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的孤独背后,隐藏着什么
——短篇小说《传送带》读后

2023-12-11田杰

娘子关 2023年4期
关键词:师姐传送带表哥

◇田杰

这是一篇孤独的叙事,小说字里行间弥漫的孤独感可以戳中每个人。读罢,我仿佛看见了自己。也许,每一个读者,都从中看见了自己。

小说并非叙述,而是呈现。

孤独是生活的常态。阅读短篇小说《传送带》,孤独感扑面而来,作品中的孤独和忧伤,折射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疏离。

小说中的主人公陈舒和表哥,都生活在无尽的孤独中。通过描写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感受,作者用冷静的笔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孤独,但是孤独各不相同。

这种孤独,有的源自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疏离。在小说中,具体体现为社会关系与血缘关系的疏离。

譬如陈舒与师姐。收到师姐的礼物后,“陈舒捧着盒子回到寝室,第一件事是上网查价格,看看师姐回赠的礼物相比她的,究竟贵出多少,自己在以后的往来中要怎么还回去。”

譬如陈舒与母亲。父亲突然病故,表哥微信转来一些钱,陈舒“坐在沙发上盯着消息看了很久,久到母亲在卧室叫了她三声都没有回应。后来母亲从卧室冲出来,二话不说给了她一个耳光,说没良心的东西,你爸刚没你在这儿玩手机。她默默地跟着母亲进到里面帮忙,心里是木然的。她不想解释什么,感觉一切言语在那样的时刻都没有意义,只能徒增她的疲惫。”

譬如陈舒与表哥。纵然“在少年时代的十多年转瞬即逝后,他们之间的默契反而迅速提升,建立起一种看似互不打扰但需要时可以相互依靠的关系”,然而,在陈舒心里,“他们寻求的是结伴而行的亲情,在温驯的承受中不至于孤身一人。但也仅此而已。”

这种孤独,还有的源自个体与自我的疏离。

在小说中,陈舒始终是孤独的个体。她在与人的交往中很少有心灵上的沟通与情感上的契合。她羡慕师姐“永远不会叫人失望,永远都洋溢着活力和热情,会细致而周到地照顾到别人的感受”。她在门口听到师姐和老师和谐的谈笑,第一反应竟然想要躲避。进到老师家里,她坐在沙发上把背挺得笔直,看老师和师姐像母女一样一起泡茶,“发现在她们面前,自己总像个需要被照顾的客人,纵使她也不想这样。”

陈舒不会处事,她测试自己的人格,结果是“单独工作”和“不善交际”,尽管她告诉自己“哪怕不太能应对得了人多的场合,哪怕一些时候被认为不够讨喜,可陈舒就是陈舒”,这样的内心暗示反而说明,在很多时候,她觉得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觉得自己很孤独,那是一种别人无法理解的孤独。

这种无法言说的格格不入感,与自我的疏离,最终呈现的是个体存在价值感、意义感的失落。正如开篇,陈舒醒来后,感到“心里说不清是寂寞还是失落,总之很空虚,仿佛被抛在了世界秩序以外”。

恰如罗曼·罗兰所言: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真正懂你。

在这个短短的故事中,作者传递了很多内容。渴望被理解,便是潜在的精神内核。

陈舒渴望被理解。在她的人生中,除了父亲,也只有本科时候的现文史课程老师“说她和其他同学不一样”。除此之外,哪怕与她“结伴而行”的表哥,也常常做不到。比如,她告诉表哥自己的人格测试结果,渴求的是对自己的性格乃至未来人生的肯定与鼓励,而收到的却是让她感到被否定的安慰,她很失望。

表哥同样渴望被理解。与父亲交往的阿姨以及表妹玩棋连输三局后他哭了,“不是那种号啕大哭,而是男生少年时期尽力隐忍仍无法克制的落泪”。事实上,他并不是为输棋而哭,而是为父子关系的疏离以及未来人生的迷茫而哭。

也许,在故事的起初,陈舒与表哥都认为彼此是那个能够理解对方的人,心照不宣,永恒的孤独便能在这种理解中得以消解,持久的隐痛便能在这种陪伴中得以慰藉。毕竟,他们有温馨的心灵沟通。

比如父亲突然病故,陈舒第一次被迫直面破碎的生活,表哥没有说安慰的话,只是在微信上给她转了一些钱,说快高考了,买点水果吃,钱不够再和他说。

再比如父母离婚后,表哥很长时间跟着奶奶生活,陈舒随母亲隔三岔五去探望,每次离开的时候表哥都很不舍,总是在阳台边上目送她们走出很远。一次表哥说,她们走后他大多时间一个人看山,盼着她们再来。在那以后她就经常催着母亲去姥姥家。“能做的也只有这些。就像现在在这个陌生的城市,表哥可以给她提供一个喝醉后的容身之所一样。”

然而,在“传送带”的隐喻美学下,无法感同身受的孤独,让读者深入了解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在酒吧,陈舒絮絮叨叨考研的心路历程,却不确定表哥能理解多少。她想起了传送带,人和人之间就是这样子,信息从一端发出来,另一端能不能收到,能收到多少,这些都很难讲。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中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到这里,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直言不讳地表达了一种看法:或许生活的本质就是孤独的,人与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通,你的孤独,别人无从深入感受。而越是在意的人,冲突之后,孤独越被无限放大。

正如在酒吧,表哥知道陈舒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知道她内心深处自卑于同师姐比较,却还是在问为什么不研究戏剧时,开玩笑地说她“输不起”,“是不是怕你试了,然后让你老师觉得你不如你师姐?”

正如陈舒知道表哥为什么输棋后哭,却还是笑他“下棋输了为什么哭,是不是输不起?”

其实陈舒知道表哥对她从来都没有什么恶意,无非是她自己太敏感。然而,就像长辈们不明白表哥输棋后为什么哭一样,在内心深处,除了愧疚,陈舒亦隐隐觉得“在心不能够共情的情况下,一切言语都是徒劳”。这份不能共情和理解,对象包括表哥,也包括她自己。

孤独的背后是什么?

小说展示了现代城市中的喧嚣和疏离感。陈舒感到孤独,与周围人缺乏真正的连接,表哥亦然,他们在繁忙的城市中寻找彼此的陪伴。小说通过这种对人物关系的描绘,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疏离,以及寻找情感交流和人性温暖的渴望。

很难想象,小说的作者是一个00 后女孩。短篇小说需要很好的叙事控制。不管是节奏还是语言,说到底都是一种叙事控制,作者对小说快慢、冷热等方面的把握,显示出一个年轻作家在写作技巧上的成熟。

作者的文字忧伤、孤独、疏离,却以一种冷静的细腻感,注入了小说深度和人性的维度。

作者用极经济的笔墨,描摹出人物的微妙心理,展现人物细微真实的感觉状态和琐屑繁杂的生存窘境。例如陈舒的心理状态,对于粉红色小猪玩偶,“这种为装点闲散生活而设置的情调不是属于她的。”“浪漫的情怀在日渐复杂的认知面前下意识的退避,是力不从心。”例如表哥的父母离婚后,将QQ联系人父母列表取名为“沉没海底”;有了女朋友,却对亲密关系缺乏信心;得知父亲与谈了多年的阿姨分开,也只是淡然地回答“其实什么都无所谓了”。

小说的深度不是来自文字堆积细枝末节、炫耀叙述技巧的难度,而是朝心灵困境深处不断掘进,以及在揭示精神暗疾时对理解和爱等价值观念的吁求。

孤独的出口在哪里?

小说结尾,陈舒酒后想起了粉红色小猪玩偶的来历。她想起了是在路边摊看到的,“有点像师姐宿舍里的一个,也像父亲曾经买给她的一个”。

陈舒听到自己好像哭了,然后是表哥的声音:

“行我给你买吧。起来,走了。”

这样穿过孤独,最终回归温情的叙事,让人明白:生活中,孤独的底色大致相同,但孤独的结果,却因人而异。

猜你喜欢

师姐传送带表哥
青春才几年,师姐占四年祝我四周年生日快乐!
师姐的一周
浅探传送带模型的分析策略
表哥来了(1)
表哥来了(2)
青蛙表哥
师姐的一周
电脑报最会省的师姐教你们6·18该怎么买!
传送带模型中摩擦力的判断
一本书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