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引领德育: “四双育人法” 的提出与实践

2023-12-15陈宏观

中小学校长 2023年9期
关键词:南洋德育工作中学

□陈宏观

2022 年1 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 《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 (试行)》, 明确提出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紧紧抓在手上,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抓好学生德育工作, 把弘扬革命传统、 传承红色基因深刻融入学校教育, 厚植爱党、 爱国、 爱人民、 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中小学校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指示精神, 发挥学校党组织引领德育的作用, 就要把学校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起来, 与办学目标、 办学理念紧密结合起来, 与学校治理结构完善紧密结合起来, 与社区党建资源利用紧密结合起来, 与解决突出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真正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的全面领导作用。 进一步说, 中小学校要促进党建与德育工作的融合, 就要从党组织加强德育工作管理做起, 依托区域党建搭建校内校外协同共育平台, 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德育工作, 做到课堂育人、 课程育人,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劳动与志愿者服务, 把德育工作落实到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一、 “四双育人法” 的发展过程

2009 年, 上海市南洋中学(以下简称 “南洋中学”) 开始探索“党建与德育相融合、 党建引领德育” 的工作机制。 通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完善, 已在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 (以下简称 “南模中学”) 等十余所中小学与幼儿园推广实施。 南洋中学在党组织主导、 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 家庭社会联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 形成了“党建双覆盖、 共建双联动、 区校双扶助、 团建双行动” 的 “四双育人法”。

第一阶段 (2009—2010 年),开展 “一双育人法” 探索实践。2009 年, 为解决学校党建工作和德育工作 “两张皮”、 德育工作形式主义过多、 与学生情感亲近度不够等问题, 南洋中学党组织开始探索“党建双覆盖” 育人机制。 学校坚持党支部建在年级组, 党小组建在学科组, 使党建工作融入学校日常管理, 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学校的党员教师, 不仅要在年级组发挥先进作用, 也要在专业组的教学活动中体现出先进引领作用。

第二阶段 (2010—2012 年),进行 “二双育人法” 探索实践。2010 年5 月, 在 “党建双覆盖”育人机制的基础上, 学校逐步思考如何把中小学党建和学校办学目标、 办学理念紧密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凝聚人心, 推进实施学科德育,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 进课堂、 进头脑这一重要任务, 在广大师生中落实、 落细。 通过党组织与民主党派的共建活动,形成 “党建双覆盖、 共建双联动”“二双育人” 机制, 让学校丰富的智力资源为德育工作服务。 学校的学科建设、 德育工作、 民主管理、 群团工作包括民主党派工作,都呈现出了健康发展、 蓬勃向上的良好局面。

第三阶段 (2012—2014 年),“四双育人法” 得到确立。 2012 年9 月, 南洋中学党组织开始初步将“党建双覆盖、 共建双联动” 的“二双育人法”, 逐渐完善定型为“党建双覆盖、 共建双联动、 区校双扶助、 团建双行动” 的 “四双育人法”。 学校利用上海区域化大党建平台, 发挥共建单位、 社会资源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中的联动作用。 2014 年, 上海市开始试行新高考改革。 南洋中学在学校党建的引领下, 围绕高中育人方式的转变, 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着力点, 进行党建引领德育的探索。 与此同时, 上海市在南洋中学召开 “高考改革, 进馆有益推进会”, 在会上, 南洋中学着重介绍了学校德育工作与社会合作、与学生志愿服务链接的方法。

第四阶段 (2014—2023 年),“四双育人法” 的实践与推广。2015 年6 月, 在上海市未成年人暑期工作会议上, “四双育人法”作为德育工作成果在市级平台上进行展示、 交流与推广,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自此之后, 南洋中学先后被评为上海市首批公益服务基地、 廉政文化示范点, 并作为上海学校党组织书记培养基地、徐汇区委党建服务站、 徐汇区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 党员组织生活现场开放点。 这期间,学校每年要接待国内外参观学习、跟岗学习人员千余人次, 其中党员、 干部教育培训学员超过400人次。 2018 年, “四双育人法” 逐步在南模中学等十余所中小学、 幼儿园中推广实施。 2020 年12 月,教育部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召开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 与会代表赴南洋中学、 南模中学参观访问, 实地考察学校 “四双育人法”德育工作经验, 了解学校继承红色基因、 坚持德育为先、 “五育”并举的具体做法, 了解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 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的尝试与探索, 以及积极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具体举措。

在实践探索过程中, 南洋中学一是通过建立 “党建双覆盖、 共建双联动” 机制,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带动民主党派、 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德育工作, 凝心聚力,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是通过建立“区校双扶助、 团建双行动” 机制,利用上海区域化大党建平台, 发挥共建单位、 社会资源在推进学校德育工作中的联动作用, 党、 团、 队组织一起行动, 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得到全面落实。

“四双育人法” 依托上海市的区域化党建大平台, 以党建为引领, 通过学校党建工作的创新, 发挥党组织的全面领导、 战斗堡垒、政治核心作用, 以 “小党建” 带动 “大党建”, 凝聚学校全体教职工、 群团组织力量, 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共同解决好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 难点、热点问题, 落实全员育人、 全程育人、 全方位育人的 “三全育人” 要求,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通过党建引领学校德育的实践与探索, 让广大教师真正承担起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

二、 “四双育人法” 的重要作用

“四双育人法” 是党建引领德育的具体举措, 其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通过 “党建双覆盖、 共建双联动” 机制, 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带动民主党派、 骨干教师发挥积极作用, 进而实现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学校党组织带动全体教职工不忘初心, 牢记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使命, 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 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有效开展党建引领德育工作。学校设立年级党支部和学科党小组, 使基层党组织连成纵横覆盖的网络, 实现支部建在年级组,带动组、 室全体教师在教育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 以及发挥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的作用。 学校党组织把党小组 “扎” 在学科组上, 与校内的民主党派真诚合作, 形成学校党组织领导、 民主党派积极参与、 一起创先争优、 共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良好局面。

第二, 通过 “区校双扶助、 团建双行动” 机制, 实现党、 团、 队组织一体化。 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 团组织永远听党话、 跟党走,发挥积极作用。 学校团组织下接少先队和少年儿童, 起到引导和带动作用。 党建带团建, 以群团组织为抓手, 引领青年师生在实践中认同学校的育人文化, 引领青年教师在行动中落实育人责任。在学校党组织的带领下, 学校的团、 队组织积极行动起来, 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打好群众基础。

第三, 发挥共建单位、 社会资源在党建引领德育中的联动作用,辐射带动中小学课程思政工作的一体化。 学校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种德育资源, 在办学过程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让德育工作落地生根。 学校和共建单位合作, 共同扶助、 关心未成年人成长, 以此打通校内第一、 第二、 第三课堂育人“内循环”, 校外育人 “中循环”,线上线下育人 “大循环”, 让各种德育资源充分融合, 拓宽德育工作渠道。

三、 “四双育人法” 的实施策略

(一) 党建引领、全员参与,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

南洋中学和南模中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一方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推出了 “党员教师进课堂上思政课” 项目; 另一方面, 辐射带动全校所有教师共同参与到 “课程思政” 建设中, 通过编辑校史、 人物志, 弘扬爱国荣校的优秀传统, 形成全员参与育人的局面。 学校还结合青年节、 党的生日、 国庆节等重要节日, 组织党员教师带动学科组所有教师集体备课, 有机融入烈士校友红色文化故事和院士校友扎根祖国大地科技报国的故事, 向学生讲述家、校的光荣历史和人文精神, 展现祖国革命与建设历程、 改革开放的经验与成就。

(二) 资源整合、内外联动,形成党建引领德育的联动效应

教师通过 “四双育人法”,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 用讲故事的方式阐释道理, 用细节打动人心, 用上海红色教育资源和改革开放场景, 结合网络平台和新技术手段, 不断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实效性。 学校党组织带动学科组在学科课程育人主战场上发挥全面育人作用, 让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二者互为补充、 相互促进, 成为学校和谐奋进、 推进德育工作实效的“双核动力”。 校园环境是教师教学的特殊课堂, 教师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可以上生动活泼的现场教学课。 学校将校风、 教风、 学风的培育和养成作为 “软环境” 建设的重要方面, 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德育氛围。 学校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 通过黑板报、 班级屏幕等形式, 在校园内开展多角度的德育宣传; 通过校园公众号、 学校官网等新媒体, 将德育融入学生全面发展的全过程及日常生活中。 学校随处可以看到校训石、 主题雕塑、 名人题字, 让学生能够跨越时空与先贤交流、 对话, 打造开放式的德育教学空间。

(三) 夯实团队建设、形成共识,有效开展党建引领德育工作

2001 年, 南模中学成立了“邓小平理论研究会”, 后更名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学习班。 学校党组织成员全员参与学习班教学, 全力支持学习班工作开展。 学校党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党史学习教育、 共青团 “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 主题教育和“红领巾心向党” 实践活动。 组织开展老干部、 老战士、 老专家、 老教师、 老劳模 “五老” 寻访活动。学校开设“校史课堂”, 创作排演《青锋从军》 等剧目, 将红色故事和革命事迹打造成 “红色校史” 课程。 学校举办吟诵会, 推出一批校史微课, 以及一系列校本跨学科思政微课。 学校有计划地推动 “实景课堂” 教学, 以社区资源为主体,引导带领学生参观、 考察全市657处革命历史遗址和329 个市、 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德育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些红色教育资源的作用。 学校提倡用好 “数字课堂”, 综合运用VR、 AR 和RAP、动漫等载体, 让党史课堂 “时尚”起来。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 发动党团员教师投身于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当中, 参与 “党课开讲了”录制; 民主党派教师积极参加“咏流传” 唱红歌活动……激发了学校教师扎根中国大地、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声音、 贡献中国智慧的热情。 与此同时, 学校进一步强化 “四个自信” 和 “人民城市人民建” 的重要理念, 激发师生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担当。 学校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学习班为表率, 组建学生科研团队,让学生走进社会、 走进兄弟学校开展调查与研究。 学校团委、 学生会也在团队建设、 志愿服务等方面积极行动起来。 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与实践, 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明确了年轻一代应该肩负的使命担当。

学校与上海航天局联手打造“青锋号”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校本课程, 通过部门联动, 凸显学校国防教育特色。 学校依托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建设, 形成了 《爱国主义教育在高中学生中的思考与探索》 《关于弘扬上海三大核心文化以及优化区域特色旅游路线的研究》 《关于高中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方案》 等一大批有着真知灼见和时代特征的调研报告、 课题研究成果。 学生的论文荣获上海市 “进馆有益”德育微课题研究奖。

四、 “四双育人法” 的推广

“四双育人法”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创新学校党组织建设模式, 引领学校德育工作有效开展。 在实施 “四双育人法” 的过程中, 学校利用区域化党建平台,让全体师生凝心聚力, 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理解;用好校内外党建资源, 促进 “五育” 融合, 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德育工作模式。

“四双育人法” 是一个鲜活的成功案例, 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2017 年, 以 “四双育人法”为主要内容的党建引领德育工作案例, 获评全国德育工作优秀案例。 2018 年, “四双育人法” 被上海市委宣传部评为 “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成果优秀品牌”。 2019 年, 南洋中学校长受邀参加 “2019 年国际校长联盟大会”, 1500 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小学校长参加了大会, “四双育人法” 得以在国际教育界进行展示和推广。 有关媒体以 《百年校史涵养育人大课 这所上海学校打造德育 “模范课”》 为题, 对学校进行专访, 对 “四双育人法” 进行了集中报道。 此外, 学校主要负责人编著出版的 《政治核心 文化先锋 模范育人——中学党建实务ABC》 《新时代中小学党建工作实务》 等专著, 被上海市徐汇区、金山区, 辽宁省辽阳市, 天津市河东区, 贵州省遵义市, 新疆克拉玛依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等地区和单位作为学校领导培训教材。

上海南洋中学经过多年实践证明, 党建引领德育工作应该贯穿于学校日常教学和实践活动始终。 通过分析 “四双育人法” 的产生过程、 重要作用以及实施策略可以看出, 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夯实德育工作基础, 丰富德育工作途径, 创新德育工作方式, 使党建与德育工作同向而行, 会收获优质的教学成果, 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南洋德育工作中学
纽约“东村”的南洋菜
南洋爱国华侨三领袖的赤子情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民国南洋华侨文献出版热及“南洋”观辨析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