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箭卜青云下

2023-12-11赵红耀

娘子关 2023年4期
关键词:三义刘备

◇赵红耀

我想,那一日,必定是和风容与、清阳曜灵,青云闲散净空,瑞霭烟笼雾峰。我想,那时节,还须有飞瀑垂练,彩莺啼鸣,青松斗翠,奇花争秀。如果当时缺少红肥绿瘦春怡然的陶醉场景,或许不会有下面精彩的故事传说。

公元185 年初春。山头上,偃月刀寒光冷艳,宝马趵蹄嘶鸣。在随从虎贲闷雷滚动的助威声中,猎猎招展的黄牙旗下三员大将抱拳相视一笑,各自引弓搭箭,气沉丹田,力贯双臂,耳听得声如裂帛,一箭飞奔东南,一箭疾走东北,一箭冲天而上。从此,“刘关张三义卜箭取地”的趣事在当地民间蜿蜒流传,津津润色至今。

一千八百三十余年后的某日,我因工作关系首次来到阳泉市郊区这座山下,惊讶于自己的孤陋寡闻,方知此山为刘备山,山上有刘备庙。刘备山刘备庙及其动人的传说如同一道必须探究的民间历史文学命题,深深吸引着无限敬仰“三义精神”且在关公故里工作生活近30年的我。

山路通达,从山脚驱车只需刻余即到山顶。山算不上很高险,巅峰海拔只有1272.6米,却能尽拾四野风光于眼底。昔日“流水卧龙”的盛况已相去甚远,只有山腰中一股细涓从“玄德泉”中羞涩地流出。假若刘关张旧地重游他们心目中的“桃花源”,不知会作何感想。尽管如此,我还是凝神静气,如同履行一场顶礼膜拜的虔诚仪式,努力让想象穿越时空与传说相互接轨,去感受金风艳阳,去冥想旌旗狼烟,去体验义薄云天的感人场面。

据知,“三义卜箭取地”的传说在民间有多种版本。一种说法是刘关张三人寻访韩信屯兵古迹,看到这里宝地风骨,遂约定各射一箭,以箭取地,卜定来日归隐居所,后人在三处落箭之地分别修庙祭祀。一种说法是刘关张领兵路过,发现此地居高临下、攻守兼备,决定屯兵三路,三人各射一箭,箭落之地为本部宿营之地。后人在箭落之地分别修建大王庙、关王庙和张飞庙。还有一种说法是刘关张三人从未到过此地,也不存在“卜箭取地”,是当地一位敬仰“三义”的财主在梦中受到感召,才在山上山下分别选址建庙。

《三国志》上说,刘备率关羽张飞破黄巾贼有功,诏封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不料督邮却想遣散他,刘备愤恨,杖击督邮,弃官亡命,行至下邳,力战贼兵有功,被任命为下密丞,后任高唐尉。《三国演义》上说,刘备任安喜县尉后,未贿赂前来视察的督邮。督邮便斥责他诈称皇亲、虚报战功,欲撤销他的官职。张飞气愤,酒后怒打督邮,于是刘备挂印弃官,定州太守差人捕捉,刘关张三人遂带领部属仓皇投奔代州。

民间传说与《三国演义》有接近之处。若刘关张三人欲投奔代州,福山是必经之地。时值春日,他们行至福山顺便寻访韩信屯兵古迹,但见此地流水卧龙,风光奇秀。触景而伤情,联想到无端被冤屈的艰难处境、势单力微的困惑现状与匡扶汉室的远大志向间的悬殊落差,满腔热血无处安放,雄心壮志铩羽中途,不免惆怅失意,遂约定各射一箭,箭落之处便是兄弟他日避世结庐归隐居所。此刻,金戈铁马两相忘,唯有懿义锁夕阳。正应了荀子那句话:虎啸龙吟凌云志,落花流水平常心。

大抵豪杰志士在起伏辗转茫然不得志之时,往往也会像常人一样产生退避回归之念。陈抟老祖喜乐山水,面对世事纷扰怅然喟言:“愁闻剑戟扶危主,闷见笙歌聒醉人。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陶渊明从小就不同流俗,对流宦生活极其厌倦,也有感叹:“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而彼时的福山因时随势与刘关张结缘,便成为三人于乱世中驰袤原、同进退、共荣辱的“桃花源”。

想当初,刘关张桃园结义,焚香拜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民……桃园一拜,感天泣地,如久旱逢甘露,如春风遇知音,恰似一道耀眼的光,照亮了人间的至真至纯,这种用心托付的真情实义,没有私利瓜葛,没有尔虞我诈,值得全力以赴,可以生死相依,更经得起日月见证。一部壮怀激烈、起伏万千的《三国演义》,人们或许淡忘了火烧赤壁、舌战群儒、煮酒论英雄等经典故事,但人们肯定不会忘记义结金兰的“三义精神”。当《三国演义》插曲《这一拜》激情唱响的时候,瞬间使人热血沸腾,豪迈之情高涨,歌罢余音旋绕,仍令人沉思绵绵、感慨万千……

关于结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诸侯间歃血为盟的记载,后来逐渐延伸为异姓兄弟间的结拜,如《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刘邦和项羽曾“约为兄弟”;《史记·孝文本纪》记载,汉文帝和匈奴单于也“结兄弟之义,以全天下元元之民”;《旧唐书·突厥列传》记载,“突利初自武德时,深自结于太宗,太宗亦以恩义抚之,结为兄弟,与盟而去”……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烽火诸侯间的结盟还是乱世枭雄间的结义,大多都是为集团利益或个人目的而设置的障眼法,经不起历史的考验,一旦局势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诸侯毁盟、兄弟反目、刀兵相见就是故事的续集。

所以儒家提出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便成为历代社会推崇的行为规范,而刘关张的忠义仁勇无疑是人们心目中最完美的行为标准,也成为异性兄弟间积极效仿的结义典范。

刘备庙居于山巅,有碑文记载:“帝(指昭烈帝刘备)自宋始封为大王,庙之建始自宋始云,其后火於元,复建于明。”参考有关资料,福山大王庙始建于北宋崇宁三年。此庙当时建在平定、盂县两县交界处,故有“前檐流水滴平定,后檐流水滴盂县”一说。庙阔三间,中门对联:“卜箭问玄名山谁做主,抱仁怀德此地我当家”,巧妙地把玄德和仁德藏于联中。中殿内塑刘、关、张神像,金身威武,庄严煊赫。福山大王庙自古以来香火旺盛,每年端午节有庙会,朝山敬香登山赏景者络绎不绝,一直延续至今。此庙古代官方称为福山(或方山)大王庙,刘备山刘备庙一直是民间的称呼,新中国成立后官方才正式称为刘备山刘备庙。庙自始建以来,多次毁于兵燹,又经多次修复,最近一次坍塌于上世纪40 年代,2003 年方由民间人士集资修复,现为阳泉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景区主要有刘备庙、白龙洞、南天门、方山石刻、玄德泉、饮马池、灵岩寺、三皇姑庙等诸多景点,每个景点虽为简略,却都承载着一段不简单的民间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在刘备山下有一处娘娘庙景区,景区内有试刀石山,这里又引出一段古老的传说。

据介绍,刘备山下的关家峪村在夏朝末年出了一位忠义耿直的大夫,名叫关龙逄,因夏王桀荒淫无道,民怨沸腾,关龙逄犯颜进谏,被暴君所杀,累及家族,后人流落他乡,直到今天关家峪村再无关姓之人。在村西山脚下,现存关龙逄墓地和“关氏世系碣”碑。只是时代久远,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留一座深受岁月蚀刻的墓碑迎风挺立,把一段凛然的“死谏史”悲怆地尘封于地下。乾隆年间的《平定州志》记载:“夏关龙逄墓在州北三都村北冈,康熙年间,居民锄地得古碣,题曰‘关龙逄之墓’”。历史上一段时间关家峪属于三都村的管辖村。关于关龙逄的墓地,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运城安邑、河南灵宝和河南长垣等地的县志都有各自不同的记载。山西运城西古村《关氏家谱》记载,关氏第一代始祖为关龙逄,至关羽时已经是第37代。

娘娘庙景区介绍,关公祭祖(关龙逄)时,登刘备山(原方山、福山)路经村西石沟,看到一块巨石,即兴试刀,刀避石开。后人称此处为试刀石山。在景区的大门旁,一方巨石刀削斧劈般兀自独立,传说就是当年关公试刀的那块石头。古人载:片石关家峪,相传汉寿攻,自经锋砺刃,不断谷生风。当地民间传说,关羽当初在家乡解良怒杀恶霸,逃难至此隐居五年。更巧的是,有资料表明,刘备的糜夫人祖籍是阳泉平定人,而且张飞庙所在上千亩坪村民大多姓张。世上的许多事都是无巧不成书,民间的传说往往比正史更有趣味性和传播力。

在刘备山上,护林员高师傅特别拿出手机展示他平时拍到的各种奇观照片,他认真解释——佛光、关公在云层、显示“忠”“义”字样的祥云等等。高师傅是“三义精神”的践行者,多年来为宣传“三义文化”和守护刘备庙不遗余力。他确信当年关羽在刘备山上躲避了五年,不然民间不会留下这么多精彩的故事传说。

其实,讨论刘关张是不是真正来过此地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三义精神”作为厚德载物的体现,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愈千年而不衰绝,它表达了“忠信、德善、仁勇、笃行”的核心内涵。“三义文化”也成为当地文化旅游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你看在阳泉市辖区内,娘子关、藏山、刘备庙、关王庙、张飞庙、百团大战纪念馆等等,哪一个不是壮怀激烈、饱含正气、威武不屈的“民族之魂”的体现?

“桃园三庙”齐聚一地、俎豆千秋,这在全国各地还是很少见的。刘备庙高踞山巅,关王庙和张飞庙在山下左右拱卫,恰似他们言信行果、生死相依、命运与共的壮怀写照。同时也昭示人们,在这变化万千的世界上,一切物质诱惑和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唯有精神上的升华才具有值得追求的崇高价值!

猜你喜欢

三义刘备
读懂刘备
黑白乡的那点事(短篇小说)
含蓄三义
山东三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刘备与徐州
三义
刘备托孤
相面
奇特的三义井
刘备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