹配。新增设备建议在所有设备点表之后进行顺排点表编码,取消的设备编码不再使用但保留取消记录,这样可避免各系统图纸、软件的反复修改或错乱[3]。

此外,还需要提前重点核对设备用房或管理用房功能改变后,相关通风空调设备的变化情况,以及这些底层设备系统变更后的提资完备情况。避免由于房间功能调整导致通风空调、智能低压、环境与设备监控等专业子系统之间设备不对应,影响整个系统调试的开展。

3.2 统一各专业设备编码规则

在调试电扶梯、潜污泵、照明回路等底层设备时,经常由于编码规则不同,导致软件界面和现场挂牌无法对应,严重影响调试有效开展。出现此类问题,主要是因为各专业的编码规则没有统一,有些专业按英文字母编号,有些专业用阿拉伯数字编号,编码的顺序也可能不同,有些专业按从东到西顺序进行编码,有些专业则按从主体到附属顺序进行编码。这对调试工作的影响是极大的,给各专业调试核对和后期跟进都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因此,各专业应在出图前统一编码规则,包括车站编码、出入口编号、设备编码、系统回路编码以及编码顺序等,并在点表协议中书面签字明确,确保单点设备调试和接口调试顺利开展。

3.3 专项梳理中间风井和区间设备

由于线路中间风井和区间设备位置的特殊性,各专业提资之间更容易出现疏漏,因此需要对此进行专项技术梳理,包括明确中间风井环控设备、区间水泵等控制功能归属车站,加强核对供电电缆与监控线缆,避免出现遗漏和错误而增加后期区间施工与调试的难度[4]。

在配置系统设备软硬件时,尤其要注意对区间设备的梳理,并确认区间设备的安装位置,细致核对设备控制链路的硬件配置是否通畅合理,是否有更便于维护和调试的优化可能性。例如明确中间风井隧道通风设备由何座车站负责控制隧道模式,相邻车站区间隧道模式是否合理,区间水泵由何座车站综合后备盘负责控制等,这些内容都应提前梳理和确定,并在控制功能归属车站进行相应硬件配置和软件编程。

4 环控模式和消防联动调试关键控制要点和预控要素

智能机电系统最核心的调试工作是环控模式和消防联动的调试,这是验证各子专业单机调试和接口调试成效的最重要环节,可检验各单机设备前期调试准确性,以及检验现场设备运行状态可靠性,同时也对全站联动控制、消防排烟疏散功能进行全面验证。

在环控模式和消防联动调试过程中,经常会排查出很多故障和问题,包括现场设备本体问题、模式设计问题等。为更高效开展环控模式和消防联动的调试推进,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要点进行技术性预控:

4.1 检查环控模式相关底层设备状态

在环控模式调试过程中,偶尔会出现模式执行失败情况,通常从软件界面查看执行模式失败提示可找到具体原因(如图3所示)。大多数情况下,模式执行失败都是由于现场设备问题引起的,因此我们在模式调试前,要重点检查环控模式相关底层设备状态是否良好。特别要检查风阀类设备是否存在故障,如检查风阀执行器是否正常启闭。

另外,要对各联动设备和子系统的联动设置情况进行检查,避免联动失败,要确保各现场设备和子系统都处于自动状态而非处于手动档位,比如风机等设备现场手自动控制设置情况、环控柜手自动控制设置情况等。

4.2 核实设备预期状态和设计模式要求一致性

在对设备进行硬件配置、连锁设置和软件编程过程中,还可能存在与设计模式预期不一致的情况,这类问题较为隐蔽。在模式提示执行不成功时,软件界面提示只显示不动作或与预期不符(如图4所示),需要现场对设备进行检查和分析,在排除设备本体问题后,再进行连锁和软件层面问题的挖掘与处理。

图4 车站大系统模式执行界面

在检查设备配置预期状态是否与模式设计要求一致时,重点管控以下方面:

(1)设备开关预期矛盾问题是最常见的环控模式问题,因此风机开关状态、风阀开关状态等是否与所设置环控模式预期对应,需重新校核环控模式和环控工艺图的对应关系。

(2)风机和风阀的连锁关系(包括硬线连锁、软件连锁设置)是否正确,以及启闭联动设置是否正确。

(3)启动设备进行检查,软件设置的延时时间值是否有问题,延时后是否有触发配置。

4.3 通过风路推演检查环控模式设置和实况

在环控模式调试过程中,也会出现模式均执行成功,但现场风量风速的实测值无法达到设计值情况,需要对模式设计逻辑、现场实施情况进行深入检查,排查是否存在通风风路或排烟风路受阻情况。因此,可通过风路模拟推演,结合环控工艺图和环控模式(如图5所示),并采用图纸推演和现场实地巡查相结合方式,逐一核对通风空调、建筑装修、土建结构等专业的设计和实施情况。

图5 车站大系统环控图

模式设置的风路不通畅问题原因较为隐蔽,需要重点管控以下几方面内容:

(1)核实模式所对应的风路走向情况,通过现场实地巡查风路路线,核实土建结构、砌筑墙体、风阀开关构成的实体风路情况,即检查风路框架设置是否与环控模式预设风路路径匹配。

(2)风路推演还需要重点检查风机风阀连锁关系,比如风机和风阀的开关联动是否矛盾,或者风机连锁的对应风阀是否有错误,先核查风阀和风机之间的关联情况,再核实其智能低压连锁设置情况。

(3)通过风路推演核查风机的排风方向,并实测风机运转方向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检查风机安装方向和供电电缆接线相序是否存在问题。

5 结语

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智能机电系统调试过程中常见技术问题进行经验总结和研究,对常见技术问题出现原因进行剖析,并提供调试管理的关键控制要点和预控要素。由于智能机电系统涉及设备种类较多,接口繁杂,调试过程也相对复杂,因此可参照关键控制要点和预控要素认真细致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管控工作。希望本文所提出的解决思路和预控方法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以缩短现场调试时间,及时解决调试问题,提高整体调试效率,推动轨道交通新线建设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风路预控调试
YB710-2电机风路优化
疫情预控公益广告
谈如何做好房建监理开展前的预控工作
基于航拍无人机的设计与调试
监理预控在工程实施中的有效应用
FOCAS功能在机床调试中的开发与应用
无线通信中频线路窄带临界调试法及其应用
机械滤网式空气净化器风路技术专利分析
调压柜的调试与试运行探讨
实现安全预控管理的几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