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绿染山河 古乐谱新声

2023-12-06

人民音乐 2023年9期
关键词:青绿江山创作

2023年4月28日与5月15日,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打造、获得2023年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的音乐诗画《听此青绿——乐咏千里江山》的全国巡演,相继在上海文化广场、苏州湾大剧院精彩亮相。该剧目自去年10月于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演以来,引发普遍关注。《听此青绿》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后推出的又一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坚定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之作,更为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家们的回信中指示的“认真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推出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小勇等指导,延请王建国、张维良、赵聪、高远等专家为顾问团队,该团作曲家孟可、吕亮以及多位优秀演奏家共同努力打造的一部力作,《听此青绿》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良好反响的同时,在创作理念、艺术构思、美学架构、国乐传承、中西融汇、国际影响等方面有着一定的示范性作用和现实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一、鲜明的思想性

《听此青绿》的演出让观众最为震撼的是创作者努力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中挖掘、唤醒宝贵的文化记忆,汲取丰厚的灵感和艺术滋养,作品通过音乐形式对宋代王希孟创作的名画《千里江山图》进行诠释,并以独到的创作理念、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展现出中华地理景观与独特的人文风情,表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讴歌与崇敬。创作者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理念结合,谱写代表时代精神的艺术篇章,展现当代中国盛世之音。这是作品《听此青绿》的价值与生命所在,更应是创作者的文化担当。

1.乐绘祖国青山绿水

清代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评述:“画,绘事也,古来无不着色,且多青绿金粉。”《听此青绿》将古代绘画中的“青绿画法”深入延展,升华解读为对祖国青山绿水的赞颂。演出以音乐图画展览会的形式,将十二首乐曲定为十二图景,展现祖国河山的瑰丽秀美。其中的第一首曲目《天地渺观》,引自宋代谢枋的《小孤山》中“天地江山,渺观宇宙”的诗境。作曲家运用丰富的和声变化、主题变奏手法,配器辅以编钟、古琴等乐器叠加的方式,营造出音乐矩阵式的递进效果,展现中华山水的壮丽之美。曲目《青绿千载》由古琴低吟开篇,多种音色次第加入,音响不断丰富,打击乐作为色彩乐器衬托出激荡昂扬的氛围,表现中华山水一脉流淌的浩然气势。

《听此青绿》是东方演艺集团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思想论述的具体实践。创作者深入《千里江山图》主要取景地庐山与鄱阳湖进行采风,精心钻研,倾心创作。整台作品从乐绘祖国大好河山,升华至歌颂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充分见证了优秀的艺术作品是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必要途径。

2.赓续传统礼乐精神

《听此青绿》在弘扬中华哲学思想、赓续传统礼乐精神方面进行了全新尝试。演出中的曲目《卜筑幽栖》,作曲家在保持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原有框架基础上进行了深度解构,发挥笙、管、埙、鼓、钹等乐器音色的独特性,以悠然静谧的旋律和轻柔的色调,营造晨钟暮鼓的氛围,衬托出幽深的道法自然之情境。乐曲配以人声朗诵宋代朱熹的《水口行舟》:“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烟波一棹知何许?鶗鴂两山相對鸣”,表现诗意栖居的情趣与天人合一的境界。

《礼记·乐记》中记述:“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中华民族礼乐思想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中华精神传承的纽带,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源头之一。一曲《凤翔经野》以探寻周礼思想与儒家学说为主线,主题动机当中加入清角与变宫形成清乐调式,融入“闰”为过渡音,以增强礼乐的庄严感。分解琶音的织体与三连音节奏型表现宽广与流动的音乐特点,伴以箜篌的独特音色,表现凤之于飞、遨游天地,抒发对古代礼乐的崇敬与追怀,探寻引乐入礼、化礼归仁之思想。

3.体现传统文人风骨

《听此青绿》的创作主旨以“自然为本”。乐曲《鸟鸣空涧》主题取自《空山鸟语》的旋律,辅以民乐与人声相结合,展现出深山幽谷、百鸟争鸣的景象,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之境。《芙蓉缀露》为笛子独奏曲,舒展悠扬中有疾呼,起承转合中含慨叹,表现“望远山之欲晓,俯芙蓉之缀露”的自然之美。《听此青绿》主题曲歌词创作之立意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读山水,听青绿,丹青水墨越千秋”,表现“千古江山揽不尽,中华精神万古流”。

曲目《皦月玉竹》,“皦”乃明亮、洁白之意,古同“皎”,指月亮。在儒家文化中,孔子将“君子比德于玉”,“竹”则表现君子的谦虚与坦荡。乐曲将《渔舟唱晚》的主题旋律融入其中,引入江南丝竹的演奏形式,表现文人雅士的淡然心境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内涵。

4.传达东方美学意境

《听此青绿》以音乐的特有语言营造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等艺术图景,在诗情画意中深入表现东方美学意境。曲目《雾淼霞波》借鉴《鄱阳湖渔歌》引子中的竹笛部分,通过音乐动机不断衍变、力度层次对比变化,突显“白雾彤霞,烟波浩渺”的意境之美。《雨霁落日》,“霁”意为止;落日,色为绛纁,由古筝引出主题,筝与箫两件乐器作为主部和副部两个音乐形象,如珠玉点缀其间。乐曲以造境之法描绘舟楫桥亭、水陆相连的景象与中国音乐的美学意境。

二、多元的艺术性

如果说鲜明的思想性是《听此青绿》的创作主旨,那么精益求精的艺术性则是演出得以成功的充分保障。

1.承传古意,焕发新声

《听此青绿》在剧目的创作理念上,首先立足对传统音乐文化精髓的继承。以古琴、古筝、编钟等古老乐器为演奏主体,借鉴古曲、民族民间曲调元素,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空山鸟语》等传统音乐素材,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作。作曲家也将昆曲融于剧目当中,曲目《清徵流丹》将昆曲唱腔元素以哼鸣处理,暗含内在悲伤之意,隐喻《牡丹亭》里杜丽娘寂寞青春的内心独白。

曲目《霆荡苍岳》,作曲家使用曾经失传的传统乐器“筑”进行深度挖掘创作。“筑”作为古老乐器,历史中多有记载,如高渐离别荆轲击筑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汉高祖刘邦击筑唱吟“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创作者挖掘这件失传千载的中国传统乐器,并将其复原,在艺术创作中加以改进,使其更适合当代人的视听感受。乐曲中独奏部分可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当代第一首“筑独奏曲”,为“中国传统乐器的当代实践”起到示范作用,带给听众耳目一新的审美体验。

2.兼容中西,融创国际

整场演出立意承载中西,运用编钟、箜篌、筑等古老乐器,融入木管、铜管等西洋管乐器,形成中西合璧的音乐表现形式,立足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开创中西音乐文化交流探索的新篇章。如《江山竞秀》一曲中,民族乐器的线性表达与西洋乐器多声部融合的立体衬托,加之鼓乐行进式的推进,营造全曲金声玉振、恢宏磅礴的气象。《听此青绿》展现出中国音乐文化的别样魅力,以音乐形式塑造中国形象。在“返本”中探寻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让“青绿文化现象”成为全社会所共享的精神财富,创造性地推动着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3.多元一体,综合之美

《听此青绿》融合音乐、舞蹈、绘画、诗词、书法等艺术门类,深度打造跨界融合作品。曲目《雨霁落日》植入《只此青绿》中精彩的舞蹈片段,以乐舞形式诠释“独步千载,众星孤月”的璀璨画卷。绘画方面,以《千里江山图》为蓝本,取其“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太平江山”本体描绘,音乐上突出抽象性与写意性,延展画意,构建青山绿水之境,营造山水色彩氛围。古典诗词的借鉴与创新也是撰稿者着意关照、画龙点睛之处。乐曲标题《天地渺观》《卜筑幽栖》《鹤舞沧浪》《霆荡苍岳》等皆为精深研读中国典籍基础上,将传统美学思想提炼创作而成,汲取传统元素,不失创新意味。书法方面,书家根据整体音乐风格寻找落笔点,首先排除草书、篆书等比较难辨的书体,选择文人气息较重的米芾、苏东坡的行书类风格,飘逸流畅,艺术与舞台效果更为吻合,得到观众普遍接受与喜爱。

舞美方面,设计者充分利用舞台空间结构,中后方设置演奏台,需要时演奏员坐在上面演奏,前方留给表演者,使整个空间随剧目与剧情需要而呈现出多种变化。设计者通过多维的层次感完成空间的场景交错,最大程度发挥舞台的空间表现力,使观众有一逴千年、跨越古今之感。灯光设置方面,依照整体剧情营造出雨雪竹兰、草屋小径的场景,特別是主题歌《听此青绿》中,随着书家手书的歌词一句句出现在主屏幕,灯光缓缓随行,韵味融契,青绿背景下营造出袅袅炊烟的意境。这不仅是传统书法与现代声光完美结合的创新之举,更是舞台审美新视角的体验。服装方面,设计者在用色上主要以《千里江山图》为依据进行创作,着意遵循宋制服装简洁清雅的闲逸风格,材质以飘逸的真丝面料为主,朴素布艺面料为辅。男子白黄为主调,女子青绿为底色,款式既保留古风又不失现代裁艺,使观众仿佛亲历《千里江山图》千年不褪之色的美的旅程,体验到中国民间传统工艺的博大精深与中华民族的大美境界。

《听此青绿》以艺术化、科技化、多元素、沉浸式的融合跨界方式,在音画同台、时空交错中展现出中华文明古老的生命力与现代艺术手法的创新活力。这是创作者们一次较为成功的创新与探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结语

《听此青绿》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遵循、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指出的:“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此为核心进行创作,在继承文化传统、传达东方美学、架构国际传播津梁方面进行了深入和有益的尝试。

在当今艺术创作蓬勃发展的大潮中,以音乐形式塑造中国形象,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佳作蓬勃、精品迭出,呈一派繁荣之势。期待更多的新时代的艺术工作者投入到该领域的创作中来,在“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的道路上,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担当传统文化继承者的肩负之责,绘就以时代精品开拓文艺新境界的丹青画卷,盛世华章。

[本文为获得2023年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创作资助项目跨界融合作品《听此青绿——乐咏千里江山》(编号:2023-A-01-119-119)总结性成果]

李卓南开大学教师。

高远东南大学客座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萌)

猜你喜欢

青绿江山创作
青绿人家
如诗如画的江山
醉了江山醉了我
《一墙之隔》创作谈
凡设青绿 体要严重 气要轻清 青绿山水画法探源
仿古脱古 清代青绿山水画
创作随笔
绘一纸江山,醉一场迷梦
江山明月在,我发我的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