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海昏侯国除诏书》探微

2023-12-16张建文李龙飞

地域文化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豫章汉宣帝刘贺

张建文 李龙飞

南昌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简牍约5200余枚,其中出土于刘贺墓主椁室西室的一批木牍被整理者命名为《海昏侯国除诏书》(下简称海昏《诏书》)。①朱凤瀚:《海昏简牍初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307页。杨博在《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海昏侯国除诏书〉》中披露了海昏《诏书》的出土情况、相关照片和部分红外扫描照片,并对诏书进行了完整的文字释读和复原。据他的整理和研究,这批木牍不少于25 枚,其中出土于漆盒内的10枚木牍较完整,出土于盒外的木牍残损严重。②杨博:《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海昏国除诏书〉》,《文物》2021年第12期。下文关于“海昏《诏书》”释文、杨博观点等均引自此文,兹不一一另行标明出处。海昏《诏书》是目前国内考古发现的唯一关于列侯封国除国的汉代诏书,它实录了刘贺的封国在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被除国的史实,对研究汉代政治、历史人物、文化和江西地方史等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当下学界相关研究还刚起步,笔者不揣浅陋,拟对部分木牍内容做一考释,以期抛砖引玉,就教于方家。

一、“气瞋烦心”与刘贺之死

M1:1799-3 的木牍由两枚残牍拼缀组成,残损较严重,有两列墨书,杨博释文为“气瞋烦心区所能□加以□」九月乙巳死廖闻事□”。杨博解析了该牍第二列文字,却未对该牍第一列文字进行分析,殊为可惜,因为此处或可揭秘刘贺的死因及相关历史事件。杨博认为“九月乙巳死”所言应是刘贺的死期,从该牍第一列文字内容和第二列所述为刘贺死期可知,第一列文字所述应为刘贺临死前的病症。“气瞋”,气为中医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判断病人病情的重要依据。瞋,《说文解字》载:“张目也”。①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第72页。中医学有望、闻、切、问之法,其中之望法,汉代医学典籍《金匮要略》载:“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痓,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所以,“气瞋”即为通过望法发现刘贺的面部气色“微赤非时”,眼呈“正圆”之状。②蔡永敏、徐江雁:《中医古籍珍本集成》伤寒金匮卷《金匮要略论注上》,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第84-85页。“烦心”,应是与“气瞋”相伴的心烦的病症。“区所能□”,谢明宏认为其为“呕所能食”③参见谢明宏《海昏侯国除诏书》,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069340/answer/2834285289。。“区”与“呕”字形相近,“区”字意为容器又读作“ōu”,故“区”应可训作“呕”。“能”下一字,仅剩上部笔画,对比汉代简帛上的“食”字,笔画相似。“呕所能食”之意为将吃下的食物呕吐出,是一种病情持续发展时所常见的病症。故笔者认同“区所能□”即“呕所能食”之说。“加以”后当为继续叙述刘贺之后的病症,从上所引《金匮要略》和刘贺最终死亡的史实来看,其最后的病症或应为导致刘贺死亡的“痓”,即筋脉痉挛、强直的病症。

刘贺的一生历经了王、帝、民、侯等四重身份的转换,其身体状况亦从康健转为病弱。据《汉书》记载,张敞在刘贺被封海昏侯前曾专门探视过他,并向汉宣帝报告,刘贺“年二十六七,为人青黑色,小目,鼻末锐卑,少须眉,身体长大,疾痿,行步不便。”④(东汉)班固:《汉书》卷63《刘贺传》,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2767-2769页。说明刘贺此时或已患有严重的类风湿病,肾和肝等受到较大损害,变成一个“病夫”。潮湿的环境显然是对刘贺身体不利的,所以有学者认为汉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是欲借自然环境使他病情加重而早夭,有一定道理。⑤王刚:《身体与政治:南昌海昏侯墓器物所见刘贺废立及命运问题蠡测》,《史林》2016年第4期。此外,2000多年前的汉朝,时人视江南为“丈夫早夭”之地,从贾谊被授官长沙太傅一事可知晓,时人若被派到江南还会有一定的精神压力。⑥(西汉)司马迁:《史记》卷84《屈原贾生列传》,北京:中华书局,2020年,第2492-2500页。

刘贺被封为海昏侯后,从他的殷勤上奏和认为自己能晋爵为诸侯王就不难看出,他对汉廷或汉宣帝是有所期望的。但汉宣帝显然对这个废帝处处防范,甚至是“特殊针对”。据史书所载,刘贺先是因金安上的上奏而被取消了“奉宗庙朝聘之礼”的权利,成为列侯中的“异类”,进而使汉宣帝对刘贺并不认可的真实想法被传达出。“就国”数年后,刘贺因与孙万世交通,被扬州刺史柯举报发表不当言论而导致削减户邑。⑦(东汉)班固:《汉书》卷63《刘贺传》,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2769页。此外,从刘贺墓中出土的众多奏牍和墨书金饼等还可发现,刘贺上奏非常殷勤,不仅连年请求“秋请”,还多次准备了酎金,但都不被汉廷接受,最后在“元康五年”(即神爵元年,公元前61)甚至被限制“上书”,⑧黄今言:《从海昏侯墓出土奏牍看刘贺的举动与失落》,《史学集刊》2018年第5期。可谓备受打击。

审视南朝雷次宗所载地名“慨口”之由来,“(海昏)城东十三里,县列江边,名慨口,出豫章大江之口也。昌邑王每乘流东望,辄愤慨而还,故谓之慨口”①(西晋)司马彪:《续汉志》卷112《郡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3491页。。联系刘贺做海昏侯时对汉廷有过高的期望,却在现实中接连遭受打击的境遇,不难明白这必会使刘贺内心产生较大的失落,进而导致忧郁寡伤,临江慨叹,故地名“慨口”之由来或非后人附会之虚言。笔者曾撰文分析了刘贺被封海昏侯相关史事,认为其是汉宣帝为强化自身皇位合法性而发动的一场不公平的天命之争。因此,刘贺做海昏侯的数年内才会被人异常关注,即他的日常生活应受到较多的监视。②张建文、王小琴:《天命之争:刘贺被封海昏侯史事探微》,《地方文化研究》2021年第2期。基此可明,刘贺的生活环境应是较为压抑且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综上,刘贺本就患有痿疾等病症,其在青壮年就早死,应和他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不利于身心健康有一定关联。

关于刘贺的死期,班固的记载为:

刘贺就国后的“数年,扬州刺史柯奏贺与故太守卒史孙万世交通,万世问贺:‘前见废时,何不坚守毋出宫,斩大将军,而听人夺玺绶乎?’贺曰:‘然。失之。’万世又以贺且王豫章,不久为列侯。贺曰:‘且然,非所宜言。’有司案验,请逮捕。制曰:‘削户三千。’后薨。”③(东汉)班固:《汉书》卷63《刘贺传》,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2769-2770页。

刘贺在元康三年(前63)三月被汉宣帝封为海昏侯④(东汉)班固:《汉书》卷8《宣帝纪》,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257页。,随即就国,除去中间的信息传达、相关准备及前往封国等所耗费的时间,刘贺到达海昏侯国最早也应在元康三年(前63)下半年甚至年底。“数年”,即至少2年以上,则刘贺与孙万世交通一事至迟应发生于神爵二年(前60),甚至可能是神爵三年(前59)。故而除去柯的举报、有司案验、汉宣帝批示及诏书的传达所耗费的时间,削户三千的落实就应至迟在神爵二年(前60)年底了。“数年”“交通”“柯奏”“案验”“削户”“后薨”,班固的记载,颇耐人寻味,春秋笔法下或是“为尊者讳”。透过这些记载,固然难以确定刘贺的死是否与这些事存在必然的关系。但透视相关细节,却可断定刘贺的死期(神爵三年九月乙巳,即九月初八)当与“削户三千”的落实时间相距不远。又从M1:1506-10“海昏侯国守相”和“守丞”看,说明他们任其职的时间不超过一年,所以王子今说“由‘后薨’语,可知刘贺是在去世前不久受到‘削户三千’的处罚”是正确的。“削户三千”相当于“削”掉了刘贺食邑的75%,是相当严厉的处罚,⑤王子今:《海昏:刘贺的归宿》,《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这可能给刘贺造成较大的刺激,尤其是可能会使刘贺因此对汉廷和汉宣帝产生失望,对自身的命运常生慨叹。

在张敞的视野里,“察故王衣服言语跪起,清狂不惠”。苏林注:“凡狂者,阴阳脉尽浊。今此人不狂似狂者,故言清狂也。或曰,色理清徐而心不慧曰清狂。清狂,如今白痴也。”⑥(东汉)班固:《汉书》卷63《刘贺传》,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2769-2770页。表明刘贺的智力在此时已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如前所述,刘贺“疾痿”,即身患类风湿病,而这种病是不会对人的智力产生影响的。刘贺在被霍光废黜时曾引“闻天子有争臣七人,虽亡道不失天下”⑦(东汉)班固:《汉书》卷68《霍光传》,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2946页。为自身辩驳,说明刘贺智力正常,绝非白痴。所以,刘贺的智力下降或有其他原因。从医学上看,导致“行步不便”的原因除风湿病外,还有中风,而后者有可能会导致病人的智力下降。因此,刘贺所患的病除“痿”外,或还有中风,而中风的病人,是不能受到严重的刺激或是因为一些事情而忧郁寡伤的,否则很容易造成突然死亡。

二、“中国□饶之地”与西汉豫章郡

M1:1506-4牍释文为:“乃以□□故主也」中国□饶之地合六县以为国”。杨博认为,该牍内容“应指昌邑王国为中原六县之国,似记述的是刘贺早年任昌邑王的经历。”笔者认为,“中国”乃“汉”之代称,该牍文字为豫章太守廖奏书中的部分内容,其所述或非刘贺任昌邑王时事,其第二列文字内容应指海昏侯国初封时之4000户的规模是合六县而成。①张建文:《〈海昏侯国除诏书〉复原研究》,《江汉考古》待刊。或非尽合六县为一侯国,乃以海昏县为主体,据地形便利合并相邻五县的部分户邑。“□饶之地”,笔者在文渊阁版电子《四库全书》内以“饶之地”检索《汉书》,得“广饶之地”1例、“肥饶之地”3例,为便于论述,现录之于下:

于是公卿言:“郡国颇被灾害,贫民无产业者,募徙广饶之地。”②(东汉)班固:《汉书》卷24《食货志》,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1166页。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③(东汉)班固:《汉书》卷68《霍光传》,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1821页。

步兵九校,吏士万人留屯,以为武备,因田致榖,威徳并行,一也。又因排折羌虏,令不得归肥饶之墬,贫破其众,以成羌虏相畔之渐,二也。④(东汉)班固:《汉书》卷69《赵充国辛庆忌传》,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2987页。

北攘匈奴,降昆邪十万之众,置五属国,起朔方,以夺其肥饶之地。⑤(东汉)班固:《汉书》卷73《韦贤传》,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3126页。

从上所列4例可看出,“广饶之地”用于安置流民,故其地当广阔而人较稀少。“肥饶之地”为人所珍爱重视之地,带有明显的褒义色彩,且第二例与封建有关联。如上述,M1:1506-4 牍所述内容为封建藩国,结合其他木牍及史载可知这是汉宣帝“于贺甚厚”的重要表现之一,故“□饶”或应为“肥饶”。

限于史料,当下学界关于西汉豫章郡历史的研究不仅较简略,还有不少晦暗不明之处,尤其是关于其郡名的由来、初设郡的时间等更是争议颇多,至今难以厘清。此外,关于汉豫章郡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节点问题,也因为史料的缺乏而难以进行清晰明确的判断。幸海昏《诏书》出土,廖以豫章郡太守这样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身份在奏书里指出,初封的海昏侯国地处大汉富饶肥美之地,为我们重新审视当时的豫章郡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梳理西汉豫章郡发展的历史节点提供了较有力的证据。

学界已注意到了豫章郡在汉武帝时期统一南越国、东越国等的重要作用,却限于史料而未能充分认识到豫章郡亦从此开始了华丽的转身——从边郡转变为内郡,与之相随的是,豫章郡最重要的使命也应从边防转为以社会经济发展为重心。⑥钟起煌主编,卢星等撰:《江西通史》秦汉卷,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42-47页。“中国□饶之地”,正是这种巨大转变后,时人对经过数十年发展后的豫章郡的重新定位。一方面,这展现出了豫章郡内以鄡阳平原为核心的“海昏”等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许怀林指出,“湖区西部的海昏县周围,也是引人注目的产粮地”;①许怀林:《论汉代豫章郡的历史地位》,《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王子今认为王莽将海昏改名宜生,“或许亦可以体现这里是豫章郡生存条件较好的地方,也可能反映两汉之际气候变迁对‘海昏’地方环境改善的影响”②王子今:《海昏侯故事与豫章接纳的移民》,《文史知识》2016年第3期。。另一方面,淮南王刘安曾上书汉武帝:“越人欲为变,必先田余干界中,积食粮,乃入伐材制船。”③(东汉)班固:《汉书》卷64《严助传》,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2781页。说明尚为边郡的豫章虽还不能完全控制郡内的所有辖区,但当地的农业生产也应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可“积食粮”。两越平定后,豫章郡转变为内郡,其行政区内的百越族分化并逐渐融入汉族,④钟起煌主编,卢星等撰:《江西通史》秦汉卷,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97页。其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已被消除,因此两汉时期成为豫章郡的大发展时期。自西汉平帝元始二年(2)至东汉顺帝永和五年(140),豫章郡的人口数在全国各郡排序中从第53位升至第4位,在扬州各郡中从第5位跃至第1位。⑤钟起煌主编,卢星等撰:《江西通史》秦汉卷,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04页。又,东汉时期汉廷接连从豫章郡调粮赈灾的“史实说明,从东汉开始,江西就是调出粮食的余粮地区”⑥许怀林:《江西史稿》,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3年,第42页。。“江西自西汉中期特别是东汉以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经济地位日益上升,已逐渐发展为江南的产粮地区”。⑦钟起煌主编,卢星等撰:《江西通史》秦汉卷,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04页。所以,豫章郡转变为内郡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廖以豫章郡太守这样的身份指出“海昏”为全国范围内的“□饶之地”,正是作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对辖内经济发展的自陈和自信,或说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已取得了较长足的进步。此外,尤应注意的是,廖在奏书中大书此事,应有奉承汉宣帝的一面,故不可因“中国□饶之地”而对豫章郡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作出过高的评价。但借此应可得明,汉武帝平定两越后为西汉豫章郡快速发展的关键节点。

三、“礼及政事不宜赐”与海昏侯国除国

M1:1799-2牍释文为“心幸得不伏诛贺□□□」礼及政事不宜赐……归使者”。“礼及政事不宜赐”即从“礼”和“政事”两个方面综合看,不应赐刘贺“嗣后”。总览海昏《诏书》,其中较完整的十枚木牍中,M1:1506-5和M1:1506-8牍内容与礼和政事相关联,杨博已对M1:1506-5牍进行了解析,认为刘贺受“削户三千”处罚后“最大的恶劣表现就是‘妻子死未葬,常饮酒醉……’”,不符合居丧之礼。⑧杨博:《〈海昏侯国除诏书〉初探》,见朱凤瀚主编:《海昏简牍初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318页。笔者认为,牍背序号“十九”的M1:1506-8 牍释文句读应为“礼。与闻政事,贺不悔过自责,乃恨于废,大罪仍显,暴布海内。」明诏又重以大惠,不忍致法,削贬户邑,终不变,吾午羞。仁以亲=,义以”。“礼”,表明其前所述或为刘贺违反“礼”的内容。“与闻政事”,说明其后内容为刘贺在政事上的具体表现。“贺不悔过自责,乃恨于废”与“不忍致法,削贬户邑”见于《汉书》记载,即“扬州刺史柯奏贺与故太守卒史孙万世交通,万世问贺:‘前见废时,何不坚守毋出宫,斩大将军,而听人夺玺绶乎?’贺曰:‘然。失之。’万世又以贺且王豫章,不久为列侯。贺曰:‘且然,非所宜言。’有司案验,请逮捕。制曰:‘削户三千’”⑨(东汉)班固:《汉书》卷63《刘贺传》,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2769-2770页。。“终不变,吾午羞”应与M1:1506-5“贺不悔过,毋须臾间自责”对应。“仁以亲=,义以……”或为“仁以亲亲,义以尊贤”,是引经典以论证观点的正确性,为汉代尊儒的一大体现。又,从此牍的行文上看,此处引用经典较似论事结束,以启下文的结论。由此可知,海昏《诏书》所涉政事内容,应不涉及刘贺被封海昏侯之前的相关史事,而是仅以刘贺被封海昏侯后的相关表现为主要内容。

小 结

综上所述,《海昏侯国除诏书》中的M1:1799-3、M1:1506-4、M1:1799-2三枚简,内容涉及刘贺的死因、西汉豫章郡的状况、海昏侯国国除的原因等内容,在《海昏侯国除诏书》中占据重要角色。其中M1:1799-3“气瞋烦心区所能□加以□」九月乙巳死廖闻事□”中的“气瞋烦心”,反映出刘贺或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双重影响,最终因气瞋烦心而死。M1:1506-4“乃以□□故主也」中国□饶之地合六县以为国”,反映出自汉武帝统一南越国、东越国等地后,豫章郡由边境转变为内陆腹地,社会经济也得到快速发展,逐渐变为“肥饶之地”。M1:1799-2“心幸得不伏诛贺□□□」礼及政事不宜赐……归使者”,反映出刘贺因受封后“礼及政事”不当,导致海昏侯国国除。总之,对此三枚木牍的分析,进一步反映出《海昏侯国除诏书》对汉代政治、历史人物、文化和江西地方史研究的重大学术价值,相信随着清理拼缀工作的不断推进,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猜你喜欢

豫章汉宣帝刘贺
江西豫章绣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刘江宁作品
灿若星辰——音舞诗画《1921·豫章那个班》主题曲
豫章文化内涵研究
谁是对你有情的人
试论海昏侯刘贺墓编钮钟的编列
刘贺
——海昏侯的“Two Faces”(上)
救人一命最重要
张安世救人
救人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