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按摩对肾穿刺术后尿潴留的护理效果观察

2023-12-12王未娟陈碧云陈启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31期
关键词:穿刺术尿潴留导尿管

王未娟 陈碧云 陈启霞 张 琼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4)

慢性肾脏病具有患病率高、增长快的特点,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影响[1]。在肾脏疾病的诊疗中,肾穿刺活检术“金标准”,能够用于判定患者的病情,同时也可以对病情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对于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尿潴留是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膀胱内的尿液难以顺利排出,以排尿困难、小腹胀满为主要症状表现[3],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也加重了患者的负性情绪,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西医治疗多给予留置导尿对症处理,虽然留置导尿管可以辅助患者排尿,但长期留置尿管会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风险,并且也不利于恢复患者的自主排尿功能,同时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不便,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因此如何建立自主排尿机制改善患者术后舒适度是研究的主要内容。随着中医学研究的深入,中医上的非药物疗法在多种现代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上均取得了突出的效果[4-6]。并且,中医上的多种非药物疗法在治疗时不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治疗成本相对较低,能够避免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这也更容易让患者接受和认可。穴位按摩是中医学上传统的干预方法,本研究分析穴位按摩对肾穿刺术后患者尿潴留的预防和治疗上的干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21年4月至2021年11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的肾穿刺术后患者。纳入标准:①已进行肾穿刺活检术;②年龄18~60岁;③自愿加入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术前存在排尿障碍;②存在语言沟通及听力障碍患者;③有心血管等严重疾病;④有凝血障碍、泌尿系统器质性病变(尿路感染、男性前腺肥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护理方法 将入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①对照组:采取的护理方法是肾内科的常规护理,依据护理常规开展工作。②艾灸组:术后选择脐正中线,使用明火点燃艾条,并将艾条放置在艾条架的单头罩中,对准中极穴,选择在与皮肤有1寸左右的部位进行熏灸,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以患者主观感觉舒适为适宜。熏灸时间为20 min,以局部皮肤发红为适宜。如果患者主诉有烧灼感,则将艾灸适当抬高,同时注意对局部皮肤和患者的全身反应进行观察,避免造成烫伤。③穴位按摩组:穴位按摩前,向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重点向患者介绍实施穴位按摩的目的、穴位按摩的疗效原理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期间患者需要的注意事项,以减轻患者的情绪负担和心理负担,提高其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取其仰卧位,将下腹部充分显露,不需要操作的部位覆盖毛毯,起到保暖和保护患者隐私的作用。取气海穴、关元穴、中极进行按摩,在按摩过程中应保持动作轻柔,把握好力度,并进行均匀的按压操作。用拇指的指腹轻按揉3个穴位,每个穴位的按揉时间约为5 min,以患者出现局部酸胀感为适宜,一手的手掌根部放置在膀胱底部,另一手叠放在上面,均匀缓慢用力按压,直至尿液排尽,若效果不佳,重复以上操作。

1.3 疗效观察 ①根据尿潴留判断标准评价判断两组患者自行初次排尿时间及尿潴留发生率。②疗效评定: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制定疗效的评判标准。治愈,能自行通畅排尿,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好转,能少量排尿,但是排尿不畅,症状、体征改善。无效,无法自行排尿,需要留置导尿管。治疗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③满意度:用信效度良好的自制满意度问卷开展此项指标的评估,问卷的总分是10分,如果患者填写问卷后获得的得分越接近于10分,则说明患者的满意度越高。

尿潴留中医诊断标准: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7]作为参照依据,患者出现如下症状则诊断为尿潴留,小便不畅,或闭塞不通;尿道涩痛,小腹胀满等不适。西医诊断标准:若患者术后8 h仍然未排尿,监测膀胱尿量在600 mL以上,或膀胱残余尿量在100 mL以上,则判定为尿潴留[8]。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8.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3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穴位按摩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36.53±11.82)岁。艾灸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36.70±11.71)岁。常规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35.43±11.24)岁。3组间性别比例(χ2=0.775,P=0.679)和年龄(F=0.106,P=0.9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1 3组尿潴留发生率、初次排尿时间比较 穴位按摩组、艾灸组和常规组的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16.75%(5/30)、40.0%(12/30)和40.0%(12/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6,P<0.05)。初次排尿时间分别为(2.8±1.1)h、(3.9±1.3)h、(4.9±1.3)h,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9,P<0.05)。

2.2 3组疗效比较 穴位按摩组治愈22例、好转4例、无效4例,艾灸组治愈16例、好转4例、无效10例,常规组治愈10例、好转7例、无效13例;3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7%、66.7%和5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7,P=0.037)。

2.3 3组满意度比较 穴位按摩组、艾灸组和常规组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96±1.23)分、(8.11±1.42)分、(7.05±1.16)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234,P<0.001)。

3 讨论

肾穿刺术是肾脏活体组织检查的一种方法[9],作为一种有创性的操作方法,患者术后易发生尿潴留、血尿等并发症,影响其术后身体的恢复。通畅情况下,实施肾穿刺术的患者在手术后需要平卧24 h,并加以沙袋压迫及腹带加压包扎,而这会对患者术后排尿功能的快速恢复产生不良影响。再者,一些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盆腔自主神经可能会出现损伤,导致其术后排尿功能受到不良影响,进而导致其出现小便不畅、小腹胀痛、憋闷等症状[10-12]。如果患者术后发生了尿潴留,往往需要留置导尿管帮助患者排尿并缓解腹胀等症状,虽然留置导尿管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导尿管留置时间的延长,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也会随之升高,而且患者对于导尿管产生依赖性,这对于其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增加了患者的痛苦[13]。大多数患者在尿液无法排出且伴有小腹部胀痛症状时,其容易产生一些负性情绪,而这些负性情绪又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延长其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14]。因此,要采取更有效的方法预防和治疗尿潴留,以减轻患者的身体负担。

中医上将尿潴留归为“癃闭”范畴,癃闭的病位虽然在膀胱,但是该病的发生与脾脏、肾脏、肺脏、三焦均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肾穿刺术后患者因为术中金刃器械损伤,精血津液流失,阳气受损,并且手术损伤影响气血运行,可导致气机不畅或水道瘀阻,三焦气化无权,膀胱气化无力,开阖失司,故而出现排尿困难、下腹胀满、尿频等症状[15]。同时中医认为,水液代谢与人体脏腑功能是有直接关系的,在水液代谢的整个过程中,小便是排除糟粕的重要途径[16]。中医理论认为“肾主水”,肾气的开阖对体内水液的潴留,分布与排泄至关重要。穴位按摩主要在人体体表特定穴位及部位实施的一种护理技术[17]。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操作者的手、肢体其他部位或借助工具实施一定的手法,作用在体表的特定部位,通过穴位的刺激,可以调节气血,刺激经络,保持经络的顺畅,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强身保健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18]。穴位按摩在操作时选取的几处穴位(关元、中极、气海)均是任脉[28],而中医理论中任脉与生殖系统疾病相对应,通过对选取的穴位进行按摩能够调节膀胱的功能,激发经气,从而加快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19]。因此,通过对气海、中极、关元穴位进行按压来刺激人的经络之气,利用适当手法对患者肾穿刺术后的特定部位进行按摩,通过调理下焦经络之气,增强膀胱气化之功效而通利小便。进而能够帮助膀胱逼尿肌收缩及松弛尿道括约肌,促进自行排尿[20]。

本研究中发现,患者肾穿刺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及首次排尿时间上,治疗组明显优于艾灸及常规组,这说明术后早期给予气海、关元、中极穴位按摩护理措施,能尽快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松弛膀胱括约肌,改善排尿情况。除此之外,经穴位按摩进行干预的患者其整体满意度更高,患者本人的接受度和适应度更高。

综上所述,对肾穿刺术后患者实施穴位按摩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自行排尿成功率,减少尿潴留发生,进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猜你喜欢

穿刺术尿潴留导尿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羊病治疗中的穿刺术操作要领
羊病治疗中的穿刺术操作要领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