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BCT的500例金山区成年人双侧上颌窦解剖形态分析

2023-12-09许龙顾思怡金诗雯

贵州医药 2023年10期
关键词:侧壁上颌牙齿

许龙 顾思怡 金诗雯

(金山区牙病防治所口腔科,上海 200540)

上颌后牙区的牙齿缺失是临床中常见的修复病例,同样也是当下牙齿修复领域的难点。这是由于该区域在牙齿缺失以后,患者的牙槽嵴会出现吸收[1]。而原本该位置的解剖位置就毗邻上颌窦,上颌窦的气化等影响往往促使该位置区域可被应用的骨量不足10 mm,不满足常规种植体的种植体条件。在牙齿修复与种植上,其也会面临成功率低、风险高、复杂性高的困境。该区骨量不足的成因并非完全与上颌骨的气化相关,也受到患者牙周炎、外伤等原因造成的槽骨吸收影响[2]。锥束计算机断层成像(CBCT)技术的发展,为临床上颌窦解剖结构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价值,其具有的高分辨度、精准度与精度,极大程度地推动了牙齿种植术的发展[3]。因此,本文旨在探究CBCT检查在成年人双侧上颌窦解剖形态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500例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其中男253例,女247例;年龄20~55岁,平均(47.11±21.22)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所选案例均符合纳入标准。纳入标准:CBCT影像资料清晰,能够清晰直观反映患者上颌窦情况,并且不存在明显的金属伪影或其他结构;上颌窦无占位性病变、外伤及手术史;无上颌骨骨折及肿瘤,且上颌骨发育正常;患者全身无重大疾病,无炎症及囊肿等情况[4]。排除标准:CBCT影像资料不清晰,无法直观反映上颌窦解剖形态;患者存在肿瘤及手术史;上颌牙根尖阴影明显;处于孕期的女性患者[5]。

1.2方法 技术人员利用锥形束CT机扫描完成原始图像及数据采集,采集过程中,应使患者耳眶平面,保持与地面在同一平行线,咬合关系处于牙尖的交错位上。之后逐次打开CBCT影像图像,在曲面断面和多层重建界面的矢状面、冠状面以及横断面上,观察患者双侧上颌窦区是否有骨分隔情况的出现。本文将UIm等提出上颌窦分嵴的高度>2.5 mm时,认为存在骨分隔现象。每个项目测量三次,取平均值[6]。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以500例患者的上颌窦骨分隔的发生位置、高度,以及上颌窦底的分型作为观察指标,来描述患者上颌骨双侧上颌窦大小、形态及位置特点,以上颌窦牙齿数目的跨度作为上颌窦大小的评估标准。将针对上颌窦颊侧比厚度及黏膜厚度作为上颌窦外侧壁开创术实践的关键指标,结合上颌窦内血管情况进行观察统计。

2 结 果

2.1上颌窦形态及位置

2.1.1上颌窦骨分隔的发生率 500例患者中,165例患者出现上颌窦骨分隔,发生率为33%。其中男81例,女84例,患者上颌窦骨分隔的发生与患者性别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1.2上颌窦骨分隔间隔数及分布情况 根据患者口腔内间隔数的个数(骨分嵴高度高于2.5 mm)进行分类,患者上颌窦间隔数分别为0、1、2、3,分别占据患者总数的67%、20.4%、9.2%、3.4%,具体分布位置情况见表1。

表1 患者窦腔内间隔数及分布情况(n)

2.1.3上颌窦骨分隔的发生位置 165例发生下颌窦骨分隔患者中,后部发生率最高,左侧21例、右侧57例,占47.27%(78/165);中部次之,左侧27例、右侧26例,占32.12%(53/165);而前部发生下颌窦骨分隔的患者数量最少,左侧19例、右侧15例,仅占20.61%(34/165)。

2.1.4上颌窦骨分隔高度分析 67例发生左侧上颌窦骨分隔,高度为2.52~12.30 mm,平均(6.71±7.44)mm;98例发生右侧上颌窦骨分隔,高度为2.71~15.44,平均(7.81±4.38)mm。

2.1.5上颌窦底分型 500例患者中上颌窦的类型主要为平坦型和陡嵴型两种,平坦型占59.4%(297/500)、陡嵴型占40%(200/500),另外狭窄型占少数,为0.6%(3/500)。

2.1.6上颌窦大小 500例患者中上颌窦的跨度涉及2~5颗牙齿,主要以3、4颗牙齿为主,分别占43.6%(218/500)、35.8%(179/500),另外2、5颗牙齿分别占16.4%(82/500)、4.2%(21/500),以此作为患者上颌窦大小的衡量依据。

2.2上颌窦颊侧壁骨厚度 患者上颌窦颊侧壁最小骨厚度0.61 mm,最大骨厚度1.98 mm,平均骨厚度为(1.20±0.29)mm。上颌窦颊侧壁骨厚度集中在1~1.5 mm,占58.6%(293/500);<1 mm占27.6%(138/500);>1.5 mm占13.8%(69/500)。

2.3上颌窦黏膜厚度 出现黏膜增厚的患者为65例,上颌窦黏膜厚度集中在<2 mm,占85.8%(429/500);2~3 mm仅占6.2%(31/500);>3 mm占8.0%(40/500)。患者上颌窦黏膜最小黏膜厚度0.36 mm,最大黏膜厚度4.95 mm,平均(1.25±0.88)mm。

2.4血管描述性分析 上颌窦侧壁血管走形主要方式为远中低位向近中高位走行、远中向近中水平走行,分别占42.4%(212/500)、55.2%(276/500);另外还有远中高位向近中低位走行,仅占2.4%(12/500)。患者上颌窦壁内血管最小直径0.35 mm,最大直径1.40 mm,平均(0.76±0.16)mm。

3 结 果

本文通过对500例金山区研究对象进行双侧上颌窦解剖形态进行分析,发现有165例出现了上颌窦骨分隔,发生率为33%,上颌窦骨分隔的发生与患者性别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J.A.Shibli[7]、E.C.Shen[8]等多位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另外本文结果显示,患者上颌窦骨分隔主要发生在第一、第二磨牙牙区的后部和中部,这也客观反映出相较于前部,后部和中部是骨分隔出现的常见区域。临床进行牙齿种植手术时,需要引起重点关注。骨分隔矢状面上的平均高度,左侧上颌窦骨分隔高度平均为(6.71±7.44)mm,右侧平均值为(7.81±4.38)mm。在500例患者当中,上颌窦底分型的类型主要为平坦型和陡嵴型两种。

本文针对患者上颌窦颊侧壁骨厚度及黏膜厚度分析发现,平均骨厚度为(1.20±0.29)mm,黏膜厚度为(1.25±0.88)mm,黏膜厚度在2~3 mm范围内的患者仅占6.2%,而临床上实践中认为黏膜厚度在2~3 mm是外侧壁开创术实施的最佳条件,外侧壁颊侧骨板黏膜过薄会导致骨与黏膜分离时操作困难,而过厚(>3 mm)的黏膜厚度又会使骨壁出现韧性过大的问题,不便于操作,因此临床中应该准确评估患者黏膜厚度与侧壁骨密度,应用超声骨刀和球钻轻轻剥落黏膜。不仅如此,上颌窦壁内血管形态复杂,还具有重要的神经,也是颅前、中窝与鼻腔、窦肿瘤互相蔓延的通道,外侧壁开创中,极有可能因为对上颌窦解剖结构不熟悉,出现动脉血管渗血的情况,不利于后续操作。因此,针对500例患者,笔者同样展开了血管形态及直径的分析,发现壁内血管主要方式为远中低位向近中高位走行和远中向近中水平走行,分别占42.4%及55.2%,患者上颌窦壁内血管平均直径(0.76±0.16)mm。

综上所述,人体的上颌窦解剖结构具有差异大、特性明显的特征。因此,临床在进行手术准备时,应该结合患者本身的资料进行分析,除了本实验研究的上颌窦骨分隔情况及底分型类型意外,还应该考虑窦的宽度、长度等信息,需要更为深刻的研究,进而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资料,支撑临床实践。

猜你喜欢

侧壁上颌牙齿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中的双侧壁导坑法
柳钢6号高炉应对炉缸侧壁温度超高的护炉实践
越野车侧壁加强筋板工艺改进
可怜的牙齿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如何保护牙齿?
层合板上层建筑侧壁抗空爆性能研究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爱护牙齿要注意的事
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管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