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象”文化与黄河“母亲河”
——中原文化核心内涵的渊源、传承与发展

2023-12-04高安然郑州美术学院数字媒体教研室

艺术品鉴 2023年30期
关键词:母亲河大象黄河

高安然(郑州美术学院数字媒体教研室)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河南省悠久而独特的传统“象”文化,并探讨这一文化与当地境内的“母亲河”、黄河的联系。通过对历史文献、民俗传说以及当代实践的分析,我们将展示这些文化元素的渊源、象征意义以及对河南省社会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河南省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传统“象”文化是当地最为著名和最具特色的文化要素之一,与之紧密相关的是母亲河——黄河。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文化元素的深入研究,探讨它们在河南省社会和文化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一、传统“象”文化的历史渊源

(一)“象”文化的起源

1.考古发现与大象历史

象,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见图1)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大象。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有这样的记录:“象,长鼻牙,南越大兽,三年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

图1 甲骨文“象”字

大象出现在中国历史中,时间十分久远。它曾经数量惊人、生活区域广大,时间跨度从上古时期到夏商周延续至今。史书《孟子·滕文公·下》中,就有“今夕甚雨,获象”的记载。《吕氏春秋古乐篇》中,也有“商人服象,虐东夷,周公逐以师遂之”的描述。又如安阳殷城遗址妇好墓中出土的玉象(见图2)。那时,古豫州乃至小半个中国,都有大象活动的身影。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而中华文明的起源、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形成和统一国家的建立,都与河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5000年中华文明史中,河南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0 多年。而提到河南,必须要说到黄河。这样一条穿古越今、滋养了远古先民的大河,对于中原地区乃至整个中华文明的发轫、发展与繁荣,意义非凡。黄河,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母亲河”。

图2 安阳殷城遗址妇好墓中出土的玉象

事实上,就在这条母亲河以其汤汤流水灌溉沃野、养育先民的同时,也催生繁衍出一个庞大的古生物群体,而它们,对于中原乃至中华文明的贡献,同样巨大。它们,就是古象群。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的气候条件,开阔的平坦原野,茂密多样的植被,充沛的水源,使得这里逐渐成为野象众多之地。

2.中原文化的地理、政治、军事要素

中原,又称华夏、中土、中州,是指以河洛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它是华夏民族的摇篮,数千年来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正如历史所说群雄“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中原始终是必争之地。

(二)传统“象”文化的形成

“象”文化的形成,是基于古象数量庞大、和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的前提条件下。据文献记载,早在商代时期(距离今天大约3000 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就有大量的“黄河象”。据甲骨文记载,商代的捕象团,最多一次捕获了多达250 只野生的大象。在此基础上,商代国内也逐渐形成了文化浓厚的“象文化”,例如对大象驯服后,让其作用于军事,或是用于农业。而象作为一种动物,古人进而将其抽象化而为文化符号,刻录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如考古出土的各种各样的“象符号”制品、河南殷墟出土的“象牙杯”、大象骨头制成的乐器制品等,都很好地印证了这一说法。

二、象文化的象征意义与内涵

象,瑞兽也。大象是中国传统吉祥物,寓意吉祥太平。在漫长的与人类相伴相生的历史进程中,它们自被人们赋予了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常见的寓意包括:(1)吉祥平安:大象被视为一种吉祥物,可以带来好运和平安。大象体型庞大,力量强大,可以抵御许多自然灾害和危险,在自然界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2)仁义忠信:大象被视为一种象征哲学思想中“仁爱” “礼义” “忠信”等美德的吉祥物。自然界中的大象,温和友善、有情有义,它们不仅与同类和睦相处,还会帮助其他动物和人类。(3)坚韧智慧:大象还被视为一种象征坚持、毅力和智慧的吉祥物。这是因为大象在自然界中具有极强的耐力和适应能力,而且它们智力非常高,可以通过记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

三、母亲河——黄河的意义与地位

(一)母亲河的历史与发展

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也有称第二大河流)。黄河也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被尊称为“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黄河流域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开始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草莱,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在黄河文化的熏陶下,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坚韧、勤劳、智慧等优秀品质。

(二)母亲河的文化符号与民众信仰

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不仅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和民众信仰。

(1)黄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文化以其根源性、连续性、包容性和开放性,成为中华文明的根脉和中华民族共享的根源性文化符号。黄河文化符号在民众信仰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黄河被视为神河,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黄河流域许多地方,都有与相关的传统民间信仰和习俗。(2)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国之魂魄,成为创作家们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和主题:在郑州邙山黄河岸边,一尊名为《哺育》的汉白玉雕塑(见图3),传神地再现了黄河母亲的形象。

图3 邙山黄河风景区五龙峰汉白玉雕塑:《哺育》黄河母亲雕塑

四、象文化与母亲河的关联

(一)象文化与黄河的历史渊源

象文化与黄河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夏商时期。在约3000 到4000 年前夏商时期的甲骨文中,象是象形字“豫”的本字,显示了大象与中原先民的密切关系。

虽然大象这个庞然大物早已远离中原地区,但从大量考古发掘以及古籍记载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生产力水平不高、几乎没有文字记载的上古时期,黄河流域哺育下的大象及象群的存在,为中原地区远古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生活条件的提升,提供了绝佳的辅助。它们以其温和的性格、超量的负重、聪颖的头脑,成为那时的人们在艰苦条件下顽强生存的好帮手。特别是它们善于团结协作的群居、群体性,抵御外侵的能力极强,又为一个个原始部落、氏族的从小到大、逐步繁衍扩张,提供了可能性。它们是被埋没在历史尘埃中的“英雄群体”,是被低估的中华民族的“好朋友” “好伙伴”。

(二)传统“象”文化与黄河象征意义的共通之处

1.传统“象”文化和母亲河

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根,凸显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文化;魂,凸显中华文明的基本内核、价值观念和黄河文化一脉相承。

而那千百年奔流永不停步的黄河,从某种意义上,也暗含了中原地区大象族群那曾经的庞大与辉煌。这个默默不语的超大兽类群体,在人类以很小代价的驱动之下,数千年间,奉献了自身的力量、智慧、和躯体。只有其骨骼在跨越千年时光之后,才让我们通过考古发掘,得见其令人惊叹的生命之光。

2.传统“象”文化与黄河象征意义的共通之处

“象”文化与黄河“母亲河”,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元素,代表着丰饶富足、智慧和谐、生生不息。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黄河文化以其宽广的胸怀和包容性,代表着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开放和多元性,也是文化之魂的体现。象文化则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形态,其内涵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相通。“象”文化所强调的和谐、协调、包容等理念,与黄河文化中的“黄河宁,天下平”主题相呼应,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和平、安定和富足生活的向往、对于母性和生命的尊重和敬仰。

传统“象”文化和黄河“母亲河”的象征意义,还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黄河文化中的“黄”代表着黄土地,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而“象”文化中“善于团结协作”的内涵,与黄河文化中强调的“和为贵”思想相一致,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于和谐相处和社会进步的追求。

(三)传统“象”文化与黄河“母亲河”的现代演变与应用

作为古象曾经的栖息地,中原地区一直都有留存有大象的痕迹。进入现代社会,大象作为文化符号也在持续演变着,以新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见图4)(见图5)。

图4 象形雕塑——《家园》 2020年郑州雕塑公园——大象身体由姓氏文字构成

图5 以“象”形象为logo灵感来源设计的2023郑交会官网页面(“可爱小象”在左上角)

凡此种种,无一不在说明,传统“象”文化已经在历史的演变进程中,深刻地镌刻在中原文化的底色里、血液中,已经和中原人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同时,传统“象”文化也在与时俱进,不断以崭新面貌推陈出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综合而言,传统“象”文化与黄河“母亲河”的现代演变与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旅游:以中原地区为例,“象”文化与黄河的文化旅游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具有地方特色的“象”文化被开发成旅游资源,相关的文化遗址和景点如殷墟遗址公园等与旅游相结合,可以使游客近距离了解中原“象”文化的历史。同时,黄河沿岸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如壶口瀑布、三门峡、黄河风景名胜区、荥阳孤柏渡景区等,丰富多彩的新型游乐设施,吸引游客前去游玩。(2)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符号:传统“象”文化和黄河“母亲河”的文化元素被广泛应用于文化创意产业中。例如,象牙制品和黄河水系的泥塑艺术品,结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再如,在雕塑、象形文字、商标和徽标等方面,大象形象承载着传统的美好寓意。而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其黄河石、黄河水等元素也被广泛用于各种文化符号和标志中,如服装设计、景观雕塑、图片商标等。同时,传统“象”文化和黄河文化也一直是文艺创作的重要题材。许多文学作品、电影、音乐、绘画等都以大象或黄河为主题,表达创作者对于自然、生命、历史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可以传承和弘扬象文化和黄河文化的内涵。(3)生态环境保护:传统“象”文化和黄河文化的生态环境保护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识和重视。人们开始关注大象和黄河的生态环境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大象和黄河的生态环境。例如,禁止象牙贸易、保护大象的栖息地、治理黄河的水土流失等,都是保护大象和黄河的重要措施。(4)国际交流与合作:传统“象”文化和黄河文化也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开展了多项关于大象保护和黄河生态环境的合作项目,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中国和大象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

总之,象文化与黄河的现代演变与应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与发展。通过文化旅游、文艺创作、生态环境保护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多种形式,传统“象”文化和黄河文化焕发新生机,得以传承和弘扬,同时,它们也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和推动力。

五、结论

通过对中国河南省的传统“象”文化、母亲河及其象征的黄河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文化元素对当地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象”文化作为河南省的独特文化特色,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民俗风情,更代表着人文精神的传承。而母亲河黄河作为河南省的“经脉”,不仅为当地带来丰饶的土地,也是人们心灵的信仰依托。两者的交织与共生,构成了河南省独特的文化景观。

猜你喜欢

母亲河大象黄河
母亲河、忆江南
是你 我亲爱的母亲河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母亲河”到底有多长
『黄河』
我爱你母亲河
大象无形
认真的大象
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