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多元协同实践育人机制构建探索

2023-12-02金玮佳

成才之路 2023年31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金玮佳

摘要:建设政行企校多元协同的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提炼强调价值观的引领和职业素养的育人目标,重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职业教育不断得到赋能与强化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有助于构建多方协同育人的思政體系。高职院校应立足创新,基于互联网+行业趋势,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打造专业实践育人平台,融入思政元素,保障育人机制质量,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多元协同;实践育人;立德树人;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1-0005-04

基金项目:校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多元协同的职业教育实践育人机制构建”(编号:22kcszjxyj14)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深入、全面地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1]。2022年5月1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提出要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产教融合、校企联合培养的人才不仅有技术特长,还要具备敬业精神。因此,建设政行企校多元协同的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确立职业素养和思政素养育人目标,重视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对职业教育不断得到赋能与强化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同时有助于构建多方协同育人的思政体系,促进协作创新,为国家培养更高质量的职业技能人才。本文立足创新课程思政实践育人机制,探索互联网+行业趋势下如何培养财经类专业复合型技能人才。

关于课程思政的定义,李慧玲、孟亚等指出课程思政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课程思政是指高校通过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狭义的课程思政是指高校在大思政课程之外的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2]。郑佳然认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也就是说课程体系中所有课程都包含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目标保持一致[3]。邱伟光指出,与大思政课程不同,课程思政有自身特殊的价值范畴,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的道德因素、人文素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在课程思政的生成路径研究方面,孙杰认为要“建立协同育人工作理念,打造协同育人工作主体,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提出从政策导向、制度建设、机制保障等方面全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具体落实到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上,要确保课程思政的实施就要打造德技兼修的专业课程体系平台[5]。高国希等认为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阵地地位[6]。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在顶层设计之后,具体实施的关键步骤。教师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通过适合的教学方法,从细节设计,让学生学习体验,并且领悟其中的精髓,是课程思政取得效果的关键。职业教育实施课程思政,要重点抓职业技能课程思政,多方协同,设计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技兼修、知行合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1.落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下,高职院校在实践技能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形成规范化、高标准的课程思政体系,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依照国家政策指导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举措。

2.提升技能人才职业素养

面对目前的行业转型、市场发展、就业形势变化,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参与到高职院校实践技能教学中,有利于切实贯彻国家政策,为企业用人需求服务,也有利于高职院校引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力量建设课程思政。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化、复杂性的工作,高职院校作为育人主体,在课程设置上有丰富的理论经验,但在行业发展趋势、政策动向的认识方面,还需要加快步伐。通过引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多方联合设计课程,融入具备时代特征、行业特征的新元素,可以使课程思政建设效果更为理想。

3.发挥产教融合作用,完善育人体系

一些高职院校往往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导致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实践技能,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7]。实施产教融合,高职院校联合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改革实践教学体系,融入新时期思政理念,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专业课程思政体系,能够改变传统的高职院校单一育人格局,发挥产教融合作用,多方投入,帮助提升育人效果。高职院校以岗位能力要求为基准,开展知识探索、技能创新、人格养成、价值引领等方面的教育教学,以“企业真实工作情境”为导向,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学和企业真实项目相融合的教评一体化改革,能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爱国、爱岗、爱校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8]。

1.长效合作机制没有发挥作用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到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建设多元办学格局。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2023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随着产教融合政策的落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已经进入区域整体推进的新时代,地方政府要依据本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并落实政策。虽然有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但是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合作中,有时仍然遇到一些阻碍,主要原因是缺乏长效合作机制的保障。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投入实训设备场地,引进企业师资,企业派出导师,提供岗位实习,而双方的投入需要地方政府的保障政策支持,但学校和企业缺乏有效互动机制,尤其是在就业困难时期,企业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撑校企合作,也很难提供足够的岗位供学生实习。

2.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差异

在教育理念上,企业有自身行业的职业素养教育、企业文化教育,有时与传统的学校思政教育理念存在着一些差异。实践技能的培养与价值观引领的相互关系对培养人才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仅按照某一个企业的理念教学,肯定是不全面的。由学校或企业单方面设计实践课程的课程思政方案都是不够完善的,需要在一定的指导规范下,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的课程思政方案,做到学校企业相统一。

3.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实践课程体系难度大

产教融合组织形式在迭代更新,内容在不断丰富,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形成了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产业学院、现代学徒制、现场工程师等多种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具体到实践课程教学中,实施主体是不一样的,实施效果也是不一样的。高职院校在这些组织形式中,针对各个专业的特点选取适合实际情况的组织形式,并设计相应的实践课程体系,但现在具有专业化特色的课程思政很难融入其中,尤其是企业导师参与的部分,没有充分挖掘和整合各专业各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教学中往往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教学效果不佳。实践课程主要是依照职业岗位技能来培养学生,教学过程中大量时间是学生自己动手,课程的过程控制、结果评价不同于理论课程,设计适合实践课程的课程思政难度比理论课程大。

4.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专业教师要将思政内容加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必须具备一定的德育能力和德育意识,才能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但目前部分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足,一些企业导师在实践教学中也只讲授技能,不重视职业素养培养,导致育人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5.校企协同育人满意度不高

在多元协同育人实施过程中,虽然学校努力构建多元化校企协同育人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企业也投入了人力物力建设实践项目,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专业实践教学的兴趣度和满意度不高,校企协同育人成效不明显。

1.金融科技应用专业实践育人平台构建

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主要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其中,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多元主体参与,搭建育人平台培养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实现育德为先、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强化保障体系。以金融科技应用专业为例,高职院校可联合中国新金融企业人才共建生态联盟,搭建实践育人平台,采用“1+1+N”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指1个产业学院+1个行业联盟+N家企业),融入行校企各方力量,促进产教融合由形式合作迈向实质合作,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向关键项目、关键环节和关键人才倾斜。高职院校还应组建双主体的高水平实践教学团队,主要由学校专业技能教师以及企业实践导师组成,推进教学资源共享与高效利用,再多方联合制定金融实验班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对接行业产业链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育人机制生成之后,就要构建实施平台,畅通人才培养闭环。以金融科技专业为例,高职院校可实施“2+1模式”,即2年校内学习+1年企业岗位实习,并开设现代学徒制班级,由学校教师及企业导师分别负责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分为技能实践及岗位实践两类。理论课程包括基础课程、专业模块课程、岗位拓展课程、公共拓展课程等,其中基础课程主要是思政类课程、体育、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经济学基础、Python程序设计基础,这些课程作为基本素养课程,对应开设金融技能实训项目(点钞、传票、打字等)、Python应用实训项目(数据收集、抓取等)。专业模块分金融基础模块(金融基础、金融科技概论、金融数据统计分析、金融法律法规等)、数字银行模块(银行经营管理、金融数字营销、征信技术与实务、金融科技合规实务等)、投资理财模块(证券投资实务、个人理财、公司理财、保险实务等)、金融科技模块(大数据金融、区块链金融、人工智能基础等),对应开设银行经营实训项目、金融营销实训项目、投资理财实训项目、大数据金融实训项目、区块链金融实训项目、AI金融实训项目、智能投顾实训项目、金融产品运营实训项目、金融风控实训项目等。岗位拓展课程包括网页制作与设计、会计基础、金融信息安全、共享财税基础、数据库管理等。公共拓展课程包括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指导、党史、中华优秀文化、商务礼仪、廉洁修身文化等。在培养学生拓展岗位技能的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经世济民、诚信服务的职业素养,创新创业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思政融入多元协同实践育人机制实施路径

高职院校应通过多元载体,采取多途径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搭建的多元协同平台要突出职业素养引领的育人特色,坚持以生为本,在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强化职业素养教育,培育敬业爱岗、诚信服务、工匠精神等,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高职院校应不断深化现代学徒制改革,与“课程思政”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职业的热爱与敬畏、对技能的执着与求精之情,并将企业的价值理念、创业精神、工作准则等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使学生在企业指导下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实施多方协同,将思政元素融入实践育人机制,可以從以下三条路径进行探索。一是形成校地、校企融合协同育人联动机制,立足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在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发挥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作用,贯穿专业设置与布局,实现学生、企业、政府、学校的多方共享共赢。二是健全思政育人效果评价反馈机制,引入以行业企业标准为指导的第三方评价,在考核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开展思想品德、职业素养、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评价,并制定完善的考核方案。开展过程动态评价,搜集和动态追踪学生各类信息,分析实践育人过程中思政教学的作用,有助于完善学生技能学习的发展规划,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三是开展第二课堂思政育人,通过“廉洁修身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商务礼仪”等第二课堂,或通过企业考察、技能竞赛、项目模拟活动等,实现思政融入。

3.多元协同实践育人机制质量保障

要保障多元协同实践育人机制的实施,使思政教育融入实践育人教学环节,教师、教材、教法是关键。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双导师培养制度,明确各方在培养体系中的责任。高职院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升学校教师及企业导师的思政理论水平,使其肩负起学业指导与思想教育工作的责任,并监督教师的教学过程,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次,高职院校应着重开展教材改革。职业教育已经有校企联合开发的工作手册式、活页式的适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的教材,高职院校可在其中加入思政案例,指导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培养职业素养。最后,在教法上,学校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与技能时,要设计好融入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做到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而企业导师在教授实践技能时,也应按照行业企业的标准要求学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现阶段数字化教学改革浪潮下,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助力教法改革,但企业导师缺乏教学经验,而高职院校通过持续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如课程思政多媒体课件、慕课微课、案例等,能够有效改进企业导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3)[2022-12-29].http:// 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李慧玲,孟亞.课程思政:回归“铸魂育人”价值本源[J].理论导刊, 2020(10):114-119.

[3]郑桂然.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9(03):94-97.

[4]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5]孙杰,周桂瑾,徐安林,王振华.高职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18(03):59-62.

[6]高国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9(05):22-27.

[7]沙印.基于政校企多元协同的高职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9):70-73.

[8]郭芳.基于真实性评价理论的职业教育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评价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22(11):62-68.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ple Collaborative Practice Education Mechanis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aking Financial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s an Example

Jin Weijia

(Zhejiang Tongji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311231, China)

Abstract: Building a diversified and collaborative vocational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that emphasizes the guidance of values and professional literacy, emphasiz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talents,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guidance significance for continuously empowering and strengthen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helps to build a multi-party collabora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enhanc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between educational elements and subjects, and enhance students’ sense of obtai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cultivate higher quality vocational skills talent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based on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Internet plus industry trend, with the goal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create a diversified collaborative practice education mechanism, and cultivate highly skilled and applied talent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ultivariate collaboration; practical education;foster characterand civicvirtue;personneltraining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