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对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脑复苏抢救时间和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2023-12-09梁婷朱敏

贵州医药 2023年10期
关键词:心肺急诊科成功率

梁婷 朱敏

(安康市人民医院,陕西 安康 725000)

心脏骤停又称“猝死”,冠心病是诱发心脏骤停的重要因素,冠状动脉栓塞致使心脏无法射血,在此期间给予有效的心肺脑复苏,患者复苏的可能性较多,在8 min内实施心肺复苏,均有可能复苏成功,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存活率也越低[1]。由此可见,及时抢救对该类患者预后十分重要。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各大医院急诊科均有一套较为成熟的抢救流程。鉴于此,本文旨在观察常规抢救流程与优化后抢救流程对该类患者抢救时间、复苏情况等方面的影响,望能为急诊科提供更为高质量的干预流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102例。纳入标准:与《心脏骤停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2]中诊断标准相符;认知功能正常,能配合完成临床护理;已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的患者。排除标准:脑死亡或是为植物生存状态的患者;非首次冠心病心脏骤停入院急救患者;入院前接受过其他急救药物治疗者。随机分为优化组和常规组,各51例。优化组男28例,女23例;平均年龄(52.56±10.56)岁;平均心脏骤停时间(4.82±0.56)min;冠心病病程(4.25±0.23)年。常规组男22例,女29例;平均年龄(53.12±10.54)岁;平均心脏骤停时间(4.75±0.50)min;冠心病病程(4.33±0.2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抢救模式:(1)接诊后急诊科医护人员快速判断患者意识和肢体循环状态,将患者去枕取平卧位,将患者上衣、腰带解开,确保患者头部的、颈部和躯干不弯曲,为其实施胸外按压,快速检查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呼吸运动、声音反应、皮肤颜色以及触摸其大动脉,掌握患者具体病程程度;(2)及时清理口腔、鼻腔中分泌物等,保证呼吸道顺畅,实施人工通气,利用呼吸气囊、口对口均可,加速自主呼吸的恢复,下一步开展院内治疗,小心搬运患者,护士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供氧管供液。优化组采用优化护理急救流程方案:(1)接到院前预通报电话后,急诊科护士通知相关科室医生,等待接诊;(2)快速评估病情;(3)优化急救流程,采取定责、定岗、定人等模式展开有条不紊的救护,连接人共呼吸机,给予加压给氧和气管插管;(4)建立动脉通道,保证利多卡因、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及时输入,保持血压稳定;(5)心肺复苏后将患者转运至监护室,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若有室颤的患者,要展开电除颤,注意规范化体外电击除颤抢救,非同步直流电击除颤,除颤的电流需要设置为 200~300 J,电击除颤可与心肺复苏术交替进行,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选择较大除颤电流,但最高值不能超过360 J,在进行除颤时保证患者皮肤与电极板充分接触,注意电极板与患者之间的皮肤干燥。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情评估耗时、急诊等待时间以及复苏抢救时间;两组复苏成功率及复苏情况;利用医院自制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家属对临床工作的认可程度,分为十分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满意程度越高,说明其认可程度越高。

2 结 果

2.1两组抢救情况比较 优化组病情评估耗时(53.26±10.23)s、急诊等待时间(1.54±0.56)min、复苏抢救时间(26.45±2.56)min,均低于常规组的(62.23±10.87)s、(4.23±0.84)min、(35.48±3.52)min(t=4.292、19.029、14.816,P<0.05)。

2.2两组复苏情况比较 优化组Ⅰ期复苏成功18例、Ⅱ期复苏成功24例,复苏成功率82.35%;常规组Ⅰ期复苏成功10例、Ⅱ期复苏成功15例、Ⅲ期复苏成功7例,复苏成功率62.75%。优化组患者复苏成功率高于常规组(χ2=4.923,P<0.05)。

2.3两组家属认可程度比较 优化组患者非常满意25例、较满意23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为94.12%;常规组患者非常满意25例、较满意20例、不满意11例,满意度为78.43%。优化组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可度明显高于常规组(χ2=5.299,P<0.05)。

3 讨 论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需充分调动急诊科护士们在抢救过程中的作用,当急诊科接到患者后,根据抢救人员的汇报,并检查患者当下病情,及时掌握患者病情状态,优化急救护理流程,有助于急诊护士能够在赶到患者身旁时确定抢救流程,熟练各个抢救环节,明确职责,避免出现达到现场后慌乱抢救的情况,导致抢救失败[3]。要求抢救工作护士们熟练完成各项操作,合理分工、环环相扣,谨记工作高效即决定抢救质量。需不断地规范急救程序,提升抢救质量,默契配合急诊医生的抢救工作,减少抢救失误,抢救成功率得以保证。

本文结果显示,优化组病情评估耗时、急诊等待时间以及复苏抢救时间均低于常规组(P<0.05);优化组患者复苏成功率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对提升抢救效率有效,这可能是由于急救护士根据流程图快速对患者病情展开判断,分工协作,立即对患者实施抢救工作,顺利地为患者开放气道、建立静脉通道,为患者提供心肺复苏,紧凑的抢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抢救时间。患者接受心肺复苏,等待其生命体征稳定后实施脑复苏,避免脑水肿,保护患者脑部功能不受病情影响,避免中枢神经损伤[4]。国内多项研究表示[4-7],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有效的急救干预,可提升其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心肺复苏是经重建和促进心肺、呼吸功能的恢复以此保证和促进脑有效功能恢复的一项技术。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国人保健意识增强,心肺复苏开始推广至社会,使得救治功能获得满意的成果。心肺复苏护理是围绕心肺脑复苏所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措施,除了常规心肺复苏之外,还重视脑部复苏,促使脑部功能的恢复,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冰敷或是高压氧等低温的方式进行处理,尽可能减少疾病对脑部的损伤,这对患者预后相当重要。另外,优化组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可度明显较常规组高(P<0.05)。这说明优化组患者家属对临床工作的满意度较常规组高。究其原因,优化护理急救流程能够提升复苏成功率,降低并发症,有利于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研究[8]表示,临床急救工作中,医护人员们有条不紊且手法专业地处理各个抢救环节,更能获取患者就其家属们的信任,减少纠纷,获取家属们的认可。

综上所述,优化护理急救流程的应用对缩短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脑复苏抢救时间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获取家属们的高度认可,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心肺急诊科成功率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小象接受心肺复苏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