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2023-12-09史喜梅郭小艳

贵州医药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上皮标志物阳性率

史喜梅 郭小艳

(1.延安市延长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产科,陕西 延安 716099;2.榆林市吴堡县医院妇产科,陕西 榆林 718299)

子宫颈癌属于女性群体比较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中老年妇女是该病高发人群,近些年来患病率逐渐上升,同时发病人群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已对女性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1]。鳞状细胞癌于子宫颈癌中的患病率较高,但总体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患者5年生存率在90%以上[2]。而子宫颈小细胞癌(SCCC)作为子宫颈癌患者一类少见的病理类型,是高度恶性的神经内分泌癌,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出现盆腔内部淋巴结转移或者远处转移,晚期治疗效果不佳,5年生存率只有14%~39%[3]。本文对本院收治的82例SCCC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旨在为临床提高SCCC的病理诊断水平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82例SCCC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5~68岁,平均(44.26±5.48)岁;婚姻史:已婚72例,未婚10例;孕次1~5次,平均(3.12±0.45)次;产次1~4次,平均(1.98±0.52)次;流产史:有68例,无14例。纳入标准:均结合病理检查确诊是SCCC;年龄≥25岁;均为原发性肿瘤,在本院首次接受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存在其他肿瘤疾病者;存在重度心肺疾病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存在血液病或者恶液质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学检查,即术中切除适量的病理组织标本,采取4%的中性甲醛液予以固定处理,常规开展取材、制片、HE染色以及光镜下观察等步骤。免疫组化染色采取Roche BENCHMARK-XT自动式免疫组化设备,采用Envision二步法,采取抗体广谱细胞角蛋白(CK)、细胞膜抗原(EMA)、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CD56、嗜铬蛋白A(CgA)、TTF1以及Ki67联合标记,设置阳性和阴性对照组,所有抗体均是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对所有患者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淋巴结转移和器官侵犯、治疗以及随访结果等开展总结。

1.3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淋巴结转移和器官侵犯、治疗以及随访结果等。

2 结 果

2.1临床特征 82例患者中,临床症状:出现接触出血25例,占比是30.49%(25/82);阴道无规则出血和流液18例,占比是21.95%(18/82);其他症状5例,占比是6.10%(5/82);疾病分期:Ⅰ B1期39例,占比是47.56%(39/82);Ⅰ B2期32例,占比是39.02%(32/82);Ⅱ A2期5例,占比是6.10%(5/82);Ⅲ B期4例,占比是4.88%(4/82);Ⅳ B期2例,占比是2.44%(2/82)。

2.2病理学特征 82例患者均存在实体瘤,瘤体大小1.2~6.8 cm,平均(3.65±0.40)cm,切面呈现为灰白灰黄色,且质地较脆,和一般的宫颈癌较为类似。

2.3形态学特征 82例患者的肿瘤表面均能观察到完整同时形态正常的宫颈上皮,其中7例患者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为II度,占比8.54%;6例患者存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占比是7.32%(6/82);能观察到肿瘤细胞大量聚集呈现为片状或者巢状结构,同时能观察到索状和梁状排列现象;肿瘤细胞较小,呈现为圆形或者短梭形,细胞质较少,细胞核深染,且染色质为细颗粒样,核仁不显著或者缺如有较多的核分裂像;有部分患者能观察到片状肿瘤坏死;22例患者的宫颈肌层能观察到较多脉管内癌栓,占比26.83%;20例患者的盆腔淋巴结存在癌转移,占比24.39%;80例患者的肿瘤组织学类型为单一宫颈小细胞癌,占比97.56%;2例存在中分化腺癌,占比2.44%(2/82)。

2.4免疫组织化学 广谱CK的阳性率是100.00%(82/82),EMA的阳性率是84.15%(69/82),NSE的阳性率是100.00%(82/82),Syn的阳性率是97.56%(80/82),CD56的的阳性率是95.12%(78/82),CgA的阳性率是71.95%(59/82),TTF1的阳性率是6.10%(5/82),Ki67的阳性率是70%~90%。

2.5淋巴结转移以及器官侵犯 82例患者中共有52例出现盆腔内部淋巴结转移,转移率是63.41%(52/82),其中有8例在确诊SCCC后的4个月和6个月观察到肝转移,占比9.76%;4例在确诊1年后观察到肺转移,占比4.88%。转移灶均通过穿刺活检结果证实。

2.6治疗以及随访 82例患者均通过首次活检证实,其中25例开展术前化疗或者放疗,占比30.49%;14例采取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阿霉素的化疗方案,占比56.00%;11例采取紫杉醇加卡铂的化疗方案,占比44.00%;4例开展全子宫联合盆腔内部淋巴结清扫同时开展术后放疗或者化疗,占比4.88%。术后的化疗方案是铂类加足叶乙苷,25例患者术后加以辅助放疗剂量在40~50 Gy,且盆腔组织采取20 Gy的放疗剂量,占比30.48%。总共进行3个月时间随访,其中3例因肿瘤转移或者复发死亡,均是临床高分期患者(IIIB期2例,IVB期1例),占比3.66%,余下患者影像学检查均无转移。

3 讨 论

虽然SCCC患者临床症状多是接触出血或者无规则性阴道流血,但疾病早期很难发现,因其通常未侵犯到宫颈表面上皮,同时主要表现是间质浸润生长,细胞学检查结果是阴性[4]。SCCC肉眼观察和其他类型的宫颈癌基本无差异。

本文结果显示,82例SCCC患者的组织学特点是能观察到肿瘤细胞大量聚集呈现为片状或者巢状结构,同时存在索状和梁状排列现象;肿瘤细胞较小,呈现为圆形或者短梭形,细胞质较少,细胞核深染,且染色质为细颗粒样,核仁不显著或者缺如,有较多的核分裂像,常见坏死。多数SCCC是单一的组织学类型,较少能和宫颈癌的其他组织学类型例如腺癌或者鳞癌等混合存在。当前SCCC缺乏特殊的免疫标志物,但测定上皮性标志物、神经内分泌有关标志物能提升诊断准确度[5]。上皮性标志物例如广谱CK以及EMA在本文结果中的阳性率依次是100.00%、84.15%。神经内分泌有关标志物包含NSE、Syn、CD56以及CgA,其中CgA属于当前测定神经内分泌有关细胞中一类特异度最高的标志物,但敏感度较低,NSE、CD56以及Syn的敏感度较高[6]。实际工作期间至少需要联合测定两种或以上的神经内分泌有关标志物[7]。当前SCCC暂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因其和肺小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类似,当前主张采取术后放化疗的综合性治疗方案,特别重视化疗重要程度。本文中采取术后放化疗患者的术后随访结果显示,仅3例因肿瘤转移或者复发死亡,余下患者影像学检查均无转移,高于王光艳等[8]研究中结果,可能和不同研究中的病例数、随访时间等存在差异有关。

综上所述,SCCD患者的临床症状缺乏特殊性,形态学和肺小细胞癌类似,瘤细胞表达联合神经内分泌有关标志物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上皮标志物阳性率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手部上皮样肉瘤1例
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在学校结核病暴发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MR-proANP:一种新型心力衰竭诊断标志物
FHIT和PCN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